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大学习中练就高强的本领能力,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数据的心得体会1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原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法学博士、研究员 吕东升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强调要“全面增强本领”,而且把“要增强学习本领”放在“增强八项本领”之首。“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三天,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这既是对全党提出的“硬标准”,也是发出的“动员令”。这里,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结合实际对中青年干部如何加强学习、练就高强的本领能力,谈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全党大学习的重大意义与紧迫性
党中央之所以对全党大学习提出“硬标准”、发出“动员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领会。
(一)从个人成长看:读书学习改变人生、改变命运
首先,我们看看古今中外名人、伟人怎样对待读书学习。英国的莎士比亚讲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孙中山先生讲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毛泽东同志终生与书为伴,1972年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时,指着堆积在书房里的书说:“我有读不完的书。每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直到1976年9月8日病危的时候,毛主席也没有终止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陈先达教授诗赋:“大红大紫非我有,满床满架复何求。人生百样各有得,一世读书抵封侯”。
那么,领袖、伟人、名人为什么如此重视、酷爱读书学习呢?这是因为“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读书学习对人生具有无可替代的启蒙、改造、提升功能。
——学以固本: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指明人生的方向、走向,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是做人的安身立命之根本。
——学以立德:我们党的干部政策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一般来讲,爱读书学习的人,志存高远,万事看得空,自律意识强,德行好。
——学以提境(境界):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其一,有境界则成高格,无境界则流入低俗。其二,境界不同,领略的人生风光、享受的精神愉悦也是有差异的。如同乘坐飞机在万米高空,天高云淡,心情舒畅;而飞机降落在几百米之后,乌云浊流颠簸,心情不佳。要想获得有意义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要不断提升境界。而读书学习者,“登泰山而小天下”,超越自我,眼界、思想境界都比较高。
——学以增智:读书学习是增长知识、获取本领、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或者说是唯一途径;所有的知识、智慧、才干、本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鲁迅先生在其杂文《未有天才之前》中有句名言:“即使是天才,当他从娘肚子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是一首好诗”。天才,完全是靠后天、靠学习得来的。人与人之间在才华、本领、能力上的差距,主要是学习不同所导致的。
——学以创业(立业):干好一项工作、成就一番事业,是需要真本事、硬本领的,这个真本事、硬本领,只有从学习中获取。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或者说是一条规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读完洪梦的《老一辈革命家与<共产党宣言>》知悉: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他在浙江义乌家里全神贯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黑墨水”当“红糖水”喝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毛泽东:《共产党宣言》使其终生树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周恩来:长征时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刘少奇:从《共产党宣言》中了解到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邓小平:《共产党宣言》是其坚定革命道路之入门老师。这就是读书学习的力量,是“读书学习改变人生”的典型范例。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所有我认识的伟大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伟大的读书学习者”。
(二)学以立党:我们党是依靠学习走到今天的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的先进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诞生的。自党成立以后,历来非常重视学习、善于学习。
其一,“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一开始就深刻认识到“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5月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同志都要进这个无期大学”。从六届六中全会开始,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全党干部学习运动”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如果没有通过这次学习,大大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实现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高度统一,就不会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
其二,“必须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西北坡移驻北平。毛泽东深有寓意地将其比喻为“赶考”,就是赶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考试。毛泽东同志警醒全党:“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悉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悉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困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响应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全党上下迅速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知识、学业务的热潮,较快地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建设和管理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需要,从而使我们党在执政初期的短短3年,很快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迅速把一个旧中国变成了一个新中国。
其三,“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197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上,面对着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样“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为什么要重新学习呢?一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二是因为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没有现成经验可搬。强调“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同时要抓紧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尤其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他特别强调,“实在不能学、不愿学的要调整”。通过学习,重新恢复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其四,“学习、学习、再学习”。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江泽民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学习、学习、再学习”。1993年9月出版《邓小平文选》,全党迅速掀起了学习热潮。1999年3月开始,党中央又部署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学习活动。“三讲”首先是“讲学习”。通过全党的学习,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加入了WTO,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其五,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目标。这期间,创办井冈山、延安、浦东三个新的干部培训基地,建立、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推进农村远程党建教育网络建设,等等,从各方面加强全党的学习。通过加强学习,全党理论水平、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化解国内外一系列突发事件,在攻坚克难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其六,“必须大兴学习之风,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高度重视全党的学习。2013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都要努力增强本领,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同时对学习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强调“全党来一个大学习”。十八大至今,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经进行了48次集体学习。正是由于全党学习不断深入,我们在国际国内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由上可知: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三)新时代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具有特别的紧迫性
