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10点教育心得,关乎孩子的未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原铁警在线 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小学心理培训心得体会1朱永新曾说,“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一段专属于孩子的亲子时间。
其实,比起精致的礼物
爸爸妈妈的用心陪伴
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多一份陪伴
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份回想起来
能够慰藉心灵的记忆。
近年来
社会热点现象反映出有些家长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的问题
让家庭教育的话题越议越热。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
多年来关注家庭教育话题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声。
朱永新曾说:
“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
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
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今天,
我们为你整理了朱永新关于家庭教育的
10点心得
老师家长一起来品读吧~
1
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现在心理科学已经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所有的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所以,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来说,非常重要。
而儿童的很多神奇之处、伟大之处我们还没有认识到。儿童是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的个性又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问题没有认识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对我们教育对象的不认识,造成了很多教育上的失误,很多教育方式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很多教育是没有建立在对孩子真正的、科学的认知背景下,当然,有时是因为科学本身还不成熟。
我认为对儿童的基本认识,或者正确的儿童观,是我们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我们整个家庭教育的起点。具体来说,怎么教育儿童就是儿童观,体现在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以及对基本问题的看法,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样的观念是有问题的,不值得提倡。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自觉地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我们很多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
2
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带给孩子什么,往往就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的认知风格、行为习惯、性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奠基形成的。家庭是学校的预备校,应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生活教育,重视孩子品格、人格、道德、习惯的培养。
此外,作为父母亲来说,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这是最关键的。父母要能够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悦纳孩子,现在很多父母关心的不是自己家的孩子而是别人家的孩子,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喜欢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人孩子的长处。这样就很痛苦。父母应学会准确了解孩子,顺着孩子自己的天性走,协助孩子成长。
3
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今,我们的父母亲往往就用一个标准——上清华北大哈佛的标准来培养孩子。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培养孩子,最后大部分人是失败者。这是当前社会焦虑的表现,是我们的社会评价体系出了问题。
很多人把上名校当作家庭、父母、孩子成功的典范,而我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幸福。
当然,这些不那么容易评价,而是一种主观体验。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的人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他们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帮助人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己,帮助人更幸福地活着,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这也是家庭教育的目的。
4
陪伴对孩子很重要,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
孩子来到家庭和你成为一个共同体,这就是人生的缘分,怎么样能够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事实上我们知道,当孩子真正离开你的时候,你想和他在一起也很难了。所以真正在一起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一起本身就是教育。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关键的,为什么呢?
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说话,无时无刻不是在进行着交流和学习,西方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他们发现孩子的词汇量和父母在家庭交流,尤其是在餐桌上交流的词汇量直接正相关。
你在谈论政治,这个孩子可能今后对政治感兴趣;你在抱怨,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充满抱怨的情绪。你在家庭发生的一切,都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说要有亲子共读,要有亲子之间充分的交流?我们很多父母都以为不要跟孩子多说话,没有什么意义,实际上你说的所有东西,即使他今天不懂,也都会成为构成他大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共同生活,这会决定整个家庭是否拥有共同的命运,我们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基调就是陪伴,陪伴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5
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面播种下来的。《朗读手册》里面引入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对儿童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和教育相关,一个没有阅读的家庭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
儿童通过这些书的阅读之后,开始喜欢阅读。儿童早期的阅读为什么很重要?我一直认为,那些童书,的确和成年人读的书有差别,童书会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蕴藏于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之中,构建的是你的价值观。
6
在优秀传统家教理念基石上
构建起现代家教大厦
千百年来,传统家教在三个方面积累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传统家教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对家庭教育进行规范,用制度和仪式对儿童进行教育。
第二,传统家教强调以德为先,把做人作为教育之根本,与现代教育理念“立德树人”是一致的。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纲领性著作《大学》就把明德至善作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三,传统家教注重父母的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强调儿童的行为训练和科学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就主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但要注意辨析与舍弃传统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糟粕,如惩罚教育等,只有清理传统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现代的家庭教育体系。
7
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
父亲是男人最好的工作
母亲是女人最神圣的天职,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奠基人福禄倍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母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特别是在孩子诞生的最初的阶段,母亲的作用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的。作为母亲需要尽早给孩子朗读,讲故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与兴趣,同时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亲是一个坚毅的称谓,意味着责任与担当。要当好父亲这个角色,实际上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词是“榜样”,另一个词是“陪伴”。我认为父亲是男人最重要的工作。父亲不像母亲那样和孩子有那么强的依恋关系,父亲更粗犷,简单,和父亲的相处能让孩子学会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更具有冒险精神,因此,陪伴也是父亲很重要的职责。
8
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
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科学的育儿知识的培训,所以父母是经常容易犯错误的。那么一旦犯了错误怎么办呢?
