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德育量化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自我确证与公民担当:疫情中的德育反思,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教育新闻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德育量化心得体会1

疫情突如其来,人们的工作、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断裂状态。同时,这场危机也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恶。身处危机中的青少年,凭借现代信息手段,第一次如此真实地亲历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深刻面临和经历着诸多价值选择。这无疑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学校德育要帮助学生完成自我确证

这次疫情毫无疑问是一场人类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保而得以生存是每一个个体面对危机时的头等大事。但如何自保,如何生存,不同的个体所选择的路径可能截然不同。有人把生存仅仅理解为活着,因而其所谓的自保更多是一种基于生理安全方面的追求。有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得有尊严、有品质、有格调、有境界,因此自保不仅要保全其身体,还要保全甚至充实和提升其精神世界。实际上,人的生存不同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地方就在于,人不仅要活着,更要活出人样,活出人的精气神。人不仅是生物性的活着,更是意义性的存在。唯有如此,人才是完整的、真正的人。

长期以来,教育更多关注学生各种物质性生存条件的获得,教育活动多指向帮助学生在物质性世界中获得自我存在的最大资本,比如文凭、竞争力等。可以说,现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太过“实在”,总盯着可量化和可外化的“硬”指标,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隐性放弃了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软”教育,进而导致学校在某种意义上只完成了一半人的教育,即培养的学生物质有余而精神不足。这种精神不足首先表现为自私与冷酷。

北京市教委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曾报道:一名中学生在朋友圈中写道:“昨天上海多了19个治愈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转不能在家自学多久了,在学校学还要面对很多没必要上的课和活动(如音乐课),还会受多管闲事的同学的影响,疫情就不能再严重些!”这名学生在疫情中的“自保”愿望指向的是个人物质性竞争能力的最大程度提升,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冷漠、自私、无情令人不寒而栗。虽说这是个例,但反映出的问题值得警醒。

学生精神世界不足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缺乏自我掌控的能力。这次疫情危机中断了常态社会的发展,学生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时间。平常,学生已习惯服从于一个外在的奋斗目标而经年累月地疲于奔命,当自由时间猝不及防地到来时,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却像久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面对自由的天空丧失了独立飞翔的意识和能力。

被迫居家,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了外在学校教育的硬性规约而又缺乏自我规划、自我掌控的能力,学习、生活陷入了一种漫无目的的境地,或是深陷网络、游戏、娱乐、电视等而不能自拔,黑白颠倒、作息混乱正成为部分学生“新”的生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应能够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自由时间,对于他们而言反倒成了一种灾难。

这样一种人生状态的出现,固然有疫情隔离带来的影响,但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学生对自我认识的迷失。现在一些学生只盯着成绩,一旦从学习和考试中抽离出来,似乎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教育如果过多致力于提升学生向外求索的知识和能力,却鲜少帮助学生养成向内追问的意识和能力,也很少关注学生内心的真实梦想的话,那么一旦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危机、面对自我的时候,便会狼狈不堪。

因此,这次疫情对于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而言,最为重要的启示就在于,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重点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追求梦想,进而实现自我的确证。我们既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又要主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技能去洞悉技能之于人生的内在价值;既要帮助学生获得生存的物质性条件,又不忘告诉学生“诗和远方”的人生意义。

简言之,教育不能只言“技”而不言“道”,不能仅重“实”而不顾“虚”,否则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是片面的,甚至是舍本逐末的,而我们所培养的人就会缺乏自我把控人生的能力而陷入意义危机。为此,学校德育要高度重视那些非现实功利性课程和活动(如人生哲学、生命哲学、闲暇、自由冥想和创造等)的开发,让每个学生有时间、有空间、有资源去了解自我、把握自我、放飞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使得学生的人性更全面、更丰富、更健康。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获得不断求索、不断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也唯有如此,学生的成长才能够守住人性的底线而不至于误入歧途。

