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短缺经济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读书笔记 | 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杂思(一),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镜心的小树屋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短缺经济心得体会1

第001讲 | 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

感想:

这段的经济学原理其实来自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亚当斯密认为: 国民财富的增长来自于交易。 这里是区别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认为财富的真正的来源是生产力的提升。

我们今天来看把这两个人的观点合在一起恐怕才是真实的世界。

财富的产生本质来自于与科技创新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而以货币为代表的财富的流转过程其实在不断创造增量货币。增量的货币扩张创造了需求,能够不断刺激再生产,而增量需求又刺激了生产过程的创新,进而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感想:

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需决定价格。 注意是市场经济这个条件。 比如如下提到中专营 和 固定营的区别。 在中专营中价格都是偶然产生,没有成熟市场,没有真正产生一个定价机制。


感想: 这段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规律解释有点牵强。


劣币驱逐良币 原来是指两种形式的商品货币流通,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而使得在民间流通的大多为劣币,良币则较少见于世的现象。


事实上,没有良币出现,或者有强而有力的政府禁止良币的使用,劣币也无法一直流通下去。
在国民政府执政末期,法币在无止境发行后以年率万倍贬值,物价飞涨,民间开始使用银元,拒收法币。此时的国民政府禁止人民使用银元并加以没收,而后更发行银元券,但是民间的买卖并不因此法令限制而接受银元券,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为薪金,社会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时,劣币才会得以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

注意最后一句, 劣币得能够保证流通时候才能有这个规律。而事实上在集中营里,作为人们自然选择的法币的机器造香烟供应是不稳定的,所以其价值是浮动巨大的。尤其是要面临食物短缺的境遇(这种情况下交易其实已经被压制到最低)。用这条劣币驱逐良币解释市场规律其实是不合理的。


不起作用的地方就会很多:
1.没有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的地方
比如荒芜人眼的地方,或者一个人独居,可以自给自足,自己种地,自己织衣。
2.人们需求都相同的地方
比如两个人困在孤岛,他们都想喝水,一个可以用面包换,另一个人可以用馒头换,但是没有饮用水可以交换到,所以也就无法产生经济学规律。
3.强制不允许交换,或者不能满足需求
比如有些城市的车牌摇号,人与人不能交易,每年指标用完了就没有车牌了,只能等下一年。因为没有市场就没有交易。早期我国配给制度也是一种。


第002讲 | 马粪争夺案

思考:

虽然作者这么写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觉得没有讲到问题的核心。 这里其实是经济里面一个很核心的问题: 产权问题。

著名的经济学家 张五常 曾经系统的阐述过产权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他的书 《卖桔者言》

中有论述道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中也提到 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资本积累这些是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关键 因素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有明晰的产权制度和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科斯用历史的、边际的、数据的方法,证实了他的观点。

如这里,没有明晰的产权保护,那些付出劳动创造财富的人的产权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财富创造讲无从谈起。

这里我想的更深的思考是: 产权按照科斯的理解是市场的前提。而市场是人类几千年发展确定的可使每个人贡献最大化的选择。

但是,产权与市场近似于价值观。很难被有平等意识或者左的人接受。所以脱离政治谈经济其实是有局限的。这里按下不表。


第003讲 |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这一章讲破窗理论,没什么值得聊得

第004讲 | 区分愿望与结果

这一章所列举的东西过于偏颇。 一般而言,自由市场经济信奉者总是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对一些宏观调控和法律干预总是不以为然。但是事实上,

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实际上,纯粹的市场经济因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在实际操作中显示出缺陷,这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来解决。


第005讲 | 不确定性、进化与经济理论


思考:

如果广泛的看经济学论述,很多理论确实有种闭门造车的嫌疑。很多在常人看来很基础的看法,在经济学的小圈子里冠以一个什么理论就成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个人感觉,很多时候知识是相通的,尤其是研究人类社会这部分, 经济学应当放到社会学这个大的门类里面去学习。这是很多经济学者犯下的致命问题,导致很多时候大家发现经济学者,即使是大学者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预测都是准确的。


第006讲 | 亚当·斯密的人性观

讲的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这里不做赘述。

短缺经济心得体会2

自2020年以来,特别是今年随国际粮价的暴涨,国内粮食进口量加大,粮食安全再次成为民众和媒体热议的话题。

去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引起国际粮价上涨,一些国家担心受世界粮食紧缺影响而引起自身粮食安全,硬性切断了对外粮食销售。加上国内水灾、虫灾、旱灾发生,部分地区大面积抛荒的和耕地非农化,民众对粮食安全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我国近年来农业取得了不小成绩,粮食总产量都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470公斤以上,超过世界上人均400公斤的安全线,口粮供应处于绝对安全状态。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近年来的粮食进口量每年超过一亿吨的事实,并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养殖业粮食需求随之在不断增加,粮食进口量有每年逐渐扩大的趋势。

