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刻板效应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打破“刻板效应”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诀就三个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丽丽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刻板效应心得体会1

今天和家人一起看热播大剧《庆余年》,王阳饰演的滕梓荆在出场时要杀害主人公范闲。家人异口同声的说:这肯定是个坏人,你看他的眼睛这么大,一看就很残忍。

滕梓荆剧照

随着剧情推入,滕梓荆的身份慢慢披露,他是由于得到了错误的情报才来杀害范闲。当看到滕梓荆因为打抱不平而被朝廷通缉时,家人又开始感慨:看他的面相就知道他是好人,眼睛这么大,一看就是正直的人。

我默默的看了家人一眼,我记得你们好像当初说他眼大代表着残忍啊。

同样一张人物照片,外貌描述怎么可能截然不同?

01 刻板效应:制造偏见的罪魁祸首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曾经做过一项有意思的实验:他把同一张照片给两组参与实验的人看,让他们对照片上面的人物特征进行描述。

当介绍这张照片上人物的职业时,他赋予了两种不同的身份:罪犯和学者。

针对照片中人物眼窝深陷,下巴外翘的外貌特征。

被告知照片人物是罪犯的那一组给出的描述是:此人燕窝深陷,说明他阴险狡诈;下巴外翘,说明个性强硬,顽固不化。天生具有犯罪倾向。

被告知照片人物是学者的那一组给出的描述是:此人燕窝深陷,说明他经常思考,且思想深邃;下巴外翘说明他有顽强的探索精神。天生具有学者特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刻板效应(effect of stereotype),也被称为刻板印象,和人们的定式思维有关。

它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予这一看法和评价。


类似于我们说的四川人爱吃辣,东北人能喝酒。

刻板印象在职场中非常常见,人们往往把某个具体的人或事看作是某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或事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或事的评价,因此影响价值判断。

02 职场中随处可见的刻板效应

1)职业选择,尽信书不如无书。

作家粥左罗对著名导演王潮歌的形容是:王潮歌最好的作品就是她自己。

她用这个作品告诉你:别让“你妈”的想法决定你的人生,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懂你,最适合规划你人生的是你自己。

这里的“你妈”不仅仅是指你妈,而是一切影响你作出选择的刻板印象。

川端康成

渡边淳一在给摩西奶奶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已经28岁了,我现在是名医生,我想辞职专心写作,但是家里人都认为医生这个职业很稳定,不同意我辞职怎么办?

在其他人眼中,医生是个让人艳羡的职业,而写作似乎是无业游民自由职业者的代名词,但你的人生是你的,不是“其他人”的。

如果当年渡边淳一没有摆脱刻板效应果断辞职,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文坛成就。

“天价高考咨询”在每年高考后在都要在热搜榜上客串一把,在高考结束后很多父母会花三五万请相关机构给自己孩子做人生规划。王潮歌说,你的人生,花着钱请别人来替规划,人生不是这么玩的。

因为大家都觉得教师职业光辉,你就去做教师?因为大家都觉得金融类挣钱多,你就去做金融类?因为大家都觉得出国留学镀金,你就去出国留学?

刻板效应有一个非常突出的代表,在心理学中被称作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出现认知的偏差,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从众。

众人以为的通途可能是天堑,旁人想要逃离的幽巷可能有世外桃源,“刻板效应”会让你失去很多美好的经历。

2)提拔人才,内向和外向谁更适合做领导?

我有一个非常外向的朋友文艳,在郑州一家海尔专卖店做销售员。

文艳在工作中非常讨喜,性格大大咧咧,和同事们都打成一片,和很多客户甚至也成为了朋友。业绩突出,经常获得月度销售之星。

今年,公司筹备新建一个店面,店长人选从销售员中提拔任命,所以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店长人选非她莫属。

但是在刚刚过去的竞选店长演讲中,她竟然落选了,被提拔的是另外一名性格偏内向,别人说什么都微笑的小A,这让我们所有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就在我们私下吐槽有内幕的时候,公司领导给出了批示:

小A擅于倾听。有好几个难缠的老客户都对小A的评价极高,认为小A推荐的产品完美的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小A性格沉稳。无论业绩是否良好,在朋友圈里看到的都是平和的言论。公司筹办活动需要加班时,她也总是一声不吭的把事情高质量完成。

