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与成长——2022年瓦店中心校优质课选拔赛心得,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快乐人生1748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观摩课的心得体会12022年8月8日,我参加了中心校2022年优质课选拔赛。受瓦店中心校之邀,临泉名师郑先鸿、李森、石全新、张允成与李治友一行五人为我们担任评委。
由于时间有限,我得到课题后先看课本,仔细思考每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怎么去学,设计了简要的教学流程。
由于我校第一次请实力雄厚、教材钻研能力强的县级优秀评委,我刚上讲台时非常紧张,但是看到评委们认真的眼神、和蔼的表情,心情瞬间放松很多。
最后,评委们的点评更是雪中送炭,让我收获颇多。语文老师点评说要“善评价”、“教全面,全面教”、“心中有文本,眼中有学生”,让我们关注了更多细节。
临泉数学届名师李治友主任的点评非常的“真”,他的评价和建议可以完整地用在任何一节数学课上。他从备课、手势、语言、板书、衣着一点一点详细指导,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李主任提出备课从课标和核心素养出发,要体现“核心素养”;
2、李主任带我们一个一个地剖析课本中的三个情境所表达的信息,为我们的备课思路穿针引线,构建骨架;
3、李主任详细地为我们指导从进教室开始的语言,到讲课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评价反馈的语言,再到板书的设计要详略得当、简练概括。最后对备课切入点提出中肯的建议。
李主任还亲自给我们示范了自己的一节优质课的导入,大家很佩服他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创新性的导入设计……
李主任的点评面面俱到,我瞬间茅塞顿开,明白了一节课从哪里开始思考,中间过程怎么流畅衔接,最后结尾如何巩固升华。
这次镇里比赛已经结束,但我的数学成长之路却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生涯中,我会谨记李主任的教诲,认真钻研教材,争取在数学教学上有更好的突破和成长。
2022.8.8
注:谷美真,大学本科,临泉县瓦店镇大张庄小学数学二级教师。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与学习。
教育格言:爱心献给学生,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
观摩课的心得体会2编者按
关于民法典的几个主要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刘俊臣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任务顺利完成,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就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介绍一些情况,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看法。
一 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进行的,当时领导法制委员会工作的彭真、习仲勋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确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修改了婚姻法,相继出台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等。2001年第四次启动,又先后制定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等。
(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编纂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能够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有力促进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够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事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法律关系。民事关系调整得好,各种社会关系就比较和谐,各种社会矛盾也就比较和缓。民法与国家其他领域法律规范一起,支撑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法人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提供了基本准入资格和民商事行为规范;物权制度为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等公有制的实现、为保护和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安排;合同制度为各类民事主体自由参与市场交易、实现经济利益提供了基本行为准则。
(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权利能力制度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权利,甚至关系到胎儿的利益;监护制度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老年人安享晚年;婚姻家庭制度关系到每个人的终身大事和婚姻家庭幸福。
二 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考虑
编纂民法典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先出台民法总则;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适时出台民法典。王晨副委员长在关于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阐明了编纂民法典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这些要求和原则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
(一)坚决贯彻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自2015年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多次向党中央请示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民法典编纂工作所作的请示汇报,确定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栗战书委员长、王晨副委员长对做好民法典草案研读讨论和大会审议工作提出了明确意见和具体要求。正是因为在编纂工作中坚决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努力把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把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才确保了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成功。
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始终贯彻和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立足国情和实际,四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五是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二)把握好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基本定位。一是编纂式立法。编纂民法典既不是推倒重来,制定全新的法律,也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而是对现行民事法律的编订纂修。二是法典化立法。法典化立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集大成、成体系、成系统。既要妥善处理好民法典总则编与各分编之间、各分编相互之间以及各分编内部的体系性问题,又要协调好民法典与相关法律的系统性问题。三是民事基本法立法。编纂民法典属于民事基本法立法,要解决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
(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法效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使民法典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如为解决民间借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在合同编中增加禁止高利放贷的规定。
三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
民法典包括7编,即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条,总字数10万余字。结构安排上有几个特点:一是坚持民商合一,二是单设人格权编,三是不设独立的债权编,四是不设独立的知识产权编,五是单设侵权责任编。
(一)总则编。总则编共10章、204条,与民法通则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并在各分编的相关制度中体现了绿色原则。
第二,完善了监护制度。扩大了被监护人的范围,强化了政府的监护职能,并增加了临时监护制度和临时生活照料制度。
第三,确立了特别法人制度。按照法人设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
第四,完善了民事权利制度。对知识产权作了概括性规定,以统领各知识产权单行法律。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完善了民事责任制度,增加规定了“好人条款”和“英烈保护条款”等。
