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军改个人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军改|面临渴望的转身时,拉住我的竟是一个主官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军号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军改个人心得体会1

当你转身,你会为什么遗憾?

正在外地出差,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问我如果下步单位换防或合并是什么打算?留在驻地、随部队换防、转业……我当时一愣,第一次这么正式面对是否脱下军装的选择,内心还是很受震动。

其实,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走留,我见的多,聊的多,想的也很多,没什么不可接受的。上个月还给父母打预防针,说裁军三十万,可能会裁到我头上。他们明显慌了一阵,但很快就释然了,留不下就回来,也行。甚至开起玩笑,你老光棍一个,放在哪里都好活。

从军12年零4个月,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收获,上军校第一天就开始后悔,退与不退纠结了两年多,心思才稳定下来,若不是怕伤害到父母,早坚持不下去了;也曾为种种的沉沉陋习感到绝望,觉得长久以往我们打仗必吃大亏、丢大人,可能流血又流泪……心想着除了结识一帮可亲的兄弟,遇见几位可敬的领导,转身离开是迟早的事。

然而,面临转业选择,为什么还会很受触动?因为不甘心!军旅生涯还有一个巨大的缺憾,往文艺了说,是还有一个梦想未完成。一直觉得,一名军官,如果缺了营连主官经历,不论走了多远,军旅生涯都是不完美的。当主官,就像老农种地,同样条件下,庄稼长什么样,收成多少,完全取决于个人水平的高低,这种位置最能体现和锻炼一名干部的综合素质,行不行,一试便知。曾经错过了连主官,不想也错过营主官,成为终生遗憾。

主官,是宽广舞台,是成就自我实现价值的最好契机。

近年来读书,逐渐读出悲天悯人的慈悲感,读出了时不我待的焦灼感,军人那种守土卫民的使命感、危机感、紧迫感越来越强,有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担忧,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心意。当前全军大讲强军目标,如何践行是个问题。有些反感那些凄凄切切的抱怨文章,也不喜欢那些华而不实的漂亮文字,唱赞歌、发牢骚,都不是解决问题之道。部队转型发展,面临那么多矛盾困难,最终都会落实到基层、体现在营连,然而,所有的问题都是机会,解决一个问题就可能是一次突破,这正是营连在实践一线的大好机会,大有可为。当年的诉苦运动、王克勤运动,都是连队甚至班排创新出来的,进而推广全军,发挥巨大作用。部队管理的转型,思想教育的转型,训练理念的创新,它不是一个突变,猛的翻转,而是一步步地渐进地变化与进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里每个概念,每个名词,背后都有理论支撑,有行动套路,我们把这些挖出来,理解、消化、践行、改进,这就是基层最靠谱的实践创新。

抱怨这里不好,那里落后,指望改革把什么都解决掉,坏的一下子全部变好,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基层不能坐等改革,而是要跟随改革,甚至推动改革,来自底层的变革才是最有力量的。要变就从营连自己开始,我们若是没有这种自觉,军改也是不易推动的。

改革强军,可以从我做起,从基层开始,当一任主官,种一块田,看看我能种出什么新庄稼,也许就是为强军兴军助一份力。

主官,是燎原之火,可以影响带动成就一批人。

非常赞同这么一句话,最终衡量你任职成败的,不是成绩有了,职位提了,领导认可了,而是送别时部属们看向你的眼神。去年底老兵退伍,偶遇当排长时带的一个小列兵,已经第八年退伍了,他从队列里奔过来,给我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顿觉温暖异常。曾经有一位小老乡,讲他第一次回家探亲,临回部队时母亲抱着他泣不成声,一直说下辈子还送他来当兵。两年多时间,部队把他从犯罪边缘游走的坏青年改造成彬彬懂礼的小伙子,他母亲觉得自己捡回来一个儿子。部队改造人培养人,表面上看是传统纪律发挥作用,说到底,还是一个个具体的带兵人,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他们个人水平怎么样,对部队传统理解怎么样,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地影响部属。这种影响极其巨大,现实往往是,班长强,则整个班都强;排长强,则整个排都强;主官强,则整个单位都强。这种强,是全面过硬,素质强、氛围好、凝聚力战斗力都强。打过仗的老兵都说,跟着会打仗的指挥员,总是打胜仗,越打越有士气,要是遇到迷糊的指挥员,自己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为一任主官,手底下几十号几百号兄弟,能够把他们拧成一股绳,让他们少犯事、多成长,打胜仗、少伤亡,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负责,也是对国家和军队的负责。