小A不与人争业绩。有一次她签单了一个学校的工程机业务,就在大家都对她称赞不已的时候,小A站起来说:这次签单成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小B也找她的亲戚给帮了很多忙,这单的提成,应该我和小B平分。

就在大多数人认为内向者“性格孤僻”,“情绪不高亢”的时候,领导层竟然看到了内向者的另一个特质。

美国沃顿商学院 Adam Grant 教授和哈佛商学院 Francesca Gino 教授等人在 2010 年的一项研究中也证明了这个结论。

Adam 和 Francesca对一家在全美都有分店的披萨外送企业的 130 家门店发出了研究邀请,把领导分为外向型领导和内向型领导,员工分为外向型员工和内向型员工。

分为四种组合:

A:外向型领导+外向型员工

B:外向型领导+内向型员工

C:内向型领导+外向型员工

D:内向型领导+内向型员工

结果显示:组合B和组合D的业绩是最好的。

这项研究表明性格的内向和外向,本身都不是一个好领导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外向者就一定比内向者适合做领导。大家常常以为的“外向者更适合做领导”其实是个谬论。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雇佣员工任命管理层的时候,千万不要被“刻板效应”牵着鼻子走,否则可能会错失很多的人才。

3)创业搭档,朋友不要合伙做生意

《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不要和好朋友一起做生意”。

中国合伙人

在2019冬季达沃斯马云专场见面会上,马云建议年轻人不要跟同学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保持友谊就好。

但事实上,和朋友合伙做生意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和朋友合伙有风险,难道和普通的搭档合伙就没有风险了吗?

这就像大家常有的一种印象:长得好的男人花心。那那么多丑男出轨该如何解释?

所以这种刻板印象是不可取的,任何事情都有不确定性,不能让刻板效应阻碍自己遇见适合的搭档,遇见适合的配偶等。

03 别盲信 别不信:如何找到两极中的平衡点?

大家都以为的正确未必就是正确,大家都以为的错误也未必就是错误。盲目跟随刻板效应会让你深受其害。

当然了,有些刻板效应是很多人的经验总结,一味的避免会让你走更多的冤枉路。

曾经我问过公司人事,为什么招聘一定要去985和211大学?普通的院校里面也会有人才啊。

人事告诉我,因为这是在利用刻板效应减少筛选成本。大家普遍认为学历越高,拥有优秀人才的可能性更大。

既想利用刻板效应,又想避免刻板效应,那么我们应该这么利用刻板效应,趋利避害呢?

第一种:利用刻板效应

既然刻板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里效应,那我们就要抓住别人的刻板效应。

一般人们会对第一印象好的人格外有好感,有一种“先入为主”的刻板效应。在初次见面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妆容和肢体语言等,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样在后续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更容易获得对方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种:避免刻板效应

看过一个有实验:

笼子里有两只猴子,研究者在饲养猴子的笼子里放入香蕉。

当第一只猴子拿香蕉时,会触动热水开关,第一只猴子会被烫伤。

当第二只猴子拿香蕉时,会再次触动热水开关,第二只猴子也会烫伤。

于是他们两只猴子宁愿饿着,也不再去碰香蕉了。

研究人员放入笼子里第三只猴子,并且撤掉了热水开关装置。当第三只猴子想要去拿香蕉时,前两只猴子拉住了它,并让它看自己的伤口,告诉它香蕉会喷洒热水,第三只猴子相信了。

接下来研究者撤走了第一只猴子。放入第四只猴子,第二只和第三只猴子同样劝阻了它:拿香蕉会喷洒热水。

接下来研究者撤走了第二只猴子,放入第五只猴子,第三只和第四只猴子同样劝阻了它:拿香蕉会喷洒热水。

其实第三只和第四只猴子并没有尝试过,但是刻板效应让它们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

这些猴子像不像人类的缩影,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敢去尝试某项事情,错过了很多风景。

第三种:一招制服刻板效应

在一个有种族偏见和性别歧视的国家,奥普拉做为一个黑人女性可以成为美国脱口秀女王,打破刻板效应在她身上的偏见,和她积极的心态,努力的态度,拼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奥普拉

