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接触网心得体会总结,最新精选

技能立身,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接触网心得体会总结1

【一线讲述】

三对技能人才的成长故事:

技能立身,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 陈之殷、李晓、冯帆、周仕兴、宋喜群、王斯敏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决定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成才的道路纵横通达,学习并精通一门技能,向着大国工匠、大国巧匠的目标扎实前行,不失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选项。

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职业教育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何建设更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怎样依托企业技能人才优势,促进科研单位、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否打破技能人才发展的“天花板”,使其更好地成就自我、发挥价值?又到一年中学毕业季,我们邀请三对从事技术工作的师徒、兄弟、夫妻讲述感受与追求、困惑与喜悦,并请专家为一些职业教育师生答疑解惑。

浙江金华市举行的首届农业职业技能竞赛上,选手进行拖拉机机组技术维护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作业。新华社发

师徒同行

大国工匠,既能安身立命,更是光荣使命

师傅:江苏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班组副班长、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陈亮

1998年,我考入无锡无线电工业学校(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一开始,我干的是粗加工,搬运钢材、切割铁块、磨床、车床、快走丝等岗位干了个遍,真正学习数控知识已经到了2003年。

我积极地向师傅学习,把国内外数控铣加工的书啃了个遍。那时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为了学习数控技术、编程知识,我一咬牙拿出半年积蓄买了台电脑。

在技术攻关中,我设法将精加工的尺度控制在一微米左右。为此,我快到了茶饭不思、废寝忘食的地步,不知磨坏了多少砂轮。想到一个砂轮要几千元钱,我非常心疼,便把一个损坏的砂轮挂在胸前提醒自己提高技艺。

靠着这股不服输的拼劲儿,我们团队不断攻克技术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3年还首次涉足航天航空领域高精微细制造。

我得到了很多荣誉,从学徒工成长为国家级技能大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代表产业工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言,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这都让我为我的工作感到自豪。行行出状元,做技术工人也能大有所为。

近些年,我处处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人们渐渐认识到,产业工人也可以在广阔舞台上展现人生价值。有一次我接受一个小学生记者团采访,一位小学生在活动结束时告诉我,他的爸爸也是工人。本来他觉得爸爸工作太辛苦,总是没时间陪他,赚钱又不多。现在他明白了,爸爸和陈亮叔叔一样,也在做一件光荣又有意义的事情。

但我也深知,目前产业工人里比例最大的还是“腰部”人才,评职称难、成长较慢。因此,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相互贯通、改善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上技术报国之路。

现在的我,不仅在工厂里带徒弟,还成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教授,做项目、带学生,有很多机会和年轻人交流。我常常鼓励徒弟们赶超我:“被徒弟超过不丢人,反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徒弟:江苏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陈小龙

我一开始学的是钳工,2010年毕业后进了电子厂工作。因为上升空间很小,我挺迷茫的,便换了份工作,来到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学数控。

我们公司都是师徒结对,我的师傅就是陈亮。一开始我做些辅助工作,接着尝试制作简单的零件,后来又自学了编程。从手工编程、电脑编程到自动编程,学精学透之后很有收获感,收入也更高了,我特别开心。

师傅的团队有15个人,多项技术攻关我们都深度参与。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和清华大学的校企合作。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半年内就研制出了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密微喷孔加工装备,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实现了零部件稳定量产,目前产值已经突破亿元。当时,清华一位老教授说:“我现在特别理解国家为什么对产业工人越来越重视。没有你们,好多成果不能产业化、项目不能落地,不能更好服务百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公司接到任务做生产熔喷布的模具。熔喷布模具最小孔径只有0.15厘米,像针一样细,难度非常大。但我们深知熔喷布是生产口罩的核心原料,于是不眠不休全力攻关,终于在48小时内完成了首副熔喷布模具研制。虽然辛苦,但我们的工作帮助到了很多人,付出再多也值得。

现在,我已被评选为助理工程师和蠡园开发区最美工匠,还在无锡买了房子成了家。师傅常对我开玩笑说,他总记得我刚进车间时青涩的样子。一眨眼我不仅成家了,技术上也能独当一面,甚至收入比他高,他觉得非常欣慰。我想,安身立命和有光荣感,这两点都让我更加坚定我的选择。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左二)在给学生上课。新华社发