海水退潮时,很多小鱼搁浅在沙滩上,很快就会死掉,小朋友一条一条拾起来往海里扔,别人笑话他:这么多鱼你又救不过来,救那几条谁在乎。小朋友低着头继续往海里扔小鱼,说:这条在乎,那条也在乎……在其位则谋其政,一个人时管好自己,一个家时幸福一家,带一个连就造福一连的人,带一个营就造福一营的人。带兵人不能做评判者,只做行动者,无关前程。不管自己能力多大,首先要有这种胸怀和愿景,能够影响造福他人,比仅仅领工资、熬年头要有意义的多。

主官,是火眼金睛,把你所有经不起检验的思想、认知、习惯鉴别出来,过滤掉。

近年来阅读学习颇有心得,渴望一试拳脚,学习思考越多,这种渴望就越强烈越急切,艺成就要下山,我必须要试试自己行不行,还有哪里不行。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能力都是靠不住的,反而可能会让你滋生傲气,眼高手低,知行合一才能不断精进。有一个关系很好的伙计,是一名极优秀的作训参谋,成绩无数,连连立功,第三年下基层任连长,却一时遭遇滑铁卢,连队状况频出,年底时营里让他争取调职,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又过一年,连队评了先、立了功,被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他长长呼了一口气,很自豪地说:我就不信那个邪,我就不信我水平那么差,多干一年,值了,两年主官经历带给我的变化太大了。

当主官,部属们都是嗷嗷待哺的孩子,自己要更有动力压力去提升自己,不是去当保姆,而是要能给大多数人当精神导师,能够帮助他们启发智慧,发现方向,助其成才。我们都在谈战友情战斗力,战友情深浅不是长时间处出来的,它是艰苦环境、艰巨任务考验锻炼出来,是生死相依、共同进步锤炼出来的。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主官位置会逼着你把自己的桶装满,积攒最精粹的知识能量。这是多么好的精进机会!

个人很难设计自己的职业路径,不过,只要任过主官,是走是留,便再无遗憾。我要尽最大努力争取!

我认真地告诉电话那头的伙计,我跟着部队一起走。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作者:程翔;

投稿邮箱:jfjbwx@163.com;

军改个人心得体会2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徐焰 责任编辑:武千妍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想保持生机就在于不断地改革,陷入停滞僵化就会衰败。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军队经历的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之深,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堪称一次“脱胎换骨”。抚今追昔,徐焰将军作为一个从事几十年军事历史研究教学的人不禁感慨万千,针对军事改革的话题创作了一本图书,题目就叫《脱胎换骨:纵横古今谈军改》。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文章——

为军事变革提供生动借鉴

——我为何要写《脱胎换骨》

■徐 焰

俗语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想保持生机就在于不断地改革,陷入停滞僵化就会衰败。我本人军旅生活已四十多年,经历了1975年的大精简整编后,又亲眼目睹过部队几次改革整编。目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我们军队经历的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涉及之深,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堪称一次“脱胎换骨”。抚今追昔,本人作为一个从事几十年军事历史研究教学的人不禁感慨万千,针对军事改革的话题创作了一本图书,题目就叫《脱胎换骨:纵横古今谈军改》(长江文艺出版社)。

从古今中外历史中选取并突破

我年轻时在大学历史系读书时,参加过考古挖掘实习,看到昔日恢宏的皇宫殿堂只剩下埋入地下的残垣断壁,再追思那些强大的帝国为什么走向覆亡,会发现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历史命运之手在操控兴衰周期。“君不见,君莫舞,玉环飞燕皆尘土。”过去强汉盛唐的铁骑劲旅,为什么经历过一个轮回就会变得不堪一击?

