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闽商心得体会题目,最新精选

青年闽商聚台江 分享创业经验和创新体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东南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闽商心得体会题目1

福州新闻网6月20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林言枝)昨日上午,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的延续活动——首届全球青年闽商论坛暨“青年闽商看台江”活动在台江举行。本次活动以“创新创业,创造未来”为主题,由台江区委、区政府联合省青年闽商联合会、闽商报社举办,邀请海内外青年闽商代表分享创业经验和创新体会。

“闽商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融信集团董事副总裁余丽娟表示,早年上下杭商贾云集,不仅是福州乃至福建重要的商贸中心,更是闽商精神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历史变迁,上下杭逐渐没落。经过多年修复,如今上下杭已经重新焕发生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闽商投身家乡建设,在时代大潮中展现青年闽商的担当。”余丽娟说。

近年来,台江区全力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和创业者入驻。而青年闽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台江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有力支持。“希望今天的论坛能够让青年闽商碰撞出新的火花,找到新的契合点,并落地一批高质量的项目,为台江区‘三创’工作助力,共同谱写新辉煌。”台江区政府主要领导说。

在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青年闽商代表深入讨论和交流企业布局、创新做法和使命担当等话题。11名海内外青年闽商代表还上台诵读《青年闽商宣言》,展现青年闽商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采。

闽商心得体会题目2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昂首奋进。在这70年里,走南闯北“干事业”的闽商奋斗不息,秉承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闽商精神,铸就了一部由福建走向世界的辉煌史诗。新时代旋律奏响,闽商将扬帆逐浪、砥砺前行,续写壮丽新篇章。即日起,人民网福建频道将推出《70年·奋斗八闽》栏目,敬请关注。

“天下有闽商,爱一场拼一场,输赢笑笑心坦荡;梦一场创一场,风风雨雨并肩扛……”一曲《天下闽商》的寥寥歌词,凝练出闽商走南闯北“干事业”的魄力。从白手起家,到“乡镇企业一枝花”,再到如今集群挺进的规模态势,“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闽商早已成为八闽大地的一张“金色名片”。

6月1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上,群贤毕至,共有五大洲102个国家和地区的1400余名闽商代表参会,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凝心凝智凝力,创新创业创造”。在新时代下,广大闽商坚持实业、坚守主业,踏着“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旋律,在八闽大地上谱写着一曲奋进之歌。

创新·“咬定”实业不放松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在福建,这串数字变成了“六七七八九”,即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福建全省GDP的67%、提供了70%的税收、贡献了73%的科技成果、吸纳了82%的就业岗位,占96.2%的企业数量。可见福建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

另一组数据显示,福建9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占全省的78%和92%,获得的专利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57%,拥有的著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95%,福建的民营经济带有鲜明的“创新”基因。

坐落于闽南地区的晋江,从落后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前十,县域经济发展迅猛,现如今拥有纺织服装、制鞋两个超千亿产值的产业集群。晋江起于实业,兴于实业,作为“晋江经验”的实践者,晋江企业“咬定”实业不放松。

“坚守实业并不容易,但是现在中国能与世界并肩竞争的企业大多都是实业。”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说。

坚守实业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而需要通过转型驱动,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下立足。丁世忠说,安踏至今一共经历过四个阶段,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实现规模化生产,到创建品牌,再到变成零售型企业,最后到如今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归根结底靠的是转型升级。

“安踏看准实体经济不动摇,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丁世忠相信,只要有创新,有好的产品,就会有好的市场。

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在“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闽商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言

作为老牌的鞋服企业,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雄对年轻一代消费习惯的改变体会颇深。“以前大家说有衣服穿,现在的年轻族群不再仅仅满足于有衣服穿,而且要穿得漂亮,要穿得有内涵。”周少雄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顾客消费需求的改变倒逼企业成长,虽有压力,但也让周少雄看到了转型的机遇。“以前大家认为七匹狼是传统制造企业,实际上七匹狼更处在时尚消费品行业,需要不断的创新,需要跟国际的流行趋势紧密结合。”周少雄介绍,近年来,七匹狼开始跟国际上的一些时尚品牌合作,一方面结合国际上的流行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设计的时尚理念。

