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大气攻坚心得体会,通用3篇

伟大时代的历史跨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直播日照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气攻坚心得体会1

开栏的话

历史,在奋斗中铭刻;未来,在奋进中开拓。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通过广泛深入采访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中国大地、引领时代变革的思想伟力,全面展示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反映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自信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激励人们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时间,标注新时代的方位。实践,刻录新征程的步履。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是顺应人民期待、踔厉奋发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114万亿元,中华民族完成了彻底摆脱贫困的奇迹一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古吟唱,在社会主义中国超越梦想、成为现实。

这是解答时代课题、勇毅笃行的新时代新征程。成功举办进博会等大型国际经贸盛会,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中国之治”展现出令世界惊叹的能力和效率,树立起人类现代化新的文明标杆。

这是屡创历史辉煌、奋楫扬帆的新时代新征程。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

一片钢箔,厚度不到一张A4纸的1/4。“十年磨一剑”,山西太钢成功研发出“手撕钢”,为我国航天、核电、新能源等产业发展一解关键基础材料之“渴”,赢得海内外市场青睐,企业经营持续向好。

从“论吨卖”的传统钢到“论克卖”的笔尖钢、“手撕钢”,从产能过剩、盈利艰难到整体好转、水平领先,中国钢铁业实现华丽转身,展现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足成色。

“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经济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跃上新台阶,中国经济实力更强。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超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看速度,GDP增速始终保持合理区间,位居全球主要经济体前列,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稳居世界首位;

看体量,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

看贡献,中国经济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稳定器、动力源。

——绽放新气象,中国经济活力更旺。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全球最快智能高铁、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重大工程捷报频传;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云经济、宅经济、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速涌现……创新“第一动力”澎湃激荡,中国经济生机勃发,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从2013年的第三十五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十二位。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春风吹拂神州,开启了一场关乎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优势互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声部”共唱“协奏曲”,中国经济动力充沛。

2021年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较2012年底增长1.8倍,日均新设企业达2.48万户。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活力迸发。

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个城市,累计开行超5万列,“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日夜兼程,成为沿线国家和地区互利共赢的纽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经济舞台更广。

——锻造新优势,中国经济韧性更足。

统筹国内与国际。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接连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台阶,实际使用外资首破万亿元,外贸外资双双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经济划出又一道亮眼的上升曲线。

统筹发展和安全。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能源自主保障能力自“十三五”以来始终保持在80%以上,金融体系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中国经济夯基固本、防范风险,稳稳守住底线。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经济在战胜风险挑战中成长壮大,收获了更加强劲的韧性。

完备的产业体系,让我们稳如磐石。国际市场“缺芯”“少柜”,中国制造挺身而出,担负稳链重任。去年,我国集成电路、金属集装箱产量分别增长33.3%、110.6%。今日中国,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

广阔的市场空间,助我们从容应对。2021年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占全球一半以上,我国快递业保持强劲增长、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宽带网络“村村通”,快递物流“路路畅”,农村电商激活大市场,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内需潜力巨大。

独特的制度优势,为我们保驾护航。10多天攻坚,武汉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拔地而起;35天奋战,口罩日产量增长约13.5倍……新冠肺炎疫情考验之下,“中国故事”打动世界,制度优势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更有底气。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中国经济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

走进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展墙上的“彩虹桥”绘画引人驻足:桥的这头连着虹桥街道,那头通向最高立法机关。

虹桥街道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首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让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搭乘上了“直通车”。截至202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20多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对120余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计划等提出约7800条意见建议。

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民主实践,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有益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充分发挥。

2020年5月28日,随着民法典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中国民事权利保障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

制定国歌法,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维护宪法确立的国家重要象征和标志的尊严;表决通过香港国安法,确保“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制定反食品浪费法,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从立良法促善治,到增强监督质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展现生机和活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效能愈发彰显。

“建议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我国地方政府考核”“建议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2021年1月21日,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议题,十三届全国政协第4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召开,充满真知灼见的观点碰撞中,实现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的双向发力。

