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贫困助学家访有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随波逐流66978689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体会1

想了很久,还是说一下今天贫困学生家访的感受,有几个孩子特别印象深刻:一个女孩子,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跑回老家,从小一直跟着奶奶长大,有一个弟弟,当问及弟弟最近的情况时,女孩表示不清楚,读哪个学校也不知道,我楞了一下,奶奶连忙解释说自己穷,无收入,两个养不起,只能送一个到亲戚家寄养,虽然她们说的很平淡,但是我当时内心起了非常大的波澜,所谓生离死别中的“生离”莫过于此,因为家庭经济等问题让亲姐弟分隔两地生活,几乎形同陌路,可谓人间悲剧之一。还有一个女孩子,父亲早早去世,母亲有智力障碍,无劳动能力,一直由亲戚帮忙抚养,一到寒暑假就去酒店当服务员打工,这次家访没有碰到,因为她正在酒店上班,各位以后如果在酒店被学生模样的服务员不小心打湿衣服裤子,请多一分宽容,因为她很可能是贫困学生勤工助学。

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体会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打心眼里觉得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就是老师,尤其是做一名辅导员,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看着学生们一天天成长,那是一种幸福。”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曲建武说。

在海大,曲建武的理论课堂从不点名,却总是座无虚席;每到学生生日,他都会发去一份少则几百字,多则上千字的祝福以及叮嘱,学生由衷地称他为“我们的父亲”。

尽管年逾六旬,但是对教书育人岗位的热爱,让他依然满怀激情、不知疲倦。对学生的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爱,早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

假如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做一名辅导员

“我有38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心得和经验,哪怕能影响到一个人,就不枉此行。”最近两年,曲建武先后获得“全国时代楷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纷至沓来,只要时间允许,曲建武都不会推辞,面对记者采访,他如是说。

从辅导员到学生处处长,再到校党委副书记,直至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38年来,曲建武的职务一直在变。但是他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不论在什么岗位,在曲建武内心深处,最牵挂的始终是学生。

曲建武对教师情有独钟,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学院,他本打算去西藏做一名教师,因为分配时没有计划便没有如愿。1982年,曲建武留校担任辅导员后,他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因为对学生工作的爱,他投入满腔热情,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乐。他当年的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了每一位同学的情况,包括家庭、学习、个人特长喜好等。

2013年,曲建武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那时,他是辽宁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兼省教育厅副厅长,可他却执意返回校园,一心只想重新站上三尺讲台。他的这一决定令很多人错愕,至今仍有人不理解,但对曲建武来说,这并非冲动,而是酝酿已久——回到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回到学生当中,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中。“2013年我56岁,正好可以带一届学生,再迟就来不及了。”曲建武说。

“学生们需要更多贴心的辅导员。青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我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想的都是能不能回到学生当中,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画上职业生涯的句号。”在曲建武看来,没做过辅导员工作的人,不会理解这份工作对人生的意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怎能实现人生的幸福?而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正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一环。

如今谈起2013年的那个决定,曲建武依然很坚定:“当辅导员是我的看家本领,我愿意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学里那么多的学问要研究,辅导员育人是尤其高深的学问。假如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会做一名辅导员。”

我会等你们,一直等到连一碗水也端不起来的时候

2013年,曲建武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校园。辞去领导职务的他来到大连海事大学,做了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的一名普通辅导员。新生一入学,他就为自己所带年级的每一名学生建立了电子档案,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大学梦想和最关心的问题。他把自己的手机、微信向同学们公开,承诺24小时为同学们开机,他对同学们说:“我将伴随和见证你们的成长。”曲建武说到,也做到了。

他组织学生成立读书社,要求每个学生都加入其中,还多次到书店为学生选购了8000多元的人生励志书籍,并举办了多期读书报告会,帮助学生们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在这期间,曲建武倡导建立了中队爱心基金,自己每年出资10000元作为基金经费,解决困难学生回家的路费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了解到一名学生的母亲患了癌症,曲建武给了这个学生10000元,并在假期去看望这个学生家长;在微信中他得知其他学院的三个学生的母亲、弟弟患了重病,他分别给了这三个学生5000元、10000元和1000元……这样的慷慨解囊,不胜枚举。

