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讲堂”强化责任担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军号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司训的心得体会1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徐登峰、胡晓峰、孙利波
西部战区陆军某司训大队
“书记讲堂”强化责任担当
■徐登峰 胡晓峰 本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
“党支部一班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11月上旬,西部战区陆军某司训大队开设“书记讲堂”,二连党支部书记徐刚与20余名党务工作者分享开展工作的心得体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该大队突出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员塑形象,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增强党员责任意识,真正使学习教育过程变成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
强班子先强班长。针对部分基层主官开展党务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依靠组织抓建能力不强的实际,该大队利用每周二晚理论学习时间开办“书记讲堂”,集中组织基层正副书记培训,为他们系统讲解党建理论、党务知识,邀请基层优秀党务工作者介绍工作经验、交流收获体会,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
抓提高先补短板。大队广泛开展“问题式检查、检讨式汇报、反思式总结”活动,采取“查找问题、反思责任,剖析矛盾、研究对策,总结教训、寻找差距”的方式,盯着问题做工作、瞄着弱项抓落实,依据法规条例,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从内容、程序到方法逐一进行规范。
立威信先树形象。该大队积极开展“亮身份、立标准、树形象”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在重温入党誓词中增强党员身份意识。他们还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红旗车”,结合比武竞赛活动,开展战位大比武、绩效大排名活动,及时更新考核成绩,党员队伍中比起来、干起来、争起来的氛围日益浓厚。
司训的心得体会2火箭军院校3名新聘文职人员初入军营话感受
无悔青春报国志
“海归”硕士有了大家庭
■火箭军工程大学文职人员 刘晓舟
“献身强军事业,成就人生梦想”“身着‘孔雀蓝’,强军展风采” “火箭军工程大学欢迎您”……火红的欢迎横幅、整齐的欢迎队伍,我参加火箭军首期文职人员岗前培训时,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报到迎新仪式会这么隆重,初入军营,大家被官兵们的热情深深感动。
几个月前,我到学校职业教育中心报到时,也曾感受到同样的热情。中心主任赵洪涛递上一杯热水,详细了解我的家庭、过去的工作等情况,以及现在还有什么困难。同一办公室的参谋张勇不辞辛苦,带着我到几个部门一一报到盖章签字并熟悉工作环境,手把手教我使用办公软件系统,领取被装时考虑衣物较多,还开着私家车帮我拉回来……
一个人到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特别渴望被关照。我从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后,考上了韩国国立庆尚大学,22岁的女孩子只身一人拖着几个大箱子,从西安中转沈阳飞到首尔,坐了5个小时的大巴车来到学校所在的晋州市,再倒1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学校时已经是后半夜了。漆黑的夜晚、陌生的国度,身在异国他乡的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身在异乡,心系祖国”。
1年半本科交换生、3年教育学专业研究生,近5年的海外留学时光,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织,让我的生活五彩斑斓。然而,每到中秋或春节都会成为海外留学生最为思乡的日子。这个时候,所有的中国留学生就像一家人,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亲近伟大的祖国。
“祖国给我的越多,我越要加倍努力回馈给祖国。”渐渐地,我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愿望。毕业后,本可继续攻读博士或留在国外当中文老师,但我义无反顾选择了回国工作,成为一名地方大学老师。
“闺女,军队今年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要不你也去试试。”去年的一天,父亲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出生在军人世家,姥姥、姥爷曾在第一支进藏部队工作,有着26年军龄的父亲虽然早已从部队转业,却时刻不忘关注国防建设。
