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电气自学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注册电气工程师备考心得:山高路远,来日方长,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今生老师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电气自学心得体会1

山高路远,来日方长

仟帆学员 小解九

2023年02月21日上午10点12分,突然间群里有人说今天要准备抢红包了,我知道应该是出成绩了。

由于疫情,去年有14个省停考,我们能去参加考试的考生已经算是幸运的了,后来12月份全国放开,又经历了全国人民38度6的盛况,阅卷迟迟不能组织,除岩土和结构,其他勘察设计考试在2月7日才开始组织阅卷,网上都传闻最快在2月底才能出成绩,虽然考完试就估分应该能过,但是阅卷时期透漏出的小道消息,今年阅卷尺度很严格,完全是为了卡人而卡人,心里还是很忐忑,在公交车上颤抖着用手机查了成绩,84分终于过了,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下来了,打了一圈电话报喜,又把成绩截图发给了生哥,生哥首先恭喜了我,然后让我抽时间写一写心得,好给后面的考友提供一些经验,我想想也应该写点什么,一是给两年的学习经历做个总结,二是给这段痛苦并快乐的时光留个纪念。

84分的成绩在外人看来还算可以,但是对于两年一共3000+小时的付出,自己对这个分数不是特别满意,我的复习经历可能不适合大部分人,但是其中的某个点对大家能有帮助,我写这篇心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文笔有限,敬请谅解。

一.关于我和考试动机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本人男,87年生人,毕业后一直从事弱电行业的工作。

刚毕业的时候就听高中同学提过这个证,知道这个是电气行业从业者的终极梦想,是天花板级别的证书,他还买了天大的基础教材问我要不要一起考,无奈我当时直接被基础考试的10多门科目劝退。

毕业那几年一直浑浑噩噩,参加过几次二建考试,由于没怎么复习,都是与及格分数线擦肩而过。

一建和造价之类的考试参加过两次,都为考试中心做贡献了,对于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简直就是奢望,16年的时候原单位有位老大哥通过了当年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真是羡慕到极点,感觉他就是神一样的人物。

18年过完年由于个人原因从上一家单位离职,在离职后找工作的过程中,才深深的感受到,在这个非常差的就业环境下,自己的硬件设施不达标,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由于生活的压力,那年破釜沉舟用了多半年的时间脱产拿下了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和造价工程师的三门,19年又拿下了造价工程师的最后一门。

考证这个东西就好比登山,你征服了一座山峰后,你就想征服更高的山峰,在拿下一建和一造后,我就给自己定下个目标,一定要拿下注册电气工程师,就自己从事的行业,各个位置都考到最高的,施工,我有一建;预算,我有造价;设计,我有注电,这就是我当时的目标。


二.关于报班和决定考试前的心理准备

关于要不要报班的问题,我觉得对于基础考试,如果你要是自学能力强的话可以试着在网上找一些视频来自己学习,但是一定也要选对老师。

我20年备考基础没有报班,当时是在某宝买了一个某工的盗版视频来学习,我听专业基础中变压器和电机的部分时真是痛苦至极,授课老师自己在课上都说学员总投诉他。

后来机缘巧合下又弄到了当年生哥的讲课视频,听了生哥的视频后简直是醍醐灌顶,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生哥原本就是大学讲师,他短短的几节课就从原理把电动机和变压器讲得生动透彻,什么T型等效电路、τ型等效电路、磁化曲线和直流电动机公式等真是听过后就不会忘记。

如果你自学能力一般,自律性也不是很强,需要一个很强的学习氛围,我建议还是报班,报班的好处是你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自己去找学习视频和备考资料,基础考试虽然都是单项选择题,55%132分就通过,但是公共基础11门科目,专业基础6门科目,内容也是很多,如果报班学习,会有老师帮你总结出高频考点,并帮你制定学习计划,让你以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考试,毕竟通过类考试你考240分和考132分的效果是一样的,省下的时间还可以用来复习后面的专业考试,现在想想我当年如果报班省下时间来备考专业考试,也许在21年就不会以4分之差败北,但是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对于专业考试,我给出的答案是一定一定一定要报班,从17年以后的考试难度和灵活度来看,我觉得不报班能自学通过考试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举几个例子,17年之前考试用书配电手册第三版共一本1023页,17年以后就变成配电手册第四版共2本1747页;之前考试规范可能就五六十本,21年的时候已经增加到82本,22年又删掉了几本不常用的;现在考试的负荷计算一个问可能就是以前考试的一组题;以前的考试你只要翻到规范或手册的出处套个公式就能得分,现在好多都是结合现场出题方式新颖灵活,或者联动好几本规范,才能求出答案,举这些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注电考试如同所有考试一样,越往后考的越难越灵活,16年之前(不包括13年)那种把真题做熟就去考试,考场上找到公式套套就得分的年代已经不存在了。

由于16年后各大培训机构的出现,考生已经越来越卷,靠自己单打独斗,你要想把那么多的规范手册和考点结合弄明白,不知道要花费几年的光景。培训机构的老师都具备多年注册电气讲课经验,讲解深入浅出,专注细节。他们会带你把握重点、考点,对规范手册中编写混乱的地方做出总结;会帮你推导经验公式,在考场上省去很多时间;会帮你对规范手册做出准确的勘误;会在你自己花费很多时间都解决不了疑难问题的时候给出及时和准确的解答。

20年基础考完试后我估分170+觉得通过没有问题,便毫不犹豫报了生哥的仟帆教育,毕竟基础考试受益了,这时候要回报生哥了。

生哥不用多说,从14年就开始从事注电考试在线教学,任老团队面授讲师,施耐德注电培训讲师,他会从原理带你详细解读规范的每一条条文;班里还有划船不用桨、菜、注电小学徒三大神一样级别的人物坐阵答疑,船神人称“行走的配四”,他对配电手册的熟悉超乎你的想象,对线路手册也特别熟悉,经常不用翻手册给学员答疑,而且他对考试研究比较深入,擅长公式研究出题方向,把考试当做应试来对付;菜老师是N证达人,有二十年大中型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现场经验十分丰富,他在讲解电气布置和照明的章节时,利用软件建模,使枯燥的规范条文变得立体生动起来;学徒老师对知识点讲解耐心细致,通俗易懂,擅长逻辑分析和知识点之间的串联,深受学员喜爱。

对于备考时间,大部分通过考试的人总结,至少要准备1000小时,如果你能拿出2000小时,那通过的几率更大,不要听别人跟你说他只复习了一两个月就通过了,要不他是天赋异禀,但是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是,要不他就是在吹牛逼。