这个紧迫性,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其一,从世情来看: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英国的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一段精彩的表述仍然契合当今时代:“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频发生,世界不确定性上升。2007年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阴魂未散,负面效应尚在继续释放,全球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对我们党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二,从国情来看:我国进入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我国正处在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向世界强国迈进,“红眼病”和“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我国也进入爬坡过坎、克难攻坚的关键阶段,其它国家发生的一些规律性现象都有可能出现。“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甚至更多、更复杂”。譬如,如何处理利益分配问题是个难题;“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难度日益增大。如何化解各种风险,有效应对、妥善处理发展起来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其三,从科技革命来看: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当今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人类首次观察到双中子星并合事件被选为头号科学突破。有关科学家指出,相关研究有望改变天体物理学。中国经济正经历“大数据革命”:电商交易总额占全球40%以上。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有关资料表明,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其四,从党情来看:始终面临“四大考验”、能力不足的危险。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应对“四大考验”、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兴衰存亡。
其五,对领导干部而言,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是一项政治责任。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把党的事业干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否则将会影响一个单位、一条战线、一个地区的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二、中青年干部应该学习什么、提升哪些本领能力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八项本领”,是就全党总体而言的。具体到不同的党员个体、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要求,应该具体化、个性化。我认为,贯彻落实十九大要求,中青年干部要想成为“参天大树”、有所作为,尤其应该加强学习、练就以下几个方面的本领能力。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政治能力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党的十九大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一项根本要求”。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知之深,方能爱之切。学习理论不要满足于“知其然”,还要在“知其所以然”上下功夫。“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通过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信什么”的问题,要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提高政治站位,树立政治思维,保持政治定力。
(二)认真学习哲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哲学是管世界观、方法论的,实为人生成败的关键。陈云同志曾指出:“学习理论,最要紧,是把思想方法搞对头。因此,首先要学哲学,学习正确的观察问题的思想方法。如果对辩证唯物主义一窍不通,就总是要犯错误。”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在认识方面有很多问题,与哲学水平不够有关。”习近平同志指出:“现在的领导干部不少人受过专业训练,不缺乏专门知识,但其中的很多人不懂哲学,不善于辩证思考,很需要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这都说明,学习哲学太重要了。哲学并不是很深奥、很难学的,我学习陈云同志的《文集》,其思想精髓主要是两句话、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全面、比较、反复”。前一句是唯物论,后一句是辩证法,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称赞、堪称唯物辩证法的典范。通过学习哲学,分清主流与支流、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静态与发展、历史与现状、数量与质量,切忌以偏代全,克服片面性、盲目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辩证思维外,应当从更高的层面上砺炼“5种能力”。①战略思维能力: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深入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②历史思维能力: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③创新思维能力: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成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④系统思维能力:树立系统论观念,在分析事物时,穷尽各方面的要素,做到协同配合、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整体合力、强大合力;⑤底线思维能力:不要把事物考虑得一帆风顺,“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三)认真学习相关业务,提升做好本职工作能力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身心健康的保障,工作是才干的舞台,工作是进步的阶梯,工作是快乐的源泉。高尔基说:“辨别一个人,不要凭他说的话、穿的衣服,而要凭他的工作。”美国学者莫尔腾说:“检验人的品质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那就是看他工作时所具备的精神。工作是一个人人格的表现,是‘真我’的外部写真。看一个所做的工作,就‘如见其人’了。”
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明确这样几个基本的道理:党的事业是由无数的具体工作推动的;工作是党交给自己干事创业的岗位和奋斗的平台;工作状况如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实现党的目标和纲领,对于维护党的形象,都至关重要。工作业绩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体现。
培根有句名言:“热爱是事业成功的大门”。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喜新厌旧”,不要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干出一流的业绩。
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立命之本”,干好本职工作始终是“立身之本”。
(四)认真学习调研艺术,提升调查研究能力
