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寄邹谦之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文人相轻导致学术不明,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懂法是福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寄邹谦之书心得体会1

王阳明《寄邹谦之书 其五》读后感:

后世学术不明的原因在哪里?阳明先生给出了答案:急于立言,胜心为患。

作为媒体人,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类似文人相轻、自私自利的现象,比如,一些所谓的书法家,连基础的楷书都没有练好,就开始写“行书”,更有甚者急于自立门户,精心包装推广自己的“作品”,行自私自利之实。包括我自己,虽然也喜欢书法,但楷书始终写不好。

就自己的媒体工作而言,此前,我也有过对同事和同行的新闻作品进行品头论足的情况,表面上看是“相互学习”,其实免不了“文人相轻”。

去年准备人大硕士论文的时候,我在开题报告中写了几处诸如“拟填补研究空白”的话,结果被教授善意批评。其实,当时我就是急于立言、胜心作祟。

寄邹谦之书心得体会2


“随事体认天理,即戒慎恐惧功夫”这一句的解读就是放到现在其实也很容易引起误解。戒慎恐惧即是《中庸》的慎独方法,“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其”字指的是君子外的人,如果这样理解,讲的就是君子独处时要秉持严于律己,重点是在别人不睹不闻的地方也要保持戒慎恐惧,这样便是修道,那就跟先生所讲的良知不同了。良知和老子所讲的道,理论上来说是一个方向的意思,而“道可道,非常道。”中庸也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可以言说可以修来的功夫那就不是道了,同理良知也是如此。良知是本来就有的,并不是修来的,不在于独处时候下功夫。所以随事体认来认知良知就会差之千里。


所以说,这个“其”指的其实是君子自身,慎独的“独”并不是身体的独处,而是心。不管身处何种,心都要戒慎恐惧。在此基础上就很好理解立论争胜的意思,道本在哪里,需要的并不是证明,当有了证道的心思,对于不可言说不可言明的道来说,其实就是私欲。

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作为男人喜欢跟女人讲道理,到头来根本讲不通,还不如看看《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面对顾客抱怨,喜欢分个对错说明缘由,其实解决不了顾客的情绪;当我们面对朋友讲起人生道理千言,还抵不过一次推杯换盏;我们终究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认识自己。

寄邹谦之书心得体会3

每天学习阳明学 致良知四合院 3月30日


原文内容来自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500年前的抗疫之道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陪伴式学习与成长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十家牌法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一个让我们受益终生的字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其实,生命可以如此简朴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大时代呼唤大担当,大担当成就大英雄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历经疫情才明白,原来工作是我们每个人的需要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提升知行合一层面,从容面对意外挑战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当仁不让,当之无愧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心大,事就小了 | 阳明心学经典学习

成长,就在当下 | 阳明心学经典学习

务于切己处用功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除夕话立志|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中庸之道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爱之以道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语录拾遗》52.19-52.22:君子不器

《语录拾遗》52.13-52.18:圣人之学,只是一诚

《语录拾遗》52.9-52.12: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语录拾遗》52.4-52.8:人生一世,惟致良知一事

《语录拾遗》52.1-52.3:惟下乃大

《黄以方录》51.26-51.3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

《黄以方录》51.22-51.25: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

《黄以方录》51.17-51.21:戒慎恐惧,不睹不闻

《黄以方录》51.11-51.16:致广大,尽精微

《黄以方录》51.6-51.10:此心在物则为理

《黄以方录》51.1-51.5:格不正以归于正

《钱德洪录》50.52: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录》50.45-50.51:泰山不如平地大