“军营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父亲如此留恋和不舍?”为了寻找心中的答案,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专心备考。如今,沿着父辈的足迹,我以“不穿军装的战友”身份走进军营。
来到岗前培训大队,原以为教员们都是一张张冷酷的脸,没想到都超级“暖”。第一次叠被子,反复尝试了几次还是不能叠成“豆腐块”。于是,教员手把手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教:“被子是三分叠七分修,不能着急,严抠细训,这就是军人作风。”
忘不了大队长刘亚兴为方便大家游泳、健身、洗澡,给每名校外来的培训学员办理校园一卡通;忘不了大队政委王欣瑜把自己8岁的女儿留在办公室,连夜护送突发高烧的学员去医院……组织的关怀和战友的温暖,让我读懂了父亲的部队情结,我一定要把责任融入强军实践,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在强军路上续写父辈的荣光。
“南开骄子”登上大舞台
■火箭军指挥学院文职人员 李 晨
“我们学校是一所中高级军官进修学校,很多学员都是师团级军官,他们大多是单位的主官,你们今后要习惯于给年龄比你们大、职务比你们高的人上课。”报到第一天,教研室主任金忠严的一番话语,让刚到而立之年的我有点发怵,但又十分期待。
与将校军官谈文论史,这样的机会和舞台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2015年我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后,意外进入了家乡某电视台从事宣传文案工作。也许在旁人看来,这份工作既体面,待遇也不错,但事实上,这并非我所爱,因为这份工作与我之前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太大关系。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找对单位,找对适合自己的事业平台。去年,得知军队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在众多部队招录岗位中,我看到了火箭军指挥学院招收历史专业的助教,随即萌生了报考的念头。
当我在网上报名时,身边有人不是很理解:为何要“跳槽”,而且是“背井离乡”式的“跳槽”?其实,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是希望学有所用、学为所用。我从小喜欢学习历史特别是军事史,渴望有一个施展才华、成就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另一方面是为了圆那个曾经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实现的军旅梦。
梦想是奋斗的原动力,激情是青春的“加油站”。很幸运,经过层层考核选拔,我被火箭军指挥学院录取。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从走进这所为战略导弹部队培养指挥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那天起,我就在思考:学院作为火箭军指挥人才培训中心和火箭军军事理论研究中心,像我这样的小辈能不能有所作为,又该如何有大的作为?
报到第二天,我参加学院一个结业典礼。典礼上,政治工作系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李媛媛登台发言,她年纪与我相仿,发言温文尔雅,侃侃而谈,颇具风度和气质。
会后,我了解到,她从2012年军校毕业后便来到这里,多次在各类教学比武中摘金夺银,现在已经是学院年轻教员中的优秀代表。去年11月21日,“军营传军运”全国媒体宣传采访活动第七站走进学院时,她获赠了军运会观赛直通车邀请函。从她的经历中,我感觉到这里是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地方。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军政兼优。”漫步校园,我无意间看到了学校的校训,也联想起母校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细细品味,投身军旅、报效国家,称得上是允公;充实自身、完善自我,称得上是允能;根据世界潮流和军队需求,能够努力站在时代最前沿,称得上是日新月异。
“你有多大才,我搭多大台。”这些年,“海归”硕士王川阳、“北大骄子”高明等从军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文职人员政策大环境这么好,只要勤奋努力,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强军大舞台上绽放光彩。
“二次入营”投身大熔炉
■火箭军工程大学文职人员 王 平
“开学后,学校要组织新入职教员开展教学比武,请你提前做好准备。”年初入职报到后,我怎么也没想到,迎接我的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教学关”。
“军营就是一座大熔炉,进去时是块生铁,锻造后就是块好钢。”穿过军装的人,都能体会到军营带给他们的人生蜕变。对于“二次入营”的我来讲,更是如此。
2011年底,在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读大四那年,我从湖北省石首市人武部身着一身沙漠迷彩,胸戴大红花,踏上了驶向北方的列车。
