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1000,通用3篇

学习进行时丨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细节中的宏大情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新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10001

新华网记者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他先后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深入学校、国际陆港区、社区、博物馆、农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进行调研。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同感悟总书记新疆之行细节中的宏大情怀。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他先后来到乌鲁木齐、石河子、吐鲁番等地,深入学校、国际陆港区、社区、博物馆、农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进行调研。

考察行程中,许多小细节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大视野。

“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

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片区新城西门村村广场。村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欢呼着围拢过来。

习近平总书记和村民们亲切交流,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村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说,56个民族,党中央提出来的,像石榴籽一样地——

广场上的村民们大声回应:紧紧抱在一起!

这一幕,是多民族大团结的最好注释。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此次在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大团结的中国一定是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会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会到来。

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

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考察。在大屏幕前,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实时画面察看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各功能区和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现场作业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新疆不再是边远地带,而是一个核心区、一个枢纽地带,你们做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已经取得很好的成绩,再接再厉,前途光明。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

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深入推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叮嘱,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观看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1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位于吐鲁番市的世界文化遗产交河故城。他强调,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见证,有重要史学价值。

15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他强调,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

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他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走进田间察看棉花长势,同兵团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石河子市,从无人之地到戈壁明珠,见证了几代兵团战士的奉献与牺牲。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于兵团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要求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

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兵团的战略作用不可替代。他说:“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

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吐鲁番市考察调研。

吐鲁番市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葡萄之乡”。来到“葡萄之乡”,习近平总书记停下来和群众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问大家:都爱吃什么?

群众回答:葡萄!

风趣问答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发展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挂念着如何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日子越过越好。

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此次在新疆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的诸多细节,反映的是总书记对这片广袤土地的深情牵挂。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10002

【社论】

一个村庄的变化史,也是一个国家的变迁史。

21世纪初,浙江作为先行地区率先遭遇“成长的烦恼”,与“发展还是保护”的挑战短兵相接。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安吉余村调研,在听取当地的发展困惑以及关闭石矿保护生态的做法后,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5年后,当初浙江发展蓝图的绘制者重回故地,这个“不卖石头卖风景”的村庄,以“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崭新面貌出现在他面前。

在这15年的时间里,余村、湖州以及浙江,以沉默却有力的方式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同样在15年的时间里,从这里策源,在更宏阔实践中不断发展并被反复检验的生态文明思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引发巨大的共鸣,激荡起澎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视野出发,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一场从观念到制度再到文化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自此开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自此铺展。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绿色转变,发展思路和社会共识向未来而行、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向和谐迈进……历史留下了这些变化的辙印。出台“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时间记录下这些关键的节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历史忧思、深邃思考,为民情怀、使命担当,思想的光亮将永远在时光隧道中闪烁。

时隔15年后再回头看,似乎更能看清,“两山”理念或者更早的“绿色浙江”思想的变革,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场变革的意义和成果,绝不只是“地球卫士奖”连续三年花落中国、为全球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新绿”、二氧化碳排放量12年间下降近一半等这些让世界赞叹的成绩,绝不只是拨“霾”见蓝天、臭水沟变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成富民产业等这些身边的显性福利,也绝不只是社会环保意识水位抬升、某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型、多种能源资源节约等这些局部的系统性改善。而在于,它在我们还未被生态之槛完全绊住发展脚步之时,提出一种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境界,让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可能,让突破社会发展瓶颈成为可能,让中国现代化发展取得战略主动、赢得转型时间成为可能,从而让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成为可能。这,同样为人类文明的走向提供了超越性的视野。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这场世界性危机以如此剧烈的方式发出警报:人类到了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急关头,到了直面生态安全乃至生存安全挑战的决定性时刻。如何化解生存危机,如何重塑“疫后”世界?历史的脚本里,终会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及中国“绿色治理”浓重的一笔。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理念通过一些具体样板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层面的经验,更因为,在学者所谓“发展大加速”、全球生态面临“临界点的大变革”的今天,中国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勇敢探索,在全球“绿色治理”中所展现的大国担当和魄力,正在被赋予新的内涵。其所描绘的关于未来的理想图景,为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所贡献的方案,必将增益人类福祉。

站在“绝对贫困”行将彻底退出中国字典的时间节点上,我们驻足回看15年前的那个场景,认真复盘15年走过的征途,既是要从中汲取思想的力量和战略的定力,也是为了重温初心的赤诚和使命的神圣。15年后的今天,时代呼唤我们继续吹响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号角,人民需要我们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更多的时代考题作出回答。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求真务实、不懈奋进,以更大的毅力和勇气,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为人类共同的绿色家园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5日01版)

环境保护心得体会10003

【编者按】

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宣教司、中宣部理论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与会专家代表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逻辑、理论贡献、“两山”实践案例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今日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