《钱德洪录》50.40-50.44:知得过与不及,即是中和

《钱德洪录》50.35-50.39:学问还需自家解化

《钱德洪录》50.30-50.34:功夫只在自己

《钱德洪录》50.24-50.29:此心安处,即是乐也

《钱德洪录》50.20-50.23:聪明睿智,本自具足

《钱德洪录》50.16-50.19:良知,无知无不知

《钱德洪录》50.13-50.15:夭寿不贰

《钱德洪录》50.10-50.12:天地万物,本为一体

《钱德洪录》50.5-50.9:依良知而行,更无不是处

《钱德洪录》50.1-50.4:朴实用功,自会透彻

《黄省曾录》49.6-49.11:时时用致良知之功

《黄省曾录》49.1-49.5:依良知而动,方无执着

《黄修易录》48.8-48.11:若能反己,奚暇责人

《黄修易录》48.5-48.7:此志坚定,方能无累

《黄修易录》48.1-48.4:既去恶念,便是善念

《黄直录》47.10-47.14:心上用功,复其本体

《黄直录》47.5-47.9:圣人之学,只是一诚

《黄直录》47.1-47.4:念念致良知

《陈九川录》46.16-46.20:事事物物,皆是为学

《陈九川录》46.11-46.15:“致知”的奥秘

《陈九川录》46.5-46.10:人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陈九川录》46.2-46.4:念头是否有停息之时?

《陈九川录》46.1:诚意之功

《薛侃录》45.31-45.34:念念存天理

《薛侃录》45.28-45.30:你可曾为了真己?

《薛侃录》45.24-45.27:时时戒慎恐惧

《薛侃录》45.21-45.23: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薛侃录》45.17-45.20:不迁怒,不贰过

《薛侃录》45.13-45.16:桀纣心地,如何做尧舜事业?

《薛侃录》45.8-45.12:为学之志,真切否 ?

《薛侃录》45.7:侃去花间草

《薛侃录》45.5-45.6: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薛侃录》45.1-45.4:吾辈用功,只是为善之心真切

《陆澄录》44.76-44.78:孝悌之爱,仁之发端

《陆澄录》44.70-44.75:至善,只在吾心

《陆澄录》44.63-44.69:如如不动,心之本体

《陆澄录》44.59-44.62:惟至诚,能立天下之大本

《陆澄录》44.54-44.58:有源之水,生意不穷

《陆澄录》44.50-44.53:切己用功,心体日明

《陆澄录》44.46-44.49:心犹镜,磨上用功方能明

《陆澄录》44.39-44.45:善念长存,即是立志

《陆澄录》44.35-44.38:中只是天理,须因时制宜

《陆澄录》44.31-44.34:存养此心

《陆澄录》44.27-44.30:定者,心之本体

《陆澄录》44.23-44.26:思诚,只是思一个天理

《陆澄录》44.19-44.22:省察存养,本是一

《陆澄录》44.16-44.18:只管栽培灌溉,不作它想

《陆澄录》44.13-44.15: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

《陆澄录》44.10-44.12:只在“下学”用功,自然“上达”去

《陆澄录》44.6-44.9:不患事变不能尽,惟患此心未能明

《陆澄录》44.1-44.5: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

《徐爱录》43.10-43.14:抑恶扬善,以正人心

《徐爱录》43.8-43.9:人心得其正,谓之道心

《徐爱录》43.6-43.7:身之主宰,乃是心

《徐爱录》43.3-43.5:至善只在此心

《徐爱录》43.1-43.2:“新民”还是“亲民”?——《大学》“心”解

《答聂文蔚书 其二》:人情物理与良知,本是一事

《答魏师说书》:人情物理与良知,本是一事

《与马子莘》:花之千叶者无实

《与黄宗贤》:人在仕途,比之退处山林时,其功夫之难十倍

《答聂文蔚书 其一》

《寄邹谦之书 其五》

《寄邹谦之书 其三》

《答欧阳崇一书》(35.3-35.4)

《答欧阳崇一书》(35.1-35.2)

《答南元善》

《答友人问书》

《答顾东桥书》(32.13-32.16)

《答顾东桥书》(32.11-32.12)

《答顾东桥书》(32.9-32.10)

《答顾东桥书》(32.7-32.8)

《答顾东桥书》(32.5-32.6)

《答顾东桥书》(32.1-32.4)

《书正宪扇》

《答刘内重书》

《答周道通书》(29.5-29.8)

《答周道通书》(29.1-29.4)

《与黄勉之书》(28.5-28.6)

《与黄勉之书》(28.1-28.4)

《与陆元静书》(27.15-27.17)

《与陆元静书》(27.12-27.14)

