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价值纲领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中华文化的形态记忆、价值纲领与符号美学读本——读《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论纲》有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化艺术出版社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价值纲领心得体会1

近日新读由韩子勇主编,周泓洋、祝东力副主编,任慧、李静、鲁太光、刘先福等诸位论者耗时一年撰写完成的著作《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论纲》(以下简称《论纲》),对黄河、长城、大运河以及长征精神这四个既是实存的文化空间,又是意象、符号以及对中华文化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文化记忆纲领,具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是一部通过对历代至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准确勾勒以“黄河”“长城”“运河”与“长征精神”为代表性内容和形式的中华文化形态的集体记忆之作、拥有堪称中华文化标志物象的价值纲领,与富有实践指向的符号美学阐释体系。


中华文化形态的集体记忆


中华文化的形态博大精深、汪洋荟萃、万象共融、形式多样、载体丰富、雅俗同流、传统与现代辉映,时间与空间并存,物质与精神同频,其声色形态、音容样式厚载传今,令无数中华儿女自尊自强、振奋不已。《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论纲》选取中华文化形态中最具代表性的“黄河”“长城”“运河”“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文化代表性的文化符码进行阐释,开新时代“中华文化”形态美学阐释之先,以治学的文本实践,呼吁更多同道以博深的学术精神完成有关新时代“中华文化形态”符号解读的系列巨著,正如主编韩子勇先生在“论纲”前言中所言:“嘤嘤其鸣,求其友声。”


《论纲》立足中华文化形态的集体记忆功能,指出黄河、长城、运河以及长征精神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记忆印记,围绕它们的文化生活如何作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部分而存在,其文化空间的存续与记忆如何通过历代以来丰富的诗歌文赋、艺术实践主导了一种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表达方式。其中,《黄河文化论纲》结合“家天下”“宅兹中国”“民族团结”“类亲缘共同体”的文化精神主脉,综合大量实证文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千年的历史流变与现实经验中如何谱写出一曲中华民族的伟大史诗;《长城文化论纲》结合大量文艺作品的叙述,梳理其作为中华文化的诸多符号,从经验与超验层面如何发挥其重构天下、界分农牧、护卫通路、“一览天下”的功能;《大运河文化论纲》则从其作为世界开凿最早、航程最长的运河,具有悠久的历史的事实出发,概括指出其在表征文明中国上善若水的文化追求方面的记忆功能;在《长征精神论纲》中,论者重述了中央红军历时二万五千里、各路红军总计六万五千余里的革命长旅与伟大征途,如何与共和国的历史记忆同频共振、激越人心。


诚然,从集体文化记忆而非简单的集体历史的叙述角度梳理如“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精神”等诸多作为中华文化符号体系中的代表性符码,有助于从“记忆细节”的重述中加深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相似性与一致性。



中华文化价值的行动纲领


与此同时,这部书在为中华文化价值确定了一份由黄河文化、长城文化、运河文化与长征精神所构成的,对新时代的当下中国乃至未来的中华文化发展图景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行动纲领。


《论纲》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以及“长征精神”的价值特点,它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对这些代表性的中华文化要素作为共同的集体记忆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的有距离的观察、自省与认同中去。《论纲》结合了大量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民间口述以及影视文学作品中作为意象的这四种文化形态,对它们的记忆加工、修辞叙述,使得作为中华文化理想读者的我们能够理性思考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及其与民族性、现代性乃至全球化的关系问题,进而结合国际国内语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一份负责任的实践建议或行动纲领。


其中,《长城文化论纲》论证了“长城文化”作为历代以来中华民族融合的象征、作为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地标,如何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中国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深化中华文化符号的建构等时代功能,并提出建议;《黄河文化论纲》系统概括了“黄河文化”所具备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不畏命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民族品格与精神,在新时代如何通过更具有创新性的“黄河故事”的讲述,引领文学艺术创作的精神向度;《大运河文化论纲》则论证了与国运、时间的流逝以及充沛的创造力、生命力高度相关的“大运河”,历代至今作为“水道”“商道”和“世道”的它,如何代表了中华文明“道济天下”的文化价值观念,雅俗同在地塑造着中国文化的品格和气质,并建议如何通过数字化、标识化等新媒体手段保护并利用其内蕴的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发挥其在新时代的价值功能。


