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资料书写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迟子建的8条写作心得,值得收藏 | 跟名家学写作,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墨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资料书写心得体会1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墨花说:

随着我对写作的钻研愈加深入,我开始喜欢上研究名家的写作方法。某种程度上,中外名家的写作方法,虽然与今天的自媒体写作有些脱节,但他们所提炼的写作方法,更纯粹,更朴素,也更接近写作的本质。

我计划做一件事:把中外名家的写作方法搜集起来,经过精心筛选,提取出对我们今天自媒体写作依然有帮助、有启发的写作方法,分享给大家。

今天的文章,来自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迟子建。

文:迟子建

01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1)热爱自然

我出身的家庭清贫,但充满暖意;我出生之地文化底蕴不深厚,但大自然却积蓄了足够的能量给予我遐想的空间;大自然亲切的触摸使我渐渐对文字有了兴趣。我写作的动力往往来自于它们给我的感动。

比如满月之夜的月光照着山林,你站在户外,看着远山蓝幽幽的剪影,感受着如丝绸般光滑涌动的月光,内心会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这时候你就特别想用文字去表达这种情感。

(2)生活观

我热爱世俗生活,安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平淡,朴素,但不潦草。如果因为写作就活得潦草,那是傻瓜。写小说是蛮有情调的事,如果一个作家的生活过得无滋无味,那么写出来的东西也必然是乏味的。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中的好与不好,都会拥抱,都能接受,这使得你的艺术神经,始终处于敏感状态。

(3)精神观念

一个作家能否走到底,拼的不是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占有什么样的素材,而是精神世界的韧性、广度和深度。

一个作家除了尊重史实,还要建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没有一颗沧桑而温暖的心去揣摩和贴近人物,他们又怎么复活得起来呢。

作家要善于取材,更要善于掌握“火候”,这个火候,需要作家有全面素养,比如看待历史的广度、看待现实的深度、对美的追求等。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作家精神上的孤寂,他们对待艺术独立的姿态,身上有一股不怕被潮流忽略和遗忘的勇气,这样能使每一次的出发都是独特的。


02

掌握写作技巧,对写作帮助很大。

故事讲得精彩,又不让人看到痕迹,这是最迷人的写作境界了。实践起来有多么难!但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对于写作的帮助很大。

(1)选择合适的框架

作家就像淘金工,没有“技”,没有艺术的“慧眼和慧心”,怎么去建构小说?

但这个“技”,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刻意为之。没有技术,等于演员失去了舞台,谁能在空中表演呢?可是仅仅有舞台,没有灵魂人物,这个舞台也是死寂的。

每部作品,都有多种表达方式,作家要做的,是选择其中最恰当的适合你这个素材的方式构建小说,这也是技术。

比如一开始,我会先习惯把时间确定下来,把一年四季安顿好才感觉妥帖的,这之后就开始在空间上大做文章了。

(2)语言的成色

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的成色。小说语言如果没有个性,缺乏表现力,就成了“说明文”,不管故事多么新奇,小说的魅力将大打折扣。如今有些小说尽管故事不错,但是语言粗糙平淡,缺乏光彩,你就喜欢不起来。

我喜欢用比喻,但不是所有的比喻都是“像”和“仿佛”。好的比喻能给小说提气增色。但比喻的前提一定要贴切,不落俗套,这就需要作家在比附联想时,既要天马行空,又不能信马由缰。

“朴素的情感,朴素的语言,都是好语言、好作品生成的最基础条件。”

(3)打破思维的惯性

一个作家,应该是自己最好的批评家。在写作三十多年后,打破艺术思维中惯性的东西,非常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哪怕会有批评的声音,或者是丧失一小部分读者,都是值得的。


03

素材来源于生活。

作家只要以小说形式观照现实,这个现实一定就变成了“小说的现实”,就是你说的在小说里呈现作家理解的“真实”。

小说涌动着的,是五味杂陈的生活之流。无论“残酷之后”,还是“温暖之后”,都比不上一颗越来越沧桑的心,更能感知岁月的力量。

小说无论涉及到哪个层面,都是人间,都是生活,都是苦与乐。一个作家写人性永远是不错的,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

写作要往深邃处、混沌处走,要往人性的复杂性上去挖掘。尤其是其中的“混沌处”,像是包含了很多内容的。


04

理想的写作状态,是写作时背后有光。

初学写作时,我可以利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一夜不睡,写出个万字短篇,那时体力充沛。而现在即便是写一个短篇,至少也要花掉十天八天的时间。

在写作上,我是个不知疲惫的旅人,节拍不快不慢,匀速前进,这比较符合我的性格,而这也是中年之后写作的最佳速率。

理想的写作状态,就是你在写作时,即便在黑夜,也感觉背后有光。

三十年来,写作特别不在状态的时候极少,因为我不会在不在状态时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写作是没有缺憾的。即便正在写作状态中,作品也依然不是完美的。