初到北方,寒冷的天气让我极其不适。新训期间,手背上顺着皮肤的纹路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艰苦的训练、繁重的任务,加上严格的管理,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一种很大的考验。虽然条件艰苦,心理落差较大,但我始终坚信:同龄人能坚持,我作为一个体校生,更没有退却的理由。
我的一个同年兵老乡,入伍前是父母管不住、学校教不听类型的,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他经过部队两年的摔打磨炼,就像换了一个人,第二年还被营里作为驾驶员人选推荐去司训大队培养。虽然我不像他那样经历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但从军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养成了“不服输、不放弃”的意志和品格。
2013年底,我服役期满退伍后,一边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一边备战考研,想要重新捡起暂搁了两年的学业,难度可想而知。我一再鼓励自己,不要放弃,不能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退伍第二年,我顺利考上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希望你们珍惜身穿戎装的机会,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之中,在军队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成钢,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2017年9月,我从媒体上读到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新入伍大学生的回信后,备受鼓舞,萌生了再次走进军营的想法。
尽管我内心深处一直对军营恋恋不舍,可是想要二次入伍,年龄上已经不允许。2018年,全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文职人员,我感到再进军营的机会来了,于是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一路过关斩将,如今我再次走进心爱的军营,成为火箭军工程大学的一名军体教员。
从学生到教员,变换的不仅是身份。在教学比武中,由于在PPT制作运用和课程理论试讲上不熟练、不自信,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于是我加班加点备课,反复试讲,虚心向教研室主任、专家和教员请教,踏上了“加钢淬火”的征途。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军营就是一座大熔炉,今后在文职人员岗位上,我会凝心聚力履行职责、干好本职工作,让最美的人生芳华在强军征途上再次绽放。
(王欣瑜、吴熙昊、特约记者钟福明整理)
司训的心得体会3#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岔口驿的记忆
文/张永科
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庄浪河下游,金强河北岸,乌鞘岭东南脚下,有个通往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岔口驿。
岔口驿是一个行政村,岔口驿的马,俗称为“走马”,被命名为以擅长走“对侧步”,而名扬天下的岔口驿马,每年的二月二、六月六都要在岔口驿举行民族传统的赛马大会。那里曾经有我们的营区,有我们的连队,是战友们最初相识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记忆。
1980年10月份,我应征入伍,乘大客车从县城——榆林——延安——铜川。到铜川坐闷罐火车,一路向西到了甘肃天祝县华藏寺火车站下车,记不清走了几天几夜,反正那时的火车很慢,到了华藏寺车站是个晚上,一出站感觉寒风刺骨,天气很冷。
团军务股的同志和接兵干部开始分兵,按照花名册念到的名字,分别列队站到团部、一营、二营、三营的队伍中,然后又上了卡车(老解放),不一会儿就到了岔口驿三营的营房。下车后又开始分兵,我被分到了七连,这时大概是凌晨三四点钟了。先到的有甘肃的新兵,我们陕西的应该是第二批,刚到的几天是在室内进行打背包和整理内务的反复练习,随后两三天河北的、四川的也都到了,接着就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连生活,主要是《三大条令》的学习和队列训练。
岔口驿属高寒四类艰苦地区,冬天的气温在零下30度左右,六七月份对面的山上还能看到白花花的雪,三个月的新训,有的战友冻伤了手,有的冻伤了脚,但战友们的训练是认真刻苦的,无论是条令条例考核,还是队列会操和单兵动作生怕落后,在明中学习训练,在暗中互相叫劲。
新兵连长叫王福德,当时是八连副指导员,身材高大,一表人才,口令规范,声音洪亮,队列动作准确,训练要求严格。新兵一班长杨兴利,79年兵,陕西汉中人。二班长王军虎,80年兵,陕西蒲城人,两位班长和蔼可亲,既从严要求,又以情带兵,是老兵更像大哥,他俩给我们讲刚到部队的常识习惯和注意事项等,讲新战士到部队如何迈好第一步,手把手地教整理内务叠被子,一步一动反复示范队列动作。
春节过后,近100天的新训,三本红塑封的《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和安全双防工作的规章制度的基本内容熟记于心,队列动作达标,基本上实现了从一个社会青年向新战士的转变,走有走相,站有站样了,和老兵在一起步调也一致了,随后正式的分班下连。