对于备考的心态,我认为你要把每一年都按照17年、18年或21年来复习,因为供配电的命题难度非常不稳定,你不知道今年会是一个什么的难度,熟悉这个考试的人都知道13、17、18、21年题目难度的惨绝人寰,也知道14、20、22年题目难度的下降,但是就如同20年和22年题目相对简单,复评时阅卷尺度的严格也让一些及格边缘的考生饮恨当年,所以不管你遇到哪年,都应该以全身心的精力去复习,备考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地去洗,等到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只要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而你以后每次穿上那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


三.关于听课

课程分为精讲班、提高班和冲刺班,生哥提供了两种听课方式,直播和录播。第一年对于小白的我,除了建筑智能化部分,其他很多东西都没有接触过,所以接受起来非常慢。

精讲班阶段,我是全程跟完了直播,由于时间相对宽裕,我都是在直播课前先倍速听一遍预习课,然后对着答案抄一遍章节版真题,这样我就对这个章节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听直播课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老师这堂课所讲的基本内容,针对难点和自己预习时不明白的地方重点听课,直播也有个好处是全程可以和老师互动,没听懂的地方随时提出疑问,老师会当堂解答,而且全程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比录播的效果要好。

提高班阶段,生哥会带着我们利用当年的考点总结对每一章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梳理,这个时候有了精讲班阶段的基础,章节版真题至少应该做了一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考点的掌握较精讲班阶段有很大的提升,如果自律性强的话,可以不用全程跟直播。我是大部分章节听录播,精讲班阶段薄弱的章节有选择性的跟直播,这样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来做题。

冲刺班阶段,生哥会对每个章节历年真题考点做整体的回顾,分析出题特点,并整理出哪些还未考到的考点做特殊说明,还会讲解成套的模拟题,做到知识和考点的扩展。这个阶段知识点应该已经很清晰的刻在你的脑子里,而且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应该像前两个阶段一样章节之间是分割的,要能够把整个供配电系统串联起来。

除了当年的直播,生哥也会把历年真题、章节版模拟题、规范手册例题的讲解和一些重要规范的详细解读录成短视频分享给班级学员,这样学员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按需进行学习。如果你时间充足的话,班里还有船神对17年-21年的真题扩展讲解视频,菜神的章节专题视频供学员学习,这些都是对知识点提升的宝贵资料。

由于第一年只是欠缺了些许考试经验和运气,以4分之差惜败,应该具备通过考试的能力,所以第二年我是全程听的录播视频,生哥针对21年真题对22年的课程进行了改良,我还选择性的听了船神、菜神和学徒老师的老生班录播视频,这样可以对第一年复习时的薄弱章节做补充,也加深了对其他章节的理解。


四.关于做题

所有考试,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它在你整个学习时间里应占有很大的比例。开始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感觉,这个结果绝对会让你对自己感到怀疑,我是不不适合这个考试?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慌乱,因为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我们工作以后对于学习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听老师讲的时候我都懂,那考试就肯定没问题了,可你回忆一下你在上学的时候是这样的吗,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不都是靠题海战术来应付考试的吗。

听老师讲课属于被动学习,属于输入;做题属于主动学习,属于输出,只有通过做题你才能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属于薄弱环节,才能分清主次地去复习。

做题应该以真题为主,船神有个经典语录“真题十遍,不过找他”,很惭愧我21年就打破了这个真理,可能是我只注重了做题的数量,却忽略了做题的质量,他所说的十遍不是说你真要做够十遍,是通过反复做题对知识点有个深刻的理解,通过做题知道每个考点的坑点在哪,真题中每个选项都不是出题人随便给的,都是出题人把不同人能犯的所有错误都考虑在内而给出的选项,你要是把ABCD每个选项是怎么来的都弄明白,就是只做一遍都够,做真题的宗旨就是不能注重数量,而要注重质量。

除了做真题,班级还提供了章节版模拟题和成套模拟题,模拟题都是生哥和几位答疑老师花费很多心血编写的,它不是在真题的基础上改改数据,大部分都是真题以为的考点,这就对考点有所补充,要知道在考试过程中,某个你第一次见到的考点,即使你费劲翻到规范或手册的对应位置,在那种紧张的环境下也不一定能做对,但是如果你之前在模拟题练过类似的题目,就会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例如20年的DL/T 985,21年的道路照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等考点在模拟题中都有体现。

在提高班阶段做章节模拟题可以对考点进行补充,冲刺班阶段做成套模拟题可以模拟考试环境练习选题。

关于模拟题需不需要必须做,现在的考试越来越卷,碰到17年、18年和21年这样的年份,只做真题就能通过考试的难度很大,但做与不做也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定,你说你的时间都不够做一遍真题,却把心思都用在模拟题上,那就本末倒置了,切记要以真题为主,模拟题为辅。

我的做题情况是,第一年精讲班阶段由于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听直播课和标注规范手册,所以只做了1.5遍章节版真题,0.5遍是因为第一次做真题时很多题目都是半抄半做的,所以只能算0.5遍;提高班阶段做了1遍章节版模拟题和4遍章节版真题;冲刺班阶段做了5遍年份版真题,11套模拟试卷,由于还要做知识题,最后三位答疑老师出的冲刺试卷只做了船神的。章节版真题做的06年-20年,年份版题只做了一遍06年-20年,其他几遍都是做的13年-20年。

我在第一年做成套真题的时候一味追求数量,连续做了5遍年份版真题,导致在做相同年份真题时,间隔的时间很短,这样在看到题目不经过太多思考就已经知道了答案,就好像在背题一样,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年我改变策略,每个月只做一遍真题,其他时间穿插着模拟题和知识题,这样在每次做题时不会存在上一轮的记忆,跟做新题一样,而且不再像第一年那样追求数量,尽量放慢做题速度,把每个题目所涉及的考点和坑点都搞懂。

第二年真题只做了6遍,但是效果要比第一年的10遍好得多,由于时间充裕,第二年还把菜神和学徒老师的冲刺试卷也做完了,受益颇多。

至于题目要做到什么程度,根据考过前辈的经验,简单年份的真题做全65道题要3小时,17、18年的真题做全65道题要4小时,做模拟题要把时间控制在2小时,因为平时模拟和考试时的气氛和紧张程度不一样,考试的时候会相对谨慎,时间会花费多一些,只有平时训练时有充足的准备,考试时才会游刃有余。


五.关于笔记标注

开卷考试有它的特点,笔记标注的内容不像其他考试,生哥上课的时候也经常提到要利用好开卷考试的优势,在平时就多做准备。

相信大家在最开始听课时可能什么都想标注在书上,我是看过敏敏的心得才知道前期一些你认为很重要诸如原理之类的东西,到后期的时候,就只算一个常识,这些都标注的话最后会使书上密密麻麻,没有主次。

