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前识字心得体会,精选3篇

学龄前识字,我选择水到渠成的笨办法,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胡桃养娃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前识字心得体会1

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

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

——《龙文》 词曲:小虫 演唱:谭晶

之所以想写一篇关于孩子识字的文章,是因为前两天开家长会时,云溪妈被老师意外点名——孩子的识字量还挺大的。同时,看到一年后就要面临幼升小的同班家长们,多少都为孩子识字有些发愁,就愈发感觉应当把自己如何帮助孩子识字的过程和心得与更多人分享。

先来说说儿子是如何开始认字的。

云溪妈起初并没有有意教孩子认字,而且直到现在也极其反对那种指着字、硬让孩子记住字的做法。我在启发识字这件事上唯一做的功课,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反复的阅读。

从儿子两岁半开始,我开始给他读带有少量文字的绘本,但目的不是为识字,而是因为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适合他的绘本大多是带有一定量文字的。男孩子很喜欢自然和科学,有一次我买入了一套日本版的《最美的法布尔昆虫记》,儿子一下子爱上了其中的两本:《地下王国统治者蚂蚁》《杂技演员屎壳郎》,尤其是那本《地下王国统治者蚂蚁》,基本上每天都要读上两遍。

于是,我就开始了每天读蚂蚁的历程。这套书写得非常好,语言优美风趣,内容故事性强,知识还非常丰富,蚂蚁王国的复杂也着实让我这个自然科学盲吃了一惊,获益匪浅。但是,再好听的儿童故事让你每天讲,每天讲,而且每次都要声情并茂,真的是会有抓狂的感觉。但是,又一个但是,我坚持遵照孩子的意愿,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这一本。

因为儿童阅读是有很多特点和规律的,比如重复。为什么孩子都喜欢不断重复听一个故事?有可能是孩子被吸引了,孩子希望能在自己喜欢的东西里反复得到精神上的乐趣;有的时候是他还不太明白其中的一些情节和词语,他需要在反复中自己寻找答案,寻求理解;低幼绘本往往是以图为主,孩子大部分的时候是在读图,他需要通过重复在听与读图之间建立某种关联,而且读图一定是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发现。而且,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温故知新的过程,孩子更是如此。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虽然我也陪儿子读了其他的绘本,但这本《地下王国统治者蚂蚁》是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终于,奇迹在某一天早上发生了。我在吃早饭,儿子拿起书,居然自己读了起来,从头到尾,一个字都不差。天哪,我当时惊着了。继而又发现,其实不是他认得了所有的字,而是他因为听得太多,就完全背下来了,也就是说,他是凭借听觉记忆在重复。我狠狠地夸奖了他一通。之后,儿子便很少让我讲这本蚂蚁了,而是自己念叨着读。又过了大概一个月,又一个奇迹发生了。这本书里几乎所有的字他都认得了。

我这才明白他认字的逻辑顺序:父母反复阅读——形成自己的听觉记忆——自己讲述并对照每一个字。所以,儿子的识字不是从一个个开始的,而是一下子就拿下了一整本书。

于是,在不到三岁半的时候,儿子开始对汉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到了户外,爱认广告牌和商场、电梯里所有的提示,总之是逮什么念什么。我顺势买了一套识字积木,不到两个星期,积木上的字也都认得了。

因为他习惯了在阅读中认字,所以很自然地会根据上下文来猜测一个字,往往也八九不离十。当然,各种笑话也开始出现。有一次在爸爸车里发现一张停车券,他拿起来就念:“兔赛停车”。我低头一看,是“免费停车”。兔和免只差一个点,赛和费的下半部一样,所以他搞混了。由此我发现,原来孩子认字是一个拆字和组字的过程,准确地说,是一个把偏旁部首拆开、组合的思维过程。这也正是汉字的特点。因为我们小时候认字都是硬生生从一年级开始一个个地认、抄写50遍,这样的方法完全抹杀了汉字学习的特点,也就根本没有拆组这个概念。