在《长征精神论纲》中,论者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结合建党一百年的现实征程,联系党情、国情和世情,认为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史诗,其内蕴的与伟大征程相伴的精神资源、与共和国同行的长征智慧是指引中华儿女迈向新的时代目标的精神富矿与历史财富;指出了长征精神所包含的特定历史时期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主义情怀以及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精神是一种指引中华儿女能够克服逆境、追求真理、敢于胜利、敢于拼搏的精神遗产,并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中华文化符号的美学读本


从文化符号审美的角度理解这本《论纲》,还可以将其视作一部充溢着中华文化符号审美的知识结构、文化文本与共同情感和经验交际形式的理论读本,它在立足文艺实践、传统美学资源以及文化指向实践方面做出了大量学术努力。


《论纲》立足中华文化的审美知识结构,从诗词文赋、民间文艺、戏剧影视、考古实物等具象的文本出发,将对“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征精神”的叙述作为对中华文化审美生活交际记忆的对象,将围绕着“黄河”“长城”“大运河”以及“长征征程”所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精神力量作为审美把握中华民族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特征的代表性文化符号。


其中,《黄河文化论纲》高度概括并鲜明指出,“黄河”流域由于其显著的地理标识特点,作为划分“长城”“绿洲”“运河”的自然地理标尺,是奠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结构的自然基础,它所涉及的中华文化如何审美看待自身与他人、世界乃至宇宙的关系所形成的“天圆地方说”、“大一统”思想、“天命观”从古至今如何深刻地作用于中华儿女的“伦理”观念;《长城文化论纲》则梳理了大量文艺作品中“长城”意象所承载着的凝结故土之思、成就英雄之举、寄托家国情怀的审美功能;《大运河论纲》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反映了中华文明运通南北、文传千年、通达乐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脉搏,这一章节通过对“大运河”文化的审美解读所分析出的中华“士人文化”“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传统文化特质令人印象深刻;《长征精神论纲》结合大量文献论证了“长征”精神所凝结的非凡智慧、超越韧劲、崇高理想,如何向全世界展示以中国共产党为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华儿女所具备的人类理想精神的“新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黄河、长城、大运河是十四五规划中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长征精神的价值提炼更是是献礼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心血之作,这部《论纲》以“千金之重”,为十四五规划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了学术研究的“千钧之作”。与此同时,这四份论纲的结语部分,诸位论者均有志一同地结合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工程的建设,对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精神纲领内容、记忆框架的黄河、长城、大运河以及长征精神如何结合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创新载体形式、丰富传承内容、开拓宣传对象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建议。这使得这份沉甸甸的记忆手册、行动纲领、美学读本,不仅有历史的厚度,更有现实的温度。正如该书主编韩子勇先生在前言中谦虚所言:“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十几位学人,面对高山仰止的大题材、大主题”,历时一年,撰写出一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书,树立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丰碑,意在“爝火引巨光,求更多如椽巨笔的加入与呼应”。


笔者也真心希望,这本《论纲》只是阐释中华文化的一部前奏,中华文化大家庭中诸多符码能够通过更多学人,尤其是年轻学人们星星点灯的智慧、点滴星火便可燎原的治学热情、得出不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不辜负历史的当代解读,让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借由文化空间传承的脉络更加清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符码记忆的文化自觉更加明确,中华各民族儿女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实践所形成的凝聚力更加动人,通过对中华文化富有真知灼见、学术积累品质的审美解读,鼓舞每一位持有中华文化基因乃至全世界欣赏中华文化的读者们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王敏,供职于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导。新疆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黄河、长城、大运河、长征论纲》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主编,副院长周泓洋、祝东力副主编,院十余位学人共同执笔。该书共分四部论纲,其中,“黄河文化论纲”由任慧、李静、肖怀德、鲁太光执笔;“长城文化论纲”由王玉玊、谷卿、刘先福执笔;“大运河文化论纲”由唐嘉、杨秀、李修建执笔;“长征精神论纲”由杨娟、李静、秦兰珺、鲁太光执笔。