《与陆元静书》(27.6-27.11)

《与陆元静书》(27.1-27.5)

《书徐汝佩卷》

《寄杨邃庵阁老书》

《答伦彦式书》

《与杨仕鸣》

《象山文集序》

《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弥灾变疏》

《南赣乡约》

《寄闻人邦英、邦正》

《寄诸弟书》

《大学古本序》

《教约》

《祭浰头山神文》

《告谕浰头巢贼》

《申谕十家牌法》

《示弟立志说》

《寄李道夫》

《寿汤云谷序》

《与黄诚甫书》

《寄希渊书》

《与王纯甫书》

《送宗伯乔白岩序》

《寄诸用明书》

《与辰中诸生书》

《教条示龙场诸生》

《乞宥言官去权奸以章圣德疏》

《阳明先生年谱》(1516-1568年)

《阳明先生年谱》(1506-1515年)

《阳明先生年谱》(1472-1505年)



001. 徐爱录43.1:即之若易,仰之愈高

002. 徐爱录43.2:利他才是真正的利己

003. 徐爱录43.3:心上用功

004. 徐爱录43.4:先有根,然后有枝叶

005. 徐爱录43.5:真心无法扮演

006. 徐爱录43.6:知行本一

007. 徐爱录43.7 (上):向着至善,出发

008. 徐爱录43.7 (中):诚则明

009. 徐爱录43.7 (下):不诚无物

010. 徐爱录43.8:博学的落脚点是“存天理”

011. 徐爱录43.9:人心灭,道心生

012. 徐爱录43.10:勿让繁文乱天下

013. 徐爱录43.11:扬善隐恶是正道

014. 徐爱录43.12:万变不离其宗

015. 徐爱录43.13:明辨是非

016. 徐爱录43.14:实践出真知



017. 陆澄录44.1:大局观

018. 陆澄录44.2:肯与不肯

019. 陆澄录44.3:战胜习性

020. 陆澄录44.4:信与不信

021. 陆澄录44.5:如何不累其心

022. 陆澄录44.6:述而不作

023. 陆澄录44.7:移栽的树不好活

024. 陆澄录44.8:致良知是一生的旅途

025. 陆澄录44.9:闯过一关又一关

026. 陆澄录44.10:大道就是捷径

027. 陆澄录44.11:提起这颗心

028. 陆澄录44.12:知是行之始

029. 陆澄录44.13:德性的光辉

030. 陆澄录44.14:何以宠辱不惊

031. 陆澄录44.15:不要让成功经验把你绊倒

032. 陆澄录44.16:勿欲速,勿见小利

033. 陆澄录44.17:警惕“文字相”

034. 陆澄录44.18:心中有宝藏

035. 陆澄录44.19:心即理

036. 陆澄录44.20:心如明镜

037. 陆澄录44.21:圣学即心学

038. 陆澄录44.22:只是一个功夫

039. 陆澄录44.23: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040. 陆澄录44.24:外在的优秀品质来自于内心