05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

常有人问我,你一个人到了老年怎么办?连个说话的都没有。我不知该怎样跟别人说,其实我一直有陪着说话的,那就是文学。

写作的人不会孤独,你周围有那么多笔下的人物陪着你呢。笔走在纸上的沙沙声,键盘被敲击的哒哒声,都是我听到的话。岁岁年年,从不止息。

我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写作会是万众瞩目的事业,它不过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默默的伴侣。

如果碰到瓶颈期,也没什么不好。瓶颈是妖娆的障碍啊,能从它颈下爬出来,必定会脱胎换骨的。作家假如有勇气面对有难度的写作的话,就不要怕遭受瓶颈。


06

作品需要苦难也需要诗意。

如果说诗意是艺术的话,那么小说家当然不能放弃对诗意的追求。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回避苦难;我也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在作品中放弃诗意。

苦难中的诗意,在我眼里是文学的王冠。

没有描写苦难,诗意怎会呈现?温暖也是一样,没有冷作为底衬,没有用笔化解寒凉,它从何而来?如果作品一味地展览苦难,却没有希望的微光闪烁,这样的苦难就是真的苦难了,而如果苦难里有柔软的光影浮动,苦难就不是深渊,它会散发着湿漉漉的动人的光泽。

所以我很喜欢弘一法师临终手书的“悲欣交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相,也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我的体悟,就是我们不要把个人的痛苦放大。一定要想到众生的这种苦难,那么你的作品会获得一种升华、一种沉淀。

从文学意义上、艺术意义上,这种沉淀就是一种艺术上的飞翔,这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历练,很多东西在一个瞬间把你唤醒,才能和艺术融合。


07

细节是一部作品的灵魂。

如果说小说是一条河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涓涓细流。好的细节能够让作品闪光,也能让笔舒展灵动。

小说,说穿了是靠一个一个的细节来构建的,而没有生活的原声底色,细节不生动,没有立体感,作品也就失去了生机。至于我的秘诀,这个实在难谈,每个作家都有自己观察生活的独家秘笈。


08

作家要有质朴的感情。

对于文学,我觉得应持有朴素的情感,而真实(生活和艺术的双重真实)是朴素的最不可或缺的条件;抒情的底色也是我一再强调的朴素,否则抒情就不会真挚,成为无病呻吟的哼唧。多年来人们对抒情的理解有误区,以为“啊”就是抒情了。真正的抒情是有力的白描。

其次,作品要有气韵。

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朴素的情感能使文学中的生活焕发出某种诗意,能使作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和永不褪色的童心,而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一个作家最应具备的素质。

我想一个作家的感情是质朴的,他的写作才会浮现质朴的风貌。不是由于你写了土壤,你就质朴了;也不会因为你写了旧上海,你就不是质朴的。说到底,一个作家的气质,决定了他作品的气质。

-END-

*注:本文摘编自迟子建作品以及相关访谈资料。


往期文章回看:

“我在墨花书评营写的第一篇读书笔记爆了,八家出版社给我寄书”

2个月精读3本书,输出56篇读书笔记,顺利上稿并成签约作者

爱读书的人,为什么我劝你一定要写书评

作者介绍:

墨花,主业资深编辑,业余喜欢读书写书评,记录个人思考和成长故事。

希望在头条遇见每一个同频的你。❤️

资料书写心得体会2

文稿是办公室的“主打产品”,文字综合能力体现了机关的工作水平。办公室作为所有文稿的一道重要关口,没有较强的驾驭文字能力,就会影响文稿的质量,影响办公室参谋和服务职能的发挥。我从上班至今,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稿写作,从一开始“害怕写”到现在“喜欢写”、从“被动写”到“主动写”,其中的艰辛路程只有“笔杆子”才能体会。今天,把这些年的写作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一、把握特点。我们需要从本系统办公室工作实际出发,了解最常见的文稿有哪些类型、有哪些特点。这样,今后遇到这些文稿就能心中有数、心里不慌。我们日常比较常碰到的文稿主要包括领导讲话、通报通知、工作总结、报告、请示、调查报告等。每个文种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我们仔细对比,扎实掌握。

第二,占有材料。平时“广积粮”,应战才不慌。办公室人员应当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一是上情。及时掌握党中央的最新要求,胸怀“国之大者”。

二是外情。对其他兄弟省市某项工作进展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掌握他们的进展动态、工作方式方法等。

三是内情。就是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要全面熟悉、全面了解、全面掌握。

四是下情。对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要有所了解。

第三,领会意图我始终把领导的要求作为核心和灵魂,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图和要求,做到与领导思维同步、思路同轨。特别是起草领导讲话稿,必须了解领导意图,反复领会领导的授意,凡是领导关心的工作都要尽量了解,凡是领导考虑的问题都要深入思考,努力达到与领导思想共鸣,不谋而合,并以此来选准文稿主题和表述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尽可能贴近领导,掌握领导一贯的指导思想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主要途径:

一要“问”。多数情况下,领导只是寥寥数语简单地交代任务。此时,起草者就要大胆地问,问清材料起草的目的、要求、时限等,切忌不懂装懂。

二要“跟”。要跟随领导下去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领导的关注点在哪里;跟随领导参加重要会议听领导讨论工作,了解和把握领导的工作思路和用语习惯,建立领导语言体系。

三要“思”。领导交代工作意图,往往局限于原则性的指导,粗线条的轮廓。因此,在接受任务后,还要进一步认真思考,拓展思维,以便准确领会、

第四,学会思考好文稿是琢磨出来的。动笔之前,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资料和聚磨思路上,想深想透了再下笔,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一个是,要把部门工作或单项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很多时候不能就事论事就某项工作谈某项工作,而要跳出去,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抓问题,把领导的“关注点”作为思考问题的“着力点”,达到参谋思维与领导思维的“同频共振”,这样才站高看远显大气。

另一方面,思考的习惯与思考的方法同样重要。特别是要注重培养年轻同志思考的习惯,让文字工作后继有人。

第五,反复修改。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多看多改,从中心思想到篇章结构、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反复推敲。比如,2020 年我们对全市民生资金领域腐败问题调研报告、专项工作案件分析报告以及扶贫领域案件分析报告等相关文稿进行了再次整合、再次修改、再次精练,撰写了《推进基层资金精准发放阳光运行》调研报告,不断反复修改、润色,做到尽量删繁就简,力求使留下的每句话都是有用的,不留废话,将原来12000多字的调研报告斟酌、压缩到3000多字,最后在《××日报》上刊登,收到良好效果。

最后一句话,如何努力写好材料,只有一条路。就是高强度训练。没有捷径可走!

资料书写心得体会3

《易经》的智慧——读《跟着孔子学〈易经〉》有感

《易经》的“易”有三种比较公认的解释:一是简易,大道至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二是变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此消彼长,生出万般变化;三是不易,天理、良知、规律不变。如果用一个词来浓缩易经思想,那应该是“持经达变”,经是整体的思想体系,也是周易六十四卦的思想内涵,变是圆通的应对事物变化,一个人若能持经达变,就可以应用自己完整的易经思维,圆通的应对万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

《周易》为中华五经之首,传说为伏羲所创,但是真正将《周易》发扬光大的是孔子。孔子是鲁国人,最早在鲁国做官,后来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学说和思想,但是四处碰壁,最后潜心于《周易》。孔子五十岁开始学习《周易》,其“韦编三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早有耳闻。孔子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吸收,并加入自己的思想,他的弟子们把孔子的阐释记录下来,编写了《周易大传》,古人称“十翼”。“十翼”之名,最早见于《易纬-乾坤凿度》:“孔子……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过矣!”

所以孔子是一位易学大家,其解读具有权威性,耐得住推敲。潜心学习《周易》不能离开孔子的典籍,离开了孔子讲《易经》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跟着孔子去阅读《易经》是非常稳妥,并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本书作者发现由于孔子当时书籍非常富贵,写书也很艰难,并没有把爻辞解释清楚,只是对爻辞作了注释。作者作为“六五后”,一直致力在潜心研究《易经》的思想内容,并多次在网上的个人图书馆查阅资料典籍,书写心得与大家共同交流。在孔子和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提示和说明的条件下,他经过长时间的搜集和积累阅读,终于决定对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些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易经》,读懂《易经》。

本书在结构上,除了开端的《易经》原文和孔子的批注,亦有现代白话译文,译义。在内容上,能够将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亦对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剖析,更方便了读者去理解和感受每一个爻卦中的原意及道理。

就个人来说,通过阅读本书,让我对《易经》有了初步了解,以前总认为《易经》只是一部看风水、占卜吉凶祸福之书,之后才发现不仅如此,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哲理著作,是中华文化的哲学基础。如乾卦中的“初九:潜龙,勿用。”告诉我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都不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不追求扬名立万。时机未到,还没有轮到自己发挥作用,应该潜伏、潜藏、潜修,不可锋芒毕露,急于表现;坤卦中“用六:利永贞。”告诉我们:学习地道宽厚包容养育万物生长、顺天而行,永远坚贞不渝,结局圆满;以及咸卦告诉我们男女感应的重要性,即身体和心灵的感应的重要性。这是谈恋爱的法则。

总的来说,《易经》是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它给我们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但道路和方向本身不能代表成功,人生路还需要我们按照自然规律法则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无论在人生的何种境遇下,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乐其天然,知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