何为调查研究?通俗地讲:所谓“调查”,就是把客观存在的现状、情况、矛盾、问题“搞清楚”;所谓“研究”,就是经过深入的思考,拿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研究奠定了毛泽东同志领袖地位,决定着中国的道路和命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入湖南农村作了长达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写下了《湖南农民运动的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光辉著作,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动力和依靠对象问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2月14日至4月14日,毛泽东亲自调研、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的汇报,写下著名的《论十大关系》,成为以前苏联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1978年9月,邓小平先后出访、调研了新加坡、日本、美国等6个国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1992年春天,已是高龄的邓小平同志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调查研究,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决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党和国家的今天。我们的事业要走向胜利,一刻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要注意以下基本方法:
其一,根本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①要有坚定的党性,勇于坚持真理;
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有无私的作风;
其二,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
其三,制定调研计划,做好前期工作
制定调研提纲,确定调研方式;学习、掌握有关理论和方针政策,对本领域、本专题的历史、现状应心里有数、了然于心。
其四,“六管齐下”,掌握全面、真实、准确的情况
①科学选点,注意典型的代表性(调查对象);
②精心座谈,认真开好调查会;
③放下架子,不当“侦探”,让对方说真话;
④多交几个敢讲真话的基层朋友,经常听到基层呼声;
⑤学会用群众语言沟通,掌握调研“通行证”;
⑥解剖麻雀,下马看花;
⑦亲自出马,自作记录;
刘少奇指出:“我们了解情况,主要不靠报表,也不能靠逐级的报告,要亲自了解基层的情况。”
⑧借助耳目: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工作。
其五,掌握、运用科学分析方法
①坚持用正确的方法论来分析形势、评价工作
要有唯物主义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有全面的观点,坚持“一分为二”;
要有发展的观点,不能孤立、静止地看问题。
②坚持正确的比较方法
比较是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的重要方法。不仅要纵向比(自己同自己比),而且要横向比,同先进、发达地区比;不仅要静态比,而且要动态比;不仅要经常比、反复比,而且要多方面比、多角度比。决不能当“井底之蛙”、沾沾自喜。
③对调查得来的情况进行“冷思考”和“消化”
问一问“三个是否”?A、是否真实?B、是否准确?C、是否全面?然后,分分类、排排队、归归堆、论论辈。
④要善于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
李瑞环同志体会,决定着全局的部位、制约着发展的主要问题,一般都是主要矛盾。抓不住主要矛盾,就必然是如坠烟海,找不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⑤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出规律性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
——对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
——凡是群众普遍认可、实践证明有生命力的,就要坚持;
——凡是局部看来有生命力,但认识尚不一致、在全局推开尚有难度的事物,须试一试、看一看,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五)认真学习回顾与反思,提高善于总结经验的能力
总结是一门智慧,也是一门学问。
历鉴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楚霸王项羽自矜其功,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注:张良、萧何、韩信)皆人杰,吾能用之”。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李瑞环在分析一个人进步快慢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年龄差不多、经历差不多、天赋差不多、实干精神也差不多,进步快慢却相差很多。原因可以找出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善不善于总结经验。叫干就干,干完就算,稀里糊涂,马马虎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而进步较慢。”
党的事业的成功,更离不开总结经验。1965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李宗仁夫妇和程思远先生时,曾经笑着讲过:“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微观具体看,从革命战争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我们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认真发扬优点,纠正错误。从宏观上看,我们党的历史上三次大的飞跃,都得益于总结经验:(1)七大的总结,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总结,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党的十九大的总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新征程。可以说,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辉煌的胜利法宝。
主持或具体起草单位专项总结需要把握三条:
首先,要充分占有材料。材料,一要全、不要缺少东西;二要准,不能虚假、粗糙。材料是总结的基础,搞好总结,必须从积累材料开始。
第二,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打仗要有武器,干活要有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会总结,一是必须学习、钻研有关理论和相关政策,以明方向、登高望远;二是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不说外行话。
第三,要学会加工。实践可以产生经验,但不等于经验。同样的材料、同样的工具,加工出来的成品水平相差很多。古人讲:“行成于思”。要学会分析综合。总结经验,主要不应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应是脑子里“想来想去”。
个人总结应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要敢于直面问题。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就会成为问题;看不到危险,是最大的危险。善于剖析自我、勇敢面对问题难题、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第二,要勤奋、持之以恒。每干完一件大事或每一阶段,都要认真琢磨一下,哪些应该发扬光大,哪些应该改进,如何改进?而且要动动笔、记一记。惟其如此,人生才会逐步变得聪明、完善、成熟起来。
(六)加强写作知识和《形式逻辑》的学习,提高写作能力
古人讲:“文章乃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邓小平同志早在建国初期就号召:“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所以,要高度重视拿笔杆,把文章写好。
要明确好文章的标准。一要引人看,要有吸引人的力量;二要使人看得懂;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否则,文章就等于没有写。写好文章,以时间为序,要把握5个方面的艺术:
其一,区分体裁和文体,明确“给谁看”。弹琴要看听众,讲话或写文章也要看读者对象;对象不同,写法、风格、要求就大不一样。
其二,确定选题和主题。题目选好了,等于文章成功了一半。主题是文章的中心,它决定整篇文章的命运。确定主题:一要集中(一篇文章主要说明一个中心或一个目的);二要鲜明(清楚明白,不能含含糊糊);三要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善于抓住方向性的问题)。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宁可“小题大做”,不可“大题小做”。
其三,谋篇布局,整体设计。所谓谋篇布局,就是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文章进行框架结构设计。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主要包括文章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标题和小标题是什么(甚至包括主要观点和引用的资料),也包括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结构设计,是围绕主题这根思想红线“一线串珠”的。
其四,组织施工,精心起草。起草过程中,要把握“三性”的根本要求,注意“五个环节”。“三性”的根本要求,是毛泽东同志1958年1月所写的《工作方法60条(草案)》中所强调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否则,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注意“五个环节”:①纲举目张,一线串珠(不“节外生枝”);②精心选材,注意实新(真实、典型、新颖);③“综合宜少,典型宜多”;④标新立异,文贵创新;⑤深入浅出,简单明了。古往今来,能够流传的好文章,都是深入浅出的。所谓简单明了,就是不拖泥带水。写文章的本领,在于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明了,不在于把简单的问题说得复杂。文章短好还是长好?关键要看内容,不能形而上学。
其五,反复修改,精益求精。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据说改过7稿。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然后发表。”
修改什么?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概括起来,要看“六个是否”:①观点和材料是否统一?②材料是否准确?③引文是否正确?④详略是否得当、重点是否突出?⑤有无逻辑毛病?⑥语言是否过关(有无病名、是否生动、标点有无差错)?
