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图书馆看书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朱永新谈读书 | 致老师、家长和自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商务印书馆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书馆看书心得体会1

他对阅读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呼吁和倡导了三十多年全民阅读,尤其重视推动学校和家庭阅读,是无数教师和家长的领读人。
他提出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成为了影响一代人的精神共识。
他对亲子阅读的提倡,对家庭阅读氛围的重塑,对家庭阅读理念的倾注,令无数中国家庭因此受益。
他自2000年发起并在全国推广的“新教育实验”,核心之一就是阅读教育。经过20多年的深耕,新教育实验惠及全国8300多所学校,50多万名教师及800多万名学生,其中超过半数来自农村及偏远地区
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定地站在教育的第一线,广为撒播教育的种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致力于为中国孩子提供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他把阅读当作信仰,被媒体称为阅读的“传教士”。


对于我来说,“阅读”两个字是如此辽阔,如此庄严,如此神圣。

自觉不自觉地,我似乎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阅读。因此,从我的个人成长来说,我的生命,我的精神,得益于阅读的不断滋养。从我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来说,阅读是所有实验项目的基石,是重中之重。

——朱永新《回望阅读推广这一路》



2022年9月29日,朱永新荣获“2022年一丹教育发展奖”。一丹奖每年颁发两个奖项,每位得奖者将获颁3000万港元奖金

一丹教育发展奖评审小组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应用资讯科技研究院理事——多萝西·戈登(Dorothy K. Gordon)表示:

“朱永新教授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普惠——与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重要教育议题不谋而合。新教育实验鼓励以全方位学习带来个人成长,为此,培养教师及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至关重要。这些措施逐渐改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他提醒了我们:学习也可以充满快乐。”

朱永新表示,计划将个人奖金全部捐给母校苏州大学,用于研究和推广教育创新;他计划利用项目资金,扩大新教育实验在中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规模;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说我与朱永新先生交往二十多年,见证了他推动中国的中小学书香校园建设和全民阅读,为他深远的教育思考和精准的改革设计而感动。朱永新先生是卓越的全民阅读与“新教育”理念推广人,是当代中国突出的教育家。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朱永新先生已富有远见地思考如何推进新世纪教育变革。面对“应试教育”的僵化、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的矛盾,他率先提出新教育实验的理念,依托阅读推广与教育模式革新,耗费三十余年,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途径。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2016 年度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今天,在这本三十年倡导全民阅读的精选文萃《朱永新谈读书》里,领读人朱永新最想和老师,家长以及渴望成长的“自己”们谈一谈读书的难题与解法


关于家庭教育与读书——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捧起书籍?

哪些人物传记适合孩子读?
如何带孩子读科普?
……

关于学校教育与读书——
为什么校长的书柜里装着学校的未来?
如何让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成为读书的种子?
人大附中初中学生读书的启示是什么?
如何让校园阅读活动有趣有效?
……

个人读书的智慧与方法有哪些?
如何让自己做书的主人?

本书是朱永新先生专门为那些希望孩子爱读书而又不知怎么做的家长、教师、校长等读者选编的,作者对很多文章做了必要的修订,新写了若干札记,可谓作者读书思想、教育思想的精粹,实用性、针对性都十分突出。书中既有思想观念,又有具体方法;即针对家庭亲子教育中的读书细节,又针对学校教育中的学科阅读、阅读环境建设;既有读书方法、教育方法,又有大量经典书目信息。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家庭教育、完整阅读、信息化时代的新阅读等前沿教育思想,能帮助读者拓展视野。



1


儿童阅读是从“听读”开始的

爱读书的孩子背后往往有爱读书的父母。
儿童是通过榜样来学习的。对孩子说“给我读书”一百遍,不如自己捧起书籍读给孩子看,更不如与孩子一起读。这也是新教育强调亲子共读的原因。大人读书时专注的神态和满足的表情,大人之间讨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亲子之间交流共读的心得,这些做法会比简单地把书丢给孩子,或者直接把书“喂”给孩子,更能够把孩子带进阅读的世界。
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听故事走进书的世界,从而成为读者的。孩子因为喜欢书中的故事,慢慢认识了书中的文字,借助这些文字,又慢慢走进了其他书籍,发现了新的故事。所以,儿童阅读其实并不是从自己独立阅读开始,而是从“听读”开始。父母可以把讲故事作为激发孩子阅读愿望的主要方法。
——《儿童是由大人牵手进入阅读世界的》



