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学习全音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乐理是把双刃剑,学得好是帮助,学不好就是束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吉他世界App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习全音心得体会1

*本文感谢Tim老师、樊锐老师、大为老师、吴熙老师为文章予专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前段时间发现一位网友的留言说:


“现代乐理对于音乐创作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是帮助,用的不好就是束缚。”


这话说得典型。


很多人对乐理都会有这种担忧:


学了乐理,我的创造力就会遭到毒害。


这种知识有害论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可能是矫枉过正的关系。


本来要不要学的这个问题,只是爱好者在讨论。


结果因为《明日之子》的李某把导师们炸了,学乐理顿时上升成了政治正确。


华老师忘了,这对音乐生是,对爱好者却不是。


不懂乐理难道就不能搞创作了?


你没看那谁谁谁不懂乐理,不照样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歌曲吗?


你们这帮人整天“乐理”“乐理”,你们都写出什么了?


……


这话说得,仿佛野路子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科班出身的都被乐理泯灭了(杰伦:你们置我于何地?)。


没错,创作不代表一定要会乐理,这个得承认。


只要你有一颗想创作的心,哪怕是哼哼一段都没关系。


但问题是,把学乐理上升到会束缚自己创作的高度……


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


有“双刃剑”想法的人,往往会拿大师举例说:


XXX大师不也没学过吗,人家还成了大师呢!


可人家的天赋是你能高攀的吗?你可清醒一点吧。


别人不学,是因为人家的耳朵天生就能理解音乐。


你要学,是因为你要是不靠前人的总结去体会音乐,什么张力,什么色彩,在你耳朵里就是个玄学。


你可能还不服:你又没见过我,又不知道我有多少天赋,你凭什么否定我的未来?


可问题是你拿人家举例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出名好多年了,你在干嘛呢?


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正视自己的平庸,好吗?


而且你只要稍微花点力气调查,就会发现,这帮号称自己不会乐理的人,往往不光有傲人的音乐天赋,还有从小就带他们一起玩乐器的爹妈。


你以为他和你一样是毫无背景的素人,其实别人是来自底蕴深厚的世家。


别人已经玩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音乐了, 你却还在这里为了学不学乐理而挣扎。


现实就是这么的现实,别人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不努力学习,在历史的滚滚洪流里,你甚至都激不起一点水花。


有位知乎网友说得好:


不是乐理束缚了人的创造力,而是很多没有创造力的人在学音乐。


身为资质平庸的普通人,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创造力有个准确的AC数:


我们有个屁的创造力。


在经典时尚片《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因为助理安迪对时尚感到不屑,女总编指着她身上的一件天蓝色的毛衣,严厉地嘲讽:


“你想用这件蓝毛衣,让自己远离时尚。


但是天蓝色,是由顶级的服装设计品牌开始使用,经过多名不同设计师的使用,逐步渗透到中低档的商店里,最后你才从一堆打折货里买到。


你以为这一切都跟你没有关系。


但事实却是,你身上的绒线衫,就是这屋子里的人,帮你从一堆衣服里选的。”


时尚如此,音乐也是如此。


曾经西方的音乐教材禁止使用一些不和谐音程,肖邦却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屡屡打破这一规定,被人骂是烧坏了脑子。


一百年后,这些不和谐的音程,为音乐家德彪西所用,而他的音乐,被奉为是“印象派的鼻祖”。


到了今天,人们不仅早已习惯了不和谐音程,甚至享受三全音带来的听觉刺激。


音乐发展的历程就是这样,顶尖的音乐家们开疆拓土,大众的审美跟着缓缓前移。


你以为你能凭着闭目塞听置身事外,可实际上,你的创作、你的审美,都是被那些站在顶端的人们所塑造出来的。


要论创造力,100多年前勋伯格都已经开始玩无调性音乐了。而你哼出来的歌,恐怕连万能和弦都摆脱不了。


你担心自己会被乐理束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像极了一只鸡,放出豪言说,“我要飞到外太空!”,却不愿意先飞到大气层。原因是:我怕空气摩擦力,会擦伤我的羽毛。


那你倒是先飞啊!


与其在这里爱惜你的羽毛,生怕自己的创造力被乐理所限制,不如冷静下来衡量一下,自己的这点“创造力”,真的够看吗?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就是个素人,就想写点自己喜欢的歌,不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


就是别标榜这是“创作”。


有李裁缝的前车之鉴,你多多少少也能意识到,所谓的灵感多数时候是靠不住的。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抄袭很难被界定,被指责抄袭的创作人,往往申辩自己是“无意识创作出来的”、“创作每一首歌,就是那一瞬间的灵感一气呵成”、“纯属巧合”……


但无意识创作,往往就是潜意识抄袭。是潜意识里对听到过的旋律的直接应用。


如果你不学乐理,全凭自己的“灵感”创作,最有可能的就是你哼出来的旋律,其实就是来自于某一首歌。


你引以为傲的灵感,早就被别人创作过了。


那么,这算是你的创造力吗?