我们说家庭教育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改变,最关键的是从今天开始,从当下开始,用更好的方法、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努力、更诚实的态度去改变。
父母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你对人生、对世界的新认识影响你自己的行为,也将传递到孩子身上,我认为任何改变都不会迟,当然如果过了关键期人是很难改变的,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因此也告诫父母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己所能走近教育、理解教育。
9
教育是否成功在于有没有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体育不是看跳多高,跑多快,打球多好,是要看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如果体育成绩优秀,但大吃大喝不锻炼,身体也很糟糕,这不叫体育成功。教育就是要养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不断地自主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的习惯,而不是读书时拿100分,到了社会上连书都不看。
新教育改革有一个行动叫每月一事,每个月让孩子做一件事,培养好习惯。比如,这个月学会吃饭。吃饭里面有很多习惯要培养,不仅仅是礼仪还有很多和习惯相关的东西。比如学会走路,走路也有习惯,当然在习惯的背后还有很多准则性的东西,我们说不闯红灯,意味着要遵守规则,遵守规则就是一个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养成需要连续21天不断的训练,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
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
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用好这些课堂,不仅能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对老师和父母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进步和成长。
这段时间是很难得的亲子24小时在一起的时光,我认为知识性的学习不是很急的事情,现在应该以亲子共同活动为主体,比如亲子共同游戏,共同去读一本书,然后交流分享,共同去看一部电影,然后讨论交流,还有父母和子女促膝长谈等,这些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我们特别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选取这次疫情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比如,关于病毒、关于感恩、关于药物等,完成一次共同的作业,共同查资料、共同讨论,在疫情过去之后形成一份小小的研究报告。这不仅将是一次有效的思维训练,也将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珍贵记忆。
面对现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如何正确地引导他们,使之健康地发展,常常是我们困惑较多的地方。通过对心理健康指导师的学习,帮助我了解到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今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内容之一。现在谈谈自己本次学次的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其次,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中,却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学生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很多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地。这不仅仅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员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如果你对心理健康指导师报考学习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交流!
分享转载只为网友交流学习知识,如无意中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予以修改或删除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一方面从其中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形成思想、观念。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笔者有幸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有机会潜心从事科技创新工作,做一些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与此同时,笔者也深感,有责任为推动社会人文素养的提高作出努力。
人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笔者这里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感恩、诚信、懂点哲学、家国情怀。
父母、老师等是人生最初的领路人,教我们人生的经验和知识,为我们打基础,对我们品格的塑造、人生观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记得我上中学时的化学老师,她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单身女士,不仅对授课内容极为娴熟,而且在自己家里有一个化学实验室。我曾去过她家,当看到那些瓶瓶罐罐、试管药剂时,心里满是感佩之情。这样专心投入的老师,教学质量怎么能不高呢?对学生的影响怎么能不深呢?
2003年,我随中国工程院课题组去我的老家河南省调研。在一次交流会上,我即席发言,情不自禁地谈起乡情:“如果没有中州这块土地的哺育,没有家乡父老的培育和受到的小学中学教育,就没有今天在工程院工作的我。这里是根,我将永志不忘。”
诚实是信誉之基,是社会对个人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做人的一大基本素养,对科技工作者而言,尤其如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每次年会都会举办科学道德论坛,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都设立了科学道德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在每次增选院士后,都会向新当选院士发出一封信,要求他们正确处理成果、论文和报奖的署名和知识产权问题;加强对自己的学生和助手等年轻人在科学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这些都是对科技工作者群体在诚信方面提出的刚性要求。
懂点哲学也是必备的人文素养。上中学时,我有幸读到艾思奇写的《大众哲学》。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唯物的认识论和辩证的方法论,给读者阐述了深刻而明晰的概念,对我后来的科研工作和日常生活都起到指导作用。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避免片面,全面地看问题;关注变化,避免静态僵化……这些都是来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无论学文史、学理工,还是从事何种具体的工作,哲学都是我们的挚友。记得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启动之初,朱光亚先生曾在专家组会议上讲了古希腊大力神“阿喀琉斯之踵”的故事,以此阐明“强敌也有薄弱环节”的道理。他是在用哲学思维引导我们看待问题,把我们从焦虑中解放出来,满怀信心地投入到科技创新事业之中。
“家国情怀”是中国科学家人文素养的灵魂。在上世纪50—60年代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一批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战士心怀祖国,忘我付出,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凝炼了“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事业文化。在我看来,这“脊梁”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种物理层面的成就,而是一种精神,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凝聚起千千万万奋斗者,激发出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动力。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家国情怀”更需要传承和弘扬。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广大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以浓郁的“家国情怀”,献身祖国科技创新事业,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不懈奋斗,取得了一批突出创新成果。比如,一个青年团队耐得住寂寞,坐了七八年冷板凳,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达到了国家提出的太赫兹科学仪器的指标;再比如,海拔3816米的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观测站的气象团队,坚守高原几十载,向全世界提供准确、连续、具有全球代表性的温室气体观测资料,为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中国贡献”。
我国科技发展虽然已取得卓越成就,但是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依然任重道远。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科技大家,引领中国的科技挺进到世界的前列,才能为建设“科技强国”,为人类的科技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上一篇:党员发展培训心得体会,通用3篇
下一篇:物联网的心得体会,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