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龙舟的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跟我一起来 广东汕头 过端午吃粽子 划龙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梦想实施者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龙舟的心得体会1

#头条家时光#广东汕头,月怕十五,年怕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快到了,市场节日氛围浓厚,各种应节食品琳瑯满目。

汕头是个特别注重传统的城市,清明节,端午节,冬至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很隆重并有不同的应季食物。

端午节吃粽子,早在十天前就已经安排上了。一举高粽,今年有考生参加高考的家庭,应该早就吃过粽子了。

邻居做的粽子很有份量

这段时间,同事们的早点,下午喝茶时的茶点都有粽子的一席之地。大家一边品尝粽子,一边交流做粽子的心得和经验。

有的同事过端午要做上百颗粽子送亲友,送朋友。

潮汕人做粽子,喜欢做成自己喜欢的口味,有双拼,有咸粽,有甜粽,有海鲜粽,板粟粽,腰果粽,咸蛋黄粽。

粽子包罗万象,有的粽子里包了十几种食材,一颗粽子能卖几十元。邻居群里15元一颗的双拼粽,每天都会爆单。

邻居家的粽子包罗万象

在汕头端午节不止吃粽子,吃桅粿,还有划龙舟比赛,只要有水域的村子都有人组织划龙舟。

划龙舟有很多讲究,吃龙舟饭,洗龙须水,远嫁的女儿回娘家看热闹,反正就是怎么热闹怎么来。

潮汕人热情好客,过年要热闹一个多月,全国各地都上班了,他们还在营老爷。

刚过完年就在准备过清明,清明节的朴籽粿清香还未走远,端午节又来了,年复一年真的是光阴似箭。

汕头每个村庄每个家族都有祠堂,逢年过节祠堂香火不断,每一年祠堂也会开办各种活动,增近宗亲之间的感情和联系。

正是因为有这些传统和传承,远在海外的潮汕人,无论身在世界的那个角落,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

端午应节食物桅粽

朋友们,你们那里过端午节隆重吗?有没有什么民俗活动呢?您喜欢吃粽子吗?欢迎留言讨论。

#头条家时光#​

龙舟的心得体会2

在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复兴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近来接连出现的爆款文化创新节目,无不证明了艺术创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令观众惊艳的力量。例如,河南卫视推出的节目中,从春晚爆红的《唐宫夜宴》《天地之中》,到元宵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到不久前的《端午奇妙游》和献礼建党百年的水下舞蹈《红》,都是致力于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赓续地域精神血脉的努力与呈现。屡屡对这些节目赞美、惊叹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思考,这类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类节目是如何炼成的?

追溯历史,破解传统密码

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传统文化创新节目与生俱来裹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包浆”韵味,这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化、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面临的首要问题。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别出心裁,表现不俗。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敦煌壁画中的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舞蹈《红》采用黑暗背景暗示救亡图存失败的时代下民众的绝望挣扎,又以鲜亮红绸和腾跃向上的舞蹈动作象征共产党诞生以来激昂奋发的精神面貌;《天地之中》取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之名,让一群身着宇航服的演员表演太极拳,在太极推手气韵十足的一来一回间推出道家文化的磅礴力量;《唐宫夜宴》以河南博物院的贾湖骨笛、武曌金简、莲鹤方壶、妇好方尊等镇馆之宝为“吸睛”点,将当地的歌舞、戏曲、武术等元素融为一体,串成一条穿越时空、次元交汇的时间轴,传达天人合一、精诚团结的中华气魄……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选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与此同时,创作者还深谙细节取胜的法则,在制作上力求精美严谨。比如,《龙舟祭》演员胳膊上古老的祭祀图腾文身,形象地表达了男性的野性美与阳刚之气。《兰陵王入阵曲》的琵琶演奏者戴着半脸银色面具,传递了兰陵王因貌美每逢作战必戴面具的史实。《唐印》将月下小酌起舞的独舞形式与傀儡戏相结合,在照应李太白名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同时暗合了祭祀背景,兼具盛唐特有的诗意心灵、高度自由和端午本身的严肃庄重。《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红、面靥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由是观之,节目编导深耕历史细节,善于破解传统密码,并结合本土与节日热点,打造出这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文艺节目,使其脱颖而出,赢得喝彩。可见,以复兴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旨归,并深入历史肌理,用心体悟,把握历史文化发展命脉,是文化创新类节目题中应有之义。

以文驭娱,依托现代技术

任何一种传统艺术的重新演绎都离不开现代元素的融入。《离骚》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果说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赋予文化创新节目以“内美”,那么现代化科技手段则起到了“修能”之用。

