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精选3篇

《向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笔记,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不如一默g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1

上篇向孔子学做人


【第一章】圣人的做人法则

1.诚信:言而必有信

一个诚信的人,就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一个心底坦荡的人,一个能够成就事业的人。

2.孝道:百善孝为先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即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告知父母明确的去处。”

3.悔过:知错要悔改

周恩来说:“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人不怕犯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怕的是一直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无可救药了。

生活是人得以成长的养料,应注意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志向:匹夫不可夺志

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相信,只要有远大的志向与目标,有积极的心态,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也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我们要用志向在心中为自己点燃一盏希望之灯,当我们感到失望和困惑时,便用它去照亮前方的道路,从而看到远方的光明,鼓舞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5朋友:把握好交友的度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谊挂在嘴上,他们并不会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什么,而是会彼此为对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6.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跃上大方磊落的台阶。只有宽容,才能愈合不愉快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

【第二章】圣人的处世之道

1.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荀子》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不仅是一种个人品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不仅是一种公民道义,更是一种国家准则。

2.善变通,不唯我独尊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不主观臆断,不绝对苛求,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

多一分余地,少一分绝对,多一分随性,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自我,

唯我独尊是一种愚蠢的做人处世方式,对不同的见解、行为要学会予以理解和尊重,即便自己有理,也不要咄咄逼人、得理不饶人,要尊重他人。如此去做,才会给自己带来更广阔的天空。

3.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待在一起。有些人,即使经常在一起,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但也可能从来不会推心置腹说心里话;而有些人,刚刚相识,就一见如故,彼此将所有的秘密都互相分享。

4.和为贵:善用“和”字来处理各种关系

人若出于私心,处处争名争位,必然导致不和,贻害大局;如出于公心,先公后私,处处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才是致和的最佳保证。

5.执中致和:中庸的做人态度

凡事取乎中,称得上是协调人与事的良方。中是不偏不倚,不左倾也不右斜。非中则不能正,非正则不能稳,非稳则不能久。做人处世的要点,就在于“执中致和”。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做人既不要太低调,也不要太高调;既不要默默无闻,也不要锋芒毕露。

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人要做好自我调控,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欲望情感处在适度、恰当的刻度上,才能做到恰到好处。

【第三章】圣人的言行之道

1. 流言止于智者

不要轻信道听途说的信息,更不要随意传播流言,这不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一种明智的做人态度。流言止于智者,在实际生活中,也当以此态度来做人处世,不轻信,不盲动。


2.尽量不说大话,说了就要做到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3.欲速则不达,不要贪图小利

过于追求速度,往往得不到想要的速度,结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过于看重眼前小利,只会“贪小便宜吃大亏”。所以,对于这些毛病,应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北齐文学家刘昼曰:“小利,大利之贼;小祸,大祸之津。敬贪小利则大利必亡,不遗小祸则大祸必至。”

4. 行之以忠

忠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能力。忠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人们的信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有成功的机会,因为忠诚的人更具有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

5.正人先正己

对于个人,同样应恪守“正人先正己”这一先贤教诲,首先做好自我修炼,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准,然后再去要求别人,否则就难以服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领导者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出命令,事情也能进展得很顺利;如果领导者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第四章】快乐做人,快乐生活

1.像水一样多情,像山一样无忧

享受快乐,人生会更乐观潇洒;笑对人生,人生会更绚丽精彩;豁达恬然,人生会更自由豪迈。

为了寻找快乐,你踏遍了千山万水,始终见不到它的踪影。其实你只要拥有一颗知足的心,快乐就在你身上。

2.黄连为哨,苦中寻乐

苦中寻乐是一种生活态度,能够让你保持一份自信和希望,让你从痛苦、贫穷、难堪与不快中走出来。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经历就像是喝咖啡,前面是苦的,但细细品味却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浓香。同样,如果你能以“黄连为哨,苦中寻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话,你生活中的快乐将会无处不在。

人生贵在四种乐:苦中作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3.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能够迅速改变自我去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这也是没有竞争力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改变自我去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4.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子曰:“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孔子说:“吃饱喝足,挽起手臂当作枕头睡觉,快乐就在这里面。”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人生如下棋,深谋远虑者胜。

【第五章】修身养性,夯实做人的根基

1.非礼勿动,给人留下好印象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说:“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

2.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看待人生和社会时,既要奉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准则,同时该灵活的时候也要学会变通,一定要以辩证的思维、客观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能过于追求完美无缺,不能太求全责备。