觉得乐理束缚自己创作的人,往往还会拿许多不会乐理、但还是创作出了金曲的作者为榜样:


XXX不会乐理,不照样写出了影响几代人的歌曲?


但商业歌曲的成功与否,往往和创造力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联。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里,作者谈到音乐产业是如何快速捧红一首歌的:


一切都来自人们的听觉习惯。


2003年夏,流浪者乐队的一首单曲作品《嘿呀!》被电台大力推广。流浪者乐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乐队之一,这支单曲融合了funk、嘻哈和摇滚,还是带有浓厚的摇滚大乐团风格的弱音拍歌曲,几乎所有人,包括算法,都认为这首歌必将大火,成为超级单曲。


然而最终结果却是,听众不仅不喜欢《嘿呀!》,甚至讨厌这首歌,这首歌播放不到30秒,就会有1/3的听众换台。


与之相对的是,席琳·迪翁普遍被男性听众表示十分厌恶、歌声无法忍受,但统计结果却显示,每次她的歌声响起,听众的数量都会暴涨3%。


原因就在于,听众只想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或是听起来和自己喜欢的歌曲类似的歌曲。他们并不想听到那些不熟悉的歌。


那些被验证百听不厌的歌曲,也被叫做“黏性歌曲”,它们的共同特质,就在于会让我们的大脑感到很熟悉。


于是为了让歌更好卖、更流行,音乐制作人会尽可能地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听觉习惯。


你不知道这些歌是经过了多少精打细算的包装、考量、计算,才被推广到你的耳朵里。


你以为这些金曲都是灵光乍现的经世杰作,可实际上这只是因为几代人的听觉习惯都没变罢了。


有艺术追求的音乐人,会旧瓶装新酒,尽可能地带一点创新的东西。


而有些只想赚钱的音乐人,干脆完全迎合你大脑的舒适区。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甚至会省略制作细节,换种音色、换套鼓点,就原样推出。


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糊弄的就是你这样不懂乐理、没经过音乐训练、只能听个响的无知大众。


可能还有人不死心,想着只要我保持无知,总有一天,我能创作出这世上都没有的音乐!


但我们已经不是生活在那个音乐从无到有的时代了。


天才都难找到下脚的缝隙,更何况是我们这群没有音乐环境熏陶、又不肯好好学习的普通人?


我们甚至不是生活在古典主义时代、浪漫主义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光是数音乐的风格种类都能让你数到爆炸的时代。


更何况从无到有,是很难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历史的偶然。


就拿人类的发展历史来说:从原始时期走到农业文明,人类花了一万年的时间;而从工业革命发展到信息化的今天,只用了不到200年。


快速发展的前提,是知识的原始积累。


学习乐理的意义,就是在于能让我们这些没什么天赋的普通人,也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顶尖的大师对话。


学乐理,会束缚创造力?事实是,不学乐理,我们毫无创造力可言。

说到底,我们之所以抗拒乐理,还是源于对乐理的不了解。


我们的成长环境缺少音乐,教材也往往把乐理隔成单独的一大块,就好像一个文盲行走江湖多年,突然告诉他要开始学拼音学写字,这当然会让人感到不适。


但同样的,学拼音学写字,对你来说,是一件束缚的事情吗?


其实乐理也无非就是这样简单的东西罢了。


乐理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代一代的音乐家对已有的音乐的归纳和总结。


我们的听觉习惯在不断变化,所以乐理也在不断变化。


它并不是绝对的定理,决定了这样做对或者错。


就好像学习语言,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是有人帮你总结了一套规则,能让你更优雅地表达,更好地理解文学。


学乐理也是这样,它也只是类似语法修辞的这样一套工具,能帮助你更自由地创作、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文章诞生之前,语言就已经存在。但有语言,就一定会有人总结语法。


音乐也是如此,音乐存在,乐理就一定存在。


不知道科学,不妨碍你仰望星空;不知道乐理,也不妨碍你享受音乐。


但总是看着同一片星空,你总有一天会觉得无聊,想要知道星星后面都藏着什么。


只要你对音乐产生了探索欲和求知欲,你就会不可避免地叩开乐理的这扇大门。


所以不要担心乐理是一把双刃剑。


学死了、学僵了的人各行各业都有,但因噎废食,才更不划算。


都是热爱音乐的人,除非你心安理得地为自己是个乐盲而快乐。


不然,总归是不太体面。


本文参考:《习惯的力量》、《你不可不知道的肖邦100首经典创作及其故事》、果壳《音乐抄袭到底是偶然还是故意?有人管管吗?》

学习全音心得体会2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不太喜欢乐理知识,教师认为在教得时候比较枯燥乏味,而学生在学习时也觉得学习乐理知识远远没有唱歌跳舞来得那么感兴趣。然而不管多么简单的一首歌曲,都是由基本的音符、节奏、节拍、调号等基本的音乐知识构成的。如果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只是跟着录音、教师的领唱而模仿学会的歌曲我觉得这样歌曲虽然学会了,可是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只是模仿唱歌,如果学生能够学到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这样学生在音乐课上学习唱歌的时候就能够很容易很轻松地来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轻松学习音乐的时候也能轻松地学习乐理知识呢,首先,我把小学音乐课本中得乐理知识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音符 音高 节奏 调式 音阶 休止符