想要打破刻板效应在自己身上的魔咒,秘诀就三个字:变优秀。

小结:

过分相信刻板效应,会让你丧失机会。

全然不顾刻板效应,会增加试错成本。

人生总是在不断尝试,森林里有两条路,如果非要选择,我走好我选择的路。

跟随自己的内心,活在自己的眼中。

刻板效应心得体会2

刻板效应:

别让记忆中的刻板挡住你的人缘


偏见的认知源于记忆中的刻板


偏见源于何处呢?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偏见的认知来源于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进行深入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

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部。

人们一且对某个事物形成某种印象,就很难改变。

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分别于1932年、1951年和1967年对普林斯顿学生进行了3次有关民族性格的刻板印象调查。他们让学

生选5个他们认为某个民族最典型的性格特征。3次研究的结果大致相同,如下表所示:

民族

性格特征

美国人

勤奋、聪明、实利主义、有雄心、进取

英国人

爱好运动、聪明、沿袭常规、传统、保守

德国人

有科学头脑、勤奋、不易激动、聪明、有条理

犹太人

精明、吝啬、勤奋、聪明

意大利人

爱艺术、感情丰富、急性子、爱好音乐

日本人

聪明、勤奋、进取、精明

雷兹兰(1950年)、西森斯(1978年)、休德费尔(1971年)等人的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种刻板效应对人知觉的严重曲解。

生活中,人们都会不自觉地把人按年龄、性别、外貌、衣着、言谈、职业等外部特征归为各种类型,并认为每一类型的有共同特点。在交往观察中,凡对象属一类,便用这一类人的共同特点去理解他们。比如,人们一般认为工人豪爽,军人雷厉风行,商人大多较为精明,知识分子是戴着眼镜、面色苍白的“白面书生”形象,农民是粗手大脚、质朴安分的形象等。诸如此看法都是类化的看法,都是人脑中形成的刻板、固定的印象。


如何移去记忆中的刻板

刻板效应的产生,一是来自直接交往印象,二是通过别人介绍或传播媒介的宣传。刻板效应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刻板印象建立在对某类成员个性品质抽象概括认识的基础上。反映了这类成员的共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所以它可以简化人们的认知过程,有助于人们迅速做出判断,帮助人们迅速有效地适应环境。但是,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出现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自然也就无助于我们获得成功。因此,刻板效应容易使人认识僵化、保守。人们一旦形成不正确的刻板效应,用这种定型观念去衡量一切,就会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如同戴上“有色眼镜”去看人一样。

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刻板效应的作用、特点是不相同的。文化水平高、思维方式好、有正确世界观的人,其刻板效应是不“刻板”的,是可以改变的。

刻板效应具有浅尝性,往往对个体或者某一群体的分类过于简单和机械,有的只依靠停留在表面上的认识就加以定性;刻板效应同时具有部落共性,在同一社会、同一群体中,由于同一文化、价值观念、信息来源影响,刻板印象有惊人的一致性:刻板效应还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往往凭着偶然的经验加以评判或分类,大多是以偏概全,基至是颠倒是非。假如最初我们认定日本人勤劳、有抱负

而且聪明,美国人讲求实际、爱玩而又入乡随俗,犹太人有野心、勤奋而又精明,女人比男人更会养育子女、照料他人而且温柔顺

从,戴眼镜的人都聪明,教授都有点古怪而且平日里都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等,当我们初次与以上人群相遇时,就会不自觉地用已有的概念去套用,而结果往往也会陷入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

作为教师或者学生家长或者社会其他人员,在评价学生的人格时首先要有大系统思维观,切忌单线条或者直线思维,要考虑事情原因和结果的多样性、复杂性,而不是“一个事物、一种现象、一个结果”,要建立多原因、多结果论。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世界是时时刻刻在发展变化的,如果用刻舟求剑的办法处理问题,只能是落后的、要闹笑话的,最终会导致严重错误。再次要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观察多了,才有可能比较全面地认识一个人。

克服刻板效应的关键:

一是要善于用“眼见之实”去核对“偏听之辞”,有意识地重视和寻求与刻板印象不一致的信息。

二是深入到群体中去,与群体中的成员广泛接触,并重点加强与群体中典型化、代表性的成员的沟通,不断地检索验证原来刻板印象中与现实相悖的信息,最终克服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而获得准确的认识。

因此,我们要纠正刻板效应的消极作用,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扩大视野,开拓思路,更新观念,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刻板效应心得体会3

在心理效应中,有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惯性效应、投射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及首因效应等七个心理效应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共同点。上述七个心理效的共同点,就是“先入为主”,即当事人事先将自己的某种心理去揣摩、认知他人或它事;这种“先入为主”主要表现在:对他人或事物的认知上具有定势性、泛化性和扩张性“三性”。

(一)定势性。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的作用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如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认为这个人或这一事物都具有这一特征。

(二)泛化性。泛化指的是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泛化有二种形式:一是不完全泛化,即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二是完全泛化,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

一般情形是不完全泛化,即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如晕轮效应,初次见到某人穿着整齐,谈吐不凡,就很可能认为他是个生活讲究,知识渊博的人。

泛化是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唯一依据。

(三)扩张性。扩张性是指人们对某人或某事有某种特性认识后,将这一特征推广到该人该事也具有这一特征。如首因效应,当事人与某人第一交往发现其为人和善,则很可能他与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二、不同点。刻板印象、定势效应、惯性效应及投射效应主要是体现定势性,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主要是泛化性和扩张性。

(一)刻板印象、定势效应、惯性效应及投射效应都是以社会共识和自我认识去定势去认识他人或事物。如刻板效应很大程度上受人们观念影响,比如,老师是温文尔雅的,农民朴实的,这是大多数人的观念;定势效应主要受自我社会实践、价值观及文化习惯等影响,即用“老眼光”看人、看事物。比如,父母总希望子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特别是找一个央企或国有企业,不希望子女闯荡。惯性效应与定势效应类似,主要受自我社会实践、价值观及文化习惯等影响。

刻板效应与定势效应主要是社会共识或环境影响去定势认识他人或事物,这里的社会共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社会理念等社会群体心理。比如刻板效应是由社会共同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定势心理:年轻人敢闯敢干,老年人墨守成规。又如定势效应受环境影响去定势认识他人或事物:哑巴买牙刷做刷牙动作影响,可能误导人们盲人买眼镜要做戴眼镜动作。

而投射效应与惯性心理主要是个体主观认识去定势他人或事物,这里的个体主观认识主要包括个人价值观、社会阅历等主观因素。比如,投射效应就是以自己想法去揣摩他人,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他人情绪情感:自己努力工作是为升职,很可能,认为同时小王努力也是为了升职;自己在站在马路上感觉很冷,同样猜想站在马路上的小李也可能很冷。

惯性心理效应与刻板效应、定势效应和投射效应的主要区别是:一是惯性心理具有较强的能量性。它这种能量叫做惯性心理能量,通俗的说,就是人们某种心理长期存在、作用后,凝固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固化心理。这种固化心理的稳定性,它如现实中的其它物体的动量一样,具有能量性。

固化心理如同其它物质运动状态一样,具有一定的惯性,如同牛顿惯性定律指出的,如果没有一定力的作用是不会其运动状态的,即不会改变固化心理形态。如果要改变它,必须有一种与其相反相等力量与其抗衡。正是因为有了固化的心理能量才会使人们不容易改变其心理。这就是惯性心理效果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惯性效应与刻板效应、定势效应和投射效应的重要区别。

二是个体性较强。我们平常说的“老顽固”,就是指这种惯性心理能量较大。比如,社会发展较大,但某些人仍然坚持过去观念、过时的生活方式;甚至不愿改变,若要改变,则可能产生很大的不满情绪。

(二)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主要是泛化性和扩张性。

1、泛化性。上述三个心理效应都具有将事物的某一特性泛化到整个事物也具有这一特性。比如首因效应就是将第一次认知某一特性,泛化到其它方面,比如首次对张三谈吐好,则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2、扩张性。上述三个心理效应都具有将事物的某一特扩张到整个事物也具有这一特性。比如首次感觉李四说话聪明,则认为他其它方面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