英国19世纪女作家乔治·爱略特说:“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强烈的内在本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所造成的。”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邹韬奋说:“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讲到这一点,我还要对千方百计的诬陷者表示无限的谢意。”

4.要做所在领域内的专家

成为所在领域内的专家,是提升自己竞争力、证明自己身价的最佳筹码。

【第六章】德才兼备,才能赢得人心

1.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同理心”的概念。同理心是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中个人发展和成功的基石。没有同理心就没有彼此之间的信任,没有信任就不可能在分工协作中取得成功。想很好地与人相处,想改变别人或让别人迁就自己,唯一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己,也就是应该像圣人所说的那样,“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需要、不喜欢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则正好相反。”

成人之美不但是一种良好的修养,更是一种美德。

4. 善于学习,等于选择了成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应该从他们身上选择好的地方来学习,看到不好的地方便作为借鉴而加以改正。”

现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新信息与新知识,如果一个人拒绝去学习,那么他便不可能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与激烈的竞争,那么拒绝学习就是选择失败,而那些善于学习的人就等同于选择了成功。

5. 活到老,学到老

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缺少什么,就学什么,要长期地坚持学习,三个星期是完全不够的,要三个月、三年、三十年坚持下去。认真学习,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第七章】宁静致远,立大志,低调做

1. 少说多做,低调做人

在孔子的观念中,君子的形象应该是低调的、务实的,他们不善于说空话、大话,但做事敏捷,行动积极。也就是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低调为人。

当你总是急于开口的时候,往往也就没有心思去多看多听多思考,更别说去做了。而且,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暴露得也就越多,因此也就容易被人抓住缺陷和把柄,而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一个人说话太随便,往往也是一种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因为他们总是说过即忘,而很少去兑现。

少说多做,可以说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事实上,当你着手去做一件事,特别是需要花费大精力的事时,就应该先闭上嘴,憋足劲,才能更好地去做。

在现实生活中,低调是一种谦逊的态度。低调做人意味着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较低的姿态,不招摇、不太自我,对他人要有一颗理解包容的心,不要向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融入人群、与人们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你暗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低调做人,才能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

学会低调做人,就要做到不喧闹、不矫揉造作、不故作呻吟、不假惺惺、不卷进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即使认为自己满腹才华,能力比别人强,也要学会藏拙,学会低调。在喧哗浮躁、竞争激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现实中,少说多做、低调做人可以说是一种屡试不爽的自保与成就事业的手段。

2.持之以恒,才能有所作为

简单的事情并不等于是没意义的事情,把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出与众不同来,就是一种不简单。

人生,贵在坚持,对于自己看好的事情,一定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困难永远比快乐多,失败是人生常态,在遇到困难时要有耐心,再坚持一步,也许就会有转机。

3. 要懂得灵活变通

若想说服别人,如果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非但无效,反而会让人厌憎。会绕圈子、懂得灵活变通的人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变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学会适时变通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灵活应对人和事,这样才能使人生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八章】懂得内省感恩,才能无往不

1.吾日三省吾身

自省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最有效途径,自省能使人格不断趋于完善,让人逐渐走向成熟。

“静坐常思己过”,以安静的心境自查自省,才能克服意气情感的干扰,发现自己的本来面目,捕捉到平时自以为是的过失。

2.谦虚是一种美德

做人也是一样,越有学问、越有内涵的人,才越会深深地感觉学海无涯,人生无止境,进而会低下头,谦逊地生活。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做人要懂得谦虚,不可太得意忘形、锋芒毕露。

3.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懂得在小事上忍让的人,在大事上必然不可能平心静气;无法忍受一时之气的人,将会面对大风大浪;懂得忍让的人,才能够体会生活的其乐融融;懂得忍让的人,才能够学会生存;目光短浅,只为一时之气的人,永远学不会忍耐;真正的忍者,最懂得以柔取胜。

4.不患无位,患无所立

这个世界充斥着满脑子幻想但从不实践的人,也有很多埋头做事,却从不幻想的人。那些满怀理想,又努力用实践来实现这些理想的人少之又少,只有这些人才会是生活中真正的成功者。

5.学会感恩

懂得去感恩的人,才能够察觉到别人不易体会到的生活中的阳光、和谐与美好。充满感恩心情的人往往最具亲和力,他们就好像是磁铁一样,能够成为生活中最耀眼的中心,承受着别人的拥戴与支持,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无比精彩的人生。


下篇 跟曹操学做事

【第一章】能屈能伸,不逞一时之能

1. 只为王不称帝,不在乎一时之名

聪明的人善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坏事转化为好事,把危机转化为良机,在实力不足时也能做到自保并发展壮大。