怎样修改?从多年的实践和体会看,以下三点至关重要:①坚持从文稿的整体出发,认真推敲、精益求精。②集体修改是一条宝贵的经验。任何个人的能力和视野都是有限的,旁观者清。互相碰撞、集思广益,对提高文章质量大有好处。尤其是一些重要文稿,应当坚持集体修改。③要坚持反复通读。很多毛病、问题,往往都是在通读过程中发现的。
三、关于提升本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结合实际和个人体会,谈6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在这里,我引用两位专家的观点,有助培养学习兴趣问题——国务院研究室陈文玲司长撰文曰:一位老领导对她讲:“一个人在位的时候拥有的是包括能力、职务、社会地位等‘总资产’,离开任职岗位时剩下的才是‘净资产’。人生要为‘净资产’而奋斗,不要为‘总资产’而奋斗”,此论含意深刻。我想,这里的“净资产”主要是指个人的能力、气质、素质。“总资产”(职位、权力)是暂时的,“净资产”是相对长远的;“总资产”是动产(一张任免通知),“净资产”是不动产;“总资产”是共有的,“净资产”是独有的。杨义在《读书的启示》一文中指出:“人有些东西是暂时的,开会坐坐主席台啊,风光一下啊,有人有此兴趣也未尝不可,但我总觉得读书积累下来的素质是一辈子发生作用的。”所以,读书学习是一种终身的旅行,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职业操守,要有“吹尽风烟月自明”的境界和耐力,快乐地、如饥似渴地把学习进行到底,真正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自我设计,制定学习目标和规划
“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人的学习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面对这样的实际,应当把好“三招”:
首先,要摸清“家底”,认识自己。要认清自己的职业要求,认清自己知识素质,就像一个木桶“长板”(优势、长项)、“短板”(薄弱环节)、“底板”(致命的硬伤、差距)是什么?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木块;而“底板”破了,则是完全不能装水的。对“家底”要了然于心、心中有数,扬长补短。
其二,对提升自己的素质能力而言,所有的知识书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政治理论类。这是“立命之本”,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共同的学习的“刚性”指标,毫不含糊。二是职责业务类。这是“立身之本”,需结合各自实际、刚性为之。三是素质拓展类。这是“营养之本”,诸如历史、科技、文学等,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地为之。这三类,根据职业的不同,还应有所区别。
其三,要把“看书”(浏览)与“读书”区别开来。清人张朝在《幽梦影》一书中说,“藏书”不难,能看书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看书容易、读书很难”是因为:看书主要是浏览,可以东翻翻西翻翻,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读书则应认真,深入研究,举一反三,碰撞出思想火花来。因此,看书宜多,读书宜精;要有选择地读书,人生最大的捷径是多读一流的书。
(三)坚持有的放矢,围绕专题、带着问题学习
射箭要对准“靶子”。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读书学习忙忙碌碌、如堕烟海、漫无边际,“东一榔头西一棒”,到头来收效甚微、一事无成。围绕专题学习,可以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攻克主要矛盾;带着问题学习,可以增加求知的欲望,如饥似渴地学习,收到刻骨铭心、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年来,我先后服务5任省委书记的文字工作、主持9年省委政研室工作,负荷压力是够重的。但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以研究现实问题为中心、以服务省委决策为落脚点,无论工作再忙,每年都要挤出时间,围绕3—4个专题进行“学习——研究(思考)——写作”,通过积累、碰撞形成自己的思想火花,为工作催生不竭的动力和创新之源。
此外,“专题”和“问题”的选择、确定须注意三个方面:一要紧密结合实际。这个“实际”就是上级精神、面临的形势、中心任务、个人的需要。二要抓得准。要选择比较重要的、有学习研究价值、对提升自己素质或推动实际工作有帮助的。三要动态调整。情况在不断变化,抓的“专题”或“问题”不可能一成不变;即使是哪些永恒性的选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其学习研究的内容、涉猎的领域也要不断跟进。
(四)坚持把深阅读、经典阅读作为“压舱石”
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和电子出版物层出不穷,许多人开始用浏览网上的信息替代阅读。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现象,其负效应很多:一是耗费大量时间,对传统阅读日益构成挤压。二是由于人们每天接收的信息相当一部分属于无用垃圾、“随看随扔、过目即忘”,过多依赖搜索引擎而纵容思想层面的惰性,导致思维“碎片化”、思维品质退化。三是由于低俗风日盛,人们的阅读自然陷入一种浅薄、庸俗、无聊甚至类似于“吸毒”的境地。由此,很多有识之士呼吁:“浅阅读”不应当成为我们阅读的主流方式;“深阅读”应当成为网络时代的“压舱石”。我想,这对于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对中青年干部是一个重大提醒。
“压舱石”是什么?就是指引方向的马恩列毛经典著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知古鉴今的党史、中国历史、国际共运史及世界史;就是启蒙心智的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名著等人类文明成果。这些经典永不过时,终身受益。譬如: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就知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及其“否定之否定”的客观必然性;读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这部世界名著,你便知悉他的“社会分层”思想(富有阶层、贫穷阶层、中产阶层),对于深刻领会党中央提出的“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及如何实现社会政治稳定,都是大有裨益的。读了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知道,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都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总之,经典阅读、“深阅读”是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压舱石”。我们要以此登高望远、引领方向、明辨是非、提升品质,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不随风飘荡。
(五)借鉴几种读书学习方法
其一,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先博后精(专)。胡适在《读书与做人》中谈到:“学问之道两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辅而行”“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博大方面,是他的旁搜博采;精深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 “博大”(博览)是“精深”的前提和基础,“精深”是“博大”的结晶和目的;也只有以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扩大博览的知识面,才能实现真正的精深。闭目塞听、知识面窄,是绝对不可能获取精深学识见解的。因此,学习要围绕中心和目标,先“博”后“精”,在“博”中实现“精”。没有“广”“博”,谈何实现“专”“深”“精”?!