“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曲建武所带的139名大学生,每到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他一条特别的祝福短信。曲建武有一个本子,随时随地都带在身上,上面记录着学生的生日。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出差在外,每当有学生过生日的时候,他都会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送上一份生日祝福,嘱咐学生在大学里一定要好好发展,幸福快乐。每年的端午节,他还会给年级每位学生送上一份鸡蛋和粽子;中秋节,给每个学生送上一斤月饼;冬天,还会给每个学生送一箱苹果。

“正是在曲老师的影响下,我将辅导员定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吐尔逊·肉孜是大连海事大学2018届的毕业生。来自新疆的他,毕业后在曲建武的影响下选择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闫沛兴来自西北山区,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后总是愁眉不展,大一下半年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在了解他的困境后,曲建武不远千里赶到了位于甘肃的闫沛兴家,拿出50000元为学生家翻修房子,帮他解决了后顾之忧。如今的闫沛兴在曲建武的影响下,立志要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

“我会等你们,一直等到连一碗水也端不起来的时候,欢迎你们回来。”2017年,曲建武带的139名学生毕业,在与学生的毕业聚会上,曲建武深情地告别他的“小伙伴们”,曲建武现场流泪的场景深深铭刻在学生们心中。

“曲导,我们爱您!”毕业会现场,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

“有学生就有一切。”

曲建武不只是在学校里关注着每一个学生,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说,曲老师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只是老师,还是知心朋友,甚至是亲人。

家访是曲建武从事学生工作以来坚持做的重要事情。20多个省份,上百个家庭……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曲建武的身影,哪怕山路崎岖,哪怕日夜兼程。“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家访对学生的教育助益很大。只要能走动,家访的路我一定要继续走下去。”曲建武说。

曲建武教过的学生无数,他们身份各异,但对曲建武来说,这些人只有一个身份——他的孩子。曲建武有个工作理念:每逢佳节倍思“贫”。他说,越是过节的时候,越是要想到生活困难的学生。节日里请困难学生集体吃饭,是他的生活常态。他曾向学生承诺:“谁也不能饿着肚子来上课、饿着肚子要求进步。吃不上饭找我,有我吃的就有你们吃的。”

如今,曲建武还资助着大连海事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的孤儿学生,听说辽师的三个孤儿考上了研究生,曲建武为他们每人买了一台电脑。其实早在省里工作时,曲建武就心系孤儿学生,他曾完成一份3.5万字的调研报告,建议免除全省孤儿大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最终得到落实。

这两年,曲建武把自己的稿费、报告费、公众号打赏费等40万元,加上他个人以及多方筹集来的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资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像父亲一样,成为学生坚实的靠山。“不是我有多少钱,而是我有多少情。”曲建武说。

不用等我,我写完这部分再说

“不用等我,我写完这部分再说……”2020年年初,一场疫情突如其来,从除夕夜到元宵节,从学校忙碌的背影到疫情期间的家庭办公,这是曲建武教授对家人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疫情隔离了他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他却在云端开启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除夕当日,阖家团圆时,曲建武以“关于新型肺炎的深思”为题,揭开一名理论工作者抗疫工作的序幕。接下来的每一天,他的公众号都会如约发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写给奋战在战“疫”中的“海大”志愿者的一封信》《再给大学生朋友写封信》……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曲建武就撰写10余万字。

三年前,曲建武筹划建立爱心基金,基金的服务宗旨是“你为祖国服务,我为你服务”。2019年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曲建武将自己的稿费、报告费、公众号打赏费,以及筹集资金作为基础,设立了全国“时代楷模”曲建武励志基金,用以奖励那些表现优异的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和大学生。

这次抗疫行动,大连海事大学有近400名同学做了“志愿者”,在知晓海事大学抗疫志愿者中有90多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后,曲建武在与学校沟通后,决定将“基金”中的10万元通过财务处给在防疫一线战斗的海大志愿者中的贫困生每人1000元作为奖励,为他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解决燃眉之急。在曲建武的大力推动和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大连海事大学不到一天时间就将补助全部发给贫困学生。“老师知道这对你们来说‘微不足道’,更不是你们的所求,此举旨在告诉同学们,为祖国服务的人,祖国不会忘记;那些关心祖国的人,必会得到关心。”曲建武说,“你们就应该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疫情当前,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更是成为他的急中之急。于是,他给全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和他授课年级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发放10000元,用自己设立的励志基金给10个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设立”了每人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勤工助学”岗位,给30多个学生写了信,嘱咐他们在家好好学习,听从学校和当地组织的安排。他还给一个新疆籍的辅导员2000元,并给他写信,让他把抗疫期间新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

