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公主家心得体会,通用3篇

解读清宫秘史—读德龄公主回忆录的感想,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林老师聊写作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公主家心得体会1

#暑期创作大赛#

亲历者德龄

德龄公主眼中的光绪皇帝

他是一位有理想,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对人态度和蔼,有时还会开上一些玩笑。

他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十分感兴趣。

他有着阳光、活泼的一面,但是在慈禧面前却沉默寡言,一味地顺着她老人家的心思去做,当然,他也只能如此。

他也热爱学习,希望接触到新思潮,寻求一些强大国家的办法,并且希望他能亲自以君王的身份领导完成这些事。

他在对待大清国的领导权上有着极大的隐忍。

他对乐器也有着很好的天赋。


闲话光绪

像光绪这样的热血青年,若不是生在帝王家,晚生几年,必是一位胸怀大志,能为国家独立富强而奋斗的革命者。当然,要不是生在政治的中心,或许,他在政治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抱负,只不过历史强硬的要求他站在傀儡皇帝的身份上,还逼迫他谋求复兴大业罢了。要是生在一般的书香人家,读读书,做做学问,培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见盼来个帝王命未必幸福,平常百姓倒可活的十分潇洒。


德龄公主眼中的隆裕皇后

她对皇宫里大大小小的礼仪、规矩全部了然于胸。

她对人和善,和一般女官们也能打成一团。

她和慈禧能得上是皇宫中女性里文化素质较高的了。

她对做女工也是相当擅长的。

她对宫女们的小心眼儿,从不计较,能够坦然视之,宽容待之。

如果历史给她一个机会,她必定能够母仪天下。

她对皇宫外部的世界也有相当的了解,甚至对国外的一些典故也能略知一二。这或许源于三点:

1、未出嫁前,听家中的父辈们的闲谈。

2、曾和光绪皇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有过讨论。

3、因为识字,也能从有关书籍上有所了解。


德龄公主眼中的李莲英

处事老道

残忍毒辣

能够恰当的洞悉慈禧的心思

对慈禧的好恶,早已是了如指掌,也总能恰如其分的投其所好并深得慈禧的信任


我看德龄

她是个相当聪明伶俐的人,不仅对外国的礼仪十分熟悉,也对中国皇宫里繁琐的规矩和礼仪制度能够运用的十分裕如。

她在国外几年的功夫,学会了英法两门外语,会谈钢琴,还拜著名的邓肯为师学习舞蹈。在国外的生活,使她大大开阔了眼界,能熟悉国外的文化,也很适应国外的生活方式。

她与皇宫里其他的女官不一样,她的想法很单纯,在服侍老佛爷的时候就是一门心思的服侍她。在心里没有怨言,这说明她对别人很是真心。

她也不喜欢勾心斗角,对待别人的嫉妒,她一方面,不予理睬,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避免做出一些失误的事来,让别人笑话。

她善于学习,也关注细节,很快地就能掌握慈禧太后喜好与厌恶的东西。

她总是谨慎行事,避免失误,还能乐于求教,以便尽快的熟悉一切。

她希望以真诚来对待慈禧太后,以获得她老人家的青睐。这样,她总是显得很讨喜。

她也能用她的聪明才智,恰当地做着每一件事,这些是与她的聪明才智分不开的。

她还是清朝末期的女翻译官。

她秉承父志,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慈禧,接受新事物。当然,她尽量避免刻意如此,她希望把自己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见闻告诉慈禧太后,来增进她对西方国家的了解,以便能够进一步接受进步的思潮。

作为一名见识过先进科学文化的大清女官,她担负着促成改变国家命运的历史职责;作为一名命运掌握于他人手中的弱女子,在那“女子无才也是德”的环境里势必要大大限制她才能的发挥。

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尘埃早已随着东南西北风飘向那杳渺而不知所踪的仙境;一百多年后,我们要感谢德龄,她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把一种别样的清末宫廷生活向我们娓娓道来。

公主家心得体会2

最近,我又把以前以看过的琼瑶剧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原因嘛,实在没有什么剧可看。在看完一两集后,我突然发现自己老了。对新的事物越来越没法接受,对旧的东西越来越觉得充满怀念。

我看的第一部琼瑶剧,是《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一共有三个故事,后面的两个故事里都与第一个故事有连接,由此可见整部剧集,第一故事是最重要的。