若考察中国古代史籍和史家评述,也不难看出,一个强盛王朝在初年还能保持尚武精神并注重变革,如汉武帝、唐太宗都能改变步兵为主的军队结构而重点建设骑兵,并亲自策马扬鞭指挥。他们的后辈却只驻足深宫,不能亲自统军又导致兵权旁落。上层当权者日益腐朽并沉溺享乐,又影响社会风气不愿习武,军队制度再变革就会出现“逆向”性,即越改越坏。

汉朝初年和唐朝初年实行从平民中征兵,并定期退伍,士卒比较纯朴并服从国家政权管理,西汉前期民间还以当“长征健儿”即从军为光荣。不过尚武之风丧失后,当兵被视为苦役受到鄙视,征兵制被迫改为募兵制,由将领花钱雇社会闲散者或不逞之徒从军。古代募兵制必然出现士兵成分恶劣,军营里“集天下不义之人日授以杀人放火之事”,这种“兵为将有”又易于出现军阀割据混战,民间困苦还会引发农民、游民揭竿而起造反,最终导致王朝灭亡和社会经济毁灭性大破坏。随着封建王朝日益腐朽,兵的地位也越来越低,宋朝对士卒要在脸上刺字防止逃跑,看过《水浒传》的人往往记得那时民间竟把士兵骂为“贼配军”!

到了明清两朝,当权者只求稳固统治,对政治体制和军制都不思改革。如清朝初年的“八旗”制,让满族青壮男子全部为兵,保障了兵源和士气。这一“祖宗成法”在社会环境改变后却坚持不改,晚清的“八旗子弟”就变成一群只知吃喝玩乐而根本不能上阵的废物。

在古代的中东和西方世界,各军事强国同样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盛极后会因军力由强转弱而衰败。如距今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王国,位于现代人熟悉的巴格达附近,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成形国家,建立不久便亡国灭种,如今的伊拉克居民只是阿拉伯人。4500年前修筑金字塔的古埃及王国,其文化和民族本身也都随着军事失败而消失,现在的埃及人也是公元7世纪后移居至此的阿拉伯人。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曾以武功创造了古代世界疆域最大的军事帝国,不过只经历一二百年就走向颓败并四分五裂。游牧民族的王朝比农耕民族建立的王朝衰落更快,是因为它们缺乏文化底蕴,更难抵御歌舞升平和醇酒美色的诱惑。从苦寒之地进入灯红酒绿场所的武士,若再没有思想道德操守做底线,不很快腐败才怪呢!

人类进入近现代社会之后,因社会生产力和文化不断进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兴衰周期律有了些变化,不过重视军事变革仍是强国之本。16世纪后靠收编海盗变成海军的英国,就以战舰和工业革命的优势称雄全球近三个世纪。18世纪末人口不过300万,武装力量只有民兵的美利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渐成为世界军事头强,其要诀也在于重视变革。如20世纪美国面对军队机械化、发展核武器和实行信息化这三次历史机遇,都占据了世界先机。

温故知新,鉴古警今。笔者总结多年间研究古今中外国家和军队兴衰的体会,深感应将其概括成书,为现在的人在变革中提供借鉴参考,这也是推动《脱胎换骨》一书创作的动机。

顺应社会变化和追踪科技新潮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军队的成员来自社会,军事变革的成功恰恰也在于能顺应社会变革。腐朽停滞的社会很难出现军事变革,就在于军队成员因循守旧没有改革的新思想。20世纪的中国是在社会进步、人民革命的大气候下才创建了全新的革命军队。

回顾清末戊戌变法,仅康有为等个别有新思想的人提出要废除已不能战的八旗、绿营兵,另建新军。光绪皇帝表示认可。此讯传出后,被陈旧空气笼罩的旧军官兵感到马上要失业,一时炸了锅,到处高喊:“皇上不要我们了!请太后做主啊!”慈禧随之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便得到八旗、绿营官兵的欢呼,这就是军事变革脱离社会变革而必然失败的教训。

