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退伍季:一篇军营日记 一段军旅岁月( 许如广 / 文 ),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一线e深度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7部队心得体会大全12007年12月2日深夜
写于天津·杨村
2007年12月1日我留队了,然而,此次退伍季不同于往年的感觉,因为和我一起入伍的很多战友以及我的新兵班长走了,我突然间感到了孤独和不舍。在最后三天相聚的日子里,我永生难忘。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次我把这三天的事情合在了一起写,题目名字叫《最后相聚的岁月——伤心离别三日记》。时间为:2007年11月30日、12月1日、12月2日。
为什么这次我要把这三天的日记合在一起写呢?因为这三天对于我和我亲爱的战友来说是最后相聚的岁月。果班、宝杰、凯子、余振江、军军这些与我整整相知相识两年的战友已经离我而去。
回忆过去历历往事再次涌上心头,新兵连我们曾经一起训练、一起摸爬滚打、一起歌唱、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烤馒头……现在仍然清楚地记着果班第一次训斥我的一幕幕,不!那不是训斥,你是在和我谈心,语重心长地和我交心。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战友情,同志爱。又是你在我第一次三公里越野时把我推到了终点,你一边推我一边鼓励我的话语至今难以忘怀。是你在寒冷的冬夜起床给我盖被子、是你在我生病时守候身旁嘘寒问暖、是你一次次原谅我犯下的错误。在我的印象里班长从没发过火,从没有任何抱怨,从没骂过人,你总是那样和颜悦色。果班真是个多愁善感而有情有义的人啊!所以大家都叫你果班,因为那样很亲切。可如今你离开了军营,远远的走了,不知何时何地我与你再能相见。
果班在我心中始终是位多才多艺的大才子。班长的歌声、班长弹的吉他、班长画的画、班长写的小说,我真的还想再听一听看一看。《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这是班长最爱唱的一首歌,也是班长爱情原创小说的书名,此时此刻的我很想再次和班长一起歌唱她:“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怪我仍保持着冷峻脸庞,即使我有铁骨也有柔肠,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暂时冷藏……”
这优美动听的歌声,宝杰,你远在桂林家乡是否也听到了,你肯定也在默默地歌唱吧!宝杰我的好兄弟,你的个性很坚强,在我心目中可称是铮铮铁骨。你的训练成绩在全连是综合第一,因为这是你用刻苦训练换来的,平时再苦再累都没任何怨言。你遇事处事总是那样镇定自如,在困难面前从来没有低过头,总是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迈。
正如宝杰在退伍茶话会上所说的一样:“长这么大总共流泪没有几次,出生时都是笑着落地的。”然而在惜别战友,告别军营时你流泪了,那泪水是多么真诚啊!那表情是多么可爱啊!那心情是多么忧伤啊!此时那泪水打动了在场所有官兵,大家的泪水同样夺眶而出。是啊!你也想和战友们永远在一起,永远和战友们谈天说地,永远和战友们不离别,可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所以你只能选择轻轻的相聚,沉沉的离别。兄弟,擦干泪水回到家乡好好干吧!我相信凭着你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到时再来个一醉方休。
战友终究要离别,虽然相处的只有短暂的两年时间,但是战友情却令我永生难忘。凯子和我的关系可以说比铁硬似海深,我俩相差一岁共同语言比较多。我知道你是个“关系兵”,一个可以算是娇生惯养的“娇宝宝”,但是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吃苦耐劳和成熟的一面。相处时,你总是那么朴实无华,那么谦虚。离别前的一天上午你对我说:“在家时认为同学之间的友谊纯,但现在深深的体会到了战友情的真谛。”12月2日下午你到家了,在电话中我感觉到了你很伤心,很难受,我此刻又何尝不是呢!