同样在鞋服领域,顺昌鞋业总经理戴嘉庆是一名“闽商二代”,坚守实业、坚持主业对他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以前有一种说法,认为鞋业是夕阳产业,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每一个人都需要穿鞋,这是不可替代的必需品,人们不是不需要鞋,而是需要越来越好的穿鞋体验。”年轻的戴嘉庆分享了他的观点,“要壮大企业发展,首先是要聚焦自身主业的发展。坚持做好主业,要能够沉下心来,把自身最擅长的事做好,才能使自己所经营的企业有一个可安身立命之地。”

戴嘉庆觉得,每一轮的经济洗牌过程中,都是企业化蛹成蝶、脱壳成长的过程,在这个时期,要抓住各项成本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的有利机会,做好民营经济各种人才的吸纳储备,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抢占好快速发展的新高地。

创业·“坚守”铸就闽商辉煌

在第六届世界闽商大会的开幕式上,一曲《天下闽商》让丁世忠回想起十七岁时,买了一张火车票从福州坐到北京去创业的场景。“很多闽商都和我一样,创业初期很不容易,安踏从家庭小作坊式的企业,到现在成为全球第三、中国第一的体育用品企业,离不开坚守,而回望闽商创业的历程,最核心的经验也是坚守。”丁世忠感叹。

与很多经历丰富的“老闽商”不同,徐金宝是年轻一代的闽商,但他做的是传承千年的一门生意——德化陶瓷。近几年,他创办的“尚品三福”,专注德化白瓷文化的探索挖掘和白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等。对于传统的德化白瓷,徐金宝有着更多年轻人的想法,“希望能够在白瓷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也希望在陶瓷科技领域做出尝试。”

现代科技与传统白瓷的结合,就好像徐金宝所坚守的老一辈闽商精神和创新理念的契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同时在新的时代舞台上展现出民营企业家的新风采。”徐金宝说。

南威软件常务副总裁徐春梅接受人民网采访

如果说传统产业让闽商闯出一片天地,那么数字产业则让闽商在新时代下“风头正劲”。

坐落于泉州市晋江之滨的南威软件,高耸的办公楼已成了当地市中心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在南威软件常务副总裁徐春梅的眼里,做民族信息品牌、科技强国就是南威软件创业之初的使命,因此南威成为最早设计政府信息化的企业。

发展至今,南威已经将业务版图扩展到了智慧城市、智慧政务、智慧公安、智慧政法等领域,尤其在智慧政务上,南威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河南“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福建“全网通办”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实践,成了业内的“领跑者”。

日新月异,闽商始终能在变幻的时代中找到商机,审时度势、借力而上。不论在传统领域,抑或是在新兴产业,誉满世界的“闽籍商帮”,始于闽商的艰苦奋斗,又在一代代闽商的坚守不渝中传承。

在谈及对创业的感悟时,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胡钢说了这样一句话:“企业家,有企业,没有家,企业就是家,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没有什么朝九晚五,只要企业需要,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

正如闽商七十年宣传片《直挂云帆济沧海》中所说,“闽商七十年,他们涉水为生,蹈海求福;闽商七十年,他们反哺家乡,心系中华。闽商七十年,他们秉承‘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精神特质,铸就了一部由福建走向世界的辉煌史诗。”

创造·“爱拼敢赢”颠覆传统模式

离乡的远近从来不会阻滞闽商奋斗的步伐,艰难险阻也不会将闽商拘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黑金刚是一家集机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为一体的专业制造企业。当被问到为什么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黑金刚”时,黑金刚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阙小鸿解释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黑金刚的“金刚钻”就是致力于将传统鞋服产业升级为自动化生产,以新型、节能环保的自动化设备替代高耗能的传统工种。

鞋服制造属于传统制造业,但是阙小鸿深谙:现在的鞋服制造,如果不改变现有的制造模式,很难适应未来的消费需求。

“未来的消费需求模式一定会走向大规模平民化定制方式,生产线需要柔性化,生产柔性化就需要装备智能化。”阙小鸿看到其中的商机,于是从2007年起,他深耕制鞋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出了国内完整的柔性智能制鞋生产线,通过“机器换工”降低传统制鞋企业对用工的依赖。