2


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捧起书籍?
看看家里的环境和设计,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是否给孩子提供了足够多的书?
家里是否有阅读区域?
孩子是否可以触手可及拿到图书?
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打造阅读环境的关键环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里划出一部分区域做阅读角。你也可以邀请孩子一起布置这个阅读角,看看怎么布置更舒适。也可以以地毯划分区域,将阅读角和其他空间区别出来。尽量在阅读角放个小书柜,或者用几块隔板直接将墙面打造成书架,将阅读角变成一个微型图书馆,增加它的功能性。最重要的是,父母购入书籍后,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将适合孩子的书放在能够引起注意和轻易拿到的地方。
当阅读角设计完成,不必去强制孩子看书,只要把书摆在那里,用封面去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主动去阅读的。或者你带着孩子一起,无论是亲子共读,还是你读你的,他翻他的,都是很好的事情。阅读在最开始的时候通常是一个非常即兴和偶然的动作,而且随时能看到书的环境,对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积极的影响。
——摘自《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捧起书籍》



3


为什么给孩子选对书很重要?
根据我们的教育经验,孩子通过与父母共读,在充满趣味和意义的阅读中,识字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一个一定会获得的本领。
在幼儿阶段,儿童是把文字作为图画,自然而然地认识和记住的。所以根据各年龄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特征,我们也给孩子推荐了不同题材、不同载体的图画书来进行阅读。
比如0—3 岁,可以给孩子读一读纸板书《好饿的毛毛虫》。
3—5 岁的孩子可以读故事情节强或是韵律感强的图画书,进一步培养阅读兴趣。比如根据我们中国北方童谣改编的《一园青菜成了精》。
5 岁之后,孩子可以读一些内容更深一些的图画书,也要注意向桥梁书和科普书靠近。
——摘自《为什么选书很重要》




4


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读书的引路人,应该会为不同的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班有30个学生,在教师的书架上就应当有300本书供他们选择。

新教育认为,没有教师的专业阅读,就无法造就真正的教师。教师的阅读史,不仅是他的精神底色,也是他的教育蓝图。
为此,新教育主张教师要有“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其中,专业阅读是最基础、最关键的行动。
——摘自《专业阅读,让教师成为更好的自己》



5


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成为读书的种子
通过学科阅读,借助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的著作,我们可以更快、更好、更深刻地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如读法拉第的《蜡烛的故事》和法布尔的《昆虫记》,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习以为常的事物竟有那么多的奥妙;读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我们会想象自己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之间;读《蓝色星球》《地球动脉》等,我们也会对奔涌的河流、雄壮的山脉、幽深的洞穴、冰雪的世界、蔚蓝的海洋、苍茫的沙漠、奇幻的丛林、浩瀚的草原产生好奇与敬畏。
再以数学学科来说,《数学圈》《2 的平方根:关于一个数与一个数列的对话》等,也都是帮我们畅游数学世界的优秀学科书籍。
——摘自《所有学科教师都要成为读书的种子》