鉴于汉字容易形象化记忆的特点,我又给儿子买了一本《三十六个字》,这是国内第一本用象形文字编绘的图画书,以三十六个象形文字为创作元素,讲述了一个猎人出门打猎、最后满载而归的故事。

不过,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兴趣似乎不大,我也就没有勉强,只是借着读这本书告诉他,很多汉字是这样而来的,便于他在识字过程中记忆和联想。等他上了小学甚至初中时,对汉字有了更深一层理解的时候,这本书或许才更能发挥它的价值。

在孩子开始喜欢认字后,我还是遵循一个原则,不去刻意教他认字,只是阅读。如果他对哪些字感兴趣,想知道了,问的时候我才会给他讲这个字,他不主动问,我绝不去指着某一个字让他认。我希望他能更多地沉浸在亲子阅读本身的快乐中,而不是被目的性的识字破坏对于内容和情感本身的体验。

在积累识字量的过程中,除了生字之外,形近字和多音字成了儿子会遇到的坎儿。他对此也开始发生兴趣。于是,那本法布尔的蚂蚁书,又开始它的第二轮使命,儿子又让我开讲,并开始询问其中一些他容易混淆的字。(长叹一声,这本书我真的讲了不下100遍)我就顺势把书中出现的字和孩子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写在书的空白处。有一些他感兴趣的字,我就拎出来给他组词,也写在旁边,让他知道,除了字本身的含义之外,字还能组词,而且往往在词中,字的含义才能得到更完整、准确的诠释。

从识字过程中的组词开始,我又开始跟儿子玩口头组词的游戏,比如“天”,我说“蓝天”,他说“白天”,大家轮流围绕一个字组词,直到实在想不出来,就换字。爸爸和姥姥也常常参与进来,人一多,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但孩子往往也被激发出更多的潜力,乐此不疲。

其实,在学龄前孩子识字这个问题上,各种争议一直存在。就一些比较焦点的问题,云溪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应不应该让学龄前孩子识字。我非常赞同张思莱医生在其书中的观点,学习汉字也是有敏感期的,家长应该抓住孩子某种行为闪现的第一次,创造各种机会去强化它。张思莱还援引了一个研讨会上京沪两地诸多专家观点——孩子学汉字的最佳年龄是3—6岁,让孩子及早阅读并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有利而无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从学习汉语拼音开始,然后看图读拼音识字,这样是不利于孩子思维发展的。专家认为如果孩子在上学前识字2000个左右就基本解决了孩子阅读的问题。

二是要不要指读。指读,就是阅读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有的父母是这样做的,也有名人推荐这种方式。但我本人是不赞成的。指读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孩子对于故事内容本身的关注,而更多地变成了认字过程。阅读,是一个多维思维过程,认得字只是其中的一维,故事和情节的曲折精彩、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语言和词语的优美、图和画传达的美感,整本书带给人的视觉和情绪体验,这些才是更为关键的,才是影响孩子对于世界感知力的关键,再现实一些,字之外的这些摸不着道不清的东西才是影响他未来写作文、表情达意的关键。指读会对整体的阅读体验有所破坏,起码是在某个阶段会有破坏,我不愿选择这样的方式,而更情愿地用一本书读50遍的笨办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识字。

三是是否要尽早开始读文字书。尽管儿子现在识字量比较大,但我会刻意让他多看绘本中图画的部分。“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是现在很多心理学家、教育专家都会运用的一种理论,左右脑分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它们分工且合作,而如何更多地开发右脑,是儿童脑开发领域很重要的话题。这是因为右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只有把右脑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在绘本阅读中多看图,可以建立孩子对于绘画空间的感知,可以让他充分体验美,并建立一种直观、形象的记忆。试想,若干年后,孩子对于绘本中具体的语言描述或许已经淡忘,但很可能记得某一幅精美、震撼的图片。我们这一代是缺少绘本和读图训练的一代,低幼时能看的带图的书很少,基本是直接进入文字阅读阶段,因此,我们更多的是靠左脑的逻辑思维在工作,而没有充分地调动事半功倍的右脑。如今,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尝试一套更科学、更完整的阅读方法,说到底,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方法,让他觉得看书是一件多彩、有趣、富于变化、有形象感的事情。所以,现在儿子自主阅读时,有时会只翻着看图,一本书哗哗地几分钟就看完了,我也不会干预,只想看图就看图,想读文字就读文字,遵循他的意愿。