兄弟同梦

技能立身,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

哥哥: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龙才荣

2010年高考后,在舅舅建议下,我报考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在这之前,我对数控一窍不通。开始上课后,我发现自己对实践动手很感兴趣。大二我选修了一门专业选修课——数控机床电路装调。因为我上课认真,动手能力强,老师让我做课程助手,并推荐我参加当年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大赛的校内选拔赛。没想到我获得了第一名。从那时起,我坚定了学习前沿技术、参与技术创新的奋斗目标。

此后我参加了不少比赛,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毕业后,我在校办机械厂负责管理设备和维修,实现了职业理想的第一步。

那时学校工厂里要上一个汽车左右纵梁工业机器人自动焊接工作站的项目。我自告奋勇参与项目,自学了工业机器人调试,PLC编程,完成了工作站整体联调并实现量产。因为这些经历,在学校开设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课程时,我被安排了教学任务。

其实,在这两个方向我只能算是“菜鸟”。为了讲好课,我恶补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也继续参加职业技能比赛,2016年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获得教师组个人赛第十一名,这是该赛项广西代表队迄今取得的最好成绩。那年,我被授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和“广西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职业教育是终生学习的过程。我常对学生说,毕业后面前并非只有一条路,也不能停止学习。多学知识、打磨技术,路才会越走越宽。

弟弟:金富莱玻璃厂操作工龙进滨

初中毕业后,我读了一个学期中职就不想继续上学了。哥哥在读高职,他对我说,还是得好好学习一门技术。那时我年纪小,听不进去,便和堂弟一起去了广东,在模具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学习最基础的模具加工技术。半年过去,我发现自己进步很慢。

那时我很迷茫,找不到人生目标。过年时,我从广东回到家里,哥哥已经从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留在学校从事教学和机器维修工作。哥哥对我说,他觉得数控方面人才需求量很大,前景也好。“你可以先回学校上学,再读一些书。数控涉及的领域很广,就业面也广。如果有天分有兴趣,还可以深入钻研技术。”

哥哥的话让我醍醐灌顶。盲目打工的确无法让自己掌握核心技能,还是要找到长远的职业发展方向。于是我听了哥哥的建议,先回学校学了一段时间数控技术,然后进入一家小型制造厂,从事数控自动化玻璃切割方面的工作。业余时间,我努力学习数控专业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和哥哥探讨。

做技术工人还是挺辛苦的,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觉得难、工作条件不好,坚持不下去就放弃了。但我会努力坚持下去,哥哥走过的路,让我看到了希望。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进行汽车车身修理项目比赛。新华社发

夫妻同心

有了“压舱石”,才能吃好技术这碗饭

丈夫: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工务段职工安天雷

2009年,我考入了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现山东职业学院)电气化铁道专业学习。爱人魏文俊当时是我隔壁班的同学。2012年毕业后,我们都进入了南昌铁路局南昌供电段工作。

第一年上岗,我发现原来在学校学的很多知识都能用上,但这些知识更像是一个个“点”,工作中得把它们连贯起来。同时,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过的一些设备已经升级换代,技术手段已经更新。所以,我们一边跟着老师傅多做、多练,一边不断自学新的知识技能。

入职不久,江西省举办了“振兴杯”第九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我没拿到名次,爱人却获得了第三名。这让我感受到压力,于是定下目标激励自己:我要用一年时间好好努力,在第二年的比赛里获奖!

于是,我苦练技术,一有空就学习、背书。第二年比赛中,我进步很大,还代表南昌供电段参加了第十二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接触网工决赛,荣获“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爱人也获得了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变电值班员决赛第三名,同时荣获“全局技术能手”“江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我们俩一直互相鼓劲又彼此竞赛,成了段里的“冠军夫妻”。

现在,我也慢慢变成了师傅,带了两个徒弟。母校定期邀请优秀校友讲解、演示操作技能,我也成了其中一员。看着徒弟和学生们慢慢从生手变得熟练,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我。