我被分到了无线班,和我一起到无线班的还有四川的余海同志,他后来到连部当通信员了。分到班里才知道,老兵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湖北的,有河南的,有山东的,有安徽的,有天津市的。当时无线班长叫何志伟,79年兵,甘肃平凉泾川县人,还有一个80年兵,甘肃武威民勤县人,叫赵一会。
就住在连队最东头那间小房子里,紧靠连队会议室。随后就开始无线专业学习训练,首先要过关的是“密语表”“检查、擦拭、火炮,器材、清理、消耗”……。横着背,竖着背,倒着背,顺着背,反复背记,熟烂于心,最主要的是要记住这个词这个字在什么位置,而且要准、快,准是唯一的要求,快是起码的标准。
有时背着电台外出训练,一年时间几乎跑遍了岔口驿附近的所有山头,每天出发时,互相定好频率,开始联络呼叫和传诵射击诸元参数练习,“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收到,请回答;黄河黄河,我是长江、我是长江,收到,您请讲。过一会儿再换个频率,反复重复练习训练。还有“幺两三四五六柺八勾洞”名密互译,反复练习。还好三个月后全营无线兵考核5分制,我得了4.5分,全营第一,半年和年终考核也名列前茅。轻武器实弹射击考核不结格,记得徐连长带着我们几个成绩不好的,又打了第二次,补考回来有的战友笑着说,你们几个好呀,是不是故意不往靶子上打,就想打第二次呢……嘿嘿
这一年夏天,指挥分队在张明全排长的带领下,和营部及其它连队的指挥分队一道,先期外出到坪城歇地沟村驻训。一个多月后炮兵分队也到了,指挥所和炮阵地开始合练,合练一段时间大概是九月中旬,就进行实弹射击考核,考核期间军区机关,师、团两级训练部门的有关领导都到现场,感觉这个时候营连两级首长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就怕实弹射击打不准打不好,实弹射击考核结束后,部队返回营区,可以说这一年的训练任务就完成了,开始年终工作总结,紧接着老兵复员,新兵到来……
新兵第一年,自己觉得确实改变了不少,感觉长大了成熟了许多,也体会到连队就是一个家。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很温暖,官兵关系融洽,战友团结友爱,很有意义,在训练场上看着学比着练,日常工作抢着干,公差勤务争着去。记忆中早上那黄瓷盆子手杆汤面条(里边放点菠菜叶子)很好吃的,逢年过节吃顿饺子,以班为单位,把面和饺子馅拿回班里全班上阵包饺子,哪个班包好哪个班就去炊事班开始煮饺子,战友们各显身手,饺子奇形怪状,有时煮熟后就是一锅片汤,但吃得开心很享受。
第二年连队就推荐我去师部永登柳树司训队学驾驶去了,时间整整八个月,现在学开车可能八天就学会了,那时司训队就像一所学校,学解放CA10B(老解放)汽车驾驶,学理论构造,学维修保养,学故障排除,内容比较全面。但更多的是师部大院营房建设劳动,拆除旧营房翻建新营房,拉沙子拉砖头等。
训练考核结束后又回到七连驾驶班,当时驾驶班长常荣之(河北人)是志愿兵,也是连队兵龄最长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带我的是王子俊,77年兵,陕西淳化县人,老同志技术很好人更好,说实话那时我虽学了八个月的开车,但驾驶技术很一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车悟性不高,但只要有出车的机会,他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讲动作,手把手的教操作。到了83年的夏天,我又参加了部队的野外训练。因为王子俊老同志带我还是那台连队唯一的老解放指挥车,车号是辛6—11371。保障指挥排(侦察,无线,有线电话)三个月。
班先期到坪城乡中塘村驻训,和上次一样待炮兵分队到来后,合练、实弹射击结束,返回驻地岔口驿,年底我请假探了家,也是我到部队的第一次探家。春节回来本打算当年是要复员退伍的,后来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面向全区招生(预提干部培训),基本条件必须是高中毕业,正式驾驶员,优秀士兵,连队推荐我和同班战友李长明(山西太原人),还有炮班的李守东(河北隆化县人),报名参加了军区的统一招生考试。
没过多久,我们三个人都被录取了,我和李长明就去了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学习。到了85年四月份,我回到一团汽车连当了排长,李长明分配到了军区舟桥团。
同年七月份全军裁军百万,部队精简整编师改旅后,四个团的汽车连和师直汽车连,由五个汽车连组建成立了改革后的炮一旅汽车营,我被分到汽车二连任三排长,十月份随部队赴颠轮战,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前面,就是我在天祝岔口驿和华藏寺的基本片段记忆, 这段时间是难忘的,记忆是深刻的,时光荏苒,悠悠岁月永远定格在我们回眸的记忆中,岔口驿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驿站,也是我人生的起点……。
回顾自己的成长进步时,在岔口驿的那两年多时间里,要感恩连队党支部的培养教育,感谢连队干部的关心关爱,感激战友们的帮助鼓励,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在以后部队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岔口驿的点点滴滴,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浮现。