关于识字和阅读,还有很多话想说。今天,就先写到这儿了。再啰嗦一句,虽然读了上百遍蚂蚁故事,云溪妈真的有些吐血,但亲子阅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是重复二百遍也不够的,这种真实的感觉,我们下次再聊。

(云溪妈,十余年媒体从业经历,曾任电视栏目主编,知名财经媒体资深记者,文化公司项目主管。育有一子一女。转载及沟通请联系:yunxima2017@163.com)

前识字心得体会2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一,二年级的重点,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因此我们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一、让学生自制卡片,在制作中自主识字

制作生字卡片是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的法宝,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让学生凭自己的想象把卡片做成飞船形状,正面写本课生字,背面写两个词语,不懂组词的可查字典、问家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查工具书能力,又让学生积累了词语,识字效果好。

二、儿歌识字

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此一读,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三、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很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用学生识字,如用手遮目“看”,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四、编字谜识字

猜字谜、编字谜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识字方式,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发现一些规律,如“大门里面是市场(闹)”,“一个人在山边(仙)”,“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毯)”……简单的游戏,调动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五、联想识字

教学中,我改变以往老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记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握汉字的规律,以联想为桥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快识、牢记、会用的目的。

1、想形象

有的汉字本身就是象形字,如:火、山、田、鸟等。这类字很容易让人由字联想到它所表示的形象。还有一些汉字虽然不是象形字,但它的笔画组合在一起往往就是一幅图画,这就是汉字的独特绝妙之处。利用这一特点,在识字的过程中可以用联想形象的方法帮助识记。如:“果”字,它多像是个稻草人,上面的“日”是稻草人的头,下面的“木”是稻草人的身子、胳膊和腿。你看这“果”不正像一个站在稻田里伸着胳膊踢着腿的稻草人吗?这样一想,这个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2、想动作

在所学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到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拍”字,先想一想拍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拍”是用手拍,所以是提手旁。这样手脑并用加深了对字的印象。

3、想故事

文字学家安子介说过:“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是呀,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比如:有个同学看到“喜”字,先把它分成三个部件十、口、豆,然后编成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他特别爱吃豌豆。一天他妈妈给他炒了一盘豌豆。他一看高兴的不得了,拿起勺就吃。吃了一口又一口,一口气吃了十口豆。妈妈说:“别吃了。”他说:“我喜欢。”这个同学巧妙地把“喜”字拆开又组合,编了一个“吃豆”的故事,想象大胆,充满趣味,“喜”字也随之牢牢地记在他的脑海里。

还有,归类识字、拆字合字、读中识字、情境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等等,运用多种途径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寓教于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识字心得体会3

真快啊,小叶子二年级了,弟弟也马上到幼小衔接期了,这个假期带他俩走进了影院,弟弟还不太坐得住,姐姐终于可以解锁更多英文电影、纪录片了!

——哈哈,英文还需努力,但能看懂字幕了啊!

识字多了还有个好处是,可以专注读完更多厚本图书了,还能讲给老二听。

基于姐姐4、5岁左右开始识字的经验,差不多弟弟也要来一轮儿了,但每次分享,也会有人焦虑:

啊,幼儿园就要识字了吗?多少够啊?

我家娃还没开始,会不会就落后了?

我给娃买了,他还是不爱学啊,咋整?