二、学校德育要引导学生成为现代公民

如果说自我确证更多是致力于个体的独善其身,那么成为公民则是学生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兼济天下”所必需的身份底色。在现实中,我们可以是一个医生、一名警察、一位教师,但是不管每个个体具体承担的角色有何不同,公民都是其最基本和共同的国家身份。

公民身份是国家所有成员最大的身份公约数。公民主要指的是以权利和义务为核心要素的现代人格形象。公民不同于私民身份的重要地方就在于,私民是一种典型的小农经济的人格形象,在乎的只是自我的一亩三分地,缺乏公共参与精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私民人格的形象写照。公民则是具有公共精神,参与公共事务,追求公共福祉实现的现代人格。因此,公民对公共利益的自觉担当则是其超越私民自私性的重要表征。

如果我们用公民身份的核心要素去看待这场疫情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次生问题,比如地域歧视、病情隐瞒、逃避责任等,那么诸多问题的产生大多源于个体对公民身份理解的偏颇和承担的不彻底。首先,从公民权利的角度看,在疫情初期,湖北人、武汉人俨然被污名化了。被污名化的湖北人、武汉人,其基本公民权利受到了侵犯。即使是那些因放假回家过年的武汉大学生,也受到了不公正的谴责和辱骂,以致《人民日报》发文呼吁“请对42开头的身份证少些特殊‘关照’”。其次,从公民义务或责任的角度看,一些人漠视社会规则,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公共卫生安全于不顾,逃避、刁难、拒绝甚至对抗正当的防疫检查。这无异于将个体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是一种典型的私民做派。实际上,成为一名公民不仅意味着在法律意义上拥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更意味着在政治和伦理的意义上能够自觉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德育要致力于帮助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公民,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人格挺立的大写的人。唯有人格挺立,才能自觉捍卫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公民权利的实现;也唯有大写的人,才能超越个体一己之私而成就公共善的达成。在这次疫情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公民行动的伟大力量。各行各业的最美逆行者、志愿者,生动诠释了他们对他人公民权利的深切关怀和最大捍卫,也体现了他们对维护公共利益的主动担当。

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帮助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公民,最重要的教育任务有两点:一是强化公民责任教育,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的关系性存在,从而树立起公共精神,进而自觉参与公共事务,履行公共责任。二是开展公民权利教育,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性,以及人与人之间基于公民身份的平等性。对于学生而言,养成公民身份、承担公民责任的难点就在于,他们过多地将自我利益置于不可让渡的核心地位,没有意识到自我利益实现的物质前提根植于他人的义务。实际上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权利的实现永远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任何权利抽离了他者的义务都必将落空。当个体主张有权生活在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中时,就意味着需要清洁工提供相应的义务。而当一个人投身社会公益履行公民责任之时,也成就了别人的权利。比如,希望工程实际上成就的就是儿童的受教育权。由此可见,个体权利的实现源于他人义务的成全。自我的义务也无疑指向的是他人权利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看,权利和义务是一种互为前提的共生关系。只有当学生深切认识权利和义务的辩证关系时,才能真正理解公民身份的内涵和担当。

为此,学校德育一方面要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观,另一方面则要切实提升学生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的能力。就前者而言,学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破除学生将自我当下的生活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他人的义务和责任的错误观点,要让学生真切认识到自我的每一项权利的实现都是需要他人义务成全的。如果每个个体只主张自我权利的实现,而不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那么他人的权利将必然受损,而社会也将不能维系,最终每个人的权利必然落空。就后者来说,学校德育应着力改造现有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一种公民生活的民主训练。学生只有在各种小规模的自治团体(如学生会)中学会自治,他们才能够深刻洞悉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深刻内涵,也才能够切实养成公民参与的实际能力,公民的担当也由此才能够真正实现。

不管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确证还是成为公民,对于学校德育而言,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致力于培养完整的人。即我们所培养的人既能充盈自我的心灵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更有品位、更有格调、更有内涵,同时又能主动关照他人和社会,在公民责任、公民参与、公民担当中书写更加挺立和大写的人。(作者班建武,系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人民教育》杂志