(二)物权编。物权编共5个分编、20章、258条,与物权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相关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制度,与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相衔接;落实土地承包“三权分置”制度;考虑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在民法典中作出衔接性规定。
第二,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强化业主对共有部分共同管理的权利,适当降低作出决议的门槛;完善公共维修资金使用的表决规则;明确共有部分产生的收益属于业主共有。
第三,增加规定居住权。为落实党中央的要求,认可和保护民事主体对住房保障的灵活安排,满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求,在用益物权部分增加一章,专门规定居住权。
第四,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扩大担保合同的范围,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统一受偿规则和清偿顺序;删除具体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建立统一的动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登记制度留下空间;完善流押、流质的规定。
第五,关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作出原则性规定,国务院正式提出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后,再进一步做好衔接。
(三)合同编。合同编共3个分编、29章、526条,与合同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增加典型合同类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增加了保证合同、保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合伙合同这4种新的典型合同。
第二,补充完善债法的一般规则。明确了非合同之债的法律适用问题,完善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具体规则。
第三,完善国家订货合同制度。规定国家根据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或者其他需要下达国家订货任务、指令性计划的,有关民事主体之间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订立合同。
第四,完善电子合同的订立、履行规则。为适应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电子交易行为,对电子合同订立、履行的特殊规则作了规定。
第五,完善格式条款制度。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尽到合理提示义务的,对方可以主张这些条款不成为合同的内容。
第六,禁止高利放贷。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第七,细化客运合同的规定。明确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承运人应当严格履行安全运输义务等。
(四)人格权编。人格权编共6章、51条,规定了人格权的一般规则,并对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作了明确规定。
第一,确立器官捐献的基本规则。明确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共同决定捐献。
第二,规范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
第三,增加禁止性骚扰的规定。明确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并规定了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第四,明确禁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侵害他人的人格权益,民法典从人格权保护角度作了明确规定。
第五,明确规定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了隐私的定义,对侵害他人隐私权的常见行为作了列举性规定。界定了个人信息的定义,明确处理个人信息遵循的原则和条件,强化个人信息的保护。
(五)婚姻家庭编。婚姻家庭编共5章、79条,与婚姻法、收养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明确规定树立优良家风。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讲话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第二,修改了禁止结婚的条件。规定患有重大疾病一方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对方,不如实告知的,对方可以请求撤销该婚姻。
第三,吸收新司法解释的规定,明确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回应社会关切。
第四,规范亲子关系确认或者否认之诉。规定对亲子关系有异议且有正当理由的,父或者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或者否认亲子关系;成年子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亲子关系。
第五,规定离婚冷静期。在30天的离婚冷静期内,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申请。
第六,完善收养制度。明确规定了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删除了现行收养法关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应为14周岁以下的限制,并完善了收养人的条件要求。
(六)继承编。继承编共4章、45条,与继承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完善了遗嘱继承制度。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增加打印、录音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并修改了遗嘱效力规则,还增加规定了遗嘱信托。
第二,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为确保遗产得到妥善管理、顺利分割,新增了遗产管理人制度,明确了遗产管理人的产生方式、职责和权利等内容。
第三,完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适当扩大了社会组织作为扶养人的范围,以满足养老形式多样化需求,促进老龄事业发展。
第四,完善了无人继承遗产的归属制度。明确此类财产收归国有后应当用于公益事业。
(七)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编共10章、95条,与侵权责任法相比,主要修改内容有:
第一,确立“自甘风险”规则。规定自愿参加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因其他参加者的行为受到损害的,受害人不得请求其他参加者承担侵权责任。
第二,规定“自助行为”制度。自然人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来不及请求国家机关保护的情况下,自己可以采取合理措施保护权益。
第三,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四,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惩罚性赔偿。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显著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充分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
第五,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规则。为鼓励助人为乐,规定无偿搭乘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的,应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除外。
第六,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增加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惩罚性赔偿,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
第七,完善高空抛物坠物规则。“头顶上的安全”引发社会关注,民法典对高空抛物坠物规则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才适用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的规定。
法律的权威和生命力在于实施。5月29日,在民法典通过后的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民法典,并就贯彻实施民法典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民法典实施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民法典实施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民法典实施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做好民法典实施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来源:法治日报
编辑:韩玉婷 张博 岳铼
◆◆往期推荐 ◆ ◆
◆作!不听苦劝感染新冠的“驴友”,鲁莽可不是勇敢!