在部队这所大熔炉里偷奸耍滑人人憎恶,反之埋头苦干并不吃亏。军军你人实在,埋头苦干是你的风格,正是你埋头苦干的劲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上等兵里面你是最值得可敬的人,入党、“优秀士兵”全凭你个人实力,没有参杂任何杂质,这一点我非常赞同。能和你相识我感到很荣幸,话说回来咱俩同是老家一个县的,回到家乡后一定会再次相逢。
枪枪命中,弹无虚发这在常人看来,练这个专业的就应该这么准。但对余振江来说是无比的艰苦,每天端着枪就是好几个小时,曾经的手腕肿得吃饭也发抖。有一次我和他聊天,无意中端详了一下你的脸,竟然发现一边腮大,一边腮小。他当时回答的很干脆:“天天练枪都木了,顾不上什么那么多了。”余振江我俩新兵连时关系就很好,我和他没事时就喜欢到锅炉房聊天,有时一边烤馒头,有时一边烤鞋垫,聊得非常投机。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的坚强、冷静、豪放……新兵下连时他和春友被挑选到二营去了,平时训练比较忙也只是偶尔见面叙叙旧。
12月1日这天,春友,大飞、国玉和我四个人留队了。可以说果班带出这八个兵个个都是好样的。神枪五连余振江、二机连春友他俩都是参加迎外军事表演的,个个军事素质过硬;宝杰第一有目共睹;大飞同样是连队的顶梁柱,马上还要带新兵;军军没法说一个字好;国玉在修理所搞维修;凯子是营部司机;我在机关宣传科搞新闻报道。
也许8月1日那天是我们几个共同最后一次相聚。正好赶上建军节那天是军军的生日。那天我们都发表了各自的感言,我说了:“这一次大家共同相聚可能是这一生最后一次。”是啊!以后再相聚这么齐真的很难啊!所以大家什么也不说了,干了杯中酒!
12月2日这一天,我一生不会忘记。看着彪哥流泪挥手告别,看到你们拥抱相送,我心都碎了。良子、拉苏、秋秋、朴书、巴特、阿武、阿思、黑子、朱班、王班、仲景、云川、燕雨、关哥、明哥、阿涛……这些都曾是我朝夕相处的战友,你们都走了,我忘不了你们。
送别时我在人群中照相,我的老乡和我曾经相识的战友都纷纷与我互相鼓励、互相留下联系方式,互相拥抱。我忘不了秋秋咬了我一口,我忘不了秋秋坚持要亲我的一刹那。忘不了,忘不了……
如今回想过去,再看看那空荡荡的营房,心里不免有些触景伤情。别了,别了亲爱的战友,我相信你们个个都是好样的,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吧!
最后我由衷地再向你们道一声:前途珍重!
2007年12月2日深夜
写于天津·杨村
2017部队心得体会大全2感悟砺剑尖兵精神密码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深山阵地,暖阳高照。发射架下,火箭军某旅正在组织一场青年典型分享会,气氛十分热烈。
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侯长岭,刚刚完成一场全流程演练。此刻,侯长岭与一群官兵围在一起,结合岗位实践交流成长感悟。这位二级军士长强军备战、砺剑打赢的经历,深深地触动了大家。
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颁奖现场。刘明松摄
砺剑是导弹部队的常态,尖兵是火箭兵的追求。
如今,举办10届的“十大砺剑尖兵”评选表彰,已成为火箭军部队的一个特色荣誉品牌。座座导弹军营里,崇尚尖兵、争当尖兵蔚然成风。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感悟一群砺剑尖兵的精神密码。
火箭军某旅组织导弹发射。郭海涛摄
“咱们执掌的是国之重器,必须做到绝对忠诚”
岩层之下,隆隆的机械声中,铁臂钻杆在岩壁上打满钻眼;长长的坑道里,装载机来回穿梭……走进火箭军某工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鏖战景象。
“越是这种特殊的地质,我们越要科学攻坚,注重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第一!”施工现场,某旅副参谋长沙子呷一边察看施工断面情况,一边与营连骨干研究施工方案,指挥官兵向大山深处不断掘进。
沙子呷是火箭军第九届“十大砺剑尖兵”。
入伍20多年,沙子呷把足迹镌刻在大江南北的一个个“无名坐标”。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他,新兵下连又走进了大山。“筑巢”是沙子呷所在部队的神圣使命,“掘进”成为沙子呷军旅人生的关键词。这位没有真正摸过一次导弹的导弹工程兵,深知自己的战位与大国长剑息息相关。
“宁可透支生命,绝不辜负使命。”从一名彝族青年成长为砺剑尖兵,沙子呷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诺言。