做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做题的时候更加顺畅,减少出错的概率。我在书上的标注大致分为几种:有解题步骤模式化的,例如求接地网接地电阻;

有求一个值需要两本不同规范的,需要把一本规范的内容腾到另一本上,例如GB 50057附录C中求冲击接地电阻就需要GB/T 50065中求工频接地电阻的公式;

有提前计算好数据的,例如GB50217表F.0.2中符号a的值

有手册勘误的,例如配电手册式(1.11-11)并联电容器输出容量的计算,狗血的是21年上午的第三题,命题人就是按照错误公式给出的标准答案,当年坑了一批考生其中也包括我,这里再次吐槽一下这些专家的水平。

有补全表格的,例如配电手册的表1.6-1,表4.6-11,表6.2-5

有生哥上课经常提到的“1+1+1”也就是计算结果受多条件约束,例如GB/T 50065中主接地网截面规格,21年上午的第9题,好多人就因为没考虑前面表4.3.4-1的最小尺寸而丢了2分。

有多本规范有共同考点的,例如电气布置章节中接地开关布置在GB 50053、GB 50059、GB 50060中都有涉及,就需要在每本规范上交叉标注,这一块是参考了噜噜牛的备考思路,有兴趣可以跟他请教。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平时做好这些笔记,会让你在考场上省下很多宝贵的时间,同时也减少了踩坑和出错的概率。


六.关于标签和书脊

关于标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喜欢,有的人感觉无用,像乱神那种量子翻书的技巧我是掌握不了,我觉得标签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定位规范手册内容,用习惯了标签,后期基本上都可以几秒之内翻到对应的位置。

但是标签不建议做得太多,那样会适得其反,反而影响翻书的速度。

至于标签的位置我是参考了敏敏的心得,在他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良。

知识题不用做标签,但是可以做目录索引,例如传动的知识题,21年学员旺旺就做了一个目录索引,效果也很好。

80多本规范中,有的是重要规范,大部分案例考点都在上面,有的只涉及知识题,而且有的规范侧面书脊是没有书名的,这样在翻规范时很不方便,这里参考了噜噜牛的经验,我又做了改良,把规范按照重要程度分了ABCD四个级别,用不同颜色代表,然后固定规范位置的序号,每次练习时都按照这个顺序摆放,这样到最后几乎是秒拿对应规范。


七.关于资料

配电手册和照明手册一定要买正版,不要吝啬那点钱,买盗版的话最后掉页和散架会使你心烦气躁不说,还耽误复习的进度。钢铁手册和线路手册建议买生哥提供的浓缩版,省下了空间和重量可以多带一些其他资料何乐而不为。

传动手册和一、二次手册在22年的考纲里已经删除,虽然以前涉及的内容也不多,但是考试的时候终于可以不用带了,减轻了很多负担。

规范不差钱的也可以买一套正版,不是强迫症班里影印版也够用,性价比还高。至于是用单行本还是汇编,各有优缺点,汇编的优点:占用空间小,考试的时候便于携带,一页能看到的内容多,而且做知识题的时候翻起来也方便。缺点:平时不方便携带,需要做的标签多,而且因为节省了纸张所以空白的地方较少不便于做标注。单行本的优点:平时方便携带,便于做标注,而且做题能直接定位。缺点:占用空间大,考试时不便于携带。

我开始的时候是用的汇编加补充单行本,后来因为标注不方便,又补充了几本涉及案例考点较多的单行本规范,最后我把汇编又重新胶装了一下,剩下的规范大部分只涉及知识题考点。

考点总结绝对是考试利器,不管你最后用不用考点总结做题我都建议买一本,因为生哥为其倾注了所有的心血,每年都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考点,而且条理很清晰,个别章节例如电气布置、建筑智能化很多考点都涉及多本规范,直接翻规范真是既费时又费力,但是它也有个缺点就是对做知识题不是太友好。

我习惯用规范手册来做题,但是我在精讲班阶段就对照着考点总结从头到尾的做了一遍梳理,并在规范和手册对应的位置都做了补充标注,所以我的规范手册相当于包括了考点总结。

需要注意的事,有些省份的监考比较严格,不允许规范和手册以外的资料出现在考场,一定要提前做好了解,以免最后发生惨剧。

规范手册算例是一本很好的资料,生哥把规范手册里所有的例子都做了勘误,而且重新优化了解题步骤,使解题步骤模块化,更适合考试。在考场上如遇到短路IEC、传动等题目,可以直接对照着算例照抄。

建筑物电气装置600问也是一本不错的课外资料,它是已故电气泰斗王厚余老先生的著作,对学习安全、低压电器、接地等章节很有帮助,20年、21年的安全和低压电器的题目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影子,如果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读一读,对日常工作也有所帮助。

真题,必备,船神的“10遍真题真理”你就知道真题有多重要了,别废话,买来刷它就对了。

模拟题,建议备,每年的模拟题都是生哥和几位答疑老师花费很多精力编写,可以补充真题以为的考点,考试时遇到几道题你就赚了。

当年新增规范,必备,必备,必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相信20年没有带DL/T 985的人肠子都悔青了,20年新增规范GB 8702也在21年考了,GB/T 13462今年要注意了。


八.关于备考技巧

利用好开卷考试的优势,一些好的备考技巧会大大提高你通过考试的概率,这里说说我的一些准备仅供大家参考:某些考点分散到不同地方,平时做题来回翻看非常麻烦,我会把它们汇总到一起标注好出处并打印好贴到手册上,例如智能化线缆敷设汇总、智能化镜头汇总;

在做模拟题的时候发现好的题目可以作为算例打印好贴到规范对应位置;

配四表1.4-7打印好贴到计算器可移动壳的后面,每次使用都很方便;

查图不准提前转化成表格的形式查表,例如配四图14.6-1自然接地体形状系数k2。

九.关于装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考试装备,很多考友都有详细的总结,我就简单说两个:

计算器:一定要准备卡西欧991,它可以应付所有的注册类考试,大大的方块按键能减少你在紧张情况下按错按键的概率,多行显示也可以让你在输入数据的时候便于检查,绝对是考试计算器的天花板,它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解方程,如果架空线出状态方程的题目,你能省下很多时间,计算器的具体使用方法菜神和晓风老师都有录视频放到了班级群里,不会的可以自己找来学习,一定要在平时就熟悉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既省时又少出错。对于计算器还有几点说明:

1.在计算水平/垂直面照度的时候尽量不要切换到弧度模式,因为在考场那种紧张的情况下,你很有可能忘记切换回角度模式,那样你就真的能体会到什么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了,可以把角度乘以π再除以180换算成弧度。

2.长的、大的式子,要从里到外计算并善于使用“Ans”键,这会节省你很多时间,并减少出错的概率,等你用熟练了就能体会我所说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多按“=”。