《端午奇妙游》采用网剧、网综结合的形式,以四位唐代小妹的视角拉出四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在形式创新的同时兼具故事性,提升了表现力与想象力。其中,《兰陵王入阵曲》沿用古乐标题,实为全新创作的曲目,用大鼓和琵琶两种乐器演绎出兰陵王跌宕起伏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唐宫夜宴》则在短短5分钟内采用抠像、3D、5G和VR、AR等技术献上了一出视觉奇观。太极表演《天地之中》用3D舞台设计、灯光、音响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营造了神秘莫测的科幻感。

以《天地之中》的设计为例。演员们于一片星河陨石中起手舞太极,本就给人一种浪漫至极的观感,而3D效果下配合磅礴背景音乐出现的齿轮声和俯冲推镜、太极浑圆运转与齿轮轴承转合中显现的张衡浑天仪、转场后从飞船内部向外看到的祖国大好河山等等,无一不给人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在短短的时间内,编导依托现代声光电技术,综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航天的精神内核,提供了丰富、深刻、可视化的艺术样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传达了中国传统美学。

值得注意的是,声光电技术如若运用得当,自有锦上添花之效,但若一味迎合观众对于声色的需求,则难免为博眼球而匠气过重,甚至沦为纯粹“炫技”的媚俗之作。在这一点上,近年来但凡出彩的文化创新节目,都能做到主次分明、“道技合一”,在领悟传统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对观众审美品位和价值观念的正向引导。“洛神飞天”舞彩色灯光的角度切换是为凸显洛神光辉姣姣的姿容美与灵动飘逸的身段美,水下舞《红》爆发的梦幻气泡是为表达百姓在党领导下生活越来越美好的欣欣向荣之态,《天地之中》恢宏激昂的配乐是为烘托振奋人心的神舟飞船“飞天”场景。此外,其他文化创新节目中,如《中国诗词大会》用古典音乐营造悠远纯净意境,《朗读者》用自然舞美布景与清越音效为故事增彩,《国家宝藏》用炫酷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文物之美……凡此种种,都是依托现代科技有意识地引导观众树立高雅审美品位、培养艺术情操的成功实践。它们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文“驭”娱,让现代声光电技术服务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与内核,从而实现精神价值的输出和供给。

沉潜钻研,践行工匠精神

《祈》的意外破圈,再次证明了尊重文艺、精心制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文化创新类节目在当下面临的一些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一片丰沃温厚的土壤,从中择取一点加以发挥,往往能长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意。然而,如若创作者缺乏“工匠精神”,只是套一顶文化创新的帽子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不仅吸引不了观众,还易造成受众对传统文化的疏离甚至逆反心理。

《祈》的意义其实更在于,启示艺术创作者认识到任何流量的吸引和宣传的噱头都无法长久地留住大众的目光,唯有沉潜钻研,用心经营,花大成本、大工夫打磨作品,才有可能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好节目。为了能以一技之长还原千年前的中华精粹,舞蹈演员何灏浩在水下泡足26小时,每过50秒换一次气,才做到在水中自如地控制身体平衡,保持舞蹈动作衔接的优美流畅。为了让每一帧画面尽善尽美,整个摄制组每次浸在水中长达两小时,哪怕身体抱恙。同样,为了能在水下起舞,《红》的演员张娅姝先花了整整三年学会了潜水。为保证镜头完整性,工作人员不仅需在每次拉完红绸后迅速游到光照不到的水池角落,而且因水下无法沟通,每拍一条制作组都需上岸交流改进方案,就这样共下水400余次。

可以说,制作团队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是节目吸引观众不可或缺的因素。除了前期摄录的艰辛,《祈》的后期剪辑也精益求精,尤其注重成品视频的整体速度,对快慢节奏的把控近乎严苛。在一次次切换调整后终于使慢的缱绻语境和快的紧张渲染融合自洽。唯其如此,飞天舞的飘逸灵动和水下的凝滞感方能完美结合、相得益彰,酿成水墨般的晕染氛围。《红》的编导严格把关作品的寓意、情绪、控制、布置和调度,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共调整了13版配乐。其实,无论舞蹈艺术语言还是电视艺术语言,都有其表象意义上的能指,也蕴含其抽象意义上的深意。通过团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二者融为一体,使整部作品的逻辑性和流畅度臻于完善,终呈“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美。