注:原文刊于《中华读书报》2021年4月28日10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公众号

价值纲领心得体会2

10月16日上午,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集中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盛况,党员干部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的报告,在局系统内引起热烈反响。会后党员干部分别通过线上线下不同形式,结合自身工作谈体会、谋发展、论举措。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即日起推出“书记感言”“党员心声”“青年誓言”等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局系统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员代表、青年干部代表关于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心得体会,反映局系统党员干部对盛会的积极反响、对非凡十年发展成就的深切体会、对党和国家的美好祝愿。

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杨刚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开幕大会上的报告,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为我们全党、全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深感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我将积极发挥机关党建在团结凝聚转作风、价值引领促融合、榜样示范树标杆等方面的政治组织功能作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烈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滋养浸润作用和退役军人先进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政治机关意识,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作风,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党性修养,厚植思想理论根基,涵养为军服务情怀,提升业务能力修养,在忠诚履职中担当作为,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投身到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伟大事业中。

局办公室党支部书记 沙丽娜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报告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声声有力、振奋人心,聆听之后倍受鼓舞、信心满怀。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报告的思想内涵和本质要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强大动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局组织人事处党支部书记 李挽霞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做的重要报告后,深感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又字字珠玑,为我们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深感自豪,为我们党在新时代取得的光辉成就深感骄傲,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美好明天充满信心。最近在追《香山叶正红》,该剧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起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电视剧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是党的思想在当时的时代先进性,二是党广泛深入的群众基础,三是党员干部的作风与精神状态之欣欣向荣。从七届二中全会,毛主席提出两个务必,进京赶考,到今天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思想,优良作风,一靠人民民主,二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成为百年大党。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的三条务必精神,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局政策法规处(秘书处)党支部书记 戎颖

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感到特别激动、特别鼓舞、特别振奋。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部署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创造性。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党员,我注意到,二十大报告在国家安全和社会治理方面有创新性发展和表述。报告简要回顾了过去五年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总结十年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今后五年工作部署中,专设一章——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一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回应新时代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经验提炼,体现了党中央的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将为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保障,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

局规划财务处党支部书记 张莲萍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倍受鼓舞。报告高屋建瓴,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党员,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要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向全党同志提出的“三个务必”,努力改造自己;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要不断地拓展和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在积极探索和规范新时期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资金、资产保障的同时,走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数字赋能、信息化赋能的服务保障之路,为上海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局思想政治和权益维护处党支部书记 严玉鹏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气势恢弘、振奋人心,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前进号令和行动纲领。听了报告,深刻领会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有四点粗浅体会:一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好地把握历史主动;二是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三是要走好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好地增强自信自强;四是要全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地开创美好未来。

局移交安置处(就业创业处)党支部书记 李红武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党的二十大在全国各族人民激情澎湃,满怀信心的氛围中召开了。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作的报告,让我倍感振奋,斗志更加昂扬。过去五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下,迎百年、斗疫情、战贫困,接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未来五年,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更加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力量源泉,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全身心投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为退役军人造福,不断实现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出一份力。

局军休服务管理处党支部书记 龚平

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上作的重要报告,我感到心潮澎湃、充满自豪。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过去的十年,我们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风华正茂、山高水长。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我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分信心,我们党必将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踔厉奋发,扬帆远航。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作为在军休系统工作的一名党员,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在军休系统工作中深耕不辍,继续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走深走实。

拥军优抚处(褒扬纪念处)党支部书记 王晖

举世关注、举国瞩目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了。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我们告别了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又将迎来追梦路上新的伟大坐标。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深感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富于创新,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我为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无比骄傲。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作为为军服务部门,我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总要求,肩负起历史使命,为军队练兵备战,提高打赢能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直属机关纪委书记顾赛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非凡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山河锦绣、一路芳华,历史的如椽巨笔绘写壮美画卷,十分有幸地见证了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迈入新时代,作为一名政工纪检工作者,我将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岗位、守正创新,涵养党性修为、忠实履职尽责,用心用情用功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依规依纪依法做好党务纪检工作,为实践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资料来源:直属机关党委、直属机关纪委

