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人生崩盘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崩盘?95后,没有计划的突如其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努力上岸记录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生崩盘心得体会1

第一天,深陷网贷的崩盘

第一次写,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标题都删删改改的重复了好多遍,但还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一点心理慰藉,也想和刚开始经历这条路或者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一段距离的年轻人有个相互交流的地方。

先介绍一下情况,我,男,95后,大专学历,没有爱好没有特长,好像什么都会又好像什么都不会,家里经济条件一般,自控能力又差,对新鲜事物有着充足的好奇心,好奇心害死猫呀。

刚毕业从事的是销售行业,让我这个刚从学校转战到社会的青年,感觉到了人生原来还有另一种活法,也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实习生活,憧憬着脱离父母、学校约束的美好生活。

实习期工资是3000,住在公司宿舍,所谓的宿舍也就是公司出钱在附近的小区里面租一套房子,实现了学校时候幻想的男女混住、自由自在,开始聚一起吃饭、喝酒、聊天、玩游戏,刚开始,工资还基本能维持玩乐的所需,每天也傻开心,完全没有为以后的生活打算的这种想法,公司氛围、宿舍氛围、同事氛围,都是每一个打工人梦寐以求的,渐渐…迷失了…

一段时间过后,七情六欲、物质需求,越来越高,也就开始了踏入网贷这条路,记得当时办的第一张信用卡,额度6000,出于刚开始的小心谨慎,毕竟家里对这方面也有过劝告,一直放在钱包里吃灰,直到那次喝酒…回到宿舍,想起来自己那段时间心心念念的苹果手机,全部额度花光买了一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现在想想还跟昨天一样,开始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毕竟工资跟平时的花销完全不对等,买戒指,买手表,买电脑……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虚拟货币的流行,微信、支付宝、淘宝、京东等等等等,只要自己喜欢的或者别人有的,都想要…也慢慢养成了只要动动手指就有钱花的习惯,特别是看到一则新闻,有人通过倒信用卡,走上了人生巅峰,更觉得我也行,也开始了没有顾忌,月月收入3000,支出却远远不止…

时间来到了几年后……

突然有一天,平常自己在用的平台不给下款了,可是还等着还另一个平台的账单呢,就寻找新的平台申请,开始还有平台可以搞,竟然还一度因为自己又搞到钱还变的洋洋得意、沾沾自喜,殊不知到了这一步,就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也奉劝正在这个阶段的小伙伴们,抓紧时间认清形势,做出改变,不然,总有一天也会像我一样…

昨晚上,在长期试了无数种方法,无数个平台之后,已经真的没有任何办法了,没有平台能下款了!认命了…开始逾期的第一天,心里五味杂陈,怕催债电话,怕亲人担心,怕朋友同事知道…可是后来真的想通了,没有什么纸是能包住火的,事情出了,一味的害怕、恐惧,也解决不了问题,也顺应了题目,真的是没有计划的突如其来的崩盘。昨天晚上早早的就躺在床上,一直以来,真的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身心俱疲,今天凌晨醒了三次,都一身汗,我睡觉从来都是一觉到天亮,压力大到我无法承受…

目前也没有规划,也没有盘算自己到底多少负债,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

一个人,一只烟………

人生崩盘心得体会2

【历程】

1989年5月6日,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郑州亚细亚商场正式开业,王遂舟的特色经营使亚细亚初战告捷。

1990年,亚细亚的营业额达到1.86亿元,一跃而名列全国大型商场第35位。此后3年,亚细亚的营业额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

1991年,王遂舟在海口市开办海南亚细亚大酒店。然而,酒店惨淡经营10个月,最终倒闭。

1993年9月,以郑州亚细亚商场为基础,扩股成立了“郑州亚细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走上“连锁经营”之路。

1994年5月,南阳亚细亚商厦最早开业,而其销售额却呈日渐下滑趋势。同年,南阳分店亏损114万元,濮阳分店亏损593万元,漯河分店亏损990万元,开封分店12月开业,10个月便亏损1234万元。

1996年2月,广州仟村百货开业。一两个月后,上海店、北京店和成都店相继营业,但在经历了一段运营期后,都迅速地下滑到了警戒线。10月26日,当时自称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大型零售商场”亚细亚的五彩广场正式开业。开业当天,销售额只有100多万元。11月,天津亚细亚商厦倒闭,商品被哄抢一空。