近年来,和《祈》《红》等相似的制作精良的文化创新类节目不在少数。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经典咏流传》等自不必说,“90”后古风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走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等“带货”香道、茶道文化古装剧的播出等,均以用心精美的制作吸引了大众的目光。这表明此类节目的打造已渐成风尚,大众对这类节目的态度也趋向内涵化、理性化。究其原因,离不开优质节目对广大观众,尤其青年观众的情感传递与理性引导。而其中最能打动人的无疑是制作团队坚守艺术理想的初心和持之不懈的态度。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辛勤耕耘的文艺工作者们在文物、歌舞、茶道、美食、服装等各传统领域铸匠魂、塑匠韵、持匠心,才使广大观众发自内心为之折服,并从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当下,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一档成功的节目并不是简单地为传统而传统,将古代文化和现代技术机械结合,也绝非纯粹为迎合观众而产生的媚俗之作,而是需要团队用心发掘,用情演绎,关注到每一处细节,才能深入传统精髓,用旧瓶酿出新酒,真正做到如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所言之“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并引领观众深切理解民族精神内核,在复兴传统文化之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郭梅 陈羽茜

来源: 解放日报

龙舟的心得体会3

——读冯知明《四十岁的一对指甲》

闵 寻

一艘楚地远古龙船,在我阅读一部长篇后,时时浮现在一个动画片策划者,一个游戏开发者的眼前,这种形象思维,对于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一点也不奇怪。我远远望去,那艘远古龙船,从乡下的一个叫南支河宽阔的运河道,驶入襄河,汇入汉江,再进入长江,直抵江城。这艘船虽是现代人打造,却是从远古的楚地驶来,因为这艘仿古的龙船,载来了楚文化中最浪漫的大巫。

2022年度中期,日子因为疫情,我们猫在家里过着。三五个朋友不时在微信上闲聊,与冯知明先生在一次谈及读书心得体会时,他提及一本精神自传体的小说,于是,本人很好奇冯知明先生是怎么花费20年来创作一部小说,这个时间太漫长了,这会是怎样的题材?又是怎样的心路历程,反复讨要,便拜读了《四十岁的一对指甲》这部类似奇幻式文学作品,确实雷倒了我这个90后,通读全作,有了一种奇趣体验。读后静思,更是有了一种历经主角敏的人生震撼感——亦或是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否则不会这么真切,却又在如梦又幻之中,展开。

故事这样展开的,敏是个乡下青年,幼年进城,机缘巧合,在江城市政广场巧遇巨人,成为红孩子,在省委常委姑妈红提携下,进入县中读书,成为学生会主席并红极一时,又因为姑妈红被打成黑线小人物,不得不辍学回家。命运的击打,促成了敏找到了一条不走寻常的人生。作为红卫兵曾带队砍伐家乡老树,破坏了风水,乡亲们怨恨拒绝他归家,敏只好窝居在外婆家,做起了作家梦。在外婆的资助下,再次来到这座城市广场,尽快广场破败不堪,今非昔比,这个辉煌的广场依然给予好运,让他再次遇上贵人,成为自由写作者。广场在一次盛大的气功活动中,毫无功法的敏无意之中击伤了气功大师,由此引出敏的外婆这个楚地第三十六代大巫。敏的外婆在年少时反复做一个龙船之梦,在她行将就木时依然坚信这艘龙船就会到来。敏与富甲天下的气功大师的结识后,告知外婆的奇怪梦境时,气功大师爽快的承诺,由他投入这笔巨资,把外婆接到城里。让外婆将三十六代大巫权杖传授给气功大师。

由此展开了一个乡下老太婆与气功大师之间的斗法。

对于主人公敏,我之所以被深深震撼,究其成因,更多是来自于我对父母辈所经历那个年代的一种认知投射。敏所经历的,皆是我的长辈所经历过的,从他们言谈中,我了解过一些,更从他们保持着过去岁月印痕里,窥视了上一代的与我们不同人生过往。

由于职业使然,我需要常年保持极大的阅览量,其中自然也包括文学书刊,尤其是商业作品,基本每个月都要涉猎;但对《四十岁的一对指甲》这部长篇小说,给我的感受是既不钻营时代也不讨好读者,而是接近一种纯粹的表达,于是便没有了那么多功利的结构与技巧,更无网文中常出现的所谓“金手指”。全书向我呈现故事,尽管奇幻魔幻,我却更多感到的是一种朴实的阅历,诙谐的讽刺,饱含温情的童心,老练的文风中游走着一种干脆有力的荒诞感,尤其是对于段落的切割,看似跳脱,却让主角心境的变化节奏有了一种奇妙的穿透力与吸引力。