中国共产党建立全新的人民军队,恰恰是在当时社会革命大潮的基础上,尤其是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的风暴使千百万工农群众有了打倒官僚买办、土豪劣绅和翻身解放的觉悟。毛泽东上井冈山前领导的“三湾改编”,被罗荣桓称为“我军的新生”。这次改编奠定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彻底改变了旧军阀部队的“兵为将有”;改编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对干部和经济开支进行监督,改变了旧军中士兵只是长官驱使的奴隶的地位,建立起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改编后官兵都不再发饷,从此废除了旧军队的雇佣制而靠土地革命动员翻身农民参军。这次“三湾改编”和随后的古田会议,实行了政治建军的原则,这一划时代的军队建设创新正是中国民主革命在军队内的突出表现。

在长达22年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征集士兵一不发薪饷,二不能像国民党那样“抓壮丁”,靠什么解决兵源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是靠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在解放战争中又称“土改”。打倒了当时中国最黑暗腐朽的地主阶级,让分到土地并获得人身解放的翻身农民参军参战,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后来的解放军不但解决了“兵”的来源,在斗志上也压倒了靠花钱雇佣或用绳子捆来的国民党军士兵。

土地改革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源,就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和土地问题。共产党人的建军与土改紧密结合,是建立全新面貌革命军队的保障。近年来有个别人丑化和否定土改,就是想否定中国革命,对这种历史虚无甚至是反动的思潮必须坚决批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条件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建设成为中心任务,解放军的主要任务也是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和平建设,军队的改革也要适应这一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环境与过去大不相同,军队的军官士兵服役制度和相应待遇也要与时俱进。军事变革若“一骑独进”必然不会深入,必须“全方位”进行。

进入工业化社会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重要的战斗力,现代化军队的变革又要追踪最新科技成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的100多年间,世界军界经历了实行机械化、发展核武器和进入信息化这几个有划时代意义的军事变革。解放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也改变了过去“小米加步枪”的面貌,在追赶世界先进军事技术时开展了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如今又迈入了以信息化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

考察近现代成功的军事变革,都不是仅仅换些新武器,或单纯增减人员,而是需要以下三个方面并举——

1.提出创新的军事指导思想;2.更换新式的武器装备;3.实现军队新的编制和结构重组。

若是把军事变革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人,军事思想就是头脑,武器装备就是手足,编制体制就是躯干。这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推动军事变革的全面展开。我在撰写《脱胎换骨》这本书时,分析历史和现实事件时也注意从这种“三结合”上着手。

图书编排适应读者的审美需求

我近些年在写作中的一个最深的体会,就是要服务于军内外读者尤其是中青年读者的兴趣变化,在社会和军队的改革大潮中出版书籍也应有所改革。

毛主席早在1942年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强调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发表作品首先要考虑是为了什么对象,不能陷入不看效果的孤芳自赏、自话自说。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国家一级教授胡华就曾感叹当时出版的一些历史书过于枯燥。他说,60年代初同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一同编写中国现代史时,那位毛主席欣赏的才子曾批评说不少史书以教条式的写法把生动的历史写死了,例如不少军事史书里面充斥着一大堆数字和番号,让人硬着头皮看不下去。

怎样才能把历史书写得生动活泼,让读者喜闻乐见呢?许多年来我总在思考当初导师对自己讲过的这个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同过去相比已有很大不同,那种陈陈相因、语言枯燥的说教式书籍给人以嚼蜡之感。其实,历史和现实中的事件其本身大都是很生动的,从中可以找到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能受读者欢迎的作品都是克服僵化的写法并有创新精神的成果,《脱胎换骨》这本书的一个着重点就是力求文风有所改进。

如今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信息时代出现的“信息爆炸”冲击,使多数人特别是中青年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已有了重大改变。例如有人称现在的青年人获取知识主要靠“三屏”(上班看电脑屏,下班看电视屏,闲时看手机屏),基本由文字构成的传统图书的读者越来越少,“快餐文化”成为时尚,图像视觉阅读又成为主体。对新一代部队官兵而言,也迫切需要推出有好的政治导向、有深刻理性分析和可读性强的高质量出版物。