6


学科可以分设,知识可以分类,学习可以分期

但人的精神成长的需求却不能分割
学校阅读必须走向全域化,实现阅读的学科全覆盖。全域化首先是将阅读覆盖到所有的学科领域,缺一不可,包括道德阅读、语文阅读、数学阅读、科学阅读、史地阅读、哲学阅读、体育阅读、艺术阅读等。
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将课堂的学科阅读延展到课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阅读内容从读教材延伸到读与教材有关的课外读物,二是阅读地点进一步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尤其要关注乡村地区,让所有儿童都平等接受优质的全学科阅读。目前急迫要解决的是学校(包括乡村学校)主导的学科阅读的全覆盖,因为不同的学科阅读是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的。
要改变观念:单一的语文或文学阅读并非阅读的全部。
正如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所引述的那样:“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的文体不同,语言表达样式各异,因而对阅读者人格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各个功能的互补与整合,可以促进人的精神的健全,这就是全域阅读的意义所在。
学科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在充分厘清不同学科特点、目标、价值的前提下,正确梳理和揭示它们各不相同的阅读策略。只有广泛涉猎所有学科的阅读才是完整而全面的。
完整阅读是统整化的。学科可以分设,知识可以分类,学习可以分期,但人的精神成长的需求却不能分割。正是基于精神不可分割的认识,我认为,中小学生的完整阅读还必须超越学科,实现文化与精神相互融合和共同滋养。
如何实现相互融合和共同滋养?当然不是将所有学科的阅读简单加以拼凑与混合,统整化的阅读是围绕特定学习项目的主题,优化和整合各个学科的阅读资源,在项目主题引领下,开展“课文拓展阅读”“单元群文阅读”“主题系列阅读”等阅读活动, 最大限度实现阅读的整体教育效应。这就是我们倡导项目式阅读的由来。这一点, 其实是与现代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统整的走向是高度呼应的。
——摘自《谈谈完整阅读》

END



《朱永新谈读书》
朱永新 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朱永新先生读书思想的全新整理,按照读者需求,以“谈读书”为核心,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成长、读书方法四个维度,畅谈读书理念,分享读书经验,介绍读书方法,推介阅读书目。第一辑,家庭教育与读书。帮父母树立亲子共读意识,教会如何在家里营造读书氛围,为孩子选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第二辑,学校教育与读书。探索班级、课堂、学校、图书馆情境中的读书课程、活动以及阅读环境建设,介绍阅读评价、阅读课程开发经验,分享学科阅读、完整阅读、信息时代的阅读等新理念。第三辑,个人成长与读书。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分享读书经验。第四辑,读书的智慧与方法。梳理中国古代读书法,介绍西方哲人的读书见解和经验。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获得者。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出版16卷本“朱永新教育作品”《致教师》《未来学校》等。作品版权输出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韩国、日本等,被译为28种语言。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获评“2020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拓展生命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

朱永新 著

朱永新老师关于新生命教育的系统思考


《生活与教育——朱永新对话陶行知》(朱永新教育文集)

朱永新 编著


朱永新老师解读陶行知教育思想
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指导和借鉴




《习惯与教育——朱永新对话叶圣陶》(朱永新教育文集)

朱永新 编著


认识和弘扬叶圣陶思想、促进教育发展

解决教师与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教育家——世界100位著名教育家画传》

朱永新 著;薛晓源


学教育家之思想,赏教育家之风采


图书馆看书心得体会2

时常听见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课余时间沉溺于手机等电子产品,除了父母有效陪伴外,让孩子发展其它的兴趣爱好,是分散其对电子产品依赖性的最好方式。

家有二年级小学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书柜,在学校也是因爱读书而出名。接下来谈谈我是怎样培养他的阅读习惯的。

一、亲子阅读,越早越好。

我从来没有给孩子用过识字卡片,但他的识字量在幼升小前应该就有2000字左右了。并非识字卡片不好,我也买过,由于我这个人比较懒惰,觉得用卡片记忆生字太繁琐所以就废弃了。

我从孩子几个月大开始就坚持每晚给他读故事(偶尔不想读的时候就用手机放故事代替),也没管他是否听懂,就顾自己声情并茂地读(读的时候语气表情都比较夸张)。

快一岁时买了一些认识物品的小图书给他看,一岁多一点我就有意识开始给他读那种非常薄、每本只有几十个字的简短故事书,字很大,有标注拼音。

我会先让他看图画,然后用手指着字读,他一般都会感兴趣地凑过来看,自然而然把字和读音关联上了,偶尔我也会指着某一个字问他怎么读(开始让他记忆文字,由“大”“小‘这种最简单的字开始,指读的作用应该跟识字卡片差不多,只是孩子特别喜欢这种不枯燥的方式)。只有识字量够了,孩子才能慢慢完成自主阅读。

到两岁多,我就开始带他去各种亲子阅读馆玩,再大点,就经常跑图书馆和书店了。

也许你会问,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了,培养阅读习惯来得及吗?