041. 陆澄录44.25:因病而药

042. 陆澄录44.26:不可阻挡的浩然正气

043. 陆澄录44.27:提高段位

044. 陆澄录44.28:古来圣贤一颗心

045. 陆澄录44.29:事业的崇高感

046. 陆澄录44.30:此心不动就是用兵之术

047. 陆澄录44.31:擦拭心镜

048. 陆澄录44.33:时时培养正气

049. 陆澄录44.34:时时警觉

050. 陆澄录44.35-36:不容一丝不善的念头

051. 陆澄录44.37:尽善尽美

052. 陆澄录44.38:规矩也是因时制宜

053. 陆澄录44.39:为善即是去恶

054. 陆澄录44.40:给自己一个看清本质的机会

055. 陆澄录44.41:朝闻道夕死可矣

056. 陆澄录44.42:大德者必得其禄

057. 陆澄录44.43:体用一源,大道至简

058. 陆澄录44.44:空灵之心

059. 陆澄录44.45:自然流淌的是真心

060. 陆澄录44.46:如履薄冰的一颗心

061. 陆澄录44.47:心纯见真

062. 陆澄录44.48:驱除心中的雾霾

063. 陆澄录44.49:切勿浅尝辄止

064. 陆澄录44.50:简而易行,行而易偏

065. 陆澄录44.51:欲求真知,勇敢向前

066. 陆澄录44.52:道在我心

067. 陆澄录44.53:不器方成大器

068. 陆澄录44.54:修德的本质是修心

069. 陆澄录44.55:修出一个明媚的春天

070. 陆澄录44.56:看护好自己的念头

071. 陆澄录44.57:“存天理,去人欲”是为善去恶

072. 陆澄录44.58:最怕小恶成大恶

073. 陆澄录44.59: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074. 陆澄录44.60:有了“真”,才有“善”和“美”

075. 陆澄录44.61:不做书虫子

076. 陆澄录44.62:云开雾散,时时中节

077. 陆澄录44.63:对于圣贤的态度就是我们的境界

078. 陆澄录44.64:原来都是一件事

079. 陆澄录44.65:学得此心纯乎天理

080. 陆澄录44.66:找回那颗良知心

081. 陆澄录44.67:理直气壮,是因为依良知而行

082. 陆澄录44.68:放下所执,空灵此心

083. 陆澄录44.69:心外无物即“心外无事”

084. 陆澄录44.70:拍着良心做事,还是拍着私欲做事

085. 陆澄录44.71:心本来就是正的

086. 陆澄录44.72:让心回家

087. 陆澄录44.73:为善去恶,功夫不能停

088. 陆澄录44.74:人生,从“不自欺”开始

089. 陆澄录44.75:去掉心上那堵封闭的墙

090. 陆澄录44.76:心如止水,答案立现

091. 陆澄录44.77:去除心中私欲,恢复良知清澈

092. 陆澄录44.78:致良知不是远方的道德



093. 薛侃录45.1:不可强持此心

094. 薛侃录45.2:回到“一”的人生!

095. 薛侃录45.3:功到自然成

096. 薛侃录45.4:克去胜心,下真功夫

097. 薛侃录45.4:你我皆可成圣贤

098. 薛侃录45.6:心地无私,方成圣贤

099. 薛侃录45.7:花草本无善恶

100. 薛侃录45.8:道上用功,一通百通

101. 薛侃录45.9:立志,就要立得真切

102. 薛侃录45.10:安于天理,则忙而不乱

103. 薛侃录45.11:务实之心增一分,好名之心少一分

104. 薛侃录45.12:反省是为了更快地跑向光明

105. 薛侃录45.13:唯有此心,千古相传

106. 薛侃录45.14:不为物役,方静如止水

107. 薛侃录45.15:坚定志向,一心行圣贤之学

108. 薛侃录45.16:格物致知的交友之道

109. 薛侃录45.17:“学”是儒家第一字

110. 薛侃录45.18:良知雷达时时打开

111. 薛侃录45.19:不做知识的图书馆

112. 薛侃录45.20:如何“不迁怒、不贰过”

113. 薛侃录45.21:种树培根,种德养心

114. 薛侃录45.22:功夫下在何处?

115. 薛侃录45.23:立志,确定人生方向!

116. 薛侃录45.24:心有宝藏,只待发现

117. 薛侃录45.25:功夫到,自然成

118. 薛侃录45.26:切实用功,真正为己

119. 薛侃录45.27:正心去私,行于中道

120. 薛侃录45.28: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

121. 薛侃录45.29:明心,守护好这颗心!

122. 薛侃录45.31:真知与真行

123. 薛侃录45.32:心上用功,不做糊涂人

124. 薛侃录45.33:心上学,遇事方立得住

125. 薛侃录45.34:心上链接,方明其义

126. 薛侃录45.35:《大学》之要,诚意而已



127. 陈九川录46.1:真用功,真收获

128. 陈九川录46.2:念念觉察,庄严此生

129. 陈九川录46.3:闻见则可,此心不动

130. 陈九川录46.4:念念觉知,体察此心

131. 陈九川录46.5:我心细腻,方能辨别精粗

132. 陈九川录46.6:诚于己,不自欺

133. 陈九川录46.7:良知乃是自家本有

134. 陈九川录46.8:那些道理,我们真的相信吗?