自2013年创立以来,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已成为人民政协的一个品牌,推动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现了中国式协商民主的强大生命力。广大政协委员强化责任担当,拓宽协商议政途径,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的效果更加明显。

——城乡基层民主有序发展,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保障。

从城乡社区里的村(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到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进社区,从“小院议事厅”到“板凳民主”,从线下“圆桌会”到线上“议事群”,基层生活中别具特色、深得人心的民主形式竞相涌现。

截至2020年底,50.3万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民委员会,11.2万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居民委员会。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利益得到协调,矛盾有效化解,促进了基层稳定和谐,为中国民主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坐在火塘边,品着米酒,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退休“老县长”高德荣怡然自得。

从茅草房、杈杈房到明亮宽敞的安居房,从砍树改地也吃不饱到特色农业助脱贫,从几乎“与世隔绝”到游客络绎不绝,独龙族“一步跨千年”,是“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鲜明例证。

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如今,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局面不断巩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日益广泛深入,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牢固。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一定能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今年2月4日晚,璀璨的焰火点亮国家体育场夜空,北京正式开启“冬奥时间”。

从独具中华韵味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展现文明交流交融的“黄河之水”幻化成“冰雪五环”,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文明与成就的“中国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也让世界感受到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气象。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这是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静静抗疫手记中的心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时代新人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优质便捷,精彩普惠,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浙江宁波,市民李欢轻点鼠标,线上借书,图书直接邮寄到家;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天为幕布,地为舞台,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载歌载舞,为牧民送去欢笑……

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人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2020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分别发展到3212个、5788个、3321个,为群众送上越来越丰盛的文化大餐。

——规模壮大,效益增长,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数据展现巨变。2013年春节档,中国电影票房约7.8亿元;2022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亿元。与此同时,全国银幕总数也从2013年底的逾1.8万块增长到目前的8万余块,增幅超3倍。

一系列优质文化产品赢得良好口碑。《觉醒年代》掀起年轻人追剧热潮,《山海情》“出海”获得众多点赞,《长津湖》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受到热捧。

一批优秀文化企业茁壮成长。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逾11.9万亿元,我国文化产业成绩亮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2021年,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直播,瞬间登顶热搜;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网络刷屏,《端午奇妙游》节目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0亿……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多措并举使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让“博物馆热”“非遗热”热度不减,助力保护、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社会自觉。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一定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大凉山深处,彝家新寨炊烟袅袅。

“从土窝窝搬到新房子,挪了穷窝,更拔了穷根。”彝族汉子吉好也求学瓦工、开超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吉好也求所在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今,凉山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100%通了硬化路,建成乡镇标准中心校667个。

“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全面加强,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精准扶贫,就业优先,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河南宁陵县城郊乡胡二庄村脱贫户张艳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家门口有活干,挣钱顾家两不误。”

为了让脱贫户生活更上一层楼,胡二庄村购置针织服装设备95台,带动70多人就业,年增加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怀揣美好生活向往,朝着共同富裕目标,脱贫群众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落实,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至2021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始终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就业稳中向好,“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蛋糕”做得更大,也要切得更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实际增长78.1%,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50,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人民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

——民生改善,短板补齐,充盈美美的幸福感。

“新房子有自来水、暖气,上厕所再也不用到户外,多亏棚改好政策。”天津市民朱丽英告别棚户“小黑屋”,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阳光房”。

安居才能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近5000万套。

“面子”“里子”一起改,老旧小区再升级,2019年至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地上地下齐发力,城市旧貌换新颜,到2020年,全国城市道路长度达49.3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成里程7597.9公里,位居全球前列;供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7.9%,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席卷全球。面对这场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截至今年1月28日,全国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人数超12亿。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伴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6.3岁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

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让幼有所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让学有所教……一件件民生小事,成为党和政府牵挂的头等大事,人民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保障兜牢,社会安定,构筑稳稳的安全感。