我在近几年推出新书时,总在思考形式创新,力争能适应如今的军内外读者的需求,达到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具体事例与哲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脱胎换骨》一书,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新尝试。

本书注重思想性,就是政治上符合主旋律的要求,语言又要生动易懂,力避板起面孔说教的写法。

本书注重趣味性,就是力求把历史写活,讲有趣的故事又做到真实而不能“忽悠”读者。

本书突出艺术性,就是把文字和美术作品结合,配以大量精美的油画、水彩画作为直观的历史参考物。全书所用彩画(主要是油画)约400幅,差不多占版面一半,以适应“读图时代”的需要。本书选择的画作主要系国外名家之作,军内最有名的画家和曾在部队服役过的一些名画家,陈坚、王可伟、李明峰、罗田喜、骆根兴、邢俊勤、刘宇一、侯震等也将其画作电子版相赠。有些读者看过《脱胎换骨》这本书后认为相当于看了一次美展,这其实应感谢我的画家朋友们。

如今为适应军队改革大潮,需要介绍军改的作品,并达到政治性、哲理性、可读性俱佳。以艺术的方式使人们得到好的精神营养,实现“不忘初心”即牢记当年革命理想信念,并对党和军队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也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喜欢。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著名军史专家)

军改个人心得体会3

夜幕降临,三十里营房机务站助理工程师杜锦涛,出神地望着明亮的机房。

毕业时,他被分配在此,后因工作需要调出。去年,在调整改革浪潮中,杜锦涛因转岗再回老单位。

然而,以“新身份”走入机房时,他感受到一种“陌生”——一次紧急线路调度中,以往积累的业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

某通信工程营营长刘广所履新的营队,由于刚刚组建,缺装备,缺任务,缺人才。他被大家私下里称为“三缺营长”……

对于新疆军区许多部队官兵而言,他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重塑。编制一新、结构一新、任务一新,找准乘势而上的“支点”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一场体系性的考题,新疆军区各级官兵积极适应新编制新结构新任务,自上而下掀起头脑风暴。

千里寻故地,旧貌换新颜。随着新疆军区部队改革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天山南北座座军营焕发出勃勃生机。

转型:找准乘势而上的“支点”

■解放军报记者 李 蕾 通讯员 郭建军 邓炜健 蒲杰鸿

新疆军区某团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开展新装备实弹射击演练。刘 永摄

身处转型坐标系中,每个人都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

随着部队调整改革,新疆军区某团转型为合成团,编制表上出现了许多新岗位,电子对抗、无人机等新型作战力量进入建制序列。

二级上士王颖鑫刚调整到电子对抗专业,颇不适应——操课训练时,各专业人员分别带开,王颖鑫环视一周,想想电子对抗专业就自己一根独苗,一种迷茫油然而生。

面对这个陌生的专业领域,王颖鑫越来越体会到“孤军奋战”的难处:一个人学习理论,一个人实装操作,一个人考核评估……

王颖鑫的困难,不止于此。没有专业教材,他只能从一本电子对抗专业基础书籍上学习概念性知识;操作说明书上仅有装备的相应操作步骤,实战中怎么用、什么时候用、如何用好?王颖鑫一头雾水。

无独有偶。某旅一级上士雷康康调整到新设立的通信工程专业时,连可操作的装备都没配发。

同一个营院里,传统通信专业的战友们,几乎天天都要执行通信保障任务。看着忙碌的战友,再看看自己的“闲置”状态,雷康康心里萌生退意:“这样的兵当着没什么意思。”

有时,雷康康也会试着和新岗位战友诉一诉苦衷,发现“大家其实都一样”。一样的从零开始,一样的“无为”处境。

困惑的不只是转岗人员。某合成团三级军士长张杰作为单位的修理骨干,在新装备面前频频遭遇尴尬——

新装备第一次高原实弹射击,爬坡、越障、冲击、发射,动作一气呵成。

“一车命中!二车命中!”三号车组却迟迟没有动静。负责修理保障的张杰暗道不好。

果然,电台里面传来车长的报告声:“三号车输弹机出现故障。”考虑到新装备首次高原射击,指挥员当即命令退出射击地线,随即通知保障组前出排除。

张杰带着2名修理工奔向三号车组,检查火控系统、测量电路电流……忙活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故障点所在。