3.工程人“N+1”的思维,计算器尽量带两个,虽然卡西欧991有太阳能板,有条件的话上考场前换一下电池,以防万一,考场上计算器如果出现问题,别指望别人能借给你。

书架+书立:如果你用的是单行本规范的话,摞在一起很不方便,要用到书立把规范竖立摆放以便拿取。有的考场位置比较小,没有多余的桌子供你摆放规范,不准备书架,就要把规范放在地上,来回的弯腰拿取规范很耗费时间和体力,所以备一个书架很有必要。而且你不知道考试时的具体环境,在平时练习的时候书架放在左侧还是右侧都要兼顾。

十.关于知识题

关于知识题,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你是设计老手,平时经常翻规范,那你就可以晚些准备,如果是设计小白,那就要提前做准备,尤其2019年以后的知识题难度(不包括2022年)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年案例过了却在知识题上翻车的大有人在,所以要给予重视,个人建议新手提前2个月、老司机提前1个月开始复习知识题。

我每年都做了三遍年份版的知识题真题,从16年开始做,最后都能在3个小时内翻完上下午140道题,得分在170分-180分之间。最后考试成绩在150分-160分之间。


十一.关于学习群体

加入一个好的学习群体是非常重要,在这个群体里可以互相监督学习和分享。你要知道注电证书是一个天花板级别的证书,能来参加这个考试的都是行业的佼佼者,在这个群体里你会遇到一帮学霸,让你时刻有危机感。

每当自己懈怠的时候,看到别人比你优秀却比你还努力你就会觉得无地自容;每当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有同病相怜的考友和你互相鼓励。


十二.关于考试

台下2000-3000小时工,台上720分钟,考试前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这12个小时能有个好结果。考场上是需要策略和心态的,缺一不可。

我第一年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好的策略,可能是紧张的原因,考试前生哥挂在嘴边的多轮选题策略,还有噜噜牛曾对我的不要在硬骨头上啃的教导全被我抛在脑后了,考场上我先是先入为主的跳过了负荷计算的题目,然后又在上午滑触线的那道题杠上了,我自认为复习到位觉得这是道常规题,越做发现越坑,磕磕绊绊的是算出了答案,看了一眼表20分钟过去了,当时心里就慌了,结果第一组题中有个节能的例题都没来得及做。

下午也是因为选题失误,在照度均匀度和节电费用两道题花费了大量时间去验算,导致了照明的点照度计算和PLC的两道纯数学题没有时间仔细读题,连送分都没有要。

生哥曾说过你花2分钟做出的题和20分钟做出的题都是得2分,不会因为题目花费时间多就多给你分,所以第二年我吸取了头一年的教训,考场上遇到拿不准的题都是直接跳过,专挑软柿子捏,这样一二轮选题下来,基本上已经拿到了保底分数,此时心态也就稳定了下来,思路也打开了,第二年的战绩是上午做了23道题,下午做了28道题选了25道。

具备了好的策略,还要有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态,完全是降智的存在,第一年不用说了,因为题目的难度和灵活使心态崩溃,本来具备通过的实力,能力却大打折扣而未能上岸。

第二年虽然经验和实力都较第一年有很大提升,但是考最后一科案例的时候脑海里总闪回第一年失败的场景,心态多少受了些影响,导致智能化有两道题犯了严重的低级错误,其中有一道就是生哥常提到的题目问最小就选了个最小值。

还有切记上午即使答的不好,下午也要放平心态,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因为最终分数是上下午加在一起,生哥总跟我们举那个经典的例子,17年就有人最终以“10+50”分完成逆袭。

勘察设计考试不像高考,它没有专门的人员对题目进行审核,每年都有争议题,而且考试时和平时做题也不一样,考试时因为紧张实力会大打折扣。

生哥总是告诫我们在定目标的时候就要留有裕量,最终分数能有目标分数的80%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考前给自己定的分数至少要超过80分。

19年之前,下午的智能化、架空线等题目因为难度一般,经常被考生做为“送分题”优先选择,可惜自从19年开始,这些“送分题”已经变成了“送命题”,无论是19年的3道关于博物馆安防的智能化题目,还是21年难度超过了发输变电专业的架空线题目都已经说明现在的考试已经没有必得分的章节,只有必得分的题目,例如22年被所有考生认为老大难的传动章节就出了一道基础考试就有的直流电动机的题目。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注电考试复习必须面面俱到不可留有漏洞,只有这样你才有更多的选择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十三.关于考试需准备的物品

考前必备文具

1.身份证(推荐带上社保卡备用)

2.准考证(4张,背面当草稿纸)

3.科学计算器1只(推荐卡西欧991,注意角度单位默认为°,照明计算可能涉及到弧度,计算结果调整为小数,考前设置好!可备用1只)

4.橡皮1只

5.2B铅笔2只(削好,也可用考试专用涂卡自动铅笔)

6.黑色签字笔6只

7.小刀1把(卷笔刀也可)

8.直尺1把(三角板、角尺、涂卡尺也可)

9.书立,书架

10.单行本规范、规范汇编、配电手册、钢铁手册、照明手册、线路手册、知识题索引、考点总结、算例、章节版真题等

后勤物品

1.口罩+应急药品(创可贴、清凉油、肠炎宁等)

2.指针手表(必备,考场挂钟可能在教室后面)

3.手机(含充电器,考场关机)

4.饮料(矿泉水、茶叶、咖啡、红牛)

5.关注天气,雨伞、衣物

6.巧克力、士力架等补充体力食物


十四.感谢语

流水账似的写了这么多,文笔确实有限,敬请谅解,也感谢您不厌其烦的看到了现在;

感谢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让我第二年可以继续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复习;

感谢我姐-石榴石,是你经常听我碎碎念,时不时的给我鼓励;

感谢生哥两年的栽培,第二年还赠送我复习资料;

感谢船神和小老师无数次耐心的答疑解惑;

感谢秘密花园的小伙伴们,感谢小雪和鱼哥陪我走到最后,感谢小沙在第一年上岸后还不忘督促我鼓励我,感谢小德和7哥,虽然你们后来掉队了。


十五.尾

两年的时光,虽然痛苦但是快乐的,结局也是好的,这既是上一个目标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目标的开始,山高路远,我们来日方长。

最后还是借用一建李娜老师的一段话送给大家,预祝大家2023年顺利通过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

经历过痛苦的坚持,才配拥有永远的幸福。熬过这段时光,你想要的都会如约而至!