掘进打风钻时,沙子呷左右开弓、一手抱一个,双钻一起干,在穿山凿岩中锻造成“阵地铁人”。当兵第二年,沙子呷当上班长;当兵第三年,沙子呷火线入党;后来当排长连长,沙子呷始终冲在最险时、干在最难处……
忠诚融入基因,心中号角吹响。在沙子呷眼中,没有打不穿的岩石,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常常是工程进展到哪里,他就把床铺搬到哪里。他带领部队在施工会战中处处领先、月月超额,建设了一批优质工程。
那年仲夏,工程掘进中遇到不良地质发生塌方,像是一道“拦路虎”挡住了大家。日历一页页撕下,沙子呷心急如焚。他带头进入塌方地段,带领骨干拟制攻坚方案,一点一点为岩石加固防护,终于成功突破塌方段。
一次爆破后,本该轮休的沙子呷又出现在现场。忽然,听到山体传出滴水声,沙子呷感觉情况不妙,大吼一声:“快撤!”一名新战士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下子愣在那里。沙子呷快步上前,一把抱上他往外跑。刚带着官兵撤到安全地带,只听一声巨响,作业面被埋得严严实实……
这,只是沙子呷和战友们为导弹筑巢的一个缩影。
“苦、累、伤、残、险”,是沙子呷这些导弹工程兵天天要面对的挑战。“大山再高,高不过导弹工程兵的斗志;石头再硬,硬不过导弹工程兵的脊梁。”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沙子呷,先后10多次担任突击队长,数十次战胜塌方险情。
高原戈壁,青山沟壑……在一个个导弹军营,和沙子呷一样,无数火箭军官兵忙碌在各自战位,用青春担当筑起一座座“钢铁长城”。
“号手就位!”火箭军某旅一处阵地,年轻的大学生士兵廖武雄穿梭于号位,熟练操作导弹武器,完成火力突击演练任务。曾经追逐演艺明星的他,如今追逐的“明星”是王忠心。
“每次走到文化长廊前,看到王忠心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总是涌动热流,浑身充满力量。”廖武雄深有感触地说,“王班长让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王忠心,是火箭军第六届“十大砺剑尖兵”。
从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到全旅首个士兵测控专业指挥长,王忠心的青春都留在了深山里的军营。他精通近20个导弹岗位技能,先后带出数百名优秀导弹号手。
那一年,两鬓斑白的王忠心,到了最高服役期。因编制体制调整,所在旅测控技术骨干被抽调走了一半,新装备训练急需人才。王忠心决定留下来,递交延迟退休的申请。
延迟退休的王忠心,比以前更忙了。他一边担任大项任务技术把关,一边悉心培养导弹操作骨干。课余时间,他系统梳理多年来的工作心得,编写出厚厚一本测控专业操作指南。
“咱们执掌的是国之重器,必须做到绝对忠诚。”那一年,正式退休离开部队的前夜,王忠心这样鼓励年轻战友扎根军营。
平凡岗位彰显忠诚,平凡战位见证使命。“王班长用34年的绝对忠诚书写了导弹‘兵王’传奇,也擦亮了砺剑尖兵的本色。我要像老班长那样,成为一名忠诚履行使命的导弹精兵。”号位上加紧淬炼本领,年轻号手廖武雄慷慨激昂。
砺剑尖兵的样子,万千官兵追逐的榜样。一名名砺剑尖兵,正示范带动着广大火箭军官兵,扎根岗位践行绝对忠诚的誓言。
“我们肩上扛着守护国家的重担,心中必须立着能打胜仗的标尺”
“导弹飞天划过的轨迹,是我见过的最美风景。”火箭军第四届“十大砺剑尖兵”、某旅一级军士长何贤达和战友们说。
南国密林深处,火箭军某训练场,何贤达穿梭不停,指挥所在发射单元的导弹号手,围绕战斗力的短板弱项,展开一轮轮训练。
长剑飞天,如虹弹道铭刻着这名导弹“兵王”备战强能的铿锵步履。从流水线工人参军入伍成为导弹兵,梦想亲手送导弹飞天的他,新兵下连被分配到炊事班。何贤达没有气馁,一边当好“伙头军”,一边苦学导弹知识、精练操作技能。后来,在全旅导弹专业知识大考中,何贤达脱颖而出跻身专业前三,成功转型为一名导弹转载号手。
火箭军某部官兵正在开展训练。刘明松摄
在砺剑尖兵的眼中,备战强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当何贤达成为全旅数一数二的“一吊准”时,他又主动请缨当发射号手,在激烈选拔竞争中走上全旅首个军士“1号手”岗位。随着能力升级,何贤达成长为战略导弹部队首批军士发射架指挥长。
那一年,当某型导弹武器开进阵地,何贤达抚摸着高车长剑,再次向新的目标发起冲锋——成为新型导弹发射架指挥长。他带着战友从头学起,参与编写教材和各类规范,不断淬炼新战法,很快掌握新装备。
渐渐地,何贤达成为该旅实弹发射号手墙上出现次数最多的人。“当兵就要当精兵,我们必须将本领练到极致,才能在关键时刻当先锋、打头阵。”何贤达与战友说的这番话,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天天弓满弦,时刻在冲锋,是何贤达的日常,也是一名名“砺剑尖兵”履行使命的姿态。