整个故事选了楚地的巫和巫术,楚地的巫,我原本了解不多,但出身乡下的冯知明,现实中又有一个作为巫者的外婆,巫术高强,给人治病,又受尽迫害,外婆的苦难成了冯知明先生的创作素材。但在当今的我们看来,也就是“魔法”写作中的这类体题,男主角敏尽管是一个当代青年,却被各个文中人物反复推攘着、妥协着,敏似乎并不与命运抗争,在时代与人生的河流中随波浮沉,这样一个佛系者,不知怎么给我有很强的代入感,像极了我们城市中的每个人。

敏作为主角,命运似乎对他又是颇为厚道的,不过这份厚道可能只是一种错觉,需要细细咀嚼的苦难都被冯知明先生一笔带过了,是有意省略,还是无心为之,我一时无法分辨,只是感觉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还是达观的。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从乡镇走进城市的孩子,命里都有一位身为楚地大巫的外婆,更何况唯物主义的世界,巫者不会被认可,是要像书中的外婆遭受无情的打击的。而对于存在于童话中的魔法,现实中本来就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认为善良与本真不一定能够带来人生的转机,但却能让人活得心安;而灵魂里无处安放的浪漫主义,是永不能被磨灭的,那是人与机器、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书中的浪漫包括了对于爱情、婚姻、命运的解读,也都十分独到。最让人惊喜的则是主角替外婆龙船圆梦这一贯穿始终的主线,外婆既是大字不识的乡间粗鄙老太婆,又是神灵托付的楚地大巫,这样的设定使得最后挫败反派的阴谋多了几分谐趣,职业病让我直觉的认为这部分制作成游戏和拍成动画也会十分有趣吧。

我与冯知明先生相识很久了,他作为一个文化人,不知出于何种原因,也到商海里畅游一番,还是体验生活,不得而知。总之,我所在的公司就在冯知明先生楼上。我曾听他对数字有过风趣的见解。他说:“七楼比八楼要好。”我很快悟道:“七上八下。”从这简短的对白中,我更多认识了一个睿智而幽默的冯知明先生。打击他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醒他岁月不饶人,别往年轻人堆里混了。他曾有个响亮的口号,就是向年轻人学习,至今他观念依然很新,去年他发了许多关于元宇宙的资料给我,他还身体力行的尝试,今年又发了许多AI的信息给我,还想把自己的大作,来次汉译英,或者将作品内容转化为图像。总之,他让我这个90后时时对他“侧目而视”。有一次,他的朋友邀请他去江苏盱眙一个汉代王侯考古发掘现场,我作为随行者与他同往。这是一处王侯与妃子的合葬墓,我为冯知明先生丰厚的历史知识而深感敬佩。当考古人员拿出一个铜制雄性生殖器时,他便随意讲了它的来龙去脉,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冯知明先生能写出一部见本心的作品,是有其深刻原因的。再试举一例,他可以把自己关在家里“闭关”半年一年之久,这需要丰富的强大的内心世界来支撑。在我看来,世俗中大部分的成功都要依托于某种意义上的欺骗,现实中我们追逐名利,每个人其实都是文中的气功大师,都是那条“小巫”,所有的角色都是一种对人世百态通透的解读,光环名誉其实都只是工具,是通向自洽目标的楼梯而已,即便它是金子做的,上面堆满了赞许与掌声,也只是一级一级的台阶,知晓追逐名利的技巧也知晓它们只是技巧。

我与他属于两个时代,我们交往更是一种忘年交(不好意思,又戳中了他的痛点)。当我用动画语言与之交流时,他已经熟练运用了这些。当我正经历创办公司的苦痛之时,一家颇能让我畅想未来的游戏项目时,他对我描述,给予热切回馈,在他看来,我的路就是历经坎坷,依然面对一种成功。这种长者的鼓励,确实能滋润年轻的心身,让我通宵达旦奋斗时,时常感受到身后一双温和关注的目光。

我们机缘巧合下在一些有趣的项目中相识,又因为对文学,对市场,对世间百态的兴趣成为了朋友。我能够在30岁出头结识冯知明先生这等人物,并读到他的这部提炼人生的佳作自然是件幸事,也让我更加相信文字的力量——“有一种职业,每一分钟都不会浪费,就是作家”我们所经历、所认知的一切都是创作的素材。

最后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够读到此书。

2023年3月24日 写于武汉

作者简介:闵寻 漫画家、影视动画编导、独立游戏人。代表作《银之守墓人》,是其独立企划的原创游戏题材IP,曾获“十大国漫”荣誉,长篇动画番剧由日本绘梦动画制作,深受海内外青少年喜爱,并获百亿人气,300万收藏量。几年来,多部人气国漫以一亿元授权金授予凯撒股份进行游戏开发。融资创立雷饮科技,正在制作并将上线一款原创精品游戏,成为“寻”人生目标,行业内万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