其二,读书“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这是华罗庚院士探索的读书方法。一本书拿来,先浏览一下内容提要和目录,翻一翻哪些地方重要,哪些地方值得关注,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读;读完以后,认真反思一下,这本书哪些内容有道理、对我有用。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有时一本书洋洋数万言,顶用的就一两句话。遵循“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大大提高读书的效率和效果。
其三,勤于积累,勤于思考。要养成积累资料的习惯。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自己有剪报的习惯,看到《信仰的味道》这篇文章真不错,就剪下来了。一个党和国家的领袖,工作日理万机能做到这样,更何况一个常人呢?!要勤于思考问题。“学而不思则罔”“形成于思毁于随”。拿破仑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牛顿从苹果落地导出万有引力定律,有人问他有什么诀窍,他回答说:“我并没有什么方法,只是对于一件事情作长时间的思考罢了”。所以,学习一定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考”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思考”的力量像原子能一样是无穷的,很多真理乃至规律的揭示都源于“冷思考”。
其四,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读写结合。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感言:“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有些人一辈子只是“仓库”、“字典”,但缺乏创造性,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关键是动笔写作太少。巴甫连柯有句名言:“作者是用笔思索的”,因为动笔写作的过程是迫使我们整理思路、思考问题、提炼观点的过程。通过整理之后,还可以强化记忆、印象深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一些。所以,多写是个硬道理!
(六)恪守“无实必败”,坚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读书学习的典范,他认为,读书学习必须有“三根柱子”来支撑,一根叫“无信不立”,所谓“信”,就是信念、信仰、信心;一根叫“无学难为”,所谓“学”,就是学问、学识、本领;一根叫“无实必败”,所谓“实”,就是实际、实践、实事。所谓学用之道,精华就在于此。
其一,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只是原则性的,而实际情况是千差万别、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历久弥坚,最根本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力量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理论也只有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地丰富、升华和发展。因此,在学习理论过程中,一定要紧密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和个人实际,结合飞跃发展的社会实践来思考,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真正把理论学懂、悟透、掌牢。
其二,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文人“纸上谈兵”,不能实战,终于全军覆没,这个历史的教训非常深刻。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者,都注重读书与运用结合,而不是读死书、死读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看领导干部水平高不高,不是单纯地看他读书多不多,而主要看他运用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不强。领导干部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就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运用能力,在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读书水平。”加强知识的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很重要。一是要勇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着力改造客观世界。善于把握工作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增加工作实效。三是要运用理论和知识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要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的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其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人生的学习都在捧着两本书: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其实,读后者更难。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许多事情“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对提升能力而言,这方面尤为重要。在这里,谈谈我读过常家树著的《毛泽东点评李先念》一文。前国家主席、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出生贫苦,少年辍学。投身革命后,发奋学习、勇于实践,两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一次是称赞他“果真英雄少年”。1927年,18岁的李先念在老家参加黄麻起义,任高桥乡苏维埃主席。1932年,他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编为红四军第11师33团,任政委。李先念从地方转到革命部队,最困难的是不懂军事。从那时起,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钻研军事。一年后,24岁的李先念升任红30军政委,后来他虚心向徐向前元帅学习,使红30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之一。毛泽东后来评点说:“我们不懂得战争,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李先念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榜样。”另一次是“抓个‘大兵’来管钱”,被誉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四大名旦”。1949年3月,李先念放弃兵团司令的职位,主动请缨回湖北地方工作,毛泽东批准了他的请求。1954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一批年纪轻、有管理经济和财政工作才干的干部到中央担任领导职务。陈云向毛泽东、周恩来推荐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的重任,对于新角色,李先念思想准备不足,因而犹豫不决甚至推辞不就。毛泽东特地打电话叫李先念到中南海。一见面,毛泽东笑着说,你不干了,不想干,那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干好了!李先念赶紧说:“主席,那还了得,那我还是服从党中央的决定。”李先念深知自己的弱势,因此虚心向内行请教,陈云因此成为他“经济上老师”。在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这个职位上,李先念干了22年,同李富春、谭震林、薄一波一起,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四大名旦”。
过去,我经常讲“三个不等式”:学历≠能力、文凭≠水平、过去的知识≠现在的知识;前几年,有些省直机关干部职位“竞争上岗”,博士研究生让位于本科生。这说明:很多能力是书本上没有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熬”出来的、“磨”出来的!例如笔杆子,“众里寻他千百度”,但绝非看几本写作知识的书能解决问题,“多写,才是硬道理!”