妻子: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供电段职工魏文俊

铁路工作意味着常年在外面跑,很难兼顾家庭。我和安天雷找工作时很想到同一个供电段工作,减少分离。刚好南昌供电段有合适的岗位,于是我们告别了家乡山东,来到江西吉安。

因平时工作表现突出,我被推荐参加江西省“振兴杯”第九届南昌铁路职业技能竞赛,获全局第三名,这是单位成立以来的最好成绩。安天雷那年没得名次,他说绝对不能输给我,就这样“较起了劲”。在学校时我们就常互相督促,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历和上升渠道有很大关系。如果是专科,转干、提干、评职称都会受到很多限制。但我们单位在学历提升和选人灵活性上都尽量为我们争取发展空间,对我们接受继续教育、自我提升非常鼓励。因为我技能水平比较优秀,破格获得了干部身份。

2015年6月,安天雷被选拔为赣瑞龙线于都接触网工区工长。同年9月,我担任于都牵引变电所所长。如今我们的父母和孩子都来到了赣州定居,算是真正在这里安了家,生活有了奔头。

我经历了从技术岗到管理岗的转变过程,深刻体会到,即使是技术型工作,也需要多方面发展,在技术专精的基础上拓宽发展空间。当然,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技能等级,才是吃好技术这碗饭的“压舱石”。我和安天雷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我们选择了通往卓越的另一条路。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13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接触网心得体会总结2

5年前,27岁的郭春良追随父亲的足迹,放弃了优越的设计师工作,来到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供电段响沙湾供电车间,成为一名手握闸把的接触网作业车司机,实现了儿时穿藏青色铁路制服的梦想。

接触网作业车是接触网工“御用”的检修作业车辆,郭春良每天要驾驶接触网作业车,通过精准升降和旋转作业平台,辅助6米高空作业的接触网工们完成各种高难度的维修任务。

2012年6月,郭春良第一次登上5米高的接触网作业车检修平台,他双手死死抓着防护栏,呼吸急促,脸色煞白,双腿发抖……

为了能够精准驾驭这匹“铁马”,他白天一有时间就围着接触网作业车转,看图纸、查电路、找油路,悉心琢磨油门、离合器的配合时机,发动机转速与档位的换挡间隙,平台升降和区域旋转的技术要求……夜里学规章、背参数,光学习笔记就写了满满十几本,硬是将车辆各部件的功能、原理和技术参数标准值全部牢记心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接触网作业车设备结构,他把有上百个零部件的分配阀拆开,再一步一步地对照图纸学习。但组装的时候却闹了笑话,将后盖安装完毕后,突然发现还剩一堆零件。路过的工友们笑他:“小郭,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啊。”不服输的郭春良不管不顾,从烈日当头到夕阳西下,在库房里待了整整12个小时,终于把分配阀的结构弄明白了。吃晚饭时,工友找到他时,他已经趴在工作台上睡着了。

接触网检修作业期间,为了准确停靠在接触网工需要的作业地点,作业车基本上走行10秒钟就要停下来。只有精准控制停车位置,才能给接触网工提供有力的“高空支援”。

为此,郭春良反复研究蹿车、座车、制动距离掌握不准等问题。他悉心琢磨油门、离合器的配合时机,发动机转速与档位的配合要求,按照接触网作业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和减压量大小的经验值,手握操纵杆精准控制换挡间隙和油门大小,认真体会每一次撂闸时机。最终总结出一套“高呼、细听、慢起、稳停”作业方法,有效降低了作业车起步和停车造成的平台抖动。

2016年8月下旬,正值汛期,郭春良和他的工友们紧张地投入防洪工作。就在这当口,接触网作业车的离合器偏偏出了故障,以往出现故障,都是邀请厂家技术员前来修理。当时任务紧迫,厂家又远在千里之外,远水救不了近火,作为司机长的郭春良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当天夜里郭春良就毅然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2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位于1500公里以外的湖北襄阳厂家。却不想人家根本不接待他这样一个“小角色”,郭春良就在厂门口待了4个小时,愣是等到技术员下班。凭着这股执著劲儿,眼睛熬红了,身体熬瘦了,他却将轨道车理论知识、检修、故障查找等学得一清二楚。

