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采风心得体会泸沽湖,通用3篇

踏迹寻音:从四川进入泸沽湖,一路更有与众不同的原生态,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文化是闲出来的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采风心得体会泸沽湖1

泸沽湖:一支母爱的古歌



泸沽湖,是中国一处富于神奇和古远色彩的地方。它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湖面海拔2685米,湖泊的平均水深40米,面积49.5平方公里。



山环多湾的泸沽湖



我们随导游来到格姆女神山下。此山海拔3754.7米,是泸沽湖四周最高的山峰。从达祖纳西村后的转山古道,经柏香林,可到顶端女神庙、女神洞。


在摩梭神话传说中,此山是格姆女神的化身。泸沽湖形如半月,只有登临女神山才可窥见泸沽湖全景。转山节期间,摩梭人都要上女神山祭祀女神。




青山环抱,曲折多湾,是泸沽湖的突出特点。“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此湖共有17个沙滩、14个海湾;湖中散布5个全岛、3个半岛。


楔入泸沽湖心的一个长岛叫后龙山,逶迤长达4公里。后龙是摩梭神话传说中的男山神,他与格姆女神是一对至爱情侣。他俩化为山岛,白天隔海相望,晚上“走婚”共度良宵。


沿后龙山脊的转山古道观光,左看“草海”、右看“亮海”,景观丰富,妙语如珠。“上山看海,下海看山”,后龙山兼得观山看海之妙。




鸟觉山,属后龙山脉,茂林中隐藏着摩梭人“转山”的古道。古道翻越后龙山脊,可经博凹湖湾,到洛洼摩梭部落村寨。“鸟觉—洛洼”转山古道,是游山看水的黄金线路。



鸟觉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一湾湛蓝的湖光,一湾幽静湖湾的丛林,一湾嶙峋的山石,构成鸟觉湖湾与众不同的特色。而湾中的一片石滩,铺积着无数色泽金黄、纹理如画的精美石片,堪与南京“雨花石”媲美,系泸沽湖一绝。



安洼垮湖湾,是泸沽湖最优美的湖湾之一。这里地域开阔,横面的女神山,秀美的安娜俄岛,有十里沙岸。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因此,洼垮湖湾就成为旅游团队的驿站。




安娜俄岛,在达祖湖湾中是泸沽湖的一颗珍珠。小岛林木葱笼,岛岸怪石玲珑。沿曲径登上岛颠,向前眺望,大半个泸沽湖尽收眼底;后观,巍巍女神山高耸云间。


从纳西村划船到安娜俄岛只需15分钟,如果旅程时间紧促,那么,安娜俄岛之游,在一两个小时里,也能领略到母海神山的情韵。


如果时间充裕,在岛上观山看水之余,就地野炊,品尝湖鱼的鲜美,听听纳西姑娘或摩梭姑娘与小伙子的对歌,将是终生难以忘怀的快乐之旅。




静,是泸沽湖的主旋律。站在湖边,“澹月倾云,小风吹水”,从那座绿色的小岛上,歌声又飘来了,歌声是那么深沉,那么缠绵,一缕缕浸透了母爱的凉荫,贴着湖面飘来。


似乎,山是山,水是水,天是天,又似乎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天已经空了,都化成了一股歌的溪流,情的浪花。


蓦地想起了苏轼的诗句:“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我静静地品味着这一片听不清歌词的音符,好似听一支饱含母爱的古歌。



女儿国里的女儿们


碧波荡漾,风光迷人的泸沽湖。那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漂浮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还有那一个个敢爱敢恨而不乏柔情的摩梭姑娘,这样的“女儿国”的确令人惊叹。


不染一丝凡尘的山水秀色,与众不同的婚俗民情激起了像我这样的旅人的兴趣,走近泸沽湖,走近那些美丽的摩梭姑娘,感受不一样的风情。




“阿哥哟,阿哥哟,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慌慌地走?阿哥哟,阿哥哟,月亮才到西山头,你何须慌慌地走?火塘是这样的温暖,玛达咪,我是这样的温暖,玛达咪。人世茫茫难相爱,相爱就该到永久,阿哥,阿哥,你离开阿妹走他乡,只有忧愁哟。”