电气自学心得体会2

一、小试牛刀

2014年,买了一本高频基础考点,复习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和同事一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当年的发输变电基础考试,没想到竟然低空飞过。只复习了数学、电路、电力系统分析的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到怎么就歪打正着、能鬼使神差地蒙了137分。既然基础都过了,怎么着也得试试专业吧。那时的我对专业考试一无所知,心想着不就是个开卷考试嘛,肯定难不倒自己!虽然咱也不是学霸,但也不是学渣啊。2016年,屁也没准备的我,两手空空裸考,先感受了一下考专业的气氛。唉,现在想想当时还挺潇洒,一本书不带,一点压力没有,当然,一道题也不会做。我很没有悬念地考了个惨不忍睹的成绩。


接下来的两年,工作任务比较重,出差过多,所以这个事情也就暂时忘到黄河边了。直到2018年7月,休假归来的我,突然听到身边有同事拿到了这个证。于是我不再淡定了。人啊,往往越是自己身边的人有了突破和进步,越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咱也是俗人一个。如果一个陌生朋友考上了注电证,和我没毛的关系,也不会影响到咱的心态,但是如果身边的朋友们或同事们考到了,心里就痒痒的不要不要的。


于是乎,我又在琢磨怎样短平快地搞定这个专业考试。我不自量力地想到了考基础的套路。找本高频看看,不就是个开卷考试嘛,基础一个月,专业有个两三个月应该差不多蒙过去吧。我到书店里找了找,看有没有配套的“高频”字眼的专业考试复习指导书。没想到还真有!激动啊!立刻下单,开始复习专业。


高频那本书挺好的,里面竟然有个大数据统计,每章历年出了几道题,占比多少,而且是以规范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了区分。这么好的一本书,必须得好好用起来。我又买了两本合集规范,按照高频的星级进行区分,就这样按部就班复习了整整3个月。这三个月里,只做了做高频的题目和翻了翻一些五星规范,都是一知半解的,复习的不成系统,有问题在大群里问问,但是大部分知识点问了也还是五迷三道的,理解很不透彻。三个月后,我慌里慌张的上了考场,知识题虽然鬼使神差的过了,案例嘛,才考了不到40分。


二、初尝失败

第一次考试就这样过去了,失败让我意识到了案例考试的难度,自学,行不通啊!行不通的原因在于,这个考试的知识点没有任何官方的教材、答案和公认的学术结论。它不像我们以前参加的考试,中考、高考、研考,这些考试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都很清晰。教学大纲清晰,习题答案清晰,学术结论清晰。这个注电案例考试倒好,就告诉你一堆条文,没有任何的配套权威解读,没有任何的配套权威指导,没有任何权威的配套习题。那还自己修炼个屁啊!!!我知道,自己无论怎么修炼,我也分不清什么是接地极,什么是接地网,什么是接地线,有啥区别,有啥关系。怎么玩?没法玩,我感觉我快被案例玩死了。不行,必须报班了,我认识到了辅导老师的重要性。


次年2019年,报班。从过年开始,我每天坚持六小时学习,跟着辅导班的进度,好好做真题,好好看规范,好好听视频。应该说2019年我的学习时间还是很有保证的,工作不是特别忙,时间充裕。就这样到了考试那天,满怀信心的上考场。上午还凑合,考了个36,下午做了几道题直接没答案,和电晕那道题彪上了,最后直接崩盘考了个卷面26。2019年,知识题119,案例卷面62。许多考友和老师觉得可惜,其实我知道,这次应该是知识题和案例题双挂。因为知识题都过不了是进不了复审的。辛辛苦苦学一年,怎么好像还不如去年的3个月效果。百思不得其解!我从元旦开始,回顾了我一年的学习过程,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失败的可能原因。虽然不能百分百确认,但是我觉得应该八九不离十。可能的失败教训如下:


1.需要重新认识专业考试!自我水平定位失败!

真题全部做会可能通过考试,但不一定通过考试!2008年以来,所有的真题,难度是逐年递增。现在看来2008年-2012年的题目,可能还不如这几年的知识题难。真题即使你做过多遍,但是假如没有一定的模拟题加练,很可能遇到生题就完犊子了!这又牵扯到了一个自我水平定位的问题。假如你只是做了真题,即使你已经对真题很熟练了,不好意思,你在考场上通过的概率只有百分之50。所以,必须增加练习题的视野。19年的我,只做熟了真题,不重视模拟,自以为水平足够,考场上稍微题目一变,立刻废了。


2.知识题没有系统练习

为啥没好好练习知识题?回想起来,大概是因为2018年知识题我只复习了3个月就过了,现在看来不是啥好事情。让我过度轻视了知识题的难度。恰逢从2017年开始,知识题的设计开始发力,能感觉到出题人刻意地想把知识题和案例的悬殊地位平衡化。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知识题出了好多案例题,案例题出了一些条文题。另一方面,知识题的题干这几年倾向于向应用的方向靠拢,好多题目都是先交代个背景,然后再问实际工程问题。这种难度上的升级,加上我自身的轻敌意识,合力导致我的知识题挂科!看似119分很偶然,实际上有必然的因素!我这么轻敌,不挂我挂谁?


3. 案例题选题失败

19年案例考试我最大的问题是考试时没有任何策略可言。有点像足球比赛,当你是一支业余中学生弱队的时候,是不需要什么策略的,因为对于一支业余二把刀队伍来讲,球技不够精细是主要矛盾,战术和策略不起决定作用,所以2018年考试,光着脚不怕穿鞋的我,有没有策略和战术无关紧要!但是2019年的我应该说已经成为正规军了,技术基本定型,知识结构也挺踏实,基础有了,但这时如果不考虑策略,不考虑战术,就没有上升空间了,很可能被试卷打倒!2019年的题我基本上是挨着做,自认为学得不错,自认为能死磕出每一道题,结果下午一道电晕的题直接做了20分钟,把我干趴下了,满盘皆输。


4.案例题熟练程度不够,速度不够

19年最后半个月我基本没怎么做案例,每天捧着规范看条文,满以为这样可以使得知识和案例兼顾,却忽略了案例题已经手生了。真题大家一定要保证做5遍以上,5遍以上,5遍以上,最好最后半个月再刷一遍13-19年真题,后面我也会说到,假如刷的次数不够,思维定式练不出来,惯性思维练不出来,快速反应练不出来。


5.最后一个阶段强度很小

天天看条文,有个什么强度啊!原因大概就是这些......


三、从头再来


痛定思痛!

2020年,不服气,再干一年!