◆复杂莫测的凶案真相,层层叠叠的时光陷阱……一切是否《在劫难逃》
◆“多等5分钟”,外卖平台甩的锅,你愿意接吗?
◆谁说老师只会板着脸?
◆漫点普法 | 面对不法侵害只能靠跑?依新规“削”它!
观摩课的心得体会3在上进心没有被循规蹈矩的重复性工作消磨殆尽之前,能有学习进修的机会,是种莫大的幸运。如果有幸运来敲门,那就出发吧,看风景也好,奔波也罢,能一直充实自在就好。
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的开始能有一次长达两天的出差学习机会,大概算得上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了,感谢泰安各级教研室组织和提供学习平台,感谢学校和备课组的信任和派遣,感谢家人的全力支持和自己的主动、坚持。
时隔一年,换个角色参与优质课活动,竞别有一番“旁观者清”的味道,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以下胡诌仅为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当之处,如有冒犯就地道歉,如有谬误敬请斧正。
【情况简介】
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赛选手来自泰安各区县各高中学校,共计14人,分两天进行展评,评委由各级地理教研室主任担任,另每所高中派遣1~2名地理教师参加观摩。所有参赛选手授课内容一致,授课内容为高二年级 鲁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典型的同课异构性质的展评。
【亿点思考】
一、一节好课应该是以“立意”为宗开始教学设计的
对于我这种教学新手来说,观摩赛课和围观神仙打架差不多,听课的同时也在感受“参差”,虽然每一位参赛老师的课堂单独拎出来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放到一起之后又会给人一种高低立现的感觉。一开始我企图通过对比不同课堂中授课老师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甚至具体的细节来寻找这种感觉的原因,无果。听了整整一天课回到住处之后再次复盘全天的课程才想通:
“高低立现”的根源在于“教学设计的立意”差异——以“素养”立意的教学对于以“知识、能力”立意的教学属实是降维打击了。 大家在组织课堂、传授知识等方面的教学能力其实是相差无几的,这也就意味着参赛教师在执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上几乎无法分出高下;但就如同《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这堂课一样,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不同老师对同一节课程的理解和设计也存在差异,比如:有的老师在设计教学时看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有的老师则能跳出教材的束缚从课标要求和学科素养的高度审视甚至重构教学素材。这种设计立意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教学设计落实生成的课堂是否科学、深远、有价值。
我们不妨尝试用“以终为始”的策略设计教学,即不断追问自己“这堂课,我想教给学生什么?”以此来明晰教学目标、捋清教学思路、规划教学环节。当我们真正清楚了“想要什么”,后续的行为也就有了方向,一切都会如水到渠成般自然。
二、一节好课应该是一门学科的浓缩
我们在生活中大多会有这样的体验——看一个汉字看久了会觉着它不像汉字。密集持续地听同一个课题的课次数多了,同样也会让人不自觉地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作为旁观者的我在比较主讲老师授课的异同。听多了、比较多了,竟真的发现了些有趣的地方——即使不同老师对同一课题的演绎堪称“千人千面”,但地理课堂的学科特色和精神内核是不可撼动的。
我目前对《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体现出的学科特色的理解是这样的:①分析、处理问题时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②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
就本节课而言:不管是探究区域发展的相似性还是差异性,不可避免地需要运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综合思维;而且在具体分析和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将空间划分成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而对比分析的区域认知手段;另外,从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归纳出分析处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再迁移至其他案例或情境中处理新问题的过程即是对地理实践力的落实和体现;而比较区域发展异同的最终目的则是实现因地制宜促进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行为模式只有在人地协调观这种价值观作为精神内核是才能有所体现。
我们不妨尝试用地理学科真正的魅力去感染学生,地理知识也许不会陪伴学生很久,但地理课堂中熏陶出来的思维、行为模式,培养出来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
三、一节好课应该能带来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地理学科研究的真实、复杂的世界”、“地理高考越来越喜欢考新情境题”,这导致一线教师不管是基于学科本质和是迫于高考改革形势,都越来越频繁的尝试“情境教学”,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情境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考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因情境创设不恰当、难以融入情境、情境不连贯等等问题导致的尬演局面,我们其实离完美的情境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觉着怎么的教学模式才算是情境教学?
