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文件编写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文字写作十余载,笔杆子写材料心得体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办公室文小库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件编写心得体会1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经从事文字写作十余载,已然从之前的“小年轻”变成了现在的“笔杆子”。十几年的写作经历,我深深感到,在机关单位会写材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项看家本领,对于提高政治战位、把握领导思路、学习工作方法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写材料的价值意义和重要作用,自觉培养写材料的兴趣爱好,始终保持浓厚的热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材料、提升水平。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要明确任务,精雕细琢。意思是说每当我们接到一个材料任务时,首先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性质、用途及要求等等,弄清楚材料写出来由谁来讲,在什么地方讲,受众群体是谁,需要多少字等等,都要弄清楚,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在明确任务后,要做好基础素材的收集整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沟通协调,全面了解最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选用最正确的数据、最有力的事例、最典型的做法,为整篇材料架好框架,加以精雕细琢,让材料既好看又好用。

其次要不厌其烦,力求精品。我们要明确一点,好的材料都是改出来的,哪怕是一些名家大家的文章,也不是一气呵成的,都需要经过各种修改。一篇成型的材料,从起草到定稿,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检查,对作者的耐心是一个大考验。我们必须始终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写完材料后,自己一定要揣摩修改,从标题框架到案例数据,不轻易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要真正实现“文经我手必精品”。必须高度重视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从中领会领导的意图含义,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文字水平。

最后要加强学习,提高素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我们要想取之有材而不生硬、言之有物而不空洞,就要在平日里做一个“有心人”,要加强对党刊党报、政策文件、时政社论等权威成果的学习,注重学习积累、打好理论基础、练好写作“内功”,要做到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去粗取精、直抓要害、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善于思考、勇于求索、敢于质疑,培养文字的深邃性和说服力,少写“空话废话”,多写“实货干货”,从而在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本质的深入认识,推动理论对实践应用的有效指导,实现“学懂弄通做实”的有机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能力是职场生活的基本功,拥有过硬的写作能力能给自己创造无限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多读,多写,多想,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过得硬的“笔杆子”。

文件编写心得体会2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第五年了,因为我是中文专业科班出身,所以一开始就被分到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从一开始只能给领导端茶倒水,协助我们办公室主任组织各种活动,写一下简单的程式化的文稿,到现在可以独立为领导拟写稿子,我一共用了五年的时间。

复盘我的公文写作之路,真是磕磕绊绊到处都是障碍。我们领导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他的文稿一直是我们办公室主任负责,我想出头就必须跟办公室主任搞好关系,然而她又是那种十分认同“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人。所以,我一直得不到机会。

一直靠到她调离工作岗位,给领导写材料的工作才猝不及防落到我的头上,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我就被赶鸭子上架,结果可想而知。

领导一开始就对我各种不满意,还说我写的稿子连小学生都不如,我还能怎样,只能自己打碎牙齿往肚里咽了。我找了很多教人写公文的书来看,却发现这类书籍多半是告诉你写公文的要求和标准是怎样的,要不就是大篇幅分析范文,这对于我这个新手小白来说根本就不实用。

直到我发现这本《秘书工作手记2》才算是开了挂,我的公文撰写水平突飞猛进,不仅如此我还关注了作者开的微信公众号,里面干货满满,对我的日常与领导、同时相处,把握机会获得成长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作者“像玉的石头”,对我来说就是良师益友,他的这本《秘书工作手记2》可谓是手把手教你怎样写公文。

作者在本书里把从接到写作任务,到怎样收集整理资料,怎样领会领导意图确定写作思路,到正文内容如何组织,再到怎样进一步打磨文稿都进行了透彻的阐述。

作者并不是一上来就介绍如何写公文,而是先帮助读者分析写公文的目的和如何把写作作为一个晋升的武器,语言平实易懂,毫无保留把自己多年的写作和工作心得分享给读者。

我很喜欢他在前言里的一句话:“希望你看完这本书,不但能写出合格的稿子,或许还能有时间陪陪孩子、看看闲书,拥有自己更丰富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这些“材料狗”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在我看来整本书每个章节都有我们可以借鉴的东西,值得大家认真品读,通过作者介绍的方法步骤不断练习实践。