价值纲领心得体会3

说道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儒释道。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其中儒家以诗书教化,道家以玄理点化,佛家以慈悲感化。

其中儒家修的是正气,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以人为本,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道家养清气,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佛家化怨气,断烦恼,信因果,讲解脱,明心见性,渡人渡己。

今天讲一讲儒家入门经典—《大学》,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没认知阅读过《大学》,直到最近练字帖写到《大学》篇,借着正心时机,终于明白为何孙中山对《大学》有如此高的评价:

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外国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大学》原本是《礼记》第四十二篇,宋代大儒朱熹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其做章句,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为"四书之首"。

孔子儒学思想中 “学”就是修行、修炼的意思,大学又叫大人之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 。提出政治哲学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简单说,《大学》规定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为官应从哪里开始,遵循什么步骤,秉持何种心态,达到何种境界。全文1747个字,读完只需几分钟,践行应用却要一生。

开篇朱熹称“经一章”,阐明大学的宗旨和纲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之道,在于发扬人心固有的光明德性,在于革新不良习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的至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才能确立志向;志向明确,意念才会清净,没妄念;意念清净,才会心安;心安之后,考虑问题方能周祥;考虑问题周祥,处理问题才能恰到好处,最后也就达到了预期目的。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里的“道”可以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原则、规律。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终结。知道事物本末始终,也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是全文精华,自古以来,想张显明德之人,首先要治理好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好自己家族;想管理好自己的家族,首先得修养自身品德;想要修养自身品德,先要端正自己心思;想端正心思,先得使意念真诚,想使意念真诚,必须有明确认知,而获得明确认知的方法,就在于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只有学习和研究事物的道理,才能认知明确。认知明确了,意念才会真诚;意念真诚,心思也就端正;心思端正了,才能修养好自身的品德;品德好,家族管理好,家族管理好,才能治理好国家,最后国家治理好,才会天下太平。

这一段原文值得反复研读,包含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内在逻辑,像一个圈,一环套一环。我在很长时间看不懂正其心,诚其意有何区别,看书之后明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所激发即为意,意之本体便是知。心被激发时,表现出来的是意,是能说出来的,能表述出来的一种念头。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最后一段总结,从天子到百姓,每个人都应该将修身作为根本,一个人如果根本已乱,是不可能治理好枝节的。正如,他尊重的人,轻视他,他轻视的人却尊重他,没有这样的事。只有认识本源,认知才能达到最深处。

《大学》中关于 “格物、致知”篇较为经典。格是明辨,领悟,物是儒家哲学观念,事物的道理。致,求得,达到,知,就是认知。

这一章中原文失传,是朱子用程子的观点加以补充的。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间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ji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文中4所说“达到明确认知在于探究原理”,是想要使我们有明确的认识,需要接触外界事物,并且全力探究其中规律。一般来说,心最灵敏,没人能不具备认识事物的能力。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包含一定规律,只是由于人还不能彻底弄清楚这些规律,认知水平才有不完全地方。针对大人之学,必须教人明辨,对于世间万物,根据现有认知,进一步探究,直到达到认知极限。

只有苦下功夫,才会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也只有这样才能认知到事物的现象、本质、精妙、粗鄙,使得一切洞察明白,了然于胸。这就是格物是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是达到明确认知。

最后再讲一下大学中关于“正心、修身”的部分,读到这的时候,心中豁然开朗,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一切起因都是“心”被太多世俗欲望牵绊。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在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修身首先要端正自己心态,如果心中有愤怒,心中有恐惧,心中有偏爱,心中有忧患,心态都不能端正。要是心态不端正,心思就不能集中在所要做的事情上去,就像虽然在看东西,却没看见,听声音,却没听清,吃东西,却不知道味道。这就是修养自身品德,首先要端正心态的道理。

当前国人都在讲文化自信,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化,动辄就是封建迷信、糟粕、过时、迂腐等等词语概况,只有真正静下心读完之后的人才能明白,何为中国文化之瑰宝,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