我认为情境教学首先应该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因为不管是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还是新高考的命题趋势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研究对象是真实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需要创设情境组织教学首先应该确保其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才会让师生产生真实感,有了真实感才能更好的融入到情境当中。
其次,创设的情境不能离学生太远。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时候老师讲不透、学生学不懂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能力不行,而是阅历不够。 地理学科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而那些离学生太远、过于陌生的情境会导致师生因阅历不足出现融入情境上的障碍,再华丽的情境如果学生融入不进去就是无效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老师一厢情愿地尬演。
最后,应该追求“一境到底”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我们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经常会犯这样的毛病:只在导入环节等个别环节创设情境,或者,好不容易创设好了情境却在情境和情境之间、情境和现实之间反复横跳。这样开展情境教学多半只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样不可能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情境,也就谈不上什么学习体验,更别说生成什么学习成果了。
综上,我个人还是对“情境教学”有所敬畏的,这种教学模式对授课老师的选取加工素材能力、组织建构能力、创设拿捏情境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都属实是太苛刻了。
四、一节好课应该是不拘一格、灵活创新的
能同台竞技的选手都有两把刷子,同课异构的“异”即创新往往是决定一堂课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本次赛课中,参赛的前辈们当真是各显神通,很有启发性。
1. 地理图表的应用
从图表中提取数据信息经过处理分析得出结论的逻辑链条要保持完整,结论不能是凭空产生的,靠知识储备回答的问题对于培养能力毫无益处。
2. 板书板画的应用
永远不要低估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价值,板书板画的生成性对于学科思维养成大有裨益。
3. 多媒体的应用
把PPT等同于多媒体,格局就小了。多种媒体格式、媒体呈现方式的灵活融合才是正确打开方式。如:超链接、电子白板、投屏、墨迹等功能的组合使用。
另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信息表达方式的融合也值得探索,如自制教具进课堂。
4. 小组合作的应用
明确探究任务及要求→教师选取典例示范→学生独立思考→组内合作交流→生成学习成果→公开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5.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重在思维,不要把知识框架等同于思维导图,况且,知识堆砌出的课堂也生成不了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
6. 乡土地理素材的选取与加工
乡土地理素材进课堂,一方面可以用于辅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生成素养,另一方面更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进而促成情感、价值观的升华。
7. 寓教于乐对高中生也不过时
小奖励、小游戏放到高中课堂听起来不合时宜,但作为旁观者却发现:高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学情这东西,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有时候我们以为的和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
还有太多太多小心思了,观摩过程中发现的惊喜过于密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消化吸收,总归一句话:一切教学手段、教学工具都应服务于教学,一切教学工作都应服务于学生。
向诲人不倦的前辈们表示敬意,即使穷极一生也上不了完美的优质课,但所幸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学而不厌】第3期,撰写于2021/12/04,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点个关注 一同成长 不迷路
上一篇:关于意识形态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下一篇:爱情与婚姻的心得体会,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