在兰州工作期间,我先后三次回岔口驿老营区去过。前两次去时,营区变成了天祝县马鹿养殖场。后一次去,营区是空闲着的,我们的连队、饭堂、车炮库还都在,我们栽的白杨树也已长高成材了。所不同的是我们的营房,都已经改造成了动物饲养的场所,原来嘹亮的歌声口号声、火热的军营,现在杂草丛生,破烂不堪,让人看了难免有些心酸,这是部队历次的精简改革后,原有部队营房闲置的普遍现象!但我们的人民军队经过改革重组后,更加精锐,正在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方向,前进……前进……进……
战友们:你还记得,我们那时每个月发多少钱的津贴费吗?我只记得第一年是7.5元钱,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准确的是几块钱,我记不清了,反正每年涨也是一两块,这几块钱我们只能买点肥皂、洗衣粉、牙膏等日用品,有抽烟的买上一两包几毛钱的香烟。同年兵何刚是兰州市的,他家庭条件好,我抽了他不少的蓝盒不带把的兰州烟,那时好像一包兰州烟3毛钱。
有的战友比较仔细,每年还要存上几十元给家里寄回去,这几块钱我们基本上是在岔口驿村里的小供销社消费的,有时星期日请假去趟距离不远的打柴沟、石膏矿就算去过大城市了。打柴沟是乌鞘岭脚下的一个小镇,大部分是铁路的单位,铁路公寓有个澡堂子,有时顺便去洗个澡,感觉很舒心。石膏矿主要是监狱管理局。虽然是两个小地方,但社情民情还是比较复杂的,听说打柴沟铁路子弟也有抢军帽被判刑入狱的,80年代初期民事案件多发,社会治安普遍复杂,随后就在全国开展了严打(就是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所以谁要请假去这两个地方,连队干部还是很头疼担心的,必须指定带队负责人,规定归队时间,回来后立即报告消假,那时虽然清贫,但年轻无忧,简单快乐着。
战友们:你还记得,当连值日要干的工作吗?连队每天有个连值日,按班排顺序轮流进行,担任连值日这一天,连队的集合站队,起床就寝由连值日吹哨统一行动。哨声就是号令,还要负责两栋营房过道的卫生,晾晒衣服被褥的看护,到冬天的下午,要用两只小铁桶给各班把晚上的取暖用煤送到位。连值日吃饭不是提前就要推后,主要是要看管班排人员不在时宿舍的安全。所以说连值日这一天工作很多,责任也很大,连队干部也可以通过连值日来观察某一个战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表现……
战友们:你还记得,我们在连队点名前、开饭前、行进间唱过的军歌吗?每个人耳熟能详的是那首永远不会忘记的《战友之歌》,还有《炮兵之歌》《战士第二故乡》《军港之夜》《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我其实是五音不全,在音乐方面比较笨的那个,不会唱歌,记得在连队教唱《军港之夜》这首歌时,徐连长要求一个班一个班的唱,我们无线班人少,谁张不张嘴、会不会唱一看遍知,我当时就唱得不熟练,就让反复练反复唱,直到唱会唱熟练为止。
另外,全团都知道七连不光是炮打得准,而且歌唱得也好。每年团里的“总结庆功和训练动员大会”前要进行歌咏比赛,这个大会是全团的一项重要活动,一营三营的全体官兵早早带着小板凳,从岔口驿步行七公里到华藏寺团部参加集会。会前,团政治处宣传股组织以连队为单位进行歌咏比赛,每年我们七连都能拿到名次。原因是连队党支部高度重视,平时反复练唱,连队势气高昂,编排恰到好处,演唱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连长亲自指挥,动作优美,感召力强,所以就能取胜获奖,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永远在心上。一次歌咏比赛,能看出一支部队的集体荣誉感,看出团结向上,永不服输,勇争第一的战斗力,这就是我们的七连。
战友们:你还记得每年外出野营训练,坪城乡几个村子的老乡把他们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我们住吗?有时还给我们做些尽其所有的好吃的,比如洋芋面片子,我们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当说我们不能随便吃你们的东西时,能看出他们那既无奈又很不高兴表情,其实那个年代老乡们生活是比较困难的。我记得83年我们驾驶班住在一户人家里,两个孩子上学,就一两块钱的书本费都拿不出来。有一天房东让我们班长把他家的狗勒死吃了,给上他们几块钱,让他家的孩子去上学,我们常荣之班长哪有心吃他家的狗呢?!没有勒他家的狗,我们几个人凑了几块钱给了他。后来他家感动不已,天天给我们烧开水喝,我们也天天给他家挑水打扫院子卫生等,有时还帮着干些农活。真是军民鱼水情海深,军民团结一家人。
战友们:你还记得,我们那时每天站哨是怎么轮流交接的吗?连队的哨位有时在营区前大门,有时在后小门,还有车炮场,每班哨两小时轮流替换,白天按顺序自行前往交接,晚上由带哨的老兵或班长们担任(五年以上的老兵和班长是带哨不站哨),每两个小时带哨的按时叫醒下一班哨去交接换哨,冬天带哨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班排取暖火炉不灭,保证宿舍温度,特别是要观察严防煤气中毒(那时北方的营区大都是用火炉烧煤取暖,不像现在都是暖气和空调),想想那时你正在香甜酣睡的美梦中把你叫醒,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气温下站两个小时的哨,是不是也够难忘的了,嘿嘿!但站岗放哨那是祖国的需要,是战士必须履行的责任,哨位就是战位,放哨就是提高警惕,在日常战备训练,工作生活中培养战士高度警惕,有备无患,时刻防范来犯之敌的思想意识和战斗作风。