“怎么排除?”新装备的性能大家没有完全摸透,你看我、我看你,最终都盯住了张杰。

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张杰硬着头皮又检查了几遍,还是无从下手。“故障未排除,申请厂家技术人员协助。”张杰红着脸向指挥员报告。

“训练场上丢了人还有挽回的余地,上了战场谁给你弥补的机会?”当晚,张杰在日记本上写下8个字: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一切都变新了,似乎只有我是旧的……”一名老班长道出内心的困扰和焦虑。这份困扰和焦虑,随着转型的风向,飘浮在不少官兵心中。

身处转型坐标系中,每个人都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为了帮助官兵在转型中顺利起步、建立信心,新疆军区机关主动作为,引导官兵展开转型大讨论,多措并举打造转型人才培育工程。

“老兵变新手不可怕,怕就怕失了心劲。”讨论中,某部二级上士王鹏飞感触颇深。他所在连队中,有不少骨干由炮兵、通信等专业转岗到无人机专业,可谓从零开始。

是进是退?老兵们最终战胜了内心的困扰。王鹏飞说,大家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全力以赴,一定能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新观念并不会和新装备一起配发,必须跳出头脑里的惯性

新型战车列装不久,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奔赴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腹地开展实兵演练。

激战正酣,主攻部队一路推进,战车搭载的步兵却选择下车徒步展开进攻,使出了传统步兵战术。新装备被当成了新的“代步工具”。

演练结束后,指挥员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新观念并不会和新装备一起配发,必须跳出头脑里的惯性,升级思维观念。

面对力量结构、人员编成、装备编配、要素编组的重塑与跨越,各级指挥员同样面临转型阵痛。

“新装备能等来,打仗人才却等不来。”为了破除官兵心中的转型之惑,新疆军区一场“转型怎么看,个人怎么干”的大讨论在天山南北军营展开,机关各业务处室分工深入基层给官兵分析形势、加油鼓劲。

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某合成团合成二营营长闫承明充当起多种角色。

新装备到了第一个练,直到能当教练员;兵种知识、专业理论、合成指挥的书一本一本地“啃”,直到能给连长、班长讲解……

在营长带动下,全营官兵鼓足了劲,一招一式、一步一动提升合成素养和联合能力。

分块组网细训模块能力,模块编组联训指挥能力。合成抓建的模式渐成气候,合成营的作战威力逐步显现。

“想把自己的本领从‘过去时’变为‘正当时’,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在军区机关组织的装备保障研训班,十余名修理专业高级军士围着二级上士王宪斌请教新装备火控系统故障排除问题。

“上级选派的‘师傅’很多都比我们年轻,但新装备修理能力非常过硬。”为了当好学生,老班长们纷纷放低身段,主动求学。

三级军士长杨善武特意准备了一支录音笔,只要讲解到新技术,他马上录下来,生怕漏掉了知识点。

除了向教员请教,杨善武还经常“串门”,和其他骨干一起交流心得,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都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转型的难题大家一块研究,好过自己‘闭门造车’。”杨善武笑着说。

转型建设就如摸着石头过河,肯干敢干才能有作为。

在某炮兵旅议训会上,营连干部就新型远程火箭炮修理缺少配套教材的问题如何解决展开讨论,三级军士长钱玄作为骨干代表列席了会议。

“我们自己编!”就在争论不下的时候,钱玄站起来打破了僵局。

说干就干!钱玄牵头成立攻关小组,旅里全力支持,协调院校给予帮助。

编写提纲、收集资料、编辑图表,大家按照计划分工快速运转起来……那段时间,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大家都熬出了黑眼圈。

从全车工作电路原理图到全车接线图,上百根线缆、上千根线芯信号,要一条一条“跑图走线”测试验证信号,一个地方出现失误就要从头再来。记不清重复了多少遍,参与攻关的三级军士长李晓亮指着手中新鲜“出炉”的维修教程说,再苦再累也值了!