最后,讲三句题外话,同大家共勉:
要谦虚谨慎。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计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越小。”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要记住两个基本的哲理:学习(学问)与求知欲呈正相关,与自满呈反相关。“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要远离浮躁。现代社会是十分浮躁的,自然界现象告诉我们,成长过程是安静的,在喧哗、躁动中容易丧失自我。经验启示我们:远离浮躁、淡定处事、宁静致远,方能赢得别人没有的辉煌。
要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要发扬“钉子”的三股劲。一是“挤”劲,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时间;二是“钻”劲,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了解和深入;三是韧劲,坚持终身学习。伊利集团企业文化中有个“三八理论”:每人每天都有24小时,其中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都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由另外8小时学习抓得紧不紧导致的。应当惜时如金。长期坚持了,就能滴水穿石、有恒则成。
大数据的心得体会2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今年7月,温州市鹿城区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区域”,与广州白云区、青岛崂山区等4个区域强强联盟。这个实验区要做什么?为何鹿城榜上有名?记者从鹿城区教育局了解到,近年来,以“打造数字大脑、智绘未来教育、优化教育治理”为目标,借助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鹿城区已完成区域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建成可感知校园14所、智慧校园20所,基于教育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学校15所、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13所以及73个创客基地(空间)。
当前,温州正在努力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市政府专门印发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领导、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了三年创建总体目标。其中,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是重中之重,将有力推进温州教育创新场景升级、助力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放眼鹿城,“智慧教育,数字赋能”又给校园带来了哪些变化?
可感知校园
学生在哪儿、做什么一目了然
一块小小的芯片,加上物联网技术,就能实时定位学生在校园的具体位置以及正在做的事情。鹿城区教育局技术中心负责人说:“这就是可感知校园,目前在蒲鞋市小学桥儿头校区、黄龙第一小学等鹿城多所学校已经成为常态。”
对于建设可感知校园的初衷,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为孩子们在校园内的安全加上一道保障是最重要的。如有学生进入水池等危险区域,其班主任的手机端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及时提醒。另外,学生几点到校、几点出校门、体温测量等数据,除了老师可以看到,家长也能通过手机一目了然,更加安心。
“在某种程度上,可感知校园也是向信息技术要师资力量的一种手段。”鹿城区教育局技术中心负责人坦言,在班上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老师就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但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老师能够捕捉到更多学生的信息,通过孩子每一天在校园内的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就可以大致了解到这个孩子的习惯、喜好等。比如有孩子经常坐着,不大爱运动,老师也会干预引导,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将孩子们在校园内的行为量化,及时提醒老师,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才是可感知校园的最终目的。”
线上云阅卷
对每张试卷作大数据分析
记者从鹿城区教育局了解到,自鹿城入选全国首批“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实验区域”后,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成为主题,其中重要的一块即“对学生的精准评价”。唐小挺说,传统的一张成绩单较笼统,不能体现孩子各科的具体表现,“但是数据可以”。
近三年来,每学期期末,温州市水心小学学生家长的手机都会收到一张“云成绩单”,上面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总评定情况外,还有从一年级至今的成绩起伏曲线,以及各科的具体表现。如语文科目涉及积累与应用、阅读理解和习作的完成率,还有错题分析,并形成图表呈现,英语科目包括听力能力、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等,家长可以在这张成绩单上清楚地看到,孩子哪一科的哪一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强。
温州市水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陈静告诉记者,云成绩单是建立在云阅卷的基础上,如今的期末考试,客观题由学生用填涂答题卡的方式进行,老师在批改时只需将试卷上传至“云阅卷”系统,数据导入到学校的成绩管理系统,而主观题由老师批改后,再将数据补充上传,经过数据平台智能分析后,一张云成绩单就诞生了。“有了数据支撑,不仅阅卷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业质量也有明显提升。”