战友们:你还记得,每当我们感冒生病时,连队干部安排炊事班给你做病号饭,战友们把热乎乎的鸡蛋面条送到你床前那温暖的瞬间吗?还记得当收到来信得知家人生病发生意外,对象来信提出分手吹灯时,连队干部和知心战友耐心细致,及时有效的思想工作吗?你还记得当战友家属来队时,我们去你家吃饭喝酒开心快乐的氛围吗?你还记得每当有战友探家归队时,我们共同分享他带回的家乡土特产吗?并反复追问,你这次回去结婚了没有,对象找了没有,女娃怎么样吗?快让看看照片等等那欢声笑语的场景吗……
战友们:当你脱下军装,走出营区,复员回乡,以上这些动人的情景场面,美好的瞬间再出现过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永远没有。因为那是战友之间真情流露和自然体现,那种情景和友谊是纯洁高尚的,只有在军营里,只有在战友间才会发生。
战友们:那个小村庄岔口驿留下了我们曾经的足迹,部队担任战备值班有过我们的身影,训练场上有我们的脚印,一条山永久的战备国防工事有我们的汗水,车炮武器装备上有我们指纹手印,坪城靶场有我们打出炮弹的弹坑和碎片,我们的农副业生产土地上,永远重复的生长着,当地老乡种植的庄稼和青苗……。
就是那个小村庄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过往和永久的记忆。在我们的芳华岁月时,我们履行了应尽的国防义务,现在我们可以骄傲的说,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无愧于那个时代。在一个连队同甘共苦,并肩相处的战友心目中是永恒的,现在我们家家挂有“光荣牌”,人人都持有“优待证”,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籍战友和参过战没工作的每月还有相应的生活补贴,这说明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那段经历已成为历史,我们档案履历中,参军在炮七连的笔迹永远不会消失。
战友们,我们的老部队虽然在改革精简后撤销了,但七连是成建制转隶整编到另一支新成立的部队,七连的官兵和装备也全部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我们的战士时刻坚守着阵地,我们操作过的战炮怒吼响彻在南疆边陲的上空,我们驾驶过的战车驰骋在祖国的边防运输线上,都是经过战争的洗礼的(当时有连队干部有艾军、何刚)。连队多年的训练成绩和建设成果也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全体官兵个个立功受奖,带着胜利的喜悦凯旋而归。
连队就是个家,同吃同住同训练,团结友爱,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一朝战友,一生兄弟;虽说分别多年,可一旦相聚,就没那么多客套,又仿佛回到了从前。人生短暂,情谊无价,让我们珍惜拥有,友谊长存。
连队是个战斗的集体,党支部是个战斗的保垒,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完成各项坚巨任务。连队是我们最早开始接受党教育的地方,我们有的战友就是在连队时申请入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在那个时候初步形成的,对人生的感悟,事物的认知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启蒙的。在连队的几年里,坚定了我们的理想信念,锻炼了我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可以说:连队是我们人生的起点,是走向社会的出发地。
火热的军营,青春的岁月。温暖的连队,可爱的战友。难忘的过往,美好的回忆。岔口驿是丝绸古道的驿站,也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重要的驿站,我们当年在这里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又从这里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可以想象到我们大多数战友无论是转业还是复员回到家乡,走向社会,为了生活与生存,都有过艰难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这几十年正是改革开放的变革时期,肯定有过不少的艰难曲折,酸甜苦辣,但风雨过后彩虹出,有付出就必须有收获,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就是岁月,这就是人生。
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微信建群,把分别失散多年的战友又联系到了一起,互相问候互相交流互相祝福,有时还聚会相互走动,那首《战友之歌》又唱响在美好的回忆中,唱响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同时我们也能听到现在在军营里的新战友们,唱着《决胜疆场》等新的战歌,迈着坚定整齐的步伐,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向前……向前……向前……
编发:拂晓哨位
来源:张永科供稿
声明:本号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安全日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下一篇:公司大会心得体会,最新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