当我看到那几个摩梭姑娘的时候,耳边仿佛响起了这首“花楼恋歌”(花楼:又称花房,摩梭姑娘住的地方)。


温柔的月色,温暖的火塘,心爱的他就要离开家乡,离开心爱的阿妹,远走他乡。依依不舍的姑娘,拉着他的衣袖。想象和眼前所见的画面在脑海里叠印出摩梭姑娘的独特的魅力。




摩梭女子既热情大方,又温柔娴静。纯真、朴实、热情,这是她们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我见到了独坐在亭子上以竹叶为乐器的姑娘,倚着栏干望着平静的湖面,一脸安然。也见到了专注地做着酥油茶招呼客人的姑娘,唇边挂着恬淡的笑意,淡淡的,不易察觉。


她们也许不是最美丽的摩梭女子,但当她们专注地做着自己的事,那么自然而安静。一举手一投足,却非常动人。




一直以为生在高原的女子一定是热情奔放,豪爽大气,像那个“戴花的女人”——杨二车娜姆一样,个性分明,像火一样地炽热。没想到,在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摩梭女子却都是勤劳和温柔的。


若你是个女子,走近泸沽湖,也许你会喜欢那里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风俗习惯。也许你也会像一朵花欣赏另一朵花跟自己不同的香气那样,欣赏那些摩梭女子的动人情韵。


若你是个男子,走近泸沽湖,你要提防自己不要醉在那美丽的山水和摩梭女子的柔情里走不出。




艾帝松珑——了不起的摩梭妹子


俗话说,入乡随俗。既然是采风,到一个地方,就要了解那里的民俗风情。到达泸沽湖的当晚,我们就向当地音乐家协会的张仁全老师了解那一带的风俗习惯。经实地了解,才知道以前的道听途说大多都是无稽之谈。



张老师告诉我们,正好有个最爱搜集民歌民谣的小贺,一次,他在泸沽湖镇上一家音像店里买碟片的时候,店里的小姑娘告诉他,漂在北京的摩梭女歌手艾帝松珑这几天刚回到泸沽湖家里。


小贺为了得到歌手的签名,想找到艾帝松珑的家,你们顺便捎上他,我和纪校长二话不说,当晚就找到艾帝松珑家。


艾帝松珑出身于20世纪80年代,天生丽质、也是多才多艺的摩梭原创音乐人。好客的她和我们围在火炉边吃着香喷喷的泸沽湖特有的鱼,聊着天,没成想,她没有一点演艺人的架子,听说我们是从上海来的,一口答应第二天和我们座谈联欢。 



我与艾帝松珑接触时间虽然不长,但她确实是位了不起的摩梭族妹子。在音乐方面,她不仅集作词、作曲及演唱于一身,在创作歌曲时还注入了摩梭原生态及现代音乐诸多元素,给人带来耳目壹新的感觉。此外,艾帝松珑还有个值得大家复制的优点——无私的爱心!


“看见了天上的白云彩 仿佛看见了从前的影子/忘不了/怎麽能忘呢 忘不了 永远不会忘/是家啊……玛过来/看见村里别人的家园 想起了我的家/家啊……家 家啊……、家/壹无所有没有关系 可怎麽能没有家呢/回家了 走到家门口才想起没有了家/忘不了……家啊/家啊 家 家啊 家/念得我的心已碎 可还是无法重现我从前的家/妳永远在我心底 壹生壹世都忘不了/忘不了……我的家 忘不了……我的家/忘不了……我的家 我的家”


艾帝松珑这首题为《家》的歌词,是在她得知家乡60多户人家失去了家园后,在她最痛心时写出来的,里面的字字句句充满了她对爱的思念及失去家园后的感悟。


家乡的火灾发生于2006年。当时,艾帝松珑正在为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首推的摩梭原生态音乐节目做排练,但她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坚决要放弃来之不易的一切回家乡与家人共度难关。


同时,艾帝松珑还通过她在北京认识的媒体朋友打电话,求得舆论支持,最终带着募集来的衣服回了家,分给一起受灾的父老乡亲。



几年前,艾帝松珑发行了一张集摩梭族母系家园的亲情、友情、爱情于一体的摩梭原创音乐专辑《泸沽湖捕鱼情歌》。而令人高兴的是,《泸沽湖捕鱼情歌》刚发行就引起了《中国民族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为摩梭音乐史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谈到为何要出版摩梭原创音乐个人专辑,艾帝松珑的答复,让人感觉到她是个时时刻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当我经历了那场无情大火,我的家在一夜之间一无所有,那种悲痛、那种绝望,是无法用语言来倾诉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制作一张摩梭音乐的个人专辑,通过歌声为我年迈的父母带去一点精神上的安慰。通过歌声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带给我的哥哥、姐姐,以及其他受灾家庭的同胞们——生活是依旧满希望的!”