当不清楚别人手里还有什么牌的时候,谁都不会不加考虑地轻易出牌。做事也一样,不要过早亮出自己的底牌。

2. 能屈能伸,善于适应

现实中,能屈能伸者往往更容易去适应环境及变化,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也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一种外在展示。

3.掌握好进退妥协的尺度

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莽夫。进退得当,才能从容面对成败,潇洒成就人生。

4.低头,是一种智慧

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就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第二章】胆大心细,敢想敢干才能成就事业

1.不循规蹈矩,才能有大成

凡事喜欢循规蹈矩的人,固然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但也决不会有大成就

2.善于表现自己,就是竞争力

在现实中,默默无闻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表现,而那些善于展示自己的人,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发展机会与成长可能性。他们是最具竞争力的人,往往能够迅速脱颖而出。

3.敢想敢干,积极行动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思路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目标之后,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环节,那就是需要将你的目标和规划付诸行动,否则一切都是妄谈。

4.做人就要有激情

对于激情,著名职业经理人、惠普全球副总裁孙振耀是这样理解的:“如果你对工作有兴趣,你就会有激情,你就不会为钱而努力,而是为理想而努力。到那个时候金钱自然也会有。所以说做任何事情,激情是第一位的。”

【第三章】苦练内功,方能厚积薄发

1.睥睨天下的气度与自信

苏轼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路还要靠自己去走

自己的路还要自己去走,依靠别人难成大事。

别人再可靠,也不如自己可靠,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这样才不至于处处受制于人。

求人不如求己》一书写道:“求人之人缺乏自信,没有魄力,最多小发展。求己之人顶天立地,自强不息,必成大事业。求人,低声下气;求己,扬眉吐气。求人,是是非非;求己,简简单单。求人,躲躲藏藏;求己,坦坦荡荡。求人,得不偿失;求己,利大于弊。求人,受制于人;求己,自强自立。”

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于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严格要求自己,必须要有非凡的自制力。

4.临危不乱,处变不惊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在遭遇危急的情况时,一定要临危不乱,果断处事,要敢于承担风险。如果在关键时刻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反而会前功尽弃。

【第四章】借力使力,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

1.依靠团队支持,具备合作精神

每个人都要谨记,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所不能的全才。生活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彼此需要、相互合作的关系,你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你。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那些具备强烈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能更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

雷锋同志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是的,一个人,只有充分融入到人群中、团队中,其潜能和才干才能得到最充分的释放。

2.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领导者在选择人才时,应该不拘一格,唯才是举,而不是在一些无关因素上纠缠,这样才能达到如龚自珍所说的“善相马者天下无弃马;善相士者天下无弃才”之用人境界。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对于人才,应该做到以“不拘一格、兼容并包”的心态去对待。

3.有容乃大,市井小人中有大才

俗话说:“永远不要忽视小人物,小人物也能坏掉大事情。”所以,对于小人物即使不能够拿来为我所用,也不要轻易去得罪他们,说不定哪一天,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会在某个关键时刻成为影响你的前程和命运的“大人物”。

4.跳出小圈子,结识圈外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有不断跳出小圈子,放眼大世界,结识圈外人,才能养成时刻都在尝试超越自己、能够换个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筑巢引凤,善待部下

伟大的领导人往往都很有人情味,很懂得善待下属、关心下属、理解下属。是的,只有做一个善待下属、富有人情味的领导,才有可能让自己攀升到“伟大”的高度。

【第五章】揣摩大势,精于算计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

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说:“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优秀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能够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2.高瞻远瞩,选好接班人

邓小平同志说:“老同志现在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拔好接班人。”

3.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敢于舍弃一定的诱饵,才能吸引“敌人”上钩,才能达成自己的目的。

4.兵不厌诈,巧用手段

在处理现实问题时,“兵不厌诈”也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一个贬义词,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处事的参考方式,而且它更多地被表现在办事时要懂得灵活变通、巧用手段、善用计谋。如果能够以一种合理而又合法的“诡诈”方式圆满达成目标,那么,何乐而不为呢?