走进火箭军第八届“十大砺剑尖兵”罗寅生的办公室,一张高挂的安全态势图异常醒目。他说:“作为导弹部队一员,不管什么岗位,打仗的弦一秒也不能松。”
编写专业教材、指导手册等百余册,带领官兵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当营长时,罗寅生瞄准更大机动距离、更高环境要求、更长待机时间锤炼部队,不断细化作战岗位、作战单元和核心战斗指标,为打仗赢得先机。
深山腹地,雨雾缭绕。在一个静谧的操作大厅,面对眼前的特装设备,火箭军首届“十大砺剑尖兵”、某部二级军士长刘建行神情专注,正在进行装备检验。
“我们肩上扛着守护国家的重担,心中必须立着能打胜仗的标尺。”虽说已经操作过无数遍,但刘建行每次依旧是小心翼翼。在一线操作岗位摸爬滚打20多年,他一直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那一年,基地组织大比武,参赛选手们展开激烈角逐,刘建行的综合成绩排名第一。年近五旬的他,一直保持士兵本色,每次军事考核成绩都名列前茅。
如今,刘建行所在专业的新号手要想拿到“上岗证”,必须先过他这一关。操作中,哪里该释放静电,哪里需反复检查……刘建行容不得出半点疏漏。一次测量湿度,刘建行发现中士小蔡记录的一个数据不够细致,当场叫停。“我们要对自己测量的每一组数据负责,要保证记录的每一组数据都经得起检验!”刘建行让小蔡重新测量,确保没有任何问题隐患。
翻看入选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的官兵名册,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
既有五次立功、六岗全能的营长徐海龙,也有荣获18个“第一”的连长陈晓辉……
一座座阵地、一个个发射架,既是一名名砺剑尖兵实现梦想的沃土,也是他们奋进新征程的“起跑线”。
“为了等待那一声号令,我们必须坚守战位、勇挑重担”
东风浩荡,雷霆万钧。
每次看到导弹腾飞的那一刻,火箭军某部高级工程师晏文武总是难以按捺内心的激动,仿佛一切的付出,在此时都得到了回报。
导弹部队被称为“千人一杆枪”,能亲手送长剑飞天,是每名导弹兵的梦想。然而,在导弹部队,更多的人做的是默默无闻的工作。
入伍30年的晏文武,便是其中的一个。荣获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的他,从当兵到现在,只是在电视画面里,见过大国长剑烈焰喷薄、直刺苍穹的壮美瞬间。
虽然从未上过发射场,他却时时在“打仗”。作为导弹武器的“守护神”,晏文武和战友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装备。
一次执行任务,面对随时可能袭来的危险,晏文武让导弹号手们撤离到安全地域,独自一人穿着厚厚的工作服,连续工作8个小时。守在外围的战友,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当他完成任务走下号位的时候,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为了等待那一声号令,我们必须坚守战位、勇挑重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晏文武带领团队完成了近百次重大任务。
长剑不语人不寐。和晏文武一样,火箭军指挥学院副教授刘华也默默坚守在自己的战位上。不久前,他和晏文武同时被评为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
“‘天剑’是他挥动的教鞭,打赢是他锁定的坐标。一个个重量级大奖,一场场实战化导调,一项项铁字号荣誉,让这个军校教员,在研战教战最前沿绽放光华……”这几句简短的颁奖词,是刘华的奋斗写照。
在实战化训练的硝烟里,常常能看到刘华的身影。从深度参与各项试点建设任务,到带领团队奔波演训场,刘华和战友们被不少部队誉为战斗力生成的“磨刀石”。
一次对抗演练中,刘华带领团队进行作战筹划。他们紧盯未来战争设计高难课目,逼着部队指挥员谋良策、出实招,让参演部队吃了不少苦头。讲评部队暴露的问题时,刘华直指要害、毫不留情。有人提醒他委婉点,他说:“今天演训场上留面子,明天战场上就要丢里子。只要能找到战斗力的短板问题,这种得罪人的事咱们要敢干、要多干。”
刘华培养的学员遍布导弹军营,活跃部队一线。在学员们的记忆里,刘华总是教授前沿的理论、鲜活的战例、演兵场上的第一手资料……
刘华在三尺讲台赢得了属于军校教员的荣光。因为贡献突出,他带领的教研室被评为火箭军“十大砺剑堡垒”,自己也被表彰为“新时代火箭军练兵备战模范个人”,胸前佩戴上了二等功奖章。