作者:班建武

德育量化心得体会2

和园慧生 蓄力成长

——XX学校2022-2023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六月的实小和园,

草木葳蕤,郁郁葱葱;

六月的蓄力少年,

努力向上,生机勃勃。

春夏半载,一晃而过,本学期XX学校继续秉持着“蓄力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细化管理,形成善于合作、乐于奉献、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班主任团队;抓实德育常规,培养有素质、有品行、有修养、有习惯、肯攀登的实小蓄力少年;打造德育品牌,开展有主题、有特色、有成效的课程研究;创新德育活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志向的时代新人;多元德育体系,构建有学校、有家庭、有社区的和谐共同体。

一、夯实德育常规管理,落地生根

1.加强德育课程育人,实现德育阵地有落实

本学期学校完善了“XX学校蓄德课程”纲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化了学校德育课程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德育课程的框架与内容、学校所有德育工作及活动仅仅围绕课程顶层设计展开,从原来的自下而上到现在的自上而下,努力让XX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地有声,发展有方向。

其中品格提升工程:“家庭教育义诊”自2020年以来,项目组成员围绕项目研究,搜集3000份调查问卷,整理200条“困扰中小学家庭教育难题”,推出家庭教育义诊答疑文字稿87篇近15万字,线上线下研讨、交流60余次,录制“家庭教育义诊”短视频100多集,播出60余集,逾百万人次收看;微视频在XX“金陵微校”和学习强国开辟专栏,被誉为家庭教育“云宣讲的一面旗帜”。本学期,我们依托夏光清市德育名师工作室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多个兄弟区和学校。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现班级管理有效益

本学期学校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真正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同时,组织班主任举行培训会、德育工作研讨会,通过各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班主任工作上的责任性和事业上的敬业心,并有重点地对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关爱学生及敬业奉献等方面进行引导,要求班主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特别关心爱护后进生,真正做到了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拿火热的爱心关爱学生,用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一是“和园慧声”班主任微经验分享。学校为每一位班主任配备了6本专业书籍,每月开展班主任微经验分享,每次两个主讲人,以近阶段学校德育工作中发生的真实案例或棘手事件为主题介绍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二是组织青年班主任参加区德育研训活动。我们依托区德育研训“江畔和声”这一平台,让班主任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参加研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积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班主任管理实效。

三是组织学校管理者及部分班主任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目前学校有12人拿到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证书,为校家社协同育人提供专业路径。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学生管理有方向

“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将来自己创”,这是我们的大队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充分利用每一周的大队部例会对全部的队干部进行思想教化,明确、协调、并布置好各项任务。现在的大队部部门设置合理、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自主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如校内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打分、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也最大限度的培育学生实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最大限度的参加学校管理。

4.狠抓学生常规管理,规范学生文明行为有方法

本学期,德育处进一步完善了《班级量化细则》,加强管理力度,力求量化公平合理。量化考评由德育处、大队部负责,每周进行汇总,一周一公布,一月一评比,期末进行累计,作为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对出现重大违纪事件和重大安全事件的班级,评优评先实行了“一票否决”。

扎实开展了“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评比活动,促进良好校风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多途径教育和引导全体学生,培养他们意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使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努力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二、丰富德育育人活动,根深蒂固

我们立足“为每个孩子积蓄成才的力量 为每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的育人理念,秉持培养有素质、有品行、有修养、有习惯、肯攀登的蓄力少年这一目标,把德育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融合,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到课堂教学、学生生活各个方位。

1.仪式典礼深植红色基因

重视学生的仪式教育,围绕“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入学、入队、毕业典礼等仪式活动。利用开学、毕业典礼作为良好教育契机,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营造浓厚积极的气氛,激励全体师生明确目标、振奋精神,迎接新学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同时利用庄严的入队仪式增强学校少先队组织力量,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少年先锋队的优良传统,彰显出XX学校蓄力少年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增强我校少先队组织的凝聚力,提升少先队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传承传统文化,增强四个自信——“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