40多岁的我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2020年,针对19年分析出来的那几个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查缺补漏,把19年的那些不足和教训全部补上!再试一年,要么过,要么永远sai拜拜。毕竟,年龄不允许我一直这么干下去,生活可以包括考试,但考试不全是生活。还有家人需要陪,还有家庭和工作责任需要履行。


于是,我针对自己的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当然大方向还是得跟着进度走,因为是留级生了,有一定的基础,跟进度没啥问题,我基本上2020年前期第一轮、中期第二轮每天只学习3小时多就够了,每天晚上10点到1点就是我的时间,在家如此、办公室值班如此、出差也如此。我就这么坚持着跟着进度。我做了习题集和模拟题。还找了一些其它机构的模拟题学习。其他机构的模拟题不全是用来做的,大部分是用来看的,是用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另一方面,继续提高了自己真题的熟练度,无论是哪年题目,限定好时间,快速刷题。最后15天时间,我把13年到19年的真题又做了最后一遍,同时把前三套模拟题(包括高端班的题目)也刷了一遍。最后半个月请了年休加国庆,我基本上保证每天用5个小时对付完60-70题,然后用5个小时刷指导书或知识题。复习强度在最后一个月的加大,最大的好处在于:在最短的复习周期内,你对真题、模拟题、条文、知识点的认知记忆是最新的、最强的!因为做真题、模拟题、知识题、过规范的周期都是最短的,前面的还没来得及忘记,后面这一轮紧跟着就补上了,极大的保证了最后考试前的熟练度。


2020年10月17-18日,收获,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知识题两个半小时就做完了,案例题我坚持在考场上事先准备的“五选一放”策略——(选题干短的题、选单问的题、选眼熟顺眼的题、选自己爱做的题、选条文题(结果20年好像一道没有)、6分钟放弃原则),一直向前冲。即使做不出答案,过程保留后,蒙一个选项,最后上午不知不觉答了23题,下午答了25题,案例最终估分78。哎,真特么不容易......


四、学习经验总结

学习经验总结——学习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第一步:入门:三位一体初构知识体系

  • 看视频

视频非常精炼,导向性非常强,以高频真题考点为导向的视频虽然没有囊括所有的知识点,但是包括了绝大多数的高频考点。看视频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自己的主要知识体系架构。考注电的过程就是建造一座大楼,首先需要构建架构,知识架构体系的建立好了以后,成功也就过半了。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知识架构应该是在2018年仅通过一本《高频》用3个月就盖好了,当然,那时只不过估计是个毛坯房罢了。


看视频时,知识点不要过分追求深度,点到为止,太深的知识不考,或者说大概率不考;不要过分追问为什么,适可而止,过多追问为什么将会严重影响效率。当然,视频中基本的问题必须搞清楚来龙去脉。效率优先,目的是快速建立主要的知识体系架构,速度一定要跟上节奏,不求多精,但求高效!复习效率高效了,信心会指数级增长!要知道,前期如果效率低下,很可能是狗熊掰棒子,新知识还没熟,旧的就已经忘了,很容易有挫败感,甚至导致放弃。


  • 做真题

每一道真题都是精心设计的,真题是落脚点,看视频,看规范学到的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会做题。真题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能够通过真题了解题目怎么出,认识一下出题人的思路(后期题目数量多了,遍数多了以后,甚至可以揣摩出题人的惯性思维)。二是通过真题能够加深对核心知识点、高频知识点的认识。学了条文以后,必须有题目配合才能加深理解。真题第一轮适合按知识点章节进行做,第一轮把真题的解析步骤能看懂即可,当然能会做那就更好了(当然,后期对于刷真题的要求很高,必须想办法做够5遍以上,每做一遍都有更深的理解)。


  • 学条文

有考友问规范用不用通读,第一轮不用通读规范,效率太低了。第一遍规范应该用指导书进行索引去学习。每个章节的核心高频知识点都在指导书上,指导书包括了至少90%的案例知识点。指导书的索引维度非常科学!我们应该利用好指导书。正因为指导书的索引维度是跨多页甚至是跨多本规范的,所以有利于我们第一轮知识体系架构的建立。举个例子,关于导体,指导书把硬导体、软导体、电缆、接地用电缆、架空线路、甚至直流导体截面全部放在了一起。这种跨越规范的结构有助于我们记忆更加深刻。


总的来讲,看视频、做真题、学条文应该是初期我们入门的三大法宝。三个法宝无所谓谁先谁后,谁多谁少,三个法宝可能是同步的、交替的使用。对于基础较好的童鞋,如果觉得视频效率过低,可以先自学指导书和条文,同时辅助于真题进行巩固,遇到问题及时提问、交流或看视频解析;对于基础较差的童鞋,直接学习条文可能无法理解,反而会影响学习效率,所以看视频学习的比重应该大一些。


第一轮周期非常漫长,起步,知识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对于谁都是困难的,这是规律,因为从静止开始推一张桌子,加速度肯定是无穷大的,是最费劲的一个阶段,但是假如你把它推动了以后,后面可能相对轻松很多了。跑马拉松也是如此,第一个五公里是最费劲的,后面一般比前面轻松好多。第一轮复习也是类似,起步阶段非常痛苦,但是我们必须经历,这是规律!第一轮由于是按知识点大章节进行,大概包括了十五个章节,有的章节可能用不止一周,所以整个过程可能需要5个月左右才能完成。当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后,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上手!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二步:巩固-纵横交错挑战遗忘曲线

第一阶段完成后,真题做过了一遍,指导书知识点过了一遍,基本的知识体系建立成功。别得意,这个时候可能前面学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没错,这也是规律,不必大惊小怪,咱又不是机器人,战线这么长,肯定会狗熊掰棒子。没事,咱只要是掰二个扔一个,那不还有一个嘛。


然而此时,我们的培训班的进度已经进入第二阶段题海战术。有人说我这第一轮忘得差不多了怎么还题海战术?没错题海战术提倡的是按年度刷第二轮真题,这种按年度的方式是重拾遗忘知识点的伟大武器!按年度做真题,打乱了知识点顺序,你前一道做的还是导体,下一题可能变成继电保护,再下一题可能是厂用电。这种巩固知识点的效果肯定好于第二轮继续按知识点做题的效果。因为,你如果要记忆十个单词,每个单词连续念十次,其效果实际上和念一两次差不多。做题也是一样,你连续做十道厂用电调压的题目,实际上和做了一两遍差不多,因为时间都集中在一起了。所以按年度做真题是非常科学的策略,大家一定要坚持。


当然,我建议第二阶段应该再增加一个复习维度,就是在横向按年度过题的同时,纵向按知识点再继续巩固条文和真题。两个复习维度齐头并进,可能效果更好。当然这种复习方法必须建立在充足的复习时间上来。我的做法是,每周最好匀一天到两天的时间交给纵向按章节复习,专门梳理半章到一整章的指导书知识点和典型真题。