因为我还是新手小白,对公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本书有很多精彩的内容我还用不到,我就在这里先跟大家分享我认为公文写作入门必备的东西吧。

作者在第一章提出来写材料不仅要能写,更要会干、会说。这句话简直太对了,如果你一味沉迷于写材料,顶多成为领导御用的“笔杆子”,但是想要再往前走一步,只是会写是没用的。作为合格的秘书,提升写材料的能力无可厚非,但是还要加强沟通协调能力、办事办会的水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会被发现,如果只会写材料,到最后就会像作者说的以后只能与文字为伍、跟键盘相伴了。

作者在这里告诉我们,首先要经常展示自己高超的材料功底,其次要谦虚低调,和群众打成一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会说、会干。要做到“四像”,即“像马一样奔跑,像牛一样耕耘,像猴一样灵活,像猪一样受气。”

由于我目前的公文水平还处于模仿阶段,我重点阅读了第三章《模仿无罪:关于基础》。作者在这一章首先给我们一个正大光明模仿借鉴的理由,引用了《辞海》关于“模仿”的定义。

其次,作者给我们找到了一条模仿的路径:“重点关注自己不知道的,先效仿结构,替换内容,交叉综合是高阶手法,对单一主题进行发散,结合实际,扩充和压缩,改写语言。”

但从这条路径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用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奉献给读者,但是俗话说:“师父请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论方法多么实际可行,关键还是去写、去练、去实践。《秘书工作手记2》这本书里藏着许多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宝藏内容,需要读者认真挖掘,努力践行。

文件编写心得体会3

参加工作7年,总结了些许机关公文写作的一些心得,与亲们共勉。

在机关工作,不缺会办事的,缺的是会写东西的。有多少人,让他跑个腿、办个事,他能干得很漂亮。但让他起草个半页纸的通知,都像挖他的脑壳子似的,不改成大花脸稿都定不下来。

机关公文,一切观点、表述、部署,都讲究个出处。报纸上每每新出一篇重要讲话,我总是第一时间如饥似渴把它看完。学习重要讲话和论述,这是写好公文的基础要义。平时我会选择中央文件、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单位历史文件,报刊上影响较大的、公认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最喜欢看的就是人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这些党内核心时刊的社论,它们篇幅不大,字数不多,但逻辑性、层次性非常之强,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相当之丰富。看了之后,给自己的启发相当之大。

掌握了领导讲话的精髓,才能保证每篇文章踏准节奏,不出大问题。熟悉了每一个新概念,写的东西才能有味,新鲜。某报某播,不论是否喜欢,每天看看很有必要。另外,每接到一个写材料的任务,领导都提醒我们,参照之前相应的材料或者是有关方面的资料。有得模仿就模仿,这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但是模仿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最难写的文章是直属领导的讲话。特别是刚上任领导的讲话,不熟悉领导的风格,需要逐渐地磨合。这时候,起草者一定要忘我,把自己置身于领导的角色,看看应该讲些什么,哪些话该说,哪些能不要碰。日常程序性的公文起草其实没有什么难度。像通知类的公文,仿照以往的就可以了,讲清时间、地点、任务和要求。总结、报告类的公文,大致也可以参考以往的框架,根据最新的时政精神增加些新意。调研类的公文是发挥自己能力较多的地方,知识面多宽、政策性多强,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

细节之处见真章,写作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要指望看看写作技巧类的书籍和文章就能成为笔杆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一篇文章的逻辑顺序。看着舒服的文章,大多写的时候都是一口气。不练习,根本不会去布局材料的篇幅长短、观点材料、转承启合。记得还在南开上研究生时,就开始给人民日报投稿。虽然只发表了豆腐块大小的东西,但逐渐掌握了这些主要官媒的文章风格。其实现在理论学习交流平台很多,只要肯练习,总有你表现的机会。

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每一个平台,只要它存在,都并非高不可攀。如果始终认为它是一座山,永远只会畏手畏脚,举步不前。如果把它当成T台,连你跑上去的步伐都会像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