3.学习优良品质,践行文明精神——特色主题实践活动

本学期少先队组织了“传承雷锋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学雷锋系列实践活动、主题为“践行爱绿护绿,拥抱绿水蓝天”的植树节系列实践活动,主题为“砥砺践行二十大 劳动成就好少年”的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号召广大少先队员学习雷锋好榜样,争当红色小先锋,发扬雷锋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全校少先队员在形式多样的护绿、爱绿和春季踏青等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绿水青山的美好,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少先队员们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生态意识,培养拥有良好环保意识的新时代好少年。

低年级组进行了“小比拼·大成长”劳动技能竞赛,让低年段的孩子们在劳动中提升生活及学习自理能力。中高年级我们结合劳动清单,开展了“班级劳动成果评比”活动,在这样的集体劳动成果评比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做;六一儿童节的“欢乐美食节”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长了劳动技能。

4.校外研学增见识,寻访活动促成长——雏鹰假日小队、研学寻访活动

红领巾牵手税务蓝。在第73个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的少先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XX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开启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智慧税务之旅,这次研学活动少先队员在实地体验过程中,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的税收知识,增强了依法纳税意识,一颗小小的税收种子,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发芽。

在“小小民生观察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动员学生从一米视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居民家庭、社区街道、政府部门开展调研,形成建议案,全面展示小小民生观察员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

“2023少年城建说”校园海选活动走进了XX学校,将"城建微课堂"带进景色秀丽的实小校园,越来越多的少先队员参与到XX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中来,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少先队员对二十大精神的学习理解,我校清明节系列活动中组织学生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探访红色革命基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5.书写远大理想 记录成长心得——主题征文、视频活动

三、拓宽德育育人渠道,枝繁叶茂

1.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促实效

基于心理健康普查和校内开展的“开学心理适应”问卷调查结果,本学期我校结合“心理关怀十件事”和常规心理健康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为主的XX市XX区XX学校关爱青少年生命健康工作专班;成功举办了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包括线上、线下家访、国旗下讲话、心理健康主题班会、陶老师进校园、心理研判会议,一对一谈话建立档案等。

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面向家长开展《父母如何有效识别及防范孩子的心理危机》讲座,面向教师邀请XX大学费俊峰教授做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二是定期推送学校“心灵小岛”栏目;三是结合全员导师制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制定了XX学校全员导师方案,明确了导师职责,以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党员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等为主体,采用“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方式建立“一生一策”干预机制。

2.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促发展

我们借助家长学校这一平台,邀请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给家长授课,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其中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李曼《家校携手,共促成长》、XX心育名师,XX市心理学科带头人XXX的《父母如何有效识别及防范孩子的心理危机》、XX市德育工作带头人,XX市十佳家长夏光清《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XX市优秀青年教师,XX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朱海燕 《让孩子在兴趣中快乐学习英语》、XX市首届斯霞奖,X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李荣芹《以学之名,携手同行》、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XX市家庭教育专委会讲师张方《慢教育赢得孩子的未来》这些主题讲座都给家长带来深入的思考。)

3.维护法治教育常态化促和谐

4.筑牢安全防护意识保平安

我们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讲求实效,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防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宣传。

每月一次安全疏散演练让学生在认识、感知、实战中不断提高“安全第一、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中心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开展了“我是小交警”交通安全规则宣讲活动,交警叔叔为小朋友们表演了摩托车驾驶技能展示、讲解了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知识,并且为能够自觉佩戴头盔、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们颁发了小奖品,活动以游戏的形式与孩子们进行互动问答,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交通安全教育,整个活动现场氛围活跃,交通安全知识深入师生心中;开展查找身边的安全隐患亲子活动,通过家校携手,让家长带领孩子们查找小区内、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安全常识通过亲子互动在家庭中普及,及时消除身边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夕会、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四、收获喜见花开,硕果累累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XX学校德育工作硕果累累:XX学校成功申报XX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马年老师荣获XX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技能竞赛二等奖;马年和凡少云获得区级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田敬芸和冯庐陵老师获得区级班主任基本功二等奖;韩江雪和刘雅静两位青年班主任撰写的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或得“XX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我校6位老师的德育课题立项;46位老师的案例叙事在区级评选中获奖;4个班级获区先进班集体称号。