在静谧的阵地,在偏远的哨所,在荒芜的靶场……无数导弹官兵默默坚守,负重前行,铸就了一座座无言丰碑,托举起一枚枚大国长剑腾飞。
这里有一片“尖兵林”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胸挂奖章、肩披绶带,火箭军某部军官王文龙迎来了军旅生涯高光时刻——在火箭军今年举行的一场颁奖典礼上,他被表彰为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
这一刻,萦绕在王文龙心中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青春岁月常常在某一个瞬间,被梦想击中。那年5月,火箭军首届“十大砺剑尖兵”走进火箭军工程大学,与学员们交流成长成才心得,讲述奋斗强军故事。
“只要把平凡的岗位当成打赢的战位,忠实履行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听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感受一段段奋斗历程,当时还是学员的王文龙感到热血沸腾。
那次活动中,“十大砺剑尖兵”群体还与青年学员代表一道,走进该校“育才园”,一起种植下一批小树苗,将之起名为“尖兵林”。
播下荣誉的种子,盛开多彩的鲜花。这次活动,在王文龙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校期间,王文龙经常走进那片“尖兵林”。望着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树苗,他一次次汲取努力向上的力量,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员,荣立三等功。
“一个个尖兵,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王文龙说。
寒来暑往,岁月更迭。毕业后,王文龙走上工作岗位,全身心融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的浪潮之中,聚焦备战能参善谋,完成任务敢挑重担,荣立二等功,光荣地跨入火箭军第十届“十大砺剑尖兵”行列。
如今,走进火箭军工程大学校园“尖兵林”,原来的一株株小树苗,现在已经枝繁叶茂,仿佛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这个群体一样日益壮大。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2017部队心得体会大全3与身边00后战友心手相牵、一路相伴,上尉徐璐的内心常常被温暖和阳光填满。担任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指挥通信连某分队分队长5年来,徐璐用温暖的阳光和真情的关爱带兵育人,分队士兵有7人考学提干,9人受到集团军以上表彰,一批士兵成长成才。
带兵要带心,爱兵要得法,育兵贵在行。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士兵让徐璐感到:传递爱,心向阳,才能赢得新生代官兵的信赖。“我珍惜与战友们朝夕相伴的美好点滴,也期盼着与战友们一道追逐的梦和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位上尉的带兵心得。
同唱一首歌:年轻的战友来相会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指挥通信连上尉 徐璐
北部战区陆军某旅指挥通信连某分队分队长徐璐(右三)为战友讲解乐器吹奏技巧。韩天宇摄
理解与共情是打开心门的“钥匙”
战士肖贺,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遇事一紧张就爱抠手。
和肖贺家人通话后,我得知,她平时喜欢用传递纸条的方式与身边人交流。
这是个腼腆的小姑娘。我对她的留意又多了一分。去年9月,我无意中发现,她手上长了些倒刺。训练间隙,我把一张纸条和一瓶护手霜塞进了她的手里。
“嗨!最近有不开心的事情吗,或许吃根玉米就好了呢。”打开纸条,肖贺先是意外,后是感动:一直以为自己不被关注,没想到分队长一直在身后默默关注着自己。
“看着身边的战友离队返乡,自己考军校提干的想法有些动摇。”肖贺回复的小纸条上,写着这样一句话。
我又接着鼓励肖贺:“选定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走下去!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在我的鼓励下,她终于重拾信心,走上考场。
考试前一晚,肖贺发来微信:“分队长,在吗?”