……

我特别理解,现在这个课、那个资源的,很多在强调“不学孩子就怎么怎么样”,搞得咱特别容易紧张,生怕耽误孩子

在这里也想表达,我和花时间做这个号的初心,一直都是希望“陪娃一起慢成长”,在这个普遍鸡娃、内卷、焦虑的时代,不添堵,而是送去一些“看见”和“温暖”

孩子成长当然需要不少资源的辅助,但我们更多是希望提供选择、帮助,而不是“你必须”、“娃只能”、“不用娃就不行了”,这样想,是不是就宽慰很多:)

现在信息太多,很容易就被带跑,不管学啥,首先还是得明白“目的”,以及接纳:

你安排得再“完美”,孩子可能就是不愿意学、不想坚持,因为,学龄前孩子的优先级,肯定是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玩”。

我让小叶子提前接触认字,是因为她先表现出了对识字的敏感,4、5岁那会儿,会指着绘本、马路上看到的一些字,问我是什么。

以及她对阅读有特别强的热爱,光是看图已经欲罢不能,一本接一本,我想如果认识一些字,就更能帮助她“自主阅读”、拥抱更多美好的故事啦。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了解还有识字app这回事,设计得是挺棒的:认、读、写、组词组句,有卡通有游戏……可比零散着、无目的去认,有效率多了!

甚至我还专门测试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热门识字app,和大家分享了我的使用建议。

6000字良心评测|孩子识字敏感期,网上最火的app到底怎么选?

在那之后,也一直规律地带小叶子跟着“学”,不过一度整“猛”了,到了每天都有这项内容。慢慢地,当她熟悉了app的每一个环节、当“学”变成了一个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她开始觉得厌烦。

眼瞅着字是越学越多、但喊孩子识字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起“硝烟”,我觉察到不对劲儿了:

学习如果以威逼利诱、损伤内驱力、亲子关系为代价,一定是得不偿失的,孩子就算当下提前多学了点知识,后劲儿也是不足的。

于是当时趁着寒假,我们也不和她叨叨必须要开app学字了,尤其幼儿园孩子,玩爽玩透很重要,放下了这份执着,反而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就能让孩子认字的好机会。

欢乐兴趣为主、app为辅,就能摆对这些资源的“位置”,事半功倍:)

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

1、 在自然环境里认字。

马路边、公园里、小区内,到处都是文字标识,千万利用上呀!重复率高,天天路过还能复习~

小叶子经常会和我们爬山走绿道,这种路途上时不时会出现的字,也成了旅途里的“游戏”之一,重点是,完全没压力~

2、 场景里“认字”

家里的常用电器、家具、娃常出没的地方,可以贴上这样的“便签”,每次经过混个“脸熟”,不出几天,这个字就认识了,是不是很方便?

3、 绘本、动画片,有奇效!

孩子对于自己熟悉的名字,会特别有兴趣去“认识”,我们买了个可擦可写的画板,读了什么绘本、看了什么动画片,把题目、人物的几个字写下来,小叶子会特别开心,自己能认能读了~

4、 温馨“小纸条”

这是个既能促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娃认字的好方法:每天给娃写一张小纸条,可以是夸夸她的话,可以是今天对她的祝福,想要分享的一句关心、一个小秘密……

涉及到的字不要太多,也不要太难,根据孩子的认字水平调整。

孩子就像拆盲盒一样,很想读懂我们每天写的啥,不知不觉,好多字也就“认识”了。

5、拍词游戏

家里有这种卡片的,或者可以自制一些卡片,当孩子的认字量有一定基数时,就可以把这些字在地上铺开,以“竞赛游戏”的形式:

1)家长读字,孩子和家长抢着拍;2)孩子读字,两个家长抢着拍。

这个也是延续了小叶子学sight words(高频词)的方法,强烈推荐大家试试~

还有不少中文分级阅读、书、玩具,之前也陆续推荐过:

弟弟最近也开始没啥压力的识字之旅啦!

总之呀,我是想表达,任何学习资源,都是辅助工具,是来“加持”和“帮助”孩子、给咱提供选择的,也真的没有哪一个资源,孩子用了就灵、就必须坚持到底、一点情绪都没有……

当咱们心态变化了,孩子感受到的压力也会更小,学习会更容易变成一件“有趣”且有“结果”的事。

慢慢来:)

——END——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