信和涂料总裁王诗榕接受人民网采访

颠覆传统产业的魄力和使命感,让阙小鸿12年来专注在一个领域,做同一件事,也让黑金刚在短短的几年内走向国际市场。眼光独到、爱拼敢赢,这种特质几乎存在每个闽商身上。

在涂料行业,信和涂料专注于工业涂料的高端领域,和其他国际大型涂料企业相比,信和的体量不算大,但信和涂料总裁王诗榕相信,集中资源专注某一领域才能为企业赢得生存空间。早在石墨烯风靡国内之前,王诗榕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新材料之王”,并立即组建团队投入研发,通过3年时间最终将石墨烯锌粉底漆推向市场,在国内率先实现石墨烯防腐蚀涂料产业化。

如今,信和开发的钢结构防腐防火涂料,成功应用于泉州湾跨海大桥,填补跨海大桥使用国内涂料品牌空白;研发的核电涂料,成功应用于巴基斯坦恰希玛与卡拉奇、江苏田湾、广西防城港、辽宁红沿河等近20个核电站,打破了外资品牌长期以来的市场垄断。

“经过我们十来年的努力,我们公司核电市场的中标率已经大幅提高,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王诗榕说,在石墨烯涂料领域,信和已经做到了国际领先。

什么是闽商精神?“创新拼搏、永不认输。”阙小鸿如此概括。

“吃苦耐劳、不怕输,有比较务实的作风,专注实业发展,专注于自己行业的深度挖掘。”这是周少雄总结的闽商的特质。

“敢冒风险,爱拼敢赢,和谐团结,豪爽义气,念祖爱乡。”丁世忠说这是闽商的精华。

“我们有能力、也有意愿参与到新福建的建设中。”虽身在海外,但心系故土的海外闽商代表、菲华商联总会理事长林育庆吐露肺腑之言。

闽商70年,新时代,再起航,在八闽大地上再铸辉煌!

闽商心得体会题目3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作为全国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这里的经济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决定了民营经济之活跃。

记者近日来到福建省多地采访,通过与多位闽商面对面交流,深刻感受到当地正在迅速成长的小微企业的热情与活力,而在他们的成长路上,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在日益凸显。

闽商:专注创业背后的金融诉求

手轻轻一挥,垃圾桶的盖子便自动向两侧滑开。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记者来到福建纳仕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仕达”),惊叹于垃圾桶这个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小产品”,也能够被赋予智能感应的“高技能”。

突破了传统带盖垃圾桶用手或用脚开盖的思维屏障,纳仕达公司将微电脑控制、红外传感、机电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到了垃圾桶的身上。

身为80后的纳仕达总裁王旗东告诉记者:“智能感应垃圾桶能够彻底解决传统垃圾桶对使用者造成细菌感染的隐患,特别是在医院等公众场合的应用意义重大。”

从2004年成立到2016年2月公司挂牌新三板,再到今年5月晋级新三板创新层,快速成长的纳仕达如今已成为在平潭综合实验区首个进入新三板挂牌创新层的企业。

在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70后的惠安瑞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钱瑞芳,同样将小产品做得有声有色。

崇武鱼卷,是泉州市崇武人借海山地势之利,创造的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上世纪90年代初,钱瑞芳刚从烹饪学校毕业便做起了鱼卷生意,“要让全中国都知道崇武鱼卷”成为他创业的信念。

从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已发展成为用地60亩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已拥有标准化生产厂房15000平方米。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了一条条全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在忙碌而有序地运作。公司会议室里悬挂着“中华名小吃”“中华老字号”“泉州十件宝”等多块奖牌。

随着企业发展逐渐走向正轨,两位闽商的理想正一步步照进现实。那么,在这些小微企业的成长路上,他们对于金融支持的需求又有着怎样的切身体会?