“在,考前睡不着,试试听会儿轻音乐,我给你推荐一首……”我的“秒回”让肖贺提到嗓子眼的心平静了许多。
其实,我一直惦记着肖贺考学的事。担心主动询问会给她平添压力,我索性盯着手机,等她“开口”。
最让我高兴的是,肖贺最终以超过录取线20多分的成绩,考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我们80后喜欢喝汽水,现在00后习惯喝奶茶。虽然奶茶里的原料与汽水不一样,但饮料的本质没有变。与战友们相处,真诚的爱是永恒的。这是我总结出的带兵心得。
战士小刘和小卢,当年都是我接回来的新兵。两个姑娘都有着高高的个头、俊俏的面庞,平日里工作很积极。
随着了解逐步深入,我才得知,在两人爽朗的外表下,也藏有难解的心结——她们自小缺失母爱,一直渴望着能早日见到亲生母亲,弥补人生缺憾。
一想到两位战友竟然一直没有母亲陪伴,我既心酸又心疼。母爱,在每个孩子的成长中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进了分队门,就是一家人。甜,我们一起分享;苦我们一起品尝!”我暗自许下承诺:无论多难,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她们见到亲生母亲。
然而,现实不是假设。小刘和小卢对各自母亲的了解仅限于名字,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寻亲,好比大海捞针。
拨通小刘父亲的电话,我只问到了小刘姥爷的名字和大致家庭地址。凭借着这些简单的线索,我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广泛动员战友、亲属帮忙打听,向5个省市的人武部、公安局寻求帮助。
发出上万条微信、短信,打了上百个电话后,雷锋纪念馆的老馆长张维祥传来一则喜讯:小刘的生母有了准确消息。
小卢的寻母之路,进展也不顺利。我反复和小卢父亲沟通,表达孩子自己的意愿,最终说服他一起帮忙寻找。
2019年10月14日,在连队学习室里,上等兵小刘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那一刻,所有在场的女兵都哭了,为战友见到自己最盼望的亲人而感动。几天后,小卢也见到了母亲。经媒体报道,这件事被网友称作军营版《等着我》。
带兵实践告诉我,带兵的前提是爱兵,爱兵的基础是知兵。
有那么几天,我发现平时开朗活泼的小宋变“文静”了,常常一人独处。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的妈妈“失联”了。
我马上微信视频连线宋妈妈。屏幕那一端,宋妈妈身着蓝色病号服,脸色苍白,头发稀少。原来,她确诊恶疾,正在接受化疗,怕影响小宋服役,才无奈选择“消失”。
“千万别告诉她!”视频连通,宋妈妈急切地叮嘱我。
“阿姨,她长大了,不再是个小孩了。她有权利知晓您现在的状况,而且您现在正是最需要她的时候……”我真诚地说。
思量片刻,宋妈妈坐正身子,准备拿起假发往头上戴。坐我身旁的小宋早已忍不住,冲到镜头前泣不成声:“妈!我错了。”
屏幕另一端,母亲也强忍泪水安慰女儿。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接下来几个月,我一直陪在小宋身边,宽慰她、鼓励她,帮忙联系专家、筹措药费……
生命奇迹的背后,源自爱的坚守。在女儿的牵挂和支持下,宋妈妈最终战胜病魔。妈妈出院后,小宋抱住我说:“因为你的关爱,托起了我们全家对生活的希望。”
徐璐(右一)讲解装备操作。韩天宇摄
每一只“丑小鸭”都能变成“白天鹅”
从名牌大学入伍的小刘,下连没多久,打起了退堂鼓,闹着要回去上学。
是憧憬与现实的落差打击了她?还是叠不好的军被、站不好的军姿让她有了挫败感?看到小刘为发泄情绪咬坏的手指,我既心疼又生气,赶紧拿来创可贴给她包扎好。
“分队长,你为什么来当兵?”