编写过程中,大家还优化了精度检测校准流程,将作业步骤由6步缩减为3步,操作员由6人减到2人,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转型是考验更是机遇,赶上了强军新时代,不能辜负身上的军装

“练练练,练为战……”豪迈的歌声回响在高原演兵场上空。

某特战旅三级军士长汪礼松检查完队员收装的降落伞,又带领大家复盘刚才的实跳训练。

这是全旅首次高原伞降实跳。汪礼松作为教练员,不仅要担负教学任务,他所在的小组还作为“第一跳”率先接受检验。

说起汪礼松,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在陆军伞降教学集训中,汪礼松通过不懈努力拿到了首批大飞机伞降教练员高级证书。

“有了一个汪礼松还不够,打仗还需要更多汪礼松不断涌现。”旅参谋长崔建峰告诉记者,如今在这个旅,越是难度大危险系数高的课目,尖子骨干越要发挥好“酵母”作用,帮助更多的尖子脱颖而出。

此次高原实训,全部是老骨干带新队员组成帮教对子,人人都签了责任书、立了军令状。

“高原环境不同于平原地区,面临很多挑战,一点不敢马虎。”汪礼松边说边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小组队员的伞降数据都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多伞型实跳作准备。

为了提升训练质量,汪礼松主动申请随同气象引导班提前进场了解高原气象特征,并组织队员反复练习纠正空中动作,直到丝毫不差。结果他所带的小组全部成功着陆到目标圈内,并采集到了近百组高原伞降实跳数据。

“转型是考验更是机遇,赶上了强军新时代,不能辜负身上的军装。”汪礼松说。

在某防化团训练场,来自其他兄弟单位的防化专业骨干,正紧张地操作着手中的野战化验箱。

“3号作业完毕”“5号作业完毕”,场上报告声陆续响起。

“时间都合格了,但是毒剂种类判定错误。”教练员陈琪宣布评定结果,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毒剂测量,不能只看特征,必须同步考虑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质对化验管的干扰。”陈琪边解释边拿起一支样品。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陈教头又“使诈”了。在这名四级军士长眼里,检测是防护的决策依据,一旦失误将造成战场上无法挽回的后果。

改革转型的着力点,就是要向战斗力聚焦。陈琪抓训练毫不客气,也毫无保留。

在陈班长的精心“调教”下,参训学员渐渐理解了教练的良苦用心,自我要求也愈加严格。

军区兵员和文职人员处领导告诉记者:“部队转型以来,军区涌现出了许多老骨干升级为新标兵的成功典型,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头雁’效应日趋显现。”

感悟“归零”与“蝶变”的辩证法

■张国文

进入新时代,人民军队改革重塑、加速转型,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阔步前行。随着编制体制结构一新、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部队战斗力建设亟需官兵更新理念、升级本领。我们需要坚定转型“蝶变”的自觉,鼓足凤凰涅槃的勇气,主动进入新战位、迎接新挑战。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转型之路,是一段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必须迎难而上、非进不可的征程。绝不能守着“功劳簿”裹足不前,抱着“老经验”故步自封,要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决心意志,保持“善于归零”的进取心态,踩实行稳致远的脚步,抵达更远的彼岸。

“归零”是一种勇气。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材,从内部打破是成长。只有走出舒适区域,直面全新挑战,才能跨越改革重塑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只有瞄准打赢未来战争,敢于走进风浪、接受考验,以不破不立的勇气自我革新、摔打锤炼,才能克服转型阵痛,实现换羽重生。

“归零”是一种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无论是攻克新质战斗力生成的瓶颈堵点,还是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危局险局,都不允许我们患得患失、等待观望。只有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担当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战斗姿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主动融入战斗力建设,才能释放潜能动能,站稳主位战位,努力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归零”是一种智慧。应对作战模式体系化、指挥链路扁平化、主战装备智能化等时代考题,克服思维理念旧、专业能力弱等现实难题,就要善于打破惯性思维、突破经验羁绊,在守正创新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开新图强中壮筋骨、长才干,交出不负新时代的合格答卷。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