“二三十万元的手术费,医保报销后个人就掏一万五。”安徽濉溪县,河涯村村民夏学新康复出院。

“底线”的刻度,标注着民生的温度。到2021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分别覆盖10.3亿人、13.6亿人,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百姓日子越来越安稳。

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20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8.4%,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一定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山水如画,鱼跃鸟飞。湖南泸溪县峒河水面上,鱼儿激起一圈圈波纹,巡护员向忠元高兴地吹起口哨。

泸溪县被列入长江流域禁捕退捕重点县后,下都村渔民向忠元“转业”当上了禁渔巡护员,“现在鱼更多了,水更清了,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沿江11省份修复生态、治理污染、协同发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建立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河北塞罕坝林场,林海茫茫。进入新时代,塞罕坝人向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山坡进军,攻坚造林。如今,林场的有林地面积增加到115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我们力争到2030年把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6%,让森林生态系统更加健康优质。”林场党委副书记、场长陈智卿干劲十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国土绿化行动大规模开展,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多年保持“双增长”。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力开展,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空气更清新,水质更清洁,山川更清丽。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升到87.5%,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到84.9%,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到1.2%。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扎扎实实打好这场硬仗。

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实施,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负责任的大国担当,赢得国际社会赞誉。

降碳减排,扎实推进。截至2020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继续保持世界领先优势。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更加坚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就一定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

时间孕育果实,实践检验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美好未来奔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成就、深刻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话语犹在耳畔:

“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2021年11月8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021年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坚信,在过去一百年赢得了伟大胜利和荣光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本报记者陆娅楠、刘志强、张璁、郑海鸥、吴秋余、刘毅)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01 版)

大气攻坚心得体会2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 张宏德


我叫张宏德,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开拓公益诉讼检察新格局》。


1993年,我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省检察院工作至今,先后在原法纪处、民行处、案管办、研究室、宣教处等多部门工作,现在是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主任,主要负责全省公益诉讼检察业务。我们公益诉讼部门因工作成绩突出,2018年被最高检荣记“集体一等功”,2018-2019年连续两年被省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2016年至今连续五年被省检察院年终考核为先进集体。我本人也于2019年12月荣获“陕西省十大法治人物”。


今天的汇报,我首先要说明的是,这些成绩是属于全省奋战在检察公益诉讼战线上全体同仁的,我只是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和推动者,所以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和我的团队在公益诉讼检察领域的探索和成长。


在推动改革中开拓全新局面


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全国十三个省进行为期两年的改革试点。我是2016年2月走上民事行政检察这个岗位的,当时陕西起诉案件为零,各项办案指标均处于全国落后地位。打开局面的首要任务就是办案,为挖掘案源,我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对全省十一个市分院逐个进行调研指导,召集所有基层院挨个对每一个线索进行分析研判,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走遍全省,面对面分析研讨案件线索超1000多条,局面很快打开,我们给最高检上报的宝鸡市环保局凤翔分局不履职导致某公司超标排放颗粒物案就被最高检批准,此案也是全国首例提起诉讼的管空气的行政公益诉讼案,后来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指导性案例。


为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我们一边下基层调查挖掘案件线索,一边回到省检察院研究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一边还要针对办案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发规范文件。为确保案件质量,我们对基层提交上来的要起诉的案件实行三级院共同研究讨论,对各市开庭的第一案实行全省观摩,说实话,下基层每一个线索的分析研判对我而言都是一场面考,每一次集体研究讨论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次案例教学,民行处12个人都是在紧张的战斗中逐步拓开了工作局面,到试点结束,陕西的公益诉讼名列全国前列。


坚持高点站位谋划推进


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中应运而生,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在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定中要求拓宽案件范围,因此,公益诉讼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作为省检察院部门负责人,我一直坚持做到把握方向、构建格局、搭建平台、带动引领和全面推进,一方面,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结合我省地域特色和经济发展特点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部署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专项监督活动:主要包括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清四乱、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石油煤碳污染防治、英烈纪念设施保护以及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10多个专项监督活动。五年来,全省每年各项办案指标始终位居全国前列,19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我们开展的每个专项活动都有最高检评定的典型案例,“六彩”公益检察品牌逐步形成。