“很简单,是我爸爸让我来的。”我的回答似乎让她很惊讶。
“那你不后悔吗?”
“不后悔!虽然部队和电视上演的《火凤凰》不一样,虽然连队日常管理严格,训练也艰苦,但只要我们用心体验,总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其实,小刘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她文笔细腻,还会剪辑音频、视频。无论交给她什么工作,她从不叫苦叫累。于是,我让她多读报纸、看新闻,还请新闻报道骨干教她写稿、拍照。
后来,小刘成为优秀报道骨干,年底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新生代官兵自尊心强,很多话不便当面沟通。由此我想到,可以用批阅政治教育笔记本留言的方式与她们交流。
2017年8月,中士王婷婷遭遇生命中的至暗时刻:考学失利又遇到分流,心理防线几近崩塌。
在教育本上,我写下这样一句话鼓励王婷婷:“安逸的环境,顺利的工作经历,不一定能够锻炼人;压力和重担,才更能考验和成就人。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奋起直追,加油!”
“这种交流有种‘推背’的感觉,既让人心里舒服又能精神振奋。”彷徨无措的王婷婷看到我的留言,感受到温馨与踏实,从此不再徘徊。第二年,她以优异成绩顺利提干。
我深知,以信任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官兵,以手足之情、亲人之爱对待每一位战友,方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摘下“有色眼镜”,每一只“丑小鸭”都能变成“白天鹅”。
下士孙清钰,高高的个子,喜欢留男孩子一样的短发。她不爱唱歌跳舞,哑铃、单杠、俯卧撑样样在行,动不动还抡起拳头与男兵比试比试。
“那时候,大家都有些怕我。我仿佛一只落了单的‘丑小鸭’,铁了心准备提前退伍。”孙清钰吐露了心声。
我没急着去做孙清钰的思想工作,而是进一步细致掌握她的情况。原来,她大学期间学过体育,还一直担任班长,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于是,我安排她负责全队的手榴弹投远训练。
刚开始,孙清钰的“逆袭之路”并不顺利。很多班长起初不服,我就带她一起参训,帮她“立威”。
那段时间,我的手臂常常因投掷训练而红肿疼痛。一天熄灯号响后,我正咬着牙擦红花油,孙清钰默默地去卫生连,领回两盒膏药,放在我的门口。一股暖流顿时涌上我的心头。
在我的支持与鼓励下,孙清钰带领全分队将手榴弹投远成绩提高不少。“好样的!”大家纷纷为她竖起大拇指。
00后官兵个性鲜明、秉性各异、爱好多样,我平时特别注重搭建合适的平台,给她们机会展示自我。这些年,我们分队创办“向日葵”宣讲团、“兵小丫”舞蹈队、“金话筒”育才班等,为考学提干的人办夜校,为比武竞赛的人开小灶,为素质偏弱的人补短板。
张宏岩爱运动,喜欢跑步,我就鼓励她参加旅创破纪录比武。三公里跑道上,她收获了“风一样的女子”这一美誉。
作为带兵人,我要求自己对战友们工作中的失误少一点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帮扶,给她们容错空间,让糗事变为成长的“铺路石”。
也许,下一个翩然舞动的“白天鹅”,正经历风吹日晒,不断挥动着翅膀,蓄力振翅高飞。
徐璐(左一)与战友开展体能训练。韩天宇摄
山移不过来,我们就主动走过去
二级上士郝帅,是经验丰富的班长。她立过三等功,撰写的《带兵日记》曾被媒体刊发。
最近,班里两个女兵哭着找到郝帅,递交了退伍申请书。原来,她们值班时接连“冒泡”,受到上级通报批评。
郝帅打算周末就给她们“加练”。“想当年,我们挨点骂是家常便饭。现在的兵,说几句就受不了。以后上了战场,怎么办?”她向我吐槽。
我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给郝帅讲了一个故事——
有位修行者,数十年潜心修炼“移山大法”。然而终其一生,他最后的感悟却是,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是:山不过来,我过去。
一语点醒梦中人。郝帅向全班战友诚恳道歉,改进了带兵方法。很快,战友们的心又紧紧聚拢在一起。
上等兵小冯初到连队,训练热情不高。我准备给她好好上一课。话还没说完,她就“怼”过来几句:“分队长,你凶我也没有用,反正我考不上军校就退伍。”
打那以后,我自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注意收集00后的“青春密语”和兴趣爱好。
上等兵小曹,体型有些微胖,训练成绩不是很理想。一次考核,由于她误操作,全班伪装网搭设被评定为“不合格”。
一时间,战友议论她,班长也埋怨她。当时,我没有急于发表意见。
其实,战友们个个可爱,就看我们怎么带。那天晚饭后,我牵起小曹的小胖手,和她一起散步。