135. 陈九川录46.9:烦恼皆因不明

136. 陈九川录46.10:致知永无止境

137. 陈九川录46.11:真用功,真收获

138. 陈九川录46.12:找到我们心灵深处的宝藏

139. 陈九川录46.13:责善友人,走向光明!

140. 陈九川录46.14:不自欺,自得其乐

141. 陈九川录46.15:老老实实为善去恶

142. 陈九川录46.16:解心解意

143. 陈九川录46.17: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

144. 陈九川录46.18:人生有方向,生活有希望

145. 陈九川录46.19:博闻多识,小心伤食

146. 陈九川录46.20:圣贤也是学出来的



147. 黄直录47.1:扫掉心上蒙尘

148. 黄直录47.2:纯金之心

149. 黄直录47.3:志向真切,方得真乐!

150. 黄直录47.4:道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151. 黄直录47.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52. 黄直录47.6:本源在心

153. 黄直录47.7:行于中道

154. 黄直录47.8:做明白人,干明白事

155. 黄直录47.9:心上成就,才是真的成就

156. 黄直录47.11:时时事事磨炼

157. 黄直录47.12:修辞立诚

158. 黄直录47.13:细微之处见真我

159. 黄直录47.14:此心廓然大公,不溺于情



160. 黄修易录48.1:善亦有道

161. 黄修易录48.3:德须有道

162. 黄修易录48.4:人生最大的战略就是志于道

163. 黄修易录48.5:读书,何累之有?

164. 黄修易录48.6:有怎样的心性,就有怎样的气质

165. 黄修易录48.7:立定志向不放松

166. 黄修易录48.8:恢复生命的庄严与舒展

167. 黄修易录48.9:修行,从反求诸己开始

168. 黄修易录48.10:处朋友,贵真心



169. 黄修易录49.1:真正的理,在心上

170. 黄省曾录49.2:念念觉察,擦拭心镜

171. 黄省曾录49.3:起心动念,净化生命

172. 黄省曾录49.4:提升境界,增强洞察力

173. 黄省曾录49.5:放下知见,涌出智慧

174. 黄省曾录49.6:创新的源泉来自“活泼泼”的心

175. 黄省曾录49.7:仁人志士,皆依天理而行

176. 黄省曾录49.8:人贵于自修,何怕毁谤

177. 黄省曾录49.9:静从心中来,何需外求

178. 黄省曾录49.10: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179. 黄省曾录49.11:圣人教人,简且易哉

180. 黄省曾录49.12:纯粹之心,成功之源



181. 钱德洪录50.1:你是真立志了吗?

182. 钱德洪录50.2: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183. 钱德洪录50.3:时时事事不离致良知

184. 钱德洪录50.4:“明心、净心”,一体两面

185. 钱德洪录50.5:良知乃吾师

186. 钱德洪录50.6:不纠结,真用功

187. 钱德洪录50.7:良知常知,昼夜无息

188. 钱德洪录50.8:幸福自在之源

189. 钱德洪录50.9:亲民即是明明德

190. 钱德洪录50.10:从欲之谓“动”

191. 钱德洪录50.11:草木瓦石亦有良知

192. 钱德洪录50.12:岩中花树,心外无物

193. 钱德洪录50.13:良知不分厚薄

194. 钱德洪录50.14:小善是大恶,大善似无情

195. 钱德洪录50.15:何谓“尽性至命”?

196. 钱德洪录50.16:医人之方

197. 钱德洪录50.17:切实用功,别无他径

198. 钱德洪录50.18:良知妙用,至诚即神

199. 钱德洪录50.19:良知宝藏,本自具足

200. 钱德洪录50.20:聪明睿智,人人皆可有之

201. 钱德洪录50.21:千思万虑,只是致良知

202. 钱德洪录50.22: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203. 钱德洪录50.24:天理良知,只是行于道

204. 钱德洪录50.2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205. 钱德洪录50.26:圣贤愚人的“知”有何同与不同?