另一方面,坚持将检察公益诉讼镶嵌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监督体系之中,构建更大的工作格局。我带领团队积极与相关部门开展了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和制度构建。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支持公益诉讼工作意见,省委政法委将公益诉讼工作作为我省司改的重点工作和重要改革任务,省平安办将各级政府支持公益诉讼工作情况为平安建设考核指标,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我们与省政府出台了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与省纪委监委、审计厅等部门出台了协作配合的意见在省院带动下,各级党委出台支持公益诉讼工作意见110条,各级人大出台支持意见70件,与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建立沟通协调机制359个。这些机制的建立,打通了检察监督和行政执法的信息通道和信任壁垒,为公益诉讼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造了良好的格局。


在制度创新中打造陕西样本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当代全体公益诉讼人的理想和追求,伟大的事业需要新担当新作为。为此,我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先、都有我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开拓创新。在试点刚开始、案源缺乏的情况下,我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检察机关内部协作配合机制,为全国推行内部一盘棋提供了思路;2016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发送一大批检察建议,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起诉和开庭的问题,我们抢先起步,制定了全国第一个起诉和出庭规范意见,为全国提供了样本;在试点即将结束时,我们敏锐地捕捉到,公益诉讼逐步深入,案件办理必然会面临更大的阻力,为此在全国首创了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和指挥中心,最高检在两次工作会议上安排陕西介绍经验;最高检在全国开展了黄河清四乱专项活动之后,我们坚持制度跟进,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对黄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最高检领导来陕考察时指出,陕西的工作走在了最高检的前面;在最高检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后,我们第一个在全国出台了办理典型案件指导意见,得到最高检八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安排在检答网上转发,陕西在每个领域的公益诉讼案件都有被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针对各地公益诉讼实践中与法院司法理念的偏差,我们先后3次都是在第一时间在全国率先与省法院联合出台会议纪要,被最高检向全国推广。当前公益诉讼逐步走上正轨,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公益诉讼须为了公众、必须依靠公众”,及时与环保组织、消保委建立协作机制、指导宝鸡建立志愿者队伍,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的批示肯定。多年来,我省先后有50多项工作经验被最高检推广,在全国公益诉讼工作会议和全国大检察官研讨班作过5次大会交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了陕西样本。


在指导办案中坚定公益诉讼人的情怀


我一直坚持公益诉讼不能坐在办公室,必须深入基层、亲临一线与同志们共同开展工作,在司法个案的办理中与同志们共同分析证据、提升能力,在一个一个案件的指导中感受艰辛、分享情感。当我在陕北的大山深处查看现场时,脑子里始终盘旋的是,这几十公里之外他们是怎么发现线索?奔波多少次オ将案件圆满完结?当我站在河流岸边看到因挖沙形成一个个巨型大坑、因疯狂倾倒形成一条令人震撼的面目狰狞的建筑垃圾带时,我感受到的是我们的干警内心涌动的责任担当;当我与同志们一起研究案件,抽丝剥茧分条缕析最终确定案件办理方向和重点时,我和他们一样的感到无以言表的喜悦;当我站在一个办案成效现场,温暖和自豪几近让我双目含泪。这样的事例和场面很多很多,也因此,我一直要求自己和八部的同志们要和基层同志坦诚相待、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因为我们都是在点点滴滴的司法个案中构筑我们共同的事业;要认真仔细对待基层院请示的每一个案件,因为每一个证据背后都包含着他们的心血;要尽最大力量帮助基层院分析总结每一个案件的功过得失和教训经验,回应他们的疑惑、纠结和期待。也因此,八部的同志们工作更加敢于领先和善于创新、更加严谨规范和细致周到、更富有担当奉献和为民情怀、更富有深远视野和宽广格局。借此机会,我真诚地向八部的同志们和全省公益诉讼人表示感激和尊敬。