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粮食安全涉及到国内粮食生产、国家粮食储备、国际粮食贸易及节约粮食举措等方面。

其中,国内粮食生产是决定粮食安全最重要因素。

增加国内粮食生产,减少粮食进口,逐步减小对别国粮食进口依赖,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解决粮食“紧平衡"、“结构性短缺”,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国内粮食产量呢?我在此粗浅谈谈个人看法。

一、向科技要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粮食生产更是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国粮食连续多年取得大丰收,在保持粮食高产、稳产方面,科技工作者作出了巨大贡献,如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双季亩产达1500公斤,和传统种植粮食亩产7、800公斤相比,亩产翻了一番。

加大科技投入,吸引更多人才攻克粮食增产难关,提高粮食产量,技术一旦成熟,向全国推广。大力扶持研究海水种稻、沙漠种稻、立体种植、无水和节水种植等新技术。

科技增产,潜力大。只要亩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我国粮食就能全部满足自给,完全无需进口外国粮食。

二、让农民种粮赚钱

现在让农民种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凭号召、做思想工作,去提高他们种粮积极性,已没有实际效果。农民要生存,要花钱培养孩子,要买房,要看病……所以只有帮助他们种粮多赚钱、种粮能赚钱,农民才会自觉、主动多种粮!

怎样才能让农民种粮多赚钱呢?

(1)普及机械化,增加人均耕种面积,提高人均产能;

(2)提高种粮补贴;

(3)建议政府设立出售商品粮食补贴;

(4)适当提高粮食保护价;

(5)对粮食生产资料价格,实行严格监管;

(6)适当发展有机农业,扩大有机农业种植面积,提升粮食质量,实行优质优价,满足国内4亿多中产阶层较高的质量需求,以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现有耕地管理及利用

我国的粮食耕地十分宝贵,对长期抛荒、粮田种树、粮田建房建厂要采取严厉的措施。虽然我国制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但是如果大面积长期不种粮食,任其荒芜,等于也是变相破了红线。

农户无力种植,或者不愿种植的承包土地,必须流转出来,让他人种植。

镇、村两级干部,对农业生产要积极加强对土地流转引导和管理,不能去当“甩手掌柜",任由农户种不种,任由农民随便种。

以上为个人之见

如果您有好的补充以及不同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短缺经济心得体会3

作者:金观平

如何规范和引导资本,事关制度道路和长治久安。“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深刻阐释,既正本清源又指明方向,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资本性质和规律的认识,为正确处理不同形态资本之间的关系、规范和引导各类资本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资本早已有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整合社会资源的主导作用,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充分肯定资本生产力属性的同时,也洞察了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受逐利本性驱动,从促进生产力的积极面走向破坏生产力的消极面的规律。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根源就是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产生矛盾,资本过度扩张导致非理性投资和劳动者购买力不足,最终导致资本自身的湮没。这同时也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资本的分析,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资本追逐增殖和扩张的动力是不随人的意志转移的,必须建立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引导资本趋利避害。基于对这样的性质与规律的把握,我们在探索中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伟大创造,既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消灭市场,也不同于西方国家让资本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而是从现实生产力水平出发,既发挥资本的作用,使其同劳动、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一起,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又坚守社会主义价值约束资本,不允许资本对社会的支配权力无限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更是不断深化着全党对于资本性质的理解、资本作用的认识、资本规律的把握。用“亲”“清”二字概括新型政商关系,明确要求划清资本和权力的界限;“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为资本明确了制度前提和发展轨道;“统筹发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国内和国际,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体现了用好资本、发挥效能和规范发展、约束无序的辩证统一。从中可见,我们党在为资本提供发展基础和市场空间的同时,对资本运行的制度约束和治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资本如“水”。当下,我国资本存量逐渐从相对短缺走向不断充裕,资本的规模、力量、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经济循环的各个环节呈现出多种形态。资本从涓涓细流到汹涌奔腾,必不可放任自流,唯有及时“修堤筑坝”,有序疏堵、合理引导,才能防“水害”建“水利”,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正因如此,面对一些领域资本无序扩张导致的负面后果和潜藏的不良苗头,近年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意味着各类资本都必须知规守矩,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与充分发挥资本的要素功能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共同目标都是给依法经营的企业撑腰打气,确保各类所有制企业、内外资企业一律平等发展、公平竞争。当然,这还是一个新课题,在每个行业都有大量探索空间,唯有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让健康发展的资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金观平)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