1997年3月5日,王遂舟召集亚细亚部分高层干部,正式宣布辞职。4月,成都新时代仟村百货、开封、濮阳分店相继停业;5月,广州仟村百货停业;10月,上海仟村百货停业。1998年初,西安亚细亚工贸中心转由当地合作方控股,独立经营;5月,郑州亚细亚五彩购物广场关门停业;7月,成都九眼桥仟村百货商厦停业;11月,北京仟村百货广场停业。郑州亚细亚集团首度对外宣布集团总负债6.1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168%。

1999年1月,北京仟村超市停业;年初,亚细亚五彩广场“复业”仅1个多月便又草草收场。

2000年7月,亚细亚五彩广场宣告破产。同时,已掉落到郑州各大商场销售额倒数第二的“大本营”郑州亚细亚商场宣布面向全国重新招商。

2005年11月,河南拍卖行受委托拍卖亚细亚商场债权,因无人举牌而流拍。

【经验与教训】

1、盲目扩张,找错模仿对象

亚细亚把日本的“八佰伴”,当作对手,又视为老师。八佰伴宣称2000年前要在中国开设1000家分店,也成为亚细亚加快连锁经营步伐和遍布全国开花的决策思路。亚细亚在自身基本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靠“一股气”在全国快速发展连锁店。

在全国,亚细亚像八佰伴一样建立和收购连锁店,到倒闭前的最后几年里,在河南省内和全国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城市共建立和购买连锁网点15家。以资本金4000万元人民币,扩张为近20亿的资产投资,在外省开店时,几乎每家店全是自己建店,导致资金占压、不良贷款增多,结果是搞一家赔一家,并拖垮了总店,最终导致像八佰伴一样的破产的结局。

2、恶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盈利空间低

在1992年前后,亚细亚挑头引起“郑州商战“,大打价格战,尤其是拼红了眼的正面价格竞争。这种商战的后果,使参战的六大商场如今无一不遭严重亏损。亚细亚热炒商战害人的同时,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业内人士认为,恶性价格竞争只会造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并与运营企业的终极目的背道而驰。

3、缺乏长期科学的战略决策

当亚细亚失败后,王遂舟反复感叹:“看来决策的失误是最要命的!”对于“连锁经营”这样一个当时我国的新生事物,王遂舟并没有聘请专家来共同研究、探讨,而是蔑视理论,“跟着感觉走”,结果亚细亚忽视了连锁经营的内在要求,把连锁经营粗浅的理解成规模的扩张,重数量轻质量,对于发展连锁经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丝毫不清楚。

就在如此薄弱的理论、实践基础上,亚细亚做出了建立连锁霸业的战略决策,结果,所有的连锁分店,开业之日即亏损之时,惨状竟无一例外。

4、忽略资金筹措与银行贷款的能力

亚细亚高估了自身的实力,忽略了中国企业资金筹措与日本、美国企业的差别,形成了主要由银行贷款和赊欠货款带来的债务链。

在商场筹备时,王遂舟学会了“小股本、大贷款”的投资之道。虽然亚细亚一直没有多少自有资金,但王遂舟设想“开一个商店,就等于建一家银行”。营业额上去了,银行看到企业经营景气,就不会催着还贷,只要保证按期付息就行了。他没有想到十几家连锁店开一家赔一家,还有的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根本开不起来。很快,银行利息也还不起了导致企业崩盘。

5、缺乏系统性的内部监管机制

在亚细亚,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偶尔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也不了了之。任何事情都是总经理一言谈,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失控。企业应该加强风险控制制度和预警制度的建设,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6、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人事管理体系

由于扩张过快,亚细亚内部人事管理毫无章法,没有人事考核,没有晋升依据,也未建立起其他人事管理制度。在亚细亚,不管“能力开发”,也不管什么“合理配置”。所有的人事安排,统统简化为王遂舟的一句话。每个职员都在观察他、琢磨他,利用他性格上的弱点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王遂舟喜欢任人唯亲,只有平庸之人和亲近之人才能满足他,随着连锁经营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内部人事管理极度混乱。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唯一的活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人事管理体系的优劣决定着人力资源能否发挥最大的效能。人事管理的核心是引人、留人、用人和激励人。

人生崩盘心得体会3

平民百姓家,除了关心一日三餐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花销,还有一个大家都会关注的问题,就是房价。

买房才算是安家,这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观念,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房子才显得尤为重要,而置办一套房产也是一家子的大事。

有多少人一世都在为一套房子奔波呢?