说艾帝松珑多才,一点也不为过。在《泸沽湖捕鱼情歌》专辑中的所有歌词,都不是艾帝松珑刻意去写的,而是自然而然地从她心里流淌出来的,如讲述摩梭女孩痴迷爱情的内心独白的《远方阿柱》,让人想到了摩梭人拥有的壹颗温柔善良的心。


而《梦是心中唯壹的希望》,却是艾帝松珑为家乡人送去生活的希望与战胜困难的勇气的一种直接方式......


多年来, 艾帝松珑在摩梭音乐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先后在成都市第六届原创歌曲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两次在“中国民间民歌艺术节”获得让人羡慕的奖项——“山茶花奖”等等荣誉,真是可喜可贺!


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艾帝松珑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的音乐之旅。



在京期间,艾帝松珑不仅与山鹰组合、彜人制造、阿木等著名歌手同台演出,还两次代表家乡参加了“中国民间民族艺术节”演唱会,并且进行了全国网络直播,为她在音乐方面起了壹个良好的开头,也为她在今后的音乐道路上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而让人敬佩的是,艾帝松珑在京期间不仅加入摩梭文化研究协会,还多次在北京为摩梭失学儿童做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创造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



艾帝松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亲非常庝爱她。这个从泸沽湖畔走出去的女孩子,这些年走遍了天南海北,飘泊在外。如今,艾帝松珑仍然在为自己的音乐事业忙碌,正在筹备下一张唱片,她用十年时间,采风,收集,整理,创作,争取做出一张真正属于自己民族的摩梭世界音乐!


同时,那温柔、大方、诚实而善良的艾帝松珑,还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个拥有二十多人的家,时时刻刻在为生她养她的泸沽湖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越声/文图

黄真/编辑

采风心得体会泸沽湖2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凉山州盐源县高质量推进文旅产业发展,泸沽湖正逐渐成为凉山州乃至四川省的文旅产业新名片。

10月26日,为展现凉山州成立70年的历史性变化,由凉山州委宣传部、四川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以“感恩奋进铸就七十载辉煌·牢记嘱托书写新时代华章”为主题的全国经济媒体暨四川省报纸副刊凉山采风活动走进盐源县泸沽湖,解码凉山这张文旅新名片的发展路径。

泸沽湖上的人与自然 (叶敏 摄)

探秘

一张值得递向世界的名片

作为一颗镶嵌在川滇两省交界处的“高原明珠”,泸沽湖三分之一在云南,三分之二的湖面和主要的景区景点均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这里,有天赐的高原湖泊,更神秘的“东方女儿国”。

“目光所及皆图画,步履所至尽仙源”。一句诗,概括出泸沽湖天工开物的山水之美,也勾起了采风活动嘉宾们无限的向往。

“哇,天蓝、水清、草海黄,油画般的世界。”当日中午时分,辗转奔波数百公里,嘉宾们终于与泸沽湖见面了。当车辆驶入四川泸沽湖景区的大门,天蓝白云悠,阳光跌进温柔的湖,映得草海一片金黄,在让人惊喜的美景中,嘉宾们开启了此次泸沽湖调研探秘之旅。

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探寻自然生态,嘉宾们从细节入手。乘“猪槽船”驶入湖心深处,湖水清澈见底,一朵朵白色的海藻花随波舒展,慵懒的芦苇摇曳生姿,成群的海鸥围着船飞翔。

绵阳日报采访中心副主任文宇说:“泸沽湖的生态让人印象深刻,人与自然的和谐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清亮的水没有一点腥味,让人感觉掬一捧喝也很放心。”

调研自然生态,嘉宾们也着眼全局,走进赵家湾,见证了一幅“青山远黛,近水含烟”的山水诗画。

青山秀水之外,泸沽湖的历史文化更是引人遐想联翩。其中,摩梭文化和“末代王妃”尤为让众人津津乐道。

泸沽湖畔的四川省盐源县境内,世居着8000多摩梭人,至今仍保持着“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习俗,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世界上唯一的母系部落和人类社会“活化石”。