答案是当然来得及

二、营造各种阅读环境

很多专家都说教育要以身作则,但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喜欢看书的。如果家长不喜欢看书或者没时间陪孩子亲子阅读,又或者孩子已经大了却并不爱看书,怎么办?那就给孩子营造足够好的读书环境。

首先是家里。让书高频次地出现在孩子触手可及的地方,放在书柜、客厅、床头柜等显眼的位置。对于还不太爱看书的孩子,就放一些他感兴趣的书籍(比如他喜欢奥特曼,那就买注音的奥特曼故事);对爱看书的孩子,就放你想引导他看的书即可。

其次,我儿子出门必带书。无论是开车或是坐动车,我都会选几本他喜欢的书,一来让他看书可以不打扰周围的人,二来也正好可以是亲子阅读的时间。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到图书馆了,藏书多又免费,周末把孩子扔到图书馆,看完了还能选他喜欢的书打包借回家,回家看了觉得有反复阅读价值的就可以在网上买回来。

最后,如果可以的话,把电视机收起来,跟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

千万不要孩子一问就给手机,或者一想安住孩子就把手机给他。只要家长温柔地坚持,孩子是会妥协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到了叛逆期,那么先跟他处成朋友再考虑限制电子产品,这是题外话。

三、阅读内容由浅到深。

前面提到阅读启蒙时期我选的是注音短故事(字很大个,不伤眼睛,某多多买的,好像9.9一套),后来就改用翻翻乐一类的立体绘本(这类书买了很多,因为去书店发现他感兴趣,现在二年级了他偶尔还是会翻出来看),因为书比较有趣,买回来后他自己一个人也会经常看。某天我突然发现他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已经很喜欢看书,我就慢慢尝试给他只看文字类的书,与此同时我也从亲子阅读中退出,因为他已经喜欢上了看书这件事。

我觉得家长不一定要陪孩子看书,但一定要清楚你的孩子现阶段的情况(识字水平、阅读水平、阅读爱好以及哪方面知识相对匮乏),然后针对孩子的情况对症下药。

四、阅读面越广越好

一般来说,故事类的书籍最容易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大点的孩子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书籍入门。孩子一旦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就可以尝试引导他阅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了。我们家孩子看的书非常杂,传记、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军事、法律……既看名著也看修理类的书,当然毕竟年纪尚小,看的类别多但也都还比较浅显。

来日方长,愿他们都能在书的世界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

图书馆看书心得体会3


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书香莲蓬”活动中,很多同学都看了老师推荐的好书,看完后,趁着印象深刻的时候,还写了读书体会,看了同学们在“小莲蓬”中刊登的心得后,杨老师特别高兴。特别可喜的是,有不少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与孩子一起看同本书,写体会,那可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但也有一些同学觉得看书很有意思,写体会却比较难。现在杨老师就教你一些“不难”的诀窍。这诀窍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因、容、体、联、结。这五个字所包含的意思是读后感一般可以分五部分来写。

一、因——写清楚看书的原因。看书的原因有哪些呢?比如,你看的书是学校老师要求要看的,还是家长、同学推荐的?或是你去图书馆借的,或是到书店买的,作个简略介绍,也让别人喜欢上你看的书。

二、容——写写所看的书的主要内容。这是替读者着想,让读者对你所看过的书有个大致了解。要知道,不是你看过的书,读者也看过的。主要内容包括的要素有:这本书主要写了谁?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如果是写事的,就应简要地写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六个要素。

三、体——写对这本书的最直接、最深的体会感受。可以说说这本书好看不好看,也可以说说这本书是如何吸引你的,这本书好看还是不好看,都要说说原因。

四、联——写写自己读懂了这本书后,联系到自己类似经历过的事,或者是自己看到过的事情,或是从另一本书中看到的类似或相反的事,通过这件事来说明这本书对你的触动、启发。这部分是心得体会的重点部分,不能简要写,要详细地写,而且要与你所要写体会的那本书的内容联系着。这样,你的读书心得就能够写得让别人爱看了。

五、结——写自己读了这本书后的结论。这是写自己对看了书后的,总的收获,或是总的感受。

五字诀浓缩了心得体会写作的五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方便于记忆,当然这五部分是可以调换顺序的。

读书心得体会的写作并不难吧?杨老师期待着看到有更多同学们精彩的读书心得在“小莲蓬”上发表,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