在温州市第十七中学,大数据又有另一番应用,他们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创新模式行动研究,自主研发了一整套智慧校园教学管理系统,目前这套管理系统已积累了超过10年的学生学业数据、学校校本知识库、教师评教和职业生涯记录数据。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校长周青旦介绍,学校建有学生活动大数据,将学生竞赛、活动等情况录入,同时为了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学校将学生的数据接入微信、钉钉等移动平台,“真正实现智慧家校”。他们将继续扩充学生的“一号通”功能,通过账号查询,除了能了解学生进校、上课、阅读、就餐等基本活动情况,还能查询学生的荣誉获奖、学习成绩、违规、表扬等,建立学生德育评估系统,同时记录他们的旷课次数、体育锻炼、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每月数据会及时做出反应和诊断,让学生真正能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公正的评价。”
“三朵云”飘进幼儿园
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基于大数据统一平台,以场景化的多业务协同应用为抓手,创建云呵护、云慧玩和云管家“三朵云”平台,建立“一网络三平台”。作为鹿城区七家试点幼儿园之一,温州市第六幼儿园园长侯蓓君介绍,他们将“云慧玩”融入到一日生活的保育教育中,“云呵护”让保健医生团队更便捷,“云管家”则更多应用在集团管理上。
“云慧玩”如何记录孩子的一天?侯蓓君讲道,“云慧玩”为实时记录孩子的过程性成长提供了影像、文字等数据,包括宝贝爱运动、我爱交朋友、阅读小能手、环境适应力等多方面,由老师陪伴孩子们作观察、记录。温六幼教师潘青容感慨,通过数据应用平台,记录幼儿成长的点滴,可以让老师不断反思与更新对幼儿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同时让家园合作更便利,共同明确幼儿发展目标,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鹿城区教育局相关人员表示,为推动鹿城区学前教育真正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跨越,区教育局以构建一平台三朵云的模式进行区域智能化管理工程打造,形成“优质园带动薄弱园、城市园带动农村园”的品质发展联盟,逐步推广形成效应,从而基本实现幼儿园智能化管理普及、幼儿园课程改革深化。
智慧教育的发展仍在大步向前,下一步,鹿城区计划引进国内知名教育信息化专家担任鹿城教育首席信息官(CIO),与知名高校、企业合作建立国家级智慧教育实验室,深化鹿城教育数据大脑中心建设,构建“学在鹿城”的泛在学习环境。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四个全面覆盖,即“优质数字资源全覆盖”“新型教学空间全覆盖”“STEAM学习中心全覆盖”“智慧校园全覆盖”,实现教育资源智慧共享、教育业态智助育人、教育品质智臻一流的整体目标。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大数据的心得体会3前言
前篇文章小编已经讲过,后疫情时代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下午或者晚上抽出一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少刷会抖音少玩会游戏)来给自己增加一份副业,比如做自媒体,打发时间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拓宽收入渠道,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发展也有一个好的提升!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自己做自媒体已经一个月了。先说说自己的战绩,首先小编选择的平台就是各大主流自媒体:今日头条、百家号、公众号还有企鹅号。有些平台是联合的,支持一键同步,方便省事。(当然小编最建议做抖音和西瓜视频或者B站的视频类自媒体,短视频是发展前景很广的领域,特别是5G的到来,但奈何小编拍摄技能太差,也没有剪辑技术,不过这方面可以慢慢研究)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每周至少达四五篇原创的文章,最高文章的播放量达到十万多,而且零资金投入。期间,粉丝量上涨,信誉度提高,一个月以来也有小几百万的收入。也通过了平台的高质量创作者计划,开通了知识付费、数据分析、赞赏、广告投放、带货等一系列变现功能。另外小编个人在中国作家网以及诗歌网上也会不定期投稿,有作品也录入于《诗刊》当中,在提升写作创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收取一定的稿费。
这个成绩虽然不能和互联网上的大 V 比起来,但是对于我这种靠业余时间码码字赚取个小外快的普通老百姓,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自己也有工作,也不靠这个吃饭维持生活。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我运营自媒体以来的一些感受和心得。希望对那些正在起步做自媒体运营或者打算做自媒体运营的同学们有所启发。
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可能小伙伴们也会发现,你关注了很多公众号或者头条号、百家号等等,但往往你点开去看得却很少。
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产品、服务却同质化严重,内容良莠不齐。而这时候选对一个方向和领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领域要符合当下发展实际,最好属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毕竟隔行如隔山。小编就选择了自己正在从事的教育行业以及附带的包含领域。
切记垂直领域发展,不求多不求广只求精!
做好内容运营,基本保证所有内容都是自己的原创,把内容做到极致。另外在所创造的文章中或者视频中,把自己切入,让读者和观众以第二人称的视角和你产生心灵沟通,这一点尤为重要。做好自己文章的定位,表达的态度以及想法,也就侧面反映了作者本人。
好的作品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展现自己,是作者自己的“延伸”,有本人的人格背书。也许我内容质量不是最好的,写作水平也是一般的,但我是“唯一”的,换句话说我有稀缺性,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专注于价值观的传输,为大家提供好生活的样本。我的任何感受和见解包括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会通过这些平台分享大家。这就变成最优质的内容,也是唯一的内容,因为,“我”不可复制。
套用罗振宇的说法,我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IP”。我自己既是内容出口又是流量入口。
做自媒体的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要和读者观众建立起心灵上的沟通,让读者好像在和你对话交谈一样,能知道你的想法想表达什么,最好是能和你产生共鸣!(也就是不要盲目地动用任何方法增粉丝,要通过好的内容吸引读者想做你的粉丝,长期的忠实粉丝)
切记不要发低俗恶搞或者任何方式欺骗读者,让读者看完之后一头雾水!
