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中医阴阳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理解了阴阳,也就学透了中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观风云再起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医阴阳心得体会1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自从《黄帝内经》将易学的“阴阳”这一哲学概念引入医学领域之后,就成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内经花了长篇累牍的篇幅阐述了“阴阳”,如第五篇《阴阳应象大论》和第六篇《阴阳离合论》通篇都在谈阴阳。可以说,读懂了阴阳,对中医理解就透了。

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本就是阴阳,《内经》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看病诊断,辨阴阳是基本功。

那么阴阳有哪些具体涵义呢?

自然界中的阴阳

自古以来古人认为,一座山,山北为阴,山南为阳;一条河,河南为阴,河北为阳。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日属阳,月属阴;水为阴,火为阳。“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涵盖了一切领域。

一日当中也有阴阳,卯时起太阳升起,阴消阳长,至中午阳极盛;下午起,阳消阴长,至太阳西下,阴又逐渐盛,子时达到阴极,子时后阳就渐长。

“天地之遵,有左有右,有牝有牡”。左为阳,右为阴,牡为阳,牝为阴。春阳秋阴,夏阳冬阴。 大国阳,小国阴;重国阳,轻国阴。有事阳而无事阴。上阳下阴。

可以说,一切相对运动的、外向的、向上的、生发的、温暖的、明亮的、刚强的、积极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收敛的、寒冷的、晦暗的、柔弱的、消极的都属于阴。

人体中的阴阳

人体中,五脏为阴,六腑为阳。横膈膜以上属阳,以下属阴。阳气出上窍,阴浊出下窍。

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脉象上,寸关前为阳脉,寸关后为阴脉。

手足经络又分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

人体中具有温热、兴奋、推动、弥散、外向、升举等特性的为阳,或者称为“阳气”;人体内具有滋润、抑制、收敛、凝聚、内守、沉降等特性的为阴,或者称为“阴气”、“阴精”。

阳化气,阴成形;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人的身体属阴,神气属阳,死人虽有形体尚存,只有阴,而无阳。

此外,阴阳还是无穷可分的,如心有心阴和心阳,肝有肝阴和肝阳,肾有肾阴和肾阳等。相应地诊病时,心有心阴虚、心阳虚;脾有脾阴虚、脾阳虚等。

阴阳的辩证关系

  1. 阴阳相互依存。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藏精,阳卫外。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之所以能在体外起卫气的作用,就是因为有阴津存在,如果阳气发散太过,一样会损耗阴津。

  1. 阴阳不能偏胜。

《内经》中又明确提出“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高度凝练地表述了阴阳之间互根互用、制约平衡的关系。

  1. 阴阳互相转化。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也就点出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道理。

  1. 阴阳必须平衡。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的真正涵义

对于阴阳的理解,以清代名医黄元御的理论最为深刻。

黄氏在《天人解》中曰:“阴阳,不过中气所变化耳”。所谓阳虚就是元气升不上去,阴虚就是元气降不下来,升降之枢轴就是靠脾胃之气。所以他力倡“培植中土扶阳抑阴”。

简单说,就是人体内元气运行的流畅与否关乎人体的健康和五脏的功能,人体要达到阴阳平和,必须以阴升阳降为基本条件。一身气血周流畅通、运行无阻,则人体是不会生病的。

元气是左升右降的,上行即为阳,下行即为阴。“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可以说,黄元御揭示了阴阳之本质。

“生之本,本于阴阳”。“《内经》认为“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因此说,“医道虽繁,可以一言以蔽之,日阴阳而已”。总之,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明了阴阳学说是了解和认识中医理论的必经门径。

中医阴阳心得体会2

中国的文化,乃至东亚的文化,是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之上的,中医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基础,正是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逐步创立、完善的。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阴阳平衡的,一旦阴阳失衡,人就会出现恙、疾、病

中医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的,追求的是阴阳平衡,而非局部的“无恙”。因此中医行医过程中,常常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与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似乎是背道而驰的。这源于中医、西医各有自己的思维逻辑,走了两条不同的路,为的都是帮助人们解除病痛、恢复健康,没有对与错,也无优劣之分

条条大路通罗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逻辑,不能以中医的逻辑来评判西医,亦不能以西方的思维来指责中医。如今网络上时常出现的“中医黑”“西医黑”,多是用中医的思维看西医、用西医的思维看中医。

每个人都有知识的盲区,在不了解一个事物的情况下,随意的评判,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被评判者、读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时代,当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时,可以自由地选择中医或者西医,这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福利,我们应当珍惜。当然,最好别找中医开西药,也不要找西医开中药。

每一个对中医感兴趣的人,在踏入中医殿堂前,我想是应该了解“阴阳文化”的。什么是阴阳,从什么地方可以了解?很多人可能会说《易经》是讲阴阳的,可《易经》太难了。

通俗易懂的《易经》导读

¥32

购买

其实,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懂阴阳,只是日用而不自知。阴阳就像磁铁的南北极,是相互依托而存在的,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人分阴阳,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属阳的男人、属阴的女人也都包含了阴阳,头为阳、足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你可能会说,这些我都懂,可是有什么用呢?我举个例子,也许有助于你理解阴阳对我们身体健康的作用。