“在咱们分队,你这样本硕连读的士兵,是高学历人才”“你的性格又这么好,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谁是天生的骨干,人才的成长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
聊着聊着,我讲起了自己入伍时的故事。那时,我总记不住电话号码,每天深夜爬起来,拿着电话本蹲在厕所里背。最后,成百上千个电话号码,我张口就来……
小曹眼神中闪现出一丝希望。我趁热打铁:“谁还不是个‘宝藏女孩’?我能行,你也能行!”
从那以后,我与小曹结成对子,重走“兵之初”。1个月后,她的训练成绩提高一大截,还在一次抄报专业比试中赢了连长。
今年驻训期间,旅参加集团军重大演习任务,分队奉命伴随保障。演习地域荒无人烟,入伏后温度接近40摄氏度。
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坚守在闷热、潮湿的铁疙瘩里,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我们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你想不到的,我们真的能做得到!”这些年,我们先后完成多项演习通信保障任务,3次被旅评为先进分队。
不久前,分队再次传来捷报:在连队组织的专业比武中,我们两次击败兄弟分队。
兄弟分队找我来取经,我笑着回答:“我想过,有一天,我们会超过你们。但我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文字整理:向勇、张光轩、王麒淞)
读懂新生代 走近新生代
■吕运成
2022-2004=18,2022-2000=22。
悄然间,00后新生代已走进部队,完成或正在经历军旅“成人礼”,成为绘就新时代强军画卷的“主力军”。
作为移动网络的“原住民”、追逐潮流的“时尚派”,00后视野开阔、思想开放、自我独立、个性鲜明,喜欢生动有趣的沟通形式,渴望平等互动的交往方式,身上烙印着多元化的清晰标签。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敢拼敢赢,胸怀使命,愿意为梦想而战。
习主席强调,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面对军营中越来越多的00后,如何真正走近新生代、引领新生代,是各级带兵人必须直面的课题。
有人说,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就会被淘汰。现实中,带兵人与年轻官兵说不到一块、玩不到一块的现象并非个例。有的带兵人,走不进战友的“朋友圈”;有的带兵人,习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揭开问题背后的面纱,根子还是在思想上的滞后。试问,如果带兵人还坐着老式“绿皮”火车,如何能追上新生代官兵乘坐的时代“高铁”?
唯有读懂新生代,才能真正走近新生代。时代在发展,官兵们的心理需求、精神追求、成长诉求、学习要求更加强烈。今天,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多侧面、全方位了解熟悉新生代官兵。
各级带兵人要突出一个“真”字,坚持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拉近与官兵的距离,积极回应官兵关切,把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要拿出真心真情,用信任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名战友,把关心关爱化作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凝聚向心力和战斗力。
恰当的爱,才能释放正能量;不恰当的关爱方式,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战争是最不讲仁慈与温情的,一个合格的带兵人“让战友们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才是最大的负责。
军人为战而生,军队为战而存。只有坚持为战育人,加强军魂教育,强化战斗精神、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引导年轻战友们把个人梦融入强军梦,才能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共同筑就强军兴军的“同心圆”。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上一篇:第四天军训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下一篇:幼师公开课心得体会,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