赵建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我主要分析一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和主要内容,并建立三维架构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进行解析。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三维架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下的表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科学引领。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也恰恰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因此,只有社会主义能够为生态文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只有中国能够在全球举起生态文明大旗的重要原因。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现代化是总体的现代化、系统的现代化,但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发展阶段、发展形势的实际情况以及推动现代化的主体的认知状况,现代化的领域有轻重缓急之分。

当前,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科学的生产方式中,生态是最为基本的生产要素,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健康价值、愉悦价值、审美价值等,生态与生产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补互济关系。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转化,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研究

黄承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

我主要介绍一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方面的具体表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过去一直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够产生使用价值、交换价值,进行参与分配,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明自然可以分配到这样一个文明经济体系中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大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要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要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应用“两山”理论实现绿色减贫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

贫困地区多为主体功能限制开发区,不能走传统工业化道路。贫困地区如何保护生态资源,让生态产品升值?首先,因户精准施策,提升农户绿色发展能力。保护农户自然资产要素,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融合生产要素和绿色基础设施,促进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改变农户使用的能源要素,促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其次,因村精准施策,提升集体绿色发展能力。通过匹配村庄比较优势与绿色发展路径,将绿色需求“引进来”。如对适宜农作物、经济作物等种植的地区,促进绿色农产品本地消费等。

环境人文社科视野下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

郇庆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我主要从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进展和挑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应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维度相“耦合”或内在一致的学理性论证与制度政策落实规范,形成政治取向、话语逻辑与践行实践的高度统一。

未来需要更为关注的两个方面研究包括:一是从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角度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独特的解释,探讨理论互动和实践互动关系;二是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

张海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我主要探讨如何在全球视野下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意义与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从思想上和理论上站在了世界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前列,将生态环境问题上升到了政治与安全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塑造全新的国际环境秩序,同时将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环境治理赤字,避免“金德尔伯格陷阱”发挥关键作用。

此外,中国为发展中国家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而是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提供了有益示范,对维护世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从五个方面认识和学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吴舜泽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整体性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也是系统关联的,要让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融入得更加充分。

从“八个坚持”的关联性协同性角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一个话语体系也是一个结构体系,既可以从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的哲学思维来认识,也可以从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3方面理解“八个坚持”的逻辑严密性。

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演进过程来总体把握思想精髓,重点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学习。如从时间轴线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3个阶段演变,从长远大计、千年大计到根本大计表述深化看生态环境基础性地位认知,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递进关系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生态环境的经济、政治、社会属性的定位多次表述贯通分析也能加深总体理解。

从哲学突破性上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其他思想体系相比,辩证思维和哲学闪光点处处都在,体现了辩证思维、整体系统、普遍联系、民生情怀、矛盾统一、协调发展。

从理论与制度实践的贯通性看,“八个坚持”是认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制度改革是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良好载体,要从制度实践上看深看透一层,避免理论和实践脱节,做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贯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贡献

季正聚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从思想的高度看,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美丽中国、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代化战略目标、文明兴衰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从思想的深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中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研究,是对当代中国深刻的洞察,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从思想创新程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了“三个共同体”“三个效益理论”“两山理论”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当代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关系等,充满辩证法思考和科学思维。从思想的温度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满人文情怀,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和思想指向。

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

卢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无论是资本主义工业化,还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自然规律,但是存在主张征服自然的思想,甚至影响至今。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表明自然观发生了“由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的深刻改变。新自然观的形成,既是最新科学的精神升华,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自然观的改变就是世界观的改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和发展,正在引起一次自然观或世界观的革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

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

我认为,要充分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经历了5个阶段的发展。中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如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发展理念越来越科学、环境治理机制越来越完善、环境治理手段越来越多元。这些成就的取得,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历史渊源,也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全球可持续发展

李宏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生态文明教研室主任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及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全球共赢观,体现了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担当。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非常独特的理论贡献。

在实践中,中国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转变发展方式,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中国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是一个以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的经济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从地方绿色治理到全球生态文明

林震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初心,可以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集中为“绿色治理”,并从多个维度理解。一是从全球治理、区域治理(国际)、国家治理、区域治理(省际)、地方治理、基层治理(社区)6个层级理解;二是从“五位一体”的角度理解,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其他四个建设中;三是从五大发展理念的维度理解,生态文明需要创新、协调、开放,更需要共享。

要全面提升绿色治理能力,应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攻坚克难、制度建设、文化养成等5方面着手,系统治理、合作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持续治理。

来源:中国环境报

近期重点文章推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讨会在京举办

【环保清风 • 铁军风采③】看!北京环保铁军风采~

【环保清风 • 学习体会③】念好三个“一字经” 担好从严治党责任

【环保清风 • 警示案例 ②】注意啦,实例告诉你哪些行为不能做!

【环保清风·铁军风采 ②】追梦人,突击夜查这一晚

【环保清风 • 家风故事①】秉持勤奋吃苦节俭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