三个故事中,我也最喜欢第一个故事《梅花烙》。

小时候喜欢他的理由嘛,第一就是男女主角的颜值。那个时候的小马哥,真的是长身玉立,风度翩翩。饰演女主的陈德容小姐也面如桃花,肤若凝脂。现在看来两人当时的颜也是让人惊艳的存在。

第二就是,里面的女性角色的发型,真的是好漂亮,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真是想尽办法也要给对方弄一个那些发型,只是手艺有限,工具有限,到现在我也没有一次弄成过电视剧里的发型。

至于剧情嘛,真没有太大的看法,毕竟年龄小,也就和家人看个热闹。只知道都每集的剧情里面,总会有一个人神情紧张,言语激动,要不然就得有个人哭 得眼睛都 肿了……

现在年龄大了,该经历的事情也经历了,再回去看,对里面的剧情,再也不能如小时候那样只管单纯的欣赏了。

我们在看到剧情的推动时, 会就里面人物的言语,以及行动作出相应的思考,批评,甚至嘲笑,以及在整个剧集完后,没准还会对整个故事提出一些批判,赞美等等 的反应。

就像现在,在网上,人们对于琼瑶女士创造出来的作品,提出来的那些质疑。我俗人一个,自然也不能免俗。比如这两天,我就对小时候看过的《梅花烙》有一些区别幼时的看法。

小的时候我觉得里面嫁给男主皓贞的兰公主,只觉得她好凶,居然让女主用手去举蜡烛,还拿残羹剩菜给累了一天的女主吃,看女主那个表情,我隔着屏幕都觉得臭。兰公主的那些行为,我只从我妈的嘴里面听到说过,实施者全都 是某个娃娃的后母。

现在作为一个妻子的身份再来看,突然觉得这个兰公主,她所有的愤怒与凶狠全都有理有据起来。

首先,她作为一个国家的公主,嫁给男主皓贞。从本质上来讲,除了带给男主一个妻子外,更重要的,她带给了男主整个家族莫大的荣耀。可是这个家族里的人,没有一个人对此怀着感激的心。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就是皓贞额娘的态度。这位福晋,她的态度在兰公主进府之前还算正常,满心的欢喜与期待。可是从得知皓贞心中有个吟霜,兰公主进府后,就莫名其妙的不对劲起来。在知道吟霜的真实身份之前就让人无法理解起来。

同样作为一个女人,在儿子的正妻才进门(这个儿媳妇还贵为公主)没多久,居然就把儿子的心上人弄进家门。就这一点就没有对公主的起码尊重。后来又进而让自己的儿子纳妾,这种婆婆不是没有,可这种行为与这位福晋的前期经历一点也不搭呀。并且这种纳妾的进度,不考虑儿媳妇的感受也就算了,真的不用考虑一下儿媳妇的本来身份,以及儿媳背后的娘家吗?

就算讲兰公主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就为选额附所出的题来看,皇上对这个兰公主也做到了视如己出。这样的公主无论从哪点来讲,都应该受到皇帝以下的各个大臣,人民来重视。

可兰公主从嫁給皓贞起,她不仅没能得到丈夫的关爱,连做为一个公主应得到的重视与尊重都没有。

就得不到丈夫的一点点关爱,普通女人都会心有不忿,更何况一个堂堂的公主,怎么可能允许自己的尊严受到如此践踏。

整个《梅花烙》里面,男女主角固然身世可怜,但最无辜的便是这位兰公主。满心欢喜的嫁人为妻,最后却没有得到一点快乐。没有得到一点点快乐不说,还得在首先绑架下去替那个一点也没有爱过自己的丈夫求情,完了,还得看着他,抱着他的心上人真正的远离自己……

公主家心得体会3

细节之处才决定成败

小事更能反映人的品格和心性

做事认真踏实的人

往往具备一种特质

就是严谨

保持严谨

不因自己的一点成功而飘飘然

始终大度

不为别人的无意过错而忿忿然

如果你能掌握这一秘诀

也就握住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一件小事

作者:铁凝

十五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

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却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来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了。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

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话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作“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糊,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吧。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吧。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朗读者:王湛琦

今日话题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悟?

欢迎留言分享让你难忘的

“一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