“钱要花在刀刃上。”虽然愿意提供贷款服务的银行不少,但钱瑞芳告诉记者,由于水产加工行业淡旺季比较分明,每年的生产旺季要把整年的原材料备齐,资金需求量大,而年底资金回笼时资金需求又减少。公司实际贷款资金一年一般需要用3至4个月,但很多银行贷款都是按年计息。“这就加大了企业的资金负担。”钱瑞芳说。

王旗东则更加看重银行的服务能力。他告诉记者,由于智能垃圾桶产品远销海外,常常跟外商打交道,又有过挂牌新三板的经历,公司与银行的合作最重视银行的服务,特别是在小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银行的专业度以及综合服务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随借随还:“小产品”破解“大难题”

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不仅需要金融机构的“雪中送炭”,还需要他们的一路相伴、长期支持。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建行的服务。对于我们的各种需求,建行总能用最快的速度满足。”王旗东告诉记者,在纳仕达晋级新三板的路上,建行福建省分行自2015年7月便开始一路跟踪服务。2016年5月,该行给予其500万元“上市贷”支持,期限半年,成为建行全国系统第一笔无抵押、无担保的“上市贷”。2016年12月,“上市贷”完成使命后,建行又为其发放了可以随借随还的“小微快贷”500万元,为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周转提供服务。

钱瑞芳与建行的合作则是从第一个基本户开始。自第一个开户行落在建行之后,建行陪伴了企业从一个小作坊一路成长壮大,如今为其提供的450万元贷款,不仅具有循环贷款功能,而且可以随借随还,让钱瑞芳格外受益。

“公司发展到这种程度离不开建行,我与建行可以说建立了兄弟关系。”钱瑞芳说,“建行的服务理念快捷,而且人性化,贷款可以随借随还,可以自己操作,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谈到建行的贷款服务,留给两位闽商最深的感受就是简便、快捷。那么,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建行是如何将小微服务做深做精的?

据了解,由于长期专注于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建行在多年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大型商业行在服务小微企业过程中的两大“痛点”问题:一是传统大型商业行的管理模式如何适应小微企业的需要。二是怎么设计出跟小微企业相适应,又能满足银行风险缓释措施要求的产品。

“2016年6月上线的‘小微快贷’是建行创新推出的服务小微的比较好的抓手。”建行福建省分行小企业业务部副总经理何明波说。“由于小微企业主的个人账户与对公账户没有严格的区分,如今‘小微快贷’依托于大数据,打通了个人与企业的征信,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公私不分的问题。”

据介绍,“小微快贷”上线一年多来,累计为福建省内超过6000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6亿元。

建行:将服务小微企业做成“大事业”

“支持小微企业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责任,更是银行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民营经济发达的福建而言,尤其如此。”建行福建省分行副行长杨达远表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把支持小微企业做成“大事业”,建行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从2006年的“成长之路”“速贷通”,到现在的“信用贷”“POS贷”“工艺大师贷”,形成包括四大类20多项产品的针对性服务。

福建省古慧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艺术总监林建政就是建行“工艺大师贷”创新产品的受益者。

作为文化大省,福建的工艺美术产业居全国前四。长期以来,因艺术作品难以准确估值,且不少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融资难一直是这类企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工艺行业的资金投资期限较长且量大,而工艺人普遍专注于做事,不懂融资。”林建政告诉记者。

为打破工艺美术企业的融资瓶颈,建行将原有的信用贷与传统工艺及大师品牌巧妙融合,对于企业主已荣获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或行业协会评定的工艺类大师称号的,在综合评价企业及企业主信用的基础上,对其中资信好的小微企业发放小额、用于短期生产经营周转的贷款。

对已经获评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木雕艺术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等诸多称号的林建政,建行主动为其推荐并成功发放了50万元的“工艺大师贷”。

“我与建行已经成为了好朋友。”林建政说,他所感激的不仅仅是建行及时为自己发放贷款,更是他们对文化产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关注与支持。

建行也将在服务小微企业这条路上继续前行。“建行福建省分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把支持小微企业作为一项战略重点,用心把支持小微企业做成‘大事业’。” 何明波表示。

数据显示,目前建行福建省分行单户贷款额度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达1.3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