在探寻了解神秘的摩梭文化的行程中,嘉宾们重点走访了摩梭博物馆和走婚桥。

在世界唯一的摩梭博物馆,嘉宾们认真了解了摩梭族源之谜、香格里拉之谜、摩梭母系家庭和走婚的起源、摩梭人的饮食、摩梭人的节庆,以及象形文字等。

其中,最令嘉宾感兴趣的是神秘的“走婚”习俗。

在走婚桥,嘉宾们亲身踏足长300多米的木桥,在草海相拥的木桥上,感受“天下第一爱情鹊桥”的浪漫风情。

而在王妃岛,嘉宾们还在博物馆中“经历”了传奇女子雅安人氏肖淑明背井离乡远嫁左所末代土司后跌宕起伏的一生。

亲身体验后,嘉宾们纷纷感慨泸沽湖的发 展让人过目难忘。

“凉山建州70年,变化翻天覆地,从文旅角度,非常注重生态保护,泸沽湖就是最好的例子,几十年来,我来了泸沽湖数十次,但来多少次都不会腻,因为它在不断‘成长’,每次都有新体验。”作为凉山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凉山日报副总编辑何万敏,见证了泸沽湖的发展,还把它写进了自己的《凉山纪》一书中。

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乐山日报副总编辑陈宏杰则是第一次来泸沽湖,但他同样被这里深深吸引:“这里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而且结合独特的摩梭文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我认为四川泸沽湖是一张值得递向世界的名片。希望继续加强特色文化挖掘,加快交通建设,吸引更多世界各地的游客。”

解码

一条生态立县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路行来,嘉宾们感叹四川泸沽湖之美,更感叹这份美丽背后的精心呵护。

“在这里看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画卷,我们能体会到当地政府守护开发这一方山水的坚定决心和良苦用心。而且,从这里也看到了凉山依托文旅产业走上了乡村振兴康庄大道的生动实践。”调研四川泸沽湖后,山西经济日报首席记者郝薇如是说。

“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兴县。”当日,在与嘉宾们的对话交流中,盐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厚屺的话掷地有声。

采风嘉宾在摩梭博物馆合影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乔薇 摄)

周厚屺表示,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凉山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盐源县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系列决策部署,科学推进泸沽湖保护与发展,加强整治景区“两违”,保护改善湖水水质,恢复核心景区风貌,打造泸沽湖5A景区。

经过多年坚守和保护,四川泸沽湖自然生态和摩梭传统村落基本没有受到破坏,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5个散落其间得以保存,母系大家庭、阿夏婚姻等古韵犹存,泸沽湖亮海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Ⅰ类,7条入湖河(溪)流及1个出水口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泸沽湖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6%,景区空气质量全年保持优良天数达到100%,是名副其实的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通过近5年的努力,摩梭家园建设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改善,摩梭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游客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题写馆名的摩梭博物馆、主要展示摩梭末代王妃肖淑明生平与事迹的王妃府遗址博物馆、摩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前来观光的游客又增添了一处别样的“风景”。

据了解,泸沽湖只是采风活动调研点位的开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采风团还将走进盐源县兴隆镇苹果现代园区、西昌市海南乡大石板村、彝海结盟纪念馆等多地,以“实地调研+现场采访+互动交流”的形式,感受凉山巨变。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 胡智 陈国盼 李霁玥)



采风心得体会泸沽湖3



艺术家蒋采萍在泸沽湖


【散文】著名画家蒋采萍在泸沽湖

作者:和绍全




《摩梭女人》 蒋采萍 工笔画 176*96cm 2008


蒋采萍教授生于193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任教于山西艺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央美院中国画系教授、工笔画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长。

穿上摩梭服装就像一位摩梭老祖母


蒋采萍自1998年起受文化部教育司和科学技术司之聘主持五届重彩画高级研究班教学,第六届是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2005年起又中国艺术研究院之聘担任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导师,于2008年共九届284人,后来开办博士生高研班,一大批青年重彩画家出自她门下,其成材率恐高于正式的院校教学。蒋采萍教授在长期的教学中,热心忘我的投入人才培养,造就了一代重彩画家的名师,20余名学生在全国大展获得一等奖,她真正成为了中国重彩画一代名师。

在摩梭人家采风


中国画有过悠久的“丹青”岁月,且重彩与工笔联手,打造过辉煌的历史。一千多年来,由于“水墨至上”和“运墨而五色俱”观念的影响下,重彩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蒋采萍是新中国成长的第一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家,新时期以来,蒋采萍教授成为了复兴重彩画的生力军和开创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学术带头人。她以创新精神和现代意识,开拓重彩画的传统资源,以道器结合的理念把提升重彩画的精神性和发挥材料的灿烂性结合起来,为现代重彩发展与拓展奠定了基础。她的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实践、教学实践和探索研制的重彩颜料,使现代重彩画艺术焕发出了蓬勃生机。


蒋采萍教授曾到泸沽湖采风,她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每天和其它画家一道走村串寨,采集各种素材,表现出老艺术家高贵的品德和精神。采风结束后,蒋采萍教授回到北京,精心创作了作品《摩梭女人》。

蒋采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