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大地论坛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人民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地论坛心得体会1

一颗种子很难抵御盐碱,但千千万万颗带着感情的种子却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变坑洼盐碱地为平川良田。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接力帮助河北曲周从千年盐碱滩变身“米粮川”的故事,犹如一个“看得见的哲理”,谱写出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

历史上的曲周饱受旱、涝、碱、咸综合危害,“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只听耧声响,不见粮归仓”,是一个连“老鼠路过都会含着泪离开”的地方。从1973年农大人来到曲周盐碱最厉害的张庄村建立“治碱实验站”开始,46年来,农大师生靠着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持续把“改土治碱、造福曲周”的科技兴农事业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期许,“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扎根曲周的农大师生,无疑是这一要求的积极践行者。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民生赖之以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曲周的巨变,正是得益于对农业科技的充分掌握、恰当使用。曲周老百姓回忆,46年前,农大师生“挽着裤腿,背着自己的行李,蹚着泥水进村”;他们与老百姓一个锅里吃饭,“一身泥、一身汗”地在盐碱滩上摸爬滚打。农大师生所孜孜以求的,概括起来就是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农大师生的事迹启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报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真正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学问赖之以成。从最初的改土治碱,到帮助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再到推动产业化经营、绿色发展,农大师生始终聚焦曲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科研创新服务乡村振兴、“三农”发展的现实需要,让学问走出书斋,散放出强烈的实践之光、科技之美。“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不单纯是书斋里的创造,也是实践经验的凝结,而广袤的基层大地,恰有取之不尽的科研素材。在经济和民生需求中体现价值,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知识分子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人才赖之以强。46年来,曲周实验站先后走出两任农大校长、3位院士,培养出50多名教授、500多名研究生,也为当地贡献了5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源于曲周的“科技小院”模式已经走向全国,让300多名研究生长期在农村、农企一线“零距离”学以致用,成长为懂农业、懂经营的科研人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阔的田野是最好的授业课堂,也是最广的成才舞台。农大在曲周探索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为培育时代新人丰富了实践路径。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农大师生急国家之所急、解发展之所难,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赋予了科学研究强大生命力,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精彩人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科技报国的远大抱负,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向着世界科技强国不断前进,我们一定能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 人民日报 》( 2019年05月31日 04 版)

大地论坛心得体会2

第四期大地论坛日前以“洞悉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消费发展趋势”为主题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庄慎之、鹿麟、周小琼三位演讲嘉宾,分别从文旅产业融合趋势、老年人文旅消费趋势、文旅项目开发趋势的角度,解析粤港澳大湾区文旅的发展趋势。其中,鹿麟在演讲中指出,老年人旅游消费没有旺淡季之分,是具有强而稳定增长的消费群体,而粤港澳大湾区的老年人,因为高空巢率、高收入等因素,一贯有着去内地及海外养老旅居的生活习惯,因此,“康养+旅居”的创新模式,可能可以形成更为贴切的文旅项目。

大地论坛心得体会3

图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南非等地著名大地艺术家考察苏武沙漠大景区等适合实施大地艺术的区域。 马爱彬 摄

图为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南非等地著名大地艺术家考察苏武沙漠大景区等适合实施大地艺术的区域。 马爱彬 摄

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马爱彬)“2019年中国·民勤沙漠大地艺术国际论坛”在甘肃武威市民勤县举办,旨在用艺术的方式对话自然。连日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南非等地著名大地艺术家考察了穿沙公路、苏武沙漠大景区等适合实施大地艺术的区域,并论道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目前,在国内针对沙漠环境开展的大地艺术活动或论坛尚属首例。

图为2019年中国·民勤沙漠大地艺术国际论坛现场。 马爱彬 摄

民勤地处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腹地,如同一把绿色的楔子阻挡着两大沙漠合拢,千年流淌的石羊河哺育着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里有成片的沙枣林、胡杨林、梭梭林,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民勤县委书记黄霓介绍说,近年来,当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全国蔬菜大县”“全省园林县城”。

“去年,民勤县在苏武沙漠大景区举办沙漠雕塑创作营,26件沙漠雕塑艺术精品落地大漠,沙漠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文化和艺术赋予沙漠新的生机与活力,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彰显出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巨大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认为,这些雕塑用艺术的方式对话自然,会给民勤、甘肃乃至中国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

图为外国大地艺术家论道人与自然共融。 马爱彬 摄

南非著名艺术家StrijdomvanderMerwe表示,“大地艺术”是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作媒体,他们或在广袤的沙漠上挖坑造型,或移山填海,或垒筑堤岸……它引发了人们思考对待自然的态度。

黄霓说,民勤县经过治理的风沙口、压下的沙障、种下的梭梭,都是大地艺术画卷上最美元素,每一个防沙治沙的参与者都是大地艺术的缔造者,绵延千里的麦草方格和鳞次栉比的防沙林带,是民勤人民用勤劳的双手绘就的一幅宏伟、壮丽的大地艺术杰作,是民勤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业最宝贵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

此次,甘肃民勤举办沙漠大地艺术国际论坛,旨在探索科学合理的利用沙丘地貌,生态保护压沙、缓坡地形空间布局,茫茫荒漠渐变为生态之洲、文旅之洲。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委员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民勤沙漠雕塑国际创作营策展人李元秋认为,民勤一定能够在沙漠大地艺术与防沙治沙融合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新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大地艺术创作基地,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