【第六章】权谋之术,领导是门大学问

1.对影响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绝不手软

在对待异己势力时,严酷的手段是必要的,也是最富成效的。真正的敌人难以感化,对敌示好和示弱,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事关权力得失的原则问题上,态度一定要鲜明,意志一定要坚定,行动一定要迅速。治敌最忌心慈手软、下不了决心。

2.赏罚一定要分明

赏罚要做到分明,不能以一己好恶来进行,而应看相关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值得去赏,是否应当去罚,以及赏罚之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来定,而不是由着自己的喜好进行赏罚。

3.灵活多样的管理风格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同样,创新也是一个领导者永葆领导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时刻具备创新意识,才能更灵活地调整管理方式。

4.用人也疑,疑人也用

“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是一种求实负责的用人态度,即在用人时采取“疑”的态度全面了解和把握人才的品格与能力。要“疑”在心中、“疑”在事前、“疑”在明处,“疑”得公平、“疑”得有效。

【第七章】成竹在胸,永不言败

1.与狼共舞,要先变成狼

“欺软怕硬是动物的天性,弱肉强食是自然的铁律。我懂得进攻,也懂得退却。我不怕赤裸,更善于伪装。既能孤身奋战也善于群体进攻;我精通丛林与荒野的游击规则,所以我将立于不败之地。”精通如此“狼道”,才能像狼一样去做事。

2.做事彻底,不留后患

从今天开始拒绝拖延,养成做事彻底、不留尾巴的习惯。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要恰如其分地利用好当下的时间。

3.敢于拒绝,勇于说不

《摆谱》一书中写道:“要想安全有效地行使‘拒绝’这项超级武器,行为人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拥有足够强势的、对对方来说关系重大的稀缺资源,对方不可能轻易放弃;二、眼前的机会对自己无关紧要,或是对达不成合作的后果有很强的承受力。”

4.笑对逆境,永不言败

在挫败面前,人们会有三种态度:

其一,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其二,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不懂得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但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

其三,遭受失败的打击后,能够审时度势,及时调整自我,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

所谓的失败,就是暂时的耽误,暂时的挫折,或者说是暂时走了弯路。如果我们都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那么这失败就有价值,因为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过失败。失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更明智的开始,它会为我们下一步的行动指明方向。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2

周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致力于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学术教育史、中国名校与名师等领域的研究。2008年以自己的学习和感悟写了《跟孔子学当老师》一书,把我们带进作为一名教师的孔子的世界,让我们领略万世师表的教学风采,并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正如作者所说:当教师的,如果能收获半点孔子的从教感受来,即可算没有白当一回教师了。这正是我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根本意义所在。

通览全书,作者思路清晰,博古通今,贯通中西,引经据典,把内容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的开头都做了小序,每卷的内容都意蕴丰厚发人深思。上卷主要是引导教师学习孔子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卷主要是引导教师学习孔子教学的理念、方式、方法等,下卷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孔子的方法。作者像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一场场孔门教育场景;又像画家,为我们描摹一幅幅孔门教育画卷,让孔子的理想信仰、教育思想、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在我们面前一一呈现,令人历久弥新,如沐春风,回味悠长!

上卷: 教学,有如柏拉图式的爱情

开篇小序以现实中的教师与孔子比较: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待教学处于灰心丧气的消极状态,心灵深处充满抱怨、苍白或空荡。历史上,孔子则把教学看作“恋人”,痴恋教学的程度就像柏拉图将自己的全部爱情奉献给“真理”,相恋了几十年的教学生活,无论有多麻烦,有多变化无常,都像当初一般美好;无论何时想起,他均会感叹“不亦乐乎”,由此带来的极致情感就是死心塌地、痛快淋漓与无怨无悔。

正文从四个维度引领我们思考学习孔子的坚定信念和美好信仰。

第一维度:“我们有的,孔子没有”。我们今天所拥有的某些东西如工作单位、月薪、职称、荣誉称号、法律权益等是孔子当时所不曾也不会拥有的,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已经很有价值,至少可以支撑我们从容度过自己的教学生涯,从容的生活,所以要珍视平淡处境中已有的东西,并引用华裔史学家余英时的话“与孔子相比,我们的幸福在哪里”来启发我们思考。那近乎“光杆司令”的孔子缘何能够成为万人仰慕的先生?他究竟有什么呢?