206. 钱德洪录50.27:圣人也有七情

207. 钱德洪录50.28:我们与圣人的差距为何越来越大

208. 钱德洪录50.29:此心安处即是乐

209. 钱德洪录50.30:古往今来,良知一而已

210. 钱德洪录50.31:反求诸己,常见己过

211. 钱德洪录50.32:不做知识的附庸

212. 钱德洪录50.33:功夫在自己,何必去责人

213. 钱德洪录50.34:歌乐的本质是什么

214. 钱德洪录50.35:心上体认,方为真知

215. 钱德洪录50.36:学圣人,学什么?

216. 钱德洪录50.37:你是真的“改过”吗?

217. 钱德洪录50.38:如何“休闲”是一门学问

218. 钱德洪录50.40:真正自信,才能不做“好高”之人

219. 钱德洪录50.41:良知本中和,如何有过与不及?

220. 钱德洪录50.42:对待过错的态度反映我们的境界

221. 钱德洪录50.43:智谋技能≠良知妙用

222. 钱德洪录50.44:未发、已发,皆是“一”

223. 钱德洪录50.45: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有对错吗?

224. 钱德洪录50.47:如何活在美好的世界?

225. 钱德洪录50.48:从“乡愿”到“狂者”

226. 钱德洪录50.49:人人心中有圣贤

227. 钱德洪录50.50:小我不除,大我不现

228. 钱德洪录50.51:心到至诚便是谦

229. 钱德洪录50.52:天泉证道



230. 黄以方录51.1:如何真正“博学于文”?

231. 黄以方录51.2:阳明先生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

232. 黄以方录51.3:格物即净心

233. 黄以方录51.4:回看“格竹”,阳明先生怎么说

234. 黄以方录51.5:童子至圣人,皆可致良知

235. 黄以方录51.6:圣贤的呼唤

236. 黄以方录51.7:此心在物则为理

237. 黄以方录51.8:夫道,一而已

(https://mp.weixin.qq.com/s/oGXabaY-twyjrjDAZYqu4Q)

238. 黄以方录51.9:知觉处便是心

239. 黄以方录51.11:“道问学”即“尊德性”

240. 黄以方录51.12:尽精微,致广大

241. 黄以方录51.13:不做摸象的盲人

242. 黄以方录51.14:去私欲,并非去名利

243. 黄以方录51.15:致良知是“致”来的

244. 黄以方录51.16:如何常处中道上?

245. 黄以方录51.17:睹其不睹,闻其不闻

246. 黄以方录51.18:良知流行不息

247. 黄以方录51.19: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248. 黄以方录51.20: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49. 黄以方录51.21:何谓“立命功夫”

250. 黄以方录51.22:“性相近”即“性善”

251. 黄以方录51.23:你的“善念”真的是善念吗?

252. 黄以方录51.24:为什么人心与天地万物是一体?

253. 黄以方录51.26:我们的知道是真知么?

254. 黄以方录51.27: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255. 黄以方录51.28:依良知行事

256. 黄以方录51.29:心愈精微,道愈显现

257. 黄以方录51.30:把道理行出来



258. 语录拾遗52.1:乡愿与狂者有何不同

259. 语录拾遗52.3:学是反求诸己

260. 语录拾遗52.4:“良知”二字,得之不易

261. 语录拾遗52.6:“依道而行”就是“依良知而行”

262. 语录拾遗52.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63. 语录拾遗52.8:人生一世,惟有这件事

264. 语录拾遗52.9:良知精明则众欲消化

265. 语录拾遗52.10:此时正是格物时

266. 语录拾遗52.11:一日不改过,一日不进步

267. 语录拾遗52.13:此志真切,“错”也达真

268. 语录拾遗52.14:放下小聪明

269. 语录拾遗52.15:去除“知识障”

270. 语录拾遗52.16:到底什么是学?

271. 语录拾遗52.17:见自己不是,方能点化他人不是

272. 语录拾遗52.18:为己之学

273. 语录拾遗52.19:君子不“器”

274. 语录拾遗52.20:以心驭术,一通百通

275. 语录拾遗52.21:如何赢得他人的信任?

276. 语录拾遗52.22:阳明先生怎样勉励“一错再错”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