纵横交错大法很适合留级考友,因为有了第一年的基础,第二年第二轮每年的真题一共65题,也就一两天搞完了,剩下几天完全有时间再给自己用来进行纵向按章节复习。总之纵横结合的复习方式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阶段的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做真题时应标注适用于自己的坑点集合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倾向性错误,同样的真题,这次可能做对了,第二次做可能又做错了。错误原因,可能这次是因为A原因错的,下次可能是因为B原因错的。所以每做一次真题,都会有新的心得,都会有新的感想,都会有自己给自己新挖的坑,并且自己跌进去。所以我们需要将坑点进行总结和积累,当然最后阶段老师会提供坑点总结,但是属于我自己的坑点才是适合自己的。比如在选择MOA到主变的距离时,我自己的坑点就有8个,同塔双回计1回,最恶劣原则、只计出线、是否1.35、一般只计1段、括号内还是外、N-1原则、距离是电气距离等等8个。坑点的积累对于日后的功力拔高具有决定性作用。


  • 规范或指导书应在复习的过程中进行标注

标注方式因人而异。但是原则是相同的,方便定位。

(1)要在条文旁标注重要的、典型的、易错的历年题目,当然,一些特别简单的题目就不用标了,标的时候用铅笔,切记千万别用各种颜色的笔图的乱七八糟。把条文全标一遍等于什么都没标。建议在规范上图的颜色只有三种,

1)黄色的是知识题的提纲,

2)红色的是案例题的条文,

3)蓝色括号是重点的条文内容。

画的时候,只画提纲性关键词即可,重点的条文内容建议用蓝色画括号的方式进行即可,比如说有些非常适合设计成多选题的条文内容是非常有必要把可能的选项用括号标注的。


(2)标记时须索引其他页、其他规范的相关类似知识点信息,举个例子,电容器涌流跨越了50227和5014两本规范;接地变跨越了5222和5153;这些都需要相互索引。


(3)在指导书或规范上标注老师视频中讲解的重要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你不用再听第二遍视频了,效率大增,例如,什么情况下考虑非周期,短路计算用分裂还是并列,电压怎么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规范本身没有的,都是老师们研究真题多年后的总结,必须将其条文化,最好全部是闭卷思路记住。


  • 适当编制补充性的,或者适合自己的总结

应该说老师的葵花宝典指导书中经典总结非常多了,比如说绝缘配合那张表,比如说MOA额定电压那张表,比如说绝缘子选择的两张表,比如说金具和绝缘子强度计算的那几张表,比如说绝缘子闪络的一张表,比如说311中那三个耐压的几张表。


这些表格的共同特点是将规范中非常分散的内容高度集中,从而大力提高了解题效率。但是,我们每个人在复习过程中都有自己认为的薄弱环节,有自己认为的重点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指导书上有,因为指导书我认为是一本高浓缩的教材,老师已经删掉过好多性价比不高的内容了,这从老师的课件上能看出来。比如说,直流断路器保护配合可以说是个难点,但是指导书上貌似没有特别详细的内容。


所以我们应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适当设计一些适合自己总结性表格。比如说,我觉得电晕计算非常易错,设计了一个电晕六步计算表;觉得火电厂调压计算非常繁琐,设计了一个调压计算表;沉淀老师19年自己设计了一个电缆C值计算表非常好用;单相接地变因额定相电压和额定线电压的取法不同导致一系列的计算结果不同的对照表也值得总结;等等等等。


指导书的表格习惯如果不适合自己,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完善和改观,比如说,我觉得有必要梳理一下线路的内容,毕竟30分大户,于是自己整理了输电线路的所有知识点,涉及了气象问题、风速问题、角度计算、导地线布置、荷载比载、弧垂、应力、绝缘子个数、金具选择、档距计算、杆塔荷载、振动防震、电晕无线电干扰计算、防雷、架空线参数、定位等16个内容。这些章节都是按我的学习习惯进行分类的。考试的时候,我基本上脱离了线路手册和50545,完全按照我的线路小总结答题。


当然,话又说回来,没有必要将总结全部推倒重来,那样太浪费时间,自己的总结一定是补充性的,你觉得哪里需要完善就补充哪里。补充一些总结的好处有两个,一是可以在总结的过程中夯实知识的理解,抄一遍知识,整理一遍知识的过程就是加深记忆的过程;二是最大可能的将知识点总结全面,会有利于下一次的复习周期大幅缩短。毕竟索引在完善,知识在巩固,必然越复习越快,每一轮的复习周期如果都比上一轮快,说明效果就出来了。最后阶段,你会发现,可能两天就能过一个章节。


总之,如果第一轮的目的在于构建知识架构,那么第二轮的目的主要是为知识架构添砖砌瓦。第二轮的复习是个纵横维度交错的过程,是个知识点巩固的过程,是一个串联各种规范的过程,是一个将规范读厚的过程,是一个将规范和指导书标记成蜘蛛网的过程,是一个深化标记和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大概2到3个月。经过第二阶段以后,真题更加熟悉,规范更熟悉,条文更交织,知识点更不易忘。


第三步:冲刺,查缺补漏提高做题强度

2019年,我的复习节奏非常不错,前两个阶段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真题每题的来龙去脉都已搞懂,每年的模拟试题都基本上90以上,但是19年考试的时候上午凑合,下午直接崩盘。事后究其原因,我觉得是自我水平定位有所偏差,没有利用好最后的冲刺阶段。前两个阶段完成后,很容易给我们造成假象,一种基本没问题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我在19年第三阶段就是这种假象,每天在群里侃大山,聊大天,还给大家答疑。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能力水平的定位有了问题。


我们练习的真题都是做过的题目,无论做多少遍,都是见过的题目,题面非常熟悉,导致我们做题时心里有底,不会紧张,但是假如考试中题目稍有调整变动,立刻变得非常陌生,这种非常陌生的感觉会影响做题的自信,稍有不慎必然慌神,崩盘就在一两题转瞬之间。所以对于自身实力的定位将非常重要。不妨大家在复习完前两个阶段后做一下自己的实力评估,看看到底自己几斤几两。那么评估的指标是什么?我觉得如下几点:


  • 1.问一下自己是否还有偏科?

大部分人都有偏科,建议大家不要偏科,不要随便放弃某些章节,知识点虽然很广,但是那些不熟悉的领域考的都不深,没有必要舍弃,照明、IEC等这些知识点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把它们拿下,继电保护和二次每年至少6到7题。舍弃多,过得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 2.问一下自己条文定位速度是否快速?

到了第三阶段,应该适当的练习知识题,历年知识题只要认真做够5/6套,每题必查,应该至少都在140左右,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知识真题,可以检查一下自己条文的熟悉能力,当每套70道的知识题能够在两个小时做完90%并且达到70分,基本上条文就相当熟悉了;


  • 3.问一下自己案例做题时是否有固定而稳定的套路?