日积月累,郭春良发现,无论什么样的故障,都会从轨道车发出的声音上有所反映。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他将轨道车各类故障的声音录下来,反复对比着听,摸清了规律,练就了“一听准”的绝活。

今年3月,包西线接触网设备集中修期间,JW—4G新型号轨道车抛锚。郭春良了解情况后迅速打开引擎盖,按下启动开关,一听声音,很快便判断出是柴油泵油压不足。不到10分钟,更换了零部件,车辆重新启动。当工友们齐刷刷地竖起大拇指时,郭春良笑呵呵地说:“我和‘铁马’待在一起的时间长了,关键时刻它肯给我面子。”

郭春良就像一个蒙古汉子训练一匹野马一样,认真研究,反复揣摩接触网作业车脾气秉性。这匹他原本不熟悉的“铁马”,终于被他完美驾驭。工作5年来,郭春良安全运行3万公里,消除机车故障175起,并在2016年荣获全路技术比武接触网作业车专业第一名,2017年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通讯员 王巍)

接触网心得体会总结3

李澳正使用无线电台进行作业联控。王神莹 摄

李澳正使用无线电台进行作业联控。王神莹 摄

中新网合肥10月8日电 (吴兰 王神莹)“潘集电力84935Ⅱ场3道停车,开放信号。”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淮南西站运转车间的信号楼里,“十一”黄金周期间,李澳坚守岗位,向信号员下达联控命令。

1994年出生的李澳,是淮南西站管内最年轻的车站值班员。作为车站行车室的“大脑”和“指挥官”,李澳每天的工作是根据列车运行图、日(班)计划、施工计划等与列车调度员、信号员、司机和施工负责人进行联控,合理安排机车、列车和施工车辆有序进、出站。

一趟列车从进站到开出,中间要经过预告列车、确认接车线、布置进路、交接行车凭证等十多个作业环节,其间,需要向车务、车辆、机务等各岗位下达几十个指令。“就拿与司机的联控来说吧,有时候遇到对方未及时回复的时候,我会反复呼叫,直到对方能一字不错地复述联控指令。如果联控时出现一点问题,就有可能被联控对象理解错误,轻则耽误列车运行,重则可能导致行车事故的发生。”李澳说。

李澳根据日(班)计划准备下达作业指令。王神莹 摄

淮南西站运转车间信号楼主要担负着阜淮线、西张线上下行列车的到达、通过、编组和始发等作业任务,平均每6至7分钟就有一趟列车进站,在高峰时段,一个小时内仅通过列车就有十几趟。

车站值班员平均每3秒钟就要下达一个指令,一分钟就要说上近30句话,遇上饭点赶不上吃饭,上厕所跑去跑回都是常事。“我们行车工作和客运工作相比正好相反,他们是日行万步,我们是‘原地不动’,每一分钟甚至每一秒都要保证精力高度集中,一个班下来腿都是肿的。”

李澳所在的行车班组共有5人,他们每个班除了要接发120多趟列车,还要负责几十趟货车的换挂和编解。“我的师傅在值班员的岗位上坚守了近30年,他告诉我行车岗小任务重,作业的每一个程序都至关重要,绝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每一趟列车的运输安全、正点。”

8月19日的夜班,因受暴雨天气影响,一趟列车在淮南西站至潘集站上行线方向不明原因紧急停车,故障现象为机车感应电压为0,李澳接到司机报告后迅速处置,及时向列车调度员、车站值班领导和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在通知相关部门检查线路和接触网的同时,他根据站内股道占用情况科学安排后续列车调度,由于李澳的及时处置,当晚经过的所有列车均未受到影响。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管内的临客有所增加,我们每天接发列车的数量要比平时增加十多趟左右,平均每5分钟就要接发一趟列车,这对于值班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车间主任周元丰介绍。

过完这个“十一”,李澳即将和自己相恋3年的女友订婚,同在铁路系统工作的女朋友是凤台南站的一名客运员,两人虽在一个地方,但因为班制的不同,聚少离多。“越是过节,我们越是忙,我常说,她在‘台前’我在‘幕后’,为了万千家庭的团聚,我们一起努力!”在李澳看来这是他和女朋友之间独有的“浪漫”,也是他们这代铁路青年应有的担当。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