国内的房价,这几年因为某些原因,涨跌趋势十分严重,而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警惕。

80年代的日本,也曾经出现过投资房产的热潮,但是当房价崩盘的那一刻,许多人都坠入黑暗之中,无法翻身。

那么还有一批没有买房的人,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

辉煌时刻

日本在八十年代左右,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一片繁荣的景象。

日本人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解决了温饱问题,手里富裕的钱,很多人就会想要投资,这样能够“保值”。

而日本国内,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岛国,但是还是盖起了高楼大厦,地产商们快速圈地盖楼。

而楼市也一度出现哄抢的局面,往往一开盘,就被抢购一空。

而房价也水涨船高,也许今天手里的钱还能付个房款,明天就不够了。

即使房价高得离谱,但是很多人还是卯足了劲,贷款也要买房,当然是在保证能够还贷款的前提下。

这个阶段,日本出现了一种几乎人人都买房的“假象”,看上去真的是十分热闹,但是辉煌背后的阴暗面却直接被忽略掉了。

大厦倾倒

俗话说物极必反,日本也没逃过这个定律。当民众的收入增加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涨高。

在经济发展膨胀到一个顶点之后。

1990年,日本股市的泡沫首先破灭,给很多人致命一击。

日本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很多人都面临着失业的问题,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而此时此刻,国家貌似已经对经济的走向失去了控制,股市崩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被热衷的“不动产投资”的楼市也崩盘了。

日本的房地产行业犹如大厦倾倒一般,曾经几千万一套的房子,一夜之间贬值到只值几十万。

一时之间,日本整体经济发展,都处于混乱而且低迷的状态。

全国上下,怨声载道,离婚率都直线增长。

日子难捱

如果只是单纯认为这个危机,只针对于富人或者穷人,那就错了,可以说是无一幸免

。有钱人,当时投资房地产,可以出租或者用作其他用途,即使高价购入也在承受范围内。

但是,因为楼市的崩盘,国家为了挽回一部分损失,决定收税,这对于手里握有多套房产的人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高额的税收,让很多人有了出售房子的打算。

但是整个楼市处于低谷状态,供大于求的形势,即使低价都卖不出去。

而当年因为所谓的刚需买房子的人,多是倾家荡产交完房子的首付,然后每个月按时还贷款。

失业潮来袭,很多人一夜之间没有了收入,辛辛苦苦供着的房子,眼看没了着落,很多人走投无路。

没买房的人呢?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因为客观或者主观原因没有买房。

在面对突然的经济危机之时,他们首先没有贷款的压力,心理上还算是轻松。

但是,受大环境影响,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改变。依然租房子居住的他们,因为收入的减少,他们开始减少不必要的社交活动。

一大批的宅男宅女,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展而来的。

他们蜗居在出租屋中,几乎没有社交,降低生活需求,只能靠刷剧或者看书度日。

这样的生活,能够保证他们的温饱问题,但是这样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没有欲望,何来质量而言?

所以,当时没买房子的那些人,同样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引以为鉴

看了日本房价崩盘的这段历史,想到中国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貌似是有一点似曾相识呢。

中国的房价,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涨幅的呢?

以北京为例,大概是在2008年的奥运会之后,北京的房价开始有了涨价的迹象,并快速攀升。

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全国各地房价都处于稳步涨价的趋势,但不论是投资还是刚需,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中国楼市最主要的一个消费群体,就是年轻的情侣或者年轻夫妻。

这和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系,在一个城市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才算是安家。

而一对普通夫妻,拿着一般的工资,想要在一二线城市买一套房子,简直就要掏空至少六个人的钱包,才能交上首付。

每个月高额的贷款,使得年轻人生活压力十分大。大城市工资高,但是消费也高,所以每个月依然存不住钱。

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在大城市打拼几年,辛苦攒下一点存款后,就选择回到老家,过起安逸的低欲望生活。

而近两三年开始,可能是因为楼市饱和,或者是因为口罩原因导致人们收入骤减,还有国家调控的影响,房价呈直线下跌。

一套房子竟然能差出一个首付款的钱,也是让很多当时砸锅卖铁,才买了房子的人大呼“失算”。

可能是因为近两三年,切身体会到了钱难赚的日子不好过,很多不存钱的年轻人,开始转变观念。

降低生活欲望,减少不必要支出,每个月保证能够有余额,才能让人有底气。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吧。

本就承担很大生活压力的现代人,背负着房贷、车贷等等包袱,只能像老黄牛一样,一刻也不敢放松。

结语

中国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喜欢把日本房价崩盘作为研究案例,其实也是一种防微杜渐的做法。

而买房或者不买房,在现代人眼里已经不再是必需品。

生活压力这么大,买不买房,看个人能力行事。

人活一世,依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行事,实属难得,也许可以不那么在乎世俗的观点,自己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