在2023年XX区“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中,我校五1中队的王弈涵、五2中队的金姸茜、五7中队的王欣颜、王玥宁四位同学脱颖而出被评选为XX区“新时代好少年”。在2023年春季学期开展的“学习二十大 争做好队员” 主题征文活动中我校22篇文章获得区优秀作品奖;6位学生获得区三好学生荣誉称号;4位同学获得区优秀队干部称号。

不负韶华,辛勤耕耘;

花开有声,硕果累累。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XX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将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今后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为实小学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我们将真抓实干,不断创新,为学校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一路前行!

重磅好消息!!

《学校德育工作材料汇编》(2023版)新鲜出炉!需要的朋友直接留下你的WX

史诗级的学校德育工作材料汇编!

绝对是德育工作材料的“天花板”!

《学校德育工作材料汇编》(2023版)内容丰富、新颖独特、体系完整、质量上乘,完全符合当下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具有鲜明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要说用它“迎检”和上报材料了,就是用它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都“绰绰有余”。

《学校德育工作材料汇编(2023版)》包括18项298篇学校高质量德育工作材料,分别是:

“德育管理工作方案”13篇

“德育工作计划”15篇

“德育工作总结”16篇

“德育工作案例”6篇

“德育工作管理”16篇

“五育并举工作”24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5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31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篇

“中国梦教育活动”11篇

“美德少年活动”13篇

“红色文化教育”17篇

“学生社团活动”16篇

“关爱留守儿童”15篇

“学校控烟工作”21篇

“德育活动材料”24篇

“思政课教育活动”15篇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0篇

《学校德育工作材料汇编》(2023版)一部分是“原创”,另一部分是“精选”汇编中的材料全部都是word文档,均是2023最新款!而且材料都已经整理排版完毕,填上学校的名称就是成形的材料,插入工作照片就能成为美篇、PPT或手册,特别“接地气”,一定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小编相信,这套汇编短期内会始终保持领先,不用做大的更新!

德育量化心得体会3

2020年10月13日,喜见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的基本定位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该方案期望“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通过五“破”五“立” 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任何评价都是基于评价主体的特定评价目的,观测、分析、比较、判定评价对象满足评价目标的程度的过程。谈到评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量化水平,因为评价的基本假设的是可观测,对不可观测或难以观测的对象,评价是个难题,但是是否可量化,量化的程度并不同问题的关键,技术上,只在“量化”到足以形成判断就可以了,更为重要的是关键取决于评价目的——是为了比较、控制、奖惩,还是改进、研究?相应地对评价量化水平要求则不同。评价目的不同,相应地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刀会有很大的不同。

事实上,任何成功的评价都必须是系统方法,包括评价者、评价的目的、评价对象(被评价者)、评价准则(评价内容、观测维度或指标、标准)、评价程序、量化(具象化)工具和方法等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或者说任何一方面出问题,评价也难以成功;现实中各种评价出问题甚至“走火入魔”,适得其反的直接原因也在这里。首先,评价的目的实际上是由评价者的依据其价值观确定的,是个利益和价值问题,这个问题不可商量,只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通过谈判或竞争来解决。评价的目的决定了评价准则,或者准则是评价目的的具体反映。其次,评价准则由观测维度和各维度要求的水平即评价标准决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突破的“五唯”,就是评价中观测维度和标准问题。“唯某”或者观测维度太少会产生偏见,使得评价周延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解决的方法当然是更多的维度(其实是反映更多的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更多的要求或者价值取向)。再次,评价程序是评价实施的规范化的过程,没有有效的评价程序,难以保证评价按照预定的目的和准则有效地完成。至于量化工具和方法,则是早已经解决的技术性问题,本身不是问题,我们有足够的测量技术、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