  全音符 全音 节拍 大调 装饰音

  二分音符 半音 单拍子 小调 延长号

  四分音符 8度

  复拍子 连音线

  八分音符 变化音 2/4拍子 反复记号

  十六分音符 升号 4/4拍子 重音记号

  三十二分音符 降号 强 弱拍 小节线

  附点音符 还原号 顿音符号

  重音符号

  然后,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得实践,总结出了几条能够让教师轻松教乐理,学生能有兴趣学习乐理的方法:

  一、 教学语言要策略、艺术

  乐理知识在学生眼里是枯燥无味的,那么教师在教得过程中一定要先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在上课时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那么就不能 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换一种方法,在课上我先给同学们看一个苹果,学生都对老师手中的苹果很感兴趣,纷纷议论怎么老师在音乐课的时候拿着苹果来上课。这样就很有效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说:“这个苹果代表的一个音符,它的名字叫做四分音符,老师把它分成两半,那么其中的一半就叫做八分音符。”这样,在一个苹果的帮助下,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还知道了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等于一个四分音符的时值。试想,哪一种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呢?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法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用何种方式方法,更能抓住学生,使其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产生有意注意。试想,哪一种方法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呢?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法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用何种方式方法,更能抓住学生,使其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产生有意注意。

  二、 教学方法要灵活、新颖。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统一,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学,在教学前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方法上形成多样性,让学生容易学习。

  1、教学时要随机应变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例如:在一个《顽皮的小杜鹃》的教学过程中,有为男生在玩乒乓球,而且掉到了地上,于是我捡起来,在桌上抛几下,交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而且玩乒乓球的男生之后表现得特别好。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2、迷语法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收集、编写一些有关音乐知识的迷语,如:( 1)一个大门两扇板,两对门眼遥相见,音乐家们到这里,都得来回跑两遍(反复记号 )。( 2)看看象口井,无水却有声(升记号 )。( 3)异口同声(齐唱)。( 4)曲高和寡(独唱)……。同时,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自编一些口诀、谜语,让学生勤思考、勤动脑,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图示法

  乐理知识的感觉是很抽象性而且要死记硬背的。而图画能够很直接的让学生感受到,如:在教学力度记号f、p的时候,我把f画成一把斧头,告诉学生斧头很重,那么看到这个记号的时候就要把声音唱得强一些,而把P画成了一个氢气球,告诉学生,气球很轻,一松手就会跑掉,所以看到这个记号的时候就要声音放得弱一点。还有在学习渐强、渐弱记号时,根据渐强记号是从小到大,那么告诉学生在看到渐强时要慢慢把嘴巴张大,声音也就越来越大了,反之,渐弱记号时在唱的时候应慢慢把嘴巴变小,声音也就越来越小了。这样形象的画面,使学生能够很形象并且很容易地学会乐理知识,并且会运用。

  总之,一切理论的东西都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音乐知识的教学同实际运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评论上方)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学习全音心得体会3

【欧美学唱歌教程:音准和听力的训练方法】很多学生刚来学唱歌时,我会先确定他们的音域,但是他们总发不准音。例如,我在钢琴上弹出的音符,让学生发出同一个音时,他们发出的却是另外一个音。所以我们要训练耳朵,听到正确的音符,从而发出同样音高的音。

练习音准最好的方法是在钢琴上反复的弹和听,再根据你听到的音模仿出来,要保证发音是正确的。请记住,音准是学唱歌非常基础和重要的部分,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歌手,你在唱歌时就不能跑调。

理解相对音高和绝对音高的概念。

相对音高是指,两个音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音之间相差几个音,这就是相对音高。绝对音高是指固定的音高,当我发出某个音时,比如G或5(sow),他能立即说出这个音的绝对音高G。这个音符就在他的脑子里,只有少部分人拥有这种能力。所以相对音高需要开发,你就要学习和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

怎样体会音符之间的差异呢?很简单,我们有音阶以及半音阶,理解全音和半音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你要经常练习。相对音高存在间隔,这个间隔我们就把它叫做音程,对于音程的理解很重要,音程就是音符之间的距离。

音准和听力的训练方法

就算你一开始不理解音乐,也要不断的做听力练习,这样可以帮助你把握音符之间的音程关系。选择任何一个音符开始,进行各个音程之间的关系练习,同时还可以加入一些技巧花样在里面。

你可能会觉得练耳比较枯燥,可能会认为练习听力跟唱歌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它能让你成为优秀的歌手。如果不懂音符不识谱,那你就会很封闭。如果一个歌手要懂音乐,那他就需要花费至少一年的时间来练习听力,所以有时间你就测试一下。

喜欢唱歌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更多”进行系统的学习

唱歌是一个需要运用全面技巧的声音艺术。没有钢琴你能唱准音阶和音高吗?可能你刚开始很难做到,所以你必须多练习。当你在练耳时,只要记住自己要多练习、多检查,把它看作是一个游戏,那你就不会觉得枯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