我觉得好多知识点我们自认为很熟悉,其实熟悉程度是不够的,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每次解题的套路、步骤都不太固定,就像踢足球一样,好的球员脚法非常定型,但是有些球员踢球的脚法非常不固定,有一脚没一脚的,有时能蒙进个世界波,有时连踢几个高射炮。做案例题也一样,我们应该对每一个考点精心总结解题套路,第一步干啥、第二步干啥……。考试时严格按照套路,肯定不会有错。比如说,哪怕是最简单的计算短路电流,其中涉及到先除根号3还是先除电压,我觉得都应该固定好步骤才对。


  • 4.问一下自己做案例题我们是否已经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

主要要问自己,这个题还有没有更能省点时间的空间了?还能不能再快了?比如说以前做电缆截面,当C值需要我们计算时,我们完全能根据纤芯材料、绝缘材料将公式简化成一个直和交直流电阻比有关的几个公式(沉淀老师19年就是这么做的),这个题目可能至少节省了3分钟时间。


  •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面对大部分新题能不能做到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这是最严重的一个问题,许多考友一看到新题就崩溃,所以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模拟题加以练习,才能解决见新题就完犊子的尴尬。

其实大部分考友在完成前两个阶段后的实力是不足以应对考试的,因为现在的考试难度逐年加大是不争的事实。只熟悉真题能不能过?能过!能不能一定通过,那可不好说。所以基本上成败就在于第三阶段,我们能不能从量变到质变,关键在于第三阶段。我认为第三阶段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加大强度,最大化熟悉真题。真题永远是根本保证。真题都做不熟,进阶无从谈起。比如说我觉得最后半个月将历年真题全过一遍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二、拓宽广度,做一定的模拟题、新题进行练习。提高自己应对生题的能力;比如说五套模拟题你能做对几道?

第三、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进行加练。比如说,大部分的考友会比较怕厂用电、继电保护,那我觉得应该在第三阶段的一两个月内找一些题目进行强化。


总之,第三阶段是个关键期。当然随着试题一年比一年多一套,很可能第三阶段找不到了。但是冲刺的最后一两个月阶段必须要区别于前两个阶段!大神也说过,哪怕前两个阶段你吊儿郎当,第三阶段必须迅速归队!最后两个月就是决定生死的俩月,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差下的两三个题的分补上,毕竟许多用了功的考友差就差那一两个题的分;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您是分子还是分母!能不能把强度搞上去,直接决定了你用不用再浪费一年光阴!


总之,注电专业考试就像黑夜里洗衣服,你就使劲揉吧!第二阶段过了一会看看干净程度就行,也不用老看干净没有,功夫到了,衣服自然也就干净了。最后祝大家2021年好运!

电气自学心得体会3

注考心得(发输变电专业):我的注电不归路??

仟帆学员—寒夜

是哪根神经刺激了我走上了这条不归路的??

2019年,公司一个刚毕业的同事,试用期刚过,就过了注电基础考试。而且当时的公司,似乎有倾巢而出去考试的风气,自然而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2020年基础考试。纯裸考最终以116分止步。

虽然毫无准备,但是考试过程,我是认真对待的,这个分数让我看到通过基础考试的希望。

小试牛刀,廉颇未老!

时间进入了2021年,上面提到那位(刚毕业那位同事)已经考得满手是证了。在羡慕他的同时,他也不断的鼓动我加入。十几年都没有静下来学习了,为了找一找学习和考试的感觉,先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了5月份的二建考试,没想到一次性通过了三门记忆类型的科目。顿时感觉,廉颇未老!

在基础备考的三个多月里,每天晚上认真的听一节仟帆的录播视频。晓风老师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听她讲题有庖丁解牛、抽丝剥茧的快感,而且晓风女神声音磁性且温柔,像是重力的吸引,每分每秒都想向她的声音靠近,常常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听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暂停做课上练习题,做完马上播放,核对思路和答案,跟着理解知识点,基础题都是固定题库,只需掌握晓风老师讲解的大部分专业基础内容即可通过考试。

接下来的基础考试就顺理成章,较高的分数通过了2021年的基础考试。

公司几个同事一起过的基础,加上另一个同事报某米培训班过了专业。考虑到一起学习便于交流,就报了某米培训班。老师的水平我暂且不说了,声音效果差晓风老师十万八千个档次。上了一个多月的课,依然进入不了状态。我还是太想念晓风老师了。

年后在仟帆官网上找到了晓风和忘忧草的公开课。晓风老师讲的专业课依然思路清晰,丝丝入扣,让人着迷。更让人惊艳的是,小草老师的一节主接线,让我见识到了大师水平。我的工作经验,对各种接线形势算是有一定的见识,觉得能把各种主接线的优劣和适用范围讲的清清楚楚,而且有一些思维拓展的老师不多,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后来也领教到小草老师是个精力充沛的全才,承担了三分之一的课程教学和大部分的答疑工作。还有知识渊博、娓娓道来的一堂课三个小时惊人体力的今生老师加持。

果断携同事弃暗投明,加入了仟帆培训班。

七年发电厂变电站继电保护调试经历,八年的电气二次设计经历,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有很多点跟工作相关,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经常课上互动,这样每次上课都能跟上老师的节奏,理解比较深刻。精讲班学完了,我感觉对发输变电有了这个系统的、整体的、深刻的认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跟上节奏、坚持下去,终有收获。

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学习建议:

第一:报班学习,认准仟帆!

第二:省时间买套标注版的规范、做好手册标注。五星规范要看三遍打底。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跟直播课,可以互动,效果更好。我基本所有的课都是跟着直播,有些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再看一遍视频,针对性的理解难点。

第三:建议每个完整的周末,一定要拿来做章节真题,训练巩固知识点。但是我有两个孩子,周末经常需要带孩子,只能抽半天或者晚上做题。

第四:精讲班学完了,建议大家至少章节真题要做两遍。提高班建议稍微拓宽一下知识面,不必死磕模拟题。精讲班完了,我精力有限只做了一遍章节真题,做题速度起不来,比较吃亏。

第五,做三遍年份真题找感觉,熟悉手册规范,总结选题策略。题是做不完的,想通过考试必须有策略。电气博大精深,一个电气人可能一辈子也就熟悉和精通某一个领域,选题策略才是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设计考察的重点。(年份真题也是只做了两遍)

第六,最近今年的知识题也出的比较难。临近考试之前,12年之后的知识题刷两三遍,同步补全规范上的标记。

第七,轻松上阵,不要自乱阵脚,像22年上午的题还比较难的,但是要淡定,下午还有补救的机会。

最后,祝各位考友一次通过,祝仟帆教育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