社交网络的建立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自媒体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还是我前面所说到的,要达到共鸣!
我的第一批用户粉丝都是完全靠平台推广一点一点增上来的,当然通过后台数据分析,我会有针对性的写一些和他们有关或者喜欢的文章,或者社会热点关注较高,或者是对生活工作有实际帮助的文章,得到他们的认可后,他们自然就会转发。
粉丝效应都是从一个小的族群开始的。大家因为某个共同兴趣而聚在一起。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未来将分化出无数的兴趣族群。一旦粉丝规模效应起来之后,那么后期的运营推广也会更加简单,甚至变现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个人做自媒体没有营销资源拉粉也没有关系,其实互联网上有很多免费的流量资源可以用,就是自己要辛苦一些。当然我并不建议通过平台购买粉丝推广,即使吸引来粉丝,也“留不住”,或者是平台的僵尸粉,没有实际意义。
之前说了文章内容很重要,文章内容质量好,又是原创,就像小编我一样可以多投几个平台,不要只做一个平台。将其中一个作为主力运营平台,可以利用其他平台进行导流。这样从这些平台导流过来的粉丝,都是想和我做深度交流的,都会给我留言问些问题之类,所以粉丝质量很好。
大概就这些,当然还有很多说不完。如果你已经身处自媒体红海的时代,不要先急于草草开始运营,不妨先想想你的定位是什么,方向是什么,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纠结于眼前利益。
自媒体时代
一、自媒体行业现状
定义:以内容为核心,呈现在手机端的媒介形式,称为自媒体,也称之为内容产业。
形式:文章、图文、音频、问答、短视频等。
行业规模:从自媒体内容,到短视频推广、内容电商、以及知识付费等等,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基于大数据的产业链。
二、自媒体发展历程
图文形式是自媒体的基础,从开始的论坛、贴吧、博客,再到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头条,始终没有被淘汰,反而延伸出了更多的玩法形态。
当今5G时代的来临,也将推动自媒体又一个新一轮发展历程。特别是内容丰富有趣的抖音、快手、西瓜视频,占据了我们越来越多的碎片化时间,短视频也将成为自媒体创业的一个风口。
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当下已经拉开了内容创业领域的新发展历程,各大自媒体平台都为自己打通了社交和支付功能,在内容生态领域率先形成了闭环。
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PUGC+垂直内容+内容付费+长内容+短内容+长视频+短视频+电商+付费社群等的组合思路。
现在身处资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各类人才都层出不穷,每个人都自带亮点属性,会运营,懂内容,还会剪辑视频,可以说是全能的发展人才了。
总体来看,就是自媒体时代变现机会越来越多,只有你的内容足够专业、足够吸引人,你的个人品牌价值就会越大!
大数据
1.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大量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而是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用数后化思维和先进的处理技术探素海量数据之问的关系,构筑一个更加文明的世界。
2.大数据的特点
大数据的特点分为四个层面,业界格其归纳为4个V(Volume, Variety , Value, Velocity)
数据大、种类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
3.弊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发现,小编观察到了,同样的一个商品(甚至同一家同一种),在不同的价位手机上标价也不同,这就是大数据杀熟。有时候可怕到昨晚和家人谈论要买什么家电的事情,第二天无论是购物软件还是其他,都会收到昨天谈论的家电的推送广告和信息。
前不久,央视的调查新闻报道,只需要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查任何人的身份证号码、名下的房产、购车情况、开房记录、通话记录、支付宝账号、电商收货地址详单、外卖收货地址明细、精确到地点和分秒的打车记录,甚至是实时位置都可以被精准定位。所以说不要认为网上是法外之地,不要庆幸自己厉害到做坏事国家发现不了,而是不想搭理你,想的话随时随地。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觉得自己穿了很多衣服,其实在这个互联网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裸体,只是没人关注我们而已。
4.大数据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之处)
当然有弊就有利,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大数据当下看利大于弊。
大家不接触这一块可能没有这样的感受。虽然小编做自媒体,但还是不得不说。为什么能找准定位发布粉丝喜欢的文章,都得益于大数据的后台数据分析。
目前大数据在当下有许多杰出的表现,比如大数据公共卫生三全防范,社会国论监智等,大双据帮助城市预防犯罪,提升紧会应对能力,实现智总交通等等各种便民的好处。其实,这些还远远不够,未来大数据的身影应该无处不在,因大数据而产生的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将很快淹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5.结语
可以说,信息化大数据发展下的今天,大数据将逐新成为行业实现价值的最佳途径,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会全面展开。显而易见,大数据正以无处不在的发展趋势深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这种背景之下,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抓好机遇迎接挑战!
好嘞,今天的文章就到此结束,大家有什么想法或者问题可以评论区留言,小编会尽力一一回复大家。
感谢大家的观看和支持,谢谢!
上一篇:警辅训练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下一篇:初中化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