你可能有这样的体会,一到冬天后背特别怕冷,但腹部却不怎么怕冷,这是为什么呢?根据中医的阴阳理论,夏天的时候阳气外散于外、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收于五脏六腑,故而我们的感受就是冬天后背特别怕冷,而且后背一着凉就容易感冒。

那么这对于我们的健康,又有什么用呢?夏天阳气外散,就要保护好我们的肚子,睡觉要盖肚子,少喝冷饮,否则就容易患上肠道疾病,如拉肚子等;冬天阳气内收,就要做好后背、四肢的保暖工作,否则就容易感冒。

人在夏天容易拉肚子、冬天容易感冒,在西医看来,是因为夏天的气温适合细菌的繁殖、冬天的气温适合病毒的生存。我认为,这只看到了表层的原因,并没有考虑人体四季变化的因素。

人是恒温动物,除了发烧时,我们的体温是相对稳定的,夏天有人感冒、冬天也有人拉肚子,说明病毒、细菌是存在的,这些病毒、细菌一但接触到人体,它们所处的环境温度就是人体体温,无论春夏秋冬,因而它们的繁殖、生存环境也是基本相同的。

那么,中医是如何解释人夏天容易得肠道疾病、冬天容易感冒呢?

中医认为,夏天人体阳气外散,阳气对肠胃的保护功能就相对较弱,这时如果夜里肚子着凉或吃太多生冷的东西,肠道温度下降,抵抗力下降,自然容易拉肚子。

冬天则相反,因为阳气内收,能有力地保护我们的内脏,所以不容易拉肚子;但这时候皮肤、肌肉却得不到阳气的支援,病毒就容易侵入,所以秋末、冬天、开春,我们容易感冒。

基于阳气外散内收的规律,民间还编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来指导我们的日常饮食。

除了拉肚子、感冒,关于中医阴阳,你听到最多的也许是“肾阳”“肾阴”,广告里常常有“滋阴壮阳”这样的产品。中医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其为脏,脏者藏也,属阴,而属阴之肾,也分肾阳、肾阴(即肾精,不是精液),那么肾阳、肾精又是什么?当然,这里要强调的是,中医所讲的肾,不是西医解剖学上的肾脏,它是一个系统。

在一次向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周铜水教授请教时,他将“肾精”比喻为生命核能,当肾精耗尽时,生命也就随之结束。周教授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新安医学的传承人,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肾精这一生命核能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国内著名中医徐文兵老师认为,肾精属阴,就好比空调的氨。一台空调能制冷,就是因为有氨的存在,可光有氨还不行,空调还得插电才能工作。这“电”就是我们的“肾阳”,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阳气,阳气足了才能推动肾精转化成我们生命生长的动力。

从“空调原理”中,我们可以知道,阴阳缺一不可。区别在于空调的氨用完了还可以再加,但我们人体的先天之本——肾精,是先天的、无法添加的。肾精要珍惜着用,还要给身体插上“电”,也就是要补充肾阳。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以上文字能帮助你理解中医的思维基础——阴阳,如果你觉得对你有所启迪,欢迎你将文章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也许你能帮助到他,谢谢你!

中医阴阳心得体会3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基础,它是一种哲学观念,用来描述和解释事物的本质和相互关系。虽然阴阳的存在无法直接通过科学实验证明,但它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并成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指导原则。本文将以科学的角度解析阴阳的概念,探讨中医为什么以阴阳为指导,并阐述阴阳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并不是物质实体,而是对事物属性和相互关系的描述。简单来说,阴阳是相对的、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以下是对阴阳的主要特征:

相对性:阴阳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的存在是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的。无论是宇宙的变化、自然界的现象还是人体的生理状况,都可以用阴阳来描述。

互补性:阴阳是互补的。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理、病理、治疗等方面,阴阳的平衡与失衡都对健康产生影响。

阴阳在中医中的应用

中医学将阴阳理论应用于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以下是中医中阴阳理论的重要应用:

诊断与辨证: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征、症状、舌诊、脉诊等,运用阴阳理论辨证施治。根据阴阳失衡的表现,确定疾病的性质和治疗的方向。

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常以调节阴阳平衡为基础。通过选择相应的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法,调和阴阳关系,以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养生与健康:中医强调阴阳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情志调摄等都是为了维护阴阳平衡,促进身体的健康。

阴阳与现代科学的关系

阴阳概念在现代科学中无法直接得到证实,但阴阳理论与一些现代科学概念存在相似之处:

动态平衡:阴阳理论强调的动态平衡观念与现代系统科学中的动态平衡原理有相似之处。无论是生态系统、生物体内的代谢平衡还是人体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基于动态平衡的原理。

综合观念:阴阳理论强调的整体观念与现代综合医学的思想相契合。现代医学也在探索综合医学模式,强调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与中医的阴阳理论有相通之处。

阴阳是中医学中的哲学观念,它是描述事物属性和相互关系的重要概念。尽管无法直接验证阴阳的存在,但阴阳理论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作为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指导原则。中医注重阴阳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强调调和阴阳关系来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平衡。在现代科学的视角下,阴阳理论与一些科学概念存在相似之处,可为综合医学提供启示。然而,我们需要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以深入理解阴阳理论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促进中医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