浸染在公益诉讼多年,我深切体会到,要做好公益诉讼,必须心中有河山,心中有人民,能力和智慧能帮助我们办好案件、守好公益,为民情怀才是带领我们勇往直前、无可撼动的终极力。


以上是我的汇报,也是我的心得,谢谢大家。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

大气攻坚心得体会3

王元超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督导检查

12月3日上午,区委副书记、二级调研员,沂堂镇党委书记王元超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督导检查。

王元超先后到罗庄区沂堂镇中心小学、临沂沂堂中学进行督导,通过实地检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进货查验、储存、加工制作、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王元超强调,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制度,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落实落细,食品安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和守则,将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区散煤污染治理推进会召开

12月2日,全区散煤污染治理推进会召开,区政府副区长、罗庄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剑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开展散煤治理工作是有效解决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举措,既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民心工程,也是一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要事。要严格执行“控制源头、管好渠道、规范网点、把住质量、劣煤溯源”的散煤污染治理总体思路,严格监管、强化执法,最大限度减少散煤消耗和污染。

会议要求,要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切实做到“四个到位”、实现“五个零”。区工作专班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揽总作用,抓好散煤污染治理工作的研究分析和部署推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要进一步完善区-街镇-村居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区级抓总、街镇属地治理、网格长网格员分块治理共同推进”的散煤污染治理大格局;要建立快速处置机制,确保对散煤销售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快速认定、快速处置、快速反应;切实加强调度考核,按照既定节点计划,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对成绩不合格的部门、街镇和村居严肃追究责任,确保散煤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为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应有的贡献。(王天恩)


创城进行时


高都环卫: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为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理念,增强社区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近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高都街道环卫所在程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宣传活动。

活动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到程庄社区以多种形式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让群众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同时,现场向群众示范如何垃圾分类,指导群众正确进行垃圾投放,鼓励群众从自身做起,并带动邻居、亲朋好友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以共同营造和谐、文明、环保的居住环境。

此次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1000余份,在志愿者们的讲解下,大家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强了群众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促使辖区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群众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为改善辖区环境作出贡献。

黄山镇:网格员化身“清洁卫士”力推人居坏境整治

为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营造清洁美丽新乡村,黄山镇网格员积极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通过与村民拉家常等方式,提高村民对文明创建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整洁、优美、卫生、舒心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升乡镇整体面貌,建设靓丽家园。

活动中,网格员志愿者们手持垃圾袋、扫把、刷子等工具清除杂草,生活垃圾,打扫胡同,针对辖区的卫生死角、垃圾点及墙体野广告等进行了集中清理。

同时,网格员还通过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倡议书、入户走访等方式宣传环境整治重要意义,强化村民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美丽家园,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网格员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了村内人居环境质量,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改变了村内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过这次集中整治,旨在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一个良好的优质环境,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在下一步工作中,主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网格员志愿者的参与作用,让每个村民都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当中,形成处处是环境,人人是形象的良好氛围。(付珊珊)


黄山镇专职网格员:志愿服务织密辖区老人关爱“网”

近日寒潮来袭,峰山村网格员针对辖区独居、孤寡、高龄老人展开了一系列“访民问暖”志愿服务行动。

活动中,网格员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健康状况和生活中的困难,按照分工帮助老人打扫卫生、生活用品的规整、晾晒被褥、清理垃圾等;同时深入了解冬季取暖问题,查看炉具的使用及室内通风等,提醒老人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耐心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方式方法和中毒后的急救常识,真正把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考虑到部分老人“刷脸”认证难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惠民为民政策落实,网格员实行“上门服务”模式,认真核对基本信息,手把手教老人在手机上完成“刷脸”认证,确保辖区内老人都能如期完成认证。

通过此次活动,让辖区老人切实体会到网格化服务的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有温度,加速度”的网格力量。下一步,网格员将持续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全力破解辖区老人生活难事,织密关爱“网”。(李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