采访中,曲建武告诉记者,这项基金将进一步做大,吸纳社会资本参与,让励志基金发挥更大效能,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到服务国家的行列中去。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吴江涛)

勤工助学工作心得体会3

汲取精神谱系力量

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体会与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高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和突出位置,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实践,涌现出了大批贯穿了“立德树人”这条红线的精品课程。近日,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党委安排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题学习。以下是学习心得体会,以飨读者。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以归结为几类视角:一是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发展上看,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的过程中、在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建设道路上、在改革开放时期、在新时代铸就和形成了一系列的精神形态;二是从孕育基础的研究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是实践的基础,提供了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是理论基础,具有文化基因和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文化的基础;三是从核心要义的角度予以理解,政治灵魂、价值理念(包括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思想精髓、显著特征、传承弘扬这五个方面必不可少,足以彰显中国人的政治品质、创造特质和奋斗意志;四是从精神谱系政治功用的视角,可以认为既是一种典型的政治符号,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体现在:创造政治记忆,构建共同体。整合意识形态,规训成员和社会。提升动员效能,降低治理成本等方面;五是从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党的精神谱系角度,则要加强精神谱系的建设、传承和弘扬,体现新时代特色、彰显时代价值,不断创新精神谱系的传播方式,提升精神谱系传播的“框架效果”。

教育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之责,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注重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在教育层面核心要义的理解:首先是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战争年代敢于抛头颅、洒热血,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打通了一以贯之的精神之脉,赋予了不懈奋斗的力量之源。其次是爱国主义。热播电影《长津湖》中“冰雕连”的画面让人泪目,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义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观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第三是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不怕苦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是生动体现,建设大庆油田、研制“两弹一星”、开凿红旗渠是在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第四是开拓创新。尤其在新时代创新性地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倡导“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其教育要义是证明开拓创新乃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克服困难、干事创业、创造奇迹的法宝。

工作之余,每每走过校园郑代雨先生塑像广场时,都会让人想起,郑老先生坚持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练自己,在实践中虚心向工人和群众学习,淡泊名利,精益求精、甘当配角的思想与理念。郑老尤其强调,“学什么、干什么”固然理想,但更应该懂得“干什么、学什么”,要“干一行、爱一行”,主动适应环境,“越困难,越光荣”,在劳动和实践中寻求真知。郑代雨前辈用“技术报国”的理想信念,“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劳动精神,完美展示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形象。也正是有了这段亲历,让我们对劳模精神在精神谱系中有了更生动、更为饱满的体会,也有了与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思考。

首先,要将劳模精神和精神谱系的学习融入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成为悟思想开新局的有为驱动。要通过学习第一议题制度,结合党员政治生日和主题党日活动,形成有感染力的政治记忆;以精神谱系力量整合意识形态,深挖党员好故事,举办青年师生讲师团宣讲,在学教研中统一思想,提升“政治三力”。要充分汲取精神谱系力量,把学习活动与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有机结合,推动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建设,提升效能,打开新局。

其次,要将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元素融入专业教育,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学习时报》发表了《各行各业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从99%到99.9%的极致》等相关学习文章。要从中萃取“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要义,着力推动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加强对学生劳动教育,结合专业实践,结合课程思政,结合“三走”和“三进”,结合创新创业活动、勤工助学活动以及支边、支教、参军入伍等,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培育劳动技能,做到热爱劳动。

第三,将劳模精神和精神谱系的学习转化融入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要注重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弘扬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激发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信心和力量。要实施立德树人与专业学科建设“双轮驱动”,在学位点建设、专业评估认证、一流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交叉融合方面能够形成标志性成果,提升高水平师资、教育教学、学科科研等指标硬实力和师德师风、学术文化、校风学风等指标软实力。

(作者: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健)

来源:福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