第二维度:“孔子有的,我们有吗”?作者从康德、苏格拉底、柏拉图谈起,论及孔子有堪与柏拉图相媲美的坚定执着、为追求人类可能接近的最高教育理想不畏孤军奋战的英雄本色及感人至深的师生情谊。孔子一生执着于追求真善美,追求道德的完善,拥有坚定的信仰;我们因为没有清晰坚定的信仰,也从未通过求知、教学体验到刻骨铭心的挚情,我们在人与物的纷繁轮转中伴随的多是失意而回。谈到李零、钱宁等学者学孔子的感受,比如李零说“学《论语》,有两条最难学,一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二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现在,哭着闹着要学论语的,不妨先学这两条,试试看!”。

第三维度:“让自己感动的精神训练”。强调的是孔子所具有的人性力量,孔子是极富感情的人,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又懂得以礼来升华自己的感情,从而使自己的感情释放出来可以达到超凡脱俗的美,“发乎情而止于礼”。 如颜渊是孔子的最得意门生,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同意,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我们学习孔子的意义在于虽然无法一下子达到孔子的高度或者像他那样“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却可以从中得到感动、鼓励与净化。以我们已有的一切来说,即使没有能力将孔子的精神家园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也可以从中寻获种种让我们感动的人性力量,使自己心灵得到滋润,这就是让自己感动的精神训练。

第四维度:“别心浮气躁,只学皮毛”。 读《论语》学孔子,不能心浮气躁,《论语》只能“冷读”,不能“热读”,“念一句受用一句,得到一句就是一句”,要长久保持向孔子学习的心情,用心体会孔子的教学实践。

合卷深思,上卷是要引导我们了解孔子用尽一生追求的理想与信仰,理解和感悟孔子的人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心态,不浮不躁,珍视平淡处境中的一切存在,安心于教学的平凡,在平凡中享受工作和生活。态度决定一切,信仰改变人生。必须承认,我们的心灵普遍浮躁功利,缺乏信仰,甚至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至上。我们的教育需要坚定明晰的信仰,也需要有孔子或者柏拉图式的理想来维系,否则其将不会是真正文明真正值得爱的教育,而这正需要每一位教师一点一滴的努力。孔子值得学习,首先因为他的精神可以成为我们教师的“根”。我们以他的精神为“根”,不仅可以让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个中心,而且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给学生带去精神文化上的熏陶,使学生将来无论做什么都有源自中国文化的“根”,不至于考上大学后便不知道心灵将往哪里去了。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跟孔子学做老师心得体会3


孔子与学生坐谈

孔子的说话艺术,说话哲学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论语中孔子曾今说过,一言可兴邦,可见在他心中说话的重要性。

首先,孔自认为说话,沟通,最应该做到的就是,慎言,他在论语中写道,驷不及舌,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敏于事而慎于言”等等,可见他觉得慎言在说话中有多么重要,而就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说话的时候也应该时刻有一根弦悬在心中,往大讲,关于国家的一些言论我们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认知的,我们应该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在发表政治看法的时候首先应该基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返了解以及对我国立场的充分认知,才能发言论,在国家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上一定要谨言慎行,而往小一点来讲,我们平时无论是和老师沟通还是和同学交流,虽然不用像去发表政治看法一样那么的严肃和小心,但是也应该保持一个先思考后说出口的好习惯。

其次,在论语对沟通艺术的研究里,他认为再沟通里第二重要的就是要时机合适。这一观点在我们生活里其实比比皆是,有很多人,其中也包括我,曾今就因为口无遮拦,在不该说话的场合说了话,又或者在不该说这句话的场合说了不该说的话,其实这些道理都很简单,但往往会被我们忽略,在学生时代还没有很明显的体现,但是到了社会中对于不会掌握时机然后说了不该说的话的那些人一定就不会那么宽容,所以结合第一点,在说话前我们一定要三思。

孔子还认为说话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在我理解就是和什么人说什么话。在我看来这一点是最贴近我们大学生的沟通环境的,就拿我举例,我曾今在没有了解一个同学的家庭环境下就说了很多关于我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他生活的经历和我相差很大,而理解错了我想要单纯分享的意思,所以因为这一件事情,我们的关系也渐渐疏远,其实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让我知道了,对于不同的人我们应该有不同的说话方式,极端一点的讲就是,你不能因为自己过着非常好的日子就口无遮拦的和那些过的不那么幸运地人去快乐的分享,也不能对那些完全不了解一个领域的人和他去探讨一些关于这个领域的事情。第一种情况是会伤害到周围人的心灵,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谓的对牛弹琴,不是贬低对方的意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感兴趣的地方,有每个人沟通中的雷电,所以我们应该把握好这一度,才能更好的和周围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其实还引出了孔子的另一个沟通下的观点,就是在说话里要掌握好分寸,这个观点我认为也是我们沟通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比如,如果我的朋友在我是的生活里经常对我指指点点,虽然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但是我也会选择和他慢慢疏远。

以上就是我对于孔子的说话艺术结合着生活的一些个人的思考和总结,而这一次的小小总结,就让我感受到了,《论语》中的说话艺术,也对于提高我的说话水平和交际能力,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