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班级高效管理心得体会,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不惑遇霞明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生规章制度心得体会1在班级管理这个平台中,班主任必然要成为核心力量。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可以造就一个积极,团结的班集体,固然会造就一批批优秀学生。有人把教师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把教师比作耕耘在祖国花园的园丁。而班主任是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我认为:班主任不是蜡烛,因为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充实;班主任不是园丁,因为他们培育的不是柔弱的花草,而是祖国的参天栋梁。班主任风里来雨里去,在知识的长河中,引领孩子乘风破浪,把一批批孩子送到成功的彼岸,又无声无息地回到岸边,期盼着,等待着,与下一批学生共同成长。所以我说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摆渡人。那么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我的班级管理的心得体会:
一 班级管理先有“制度”
制度虽然是冰冷的,但只有通过制度管理,才能让学生对班集体的公约达成共识;让制度管理使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的班级管理制度是通过与班干部一起商量,然后由班干和全体学生一起逐条拟定的,是一种“班长——副班长或副支书——专值班干---小组长”的分层管理模式,它既分清了班干部的工作职责,又理顺了班干部之间的关系,便于班干部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地展开工作,更是使得班上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唐代柳宗元即有言:“经非权则泥,权非经则悖。”制度不变的一面是为“经”,制度应变的一面是为“权”,制度的良好运转,应该有“经”有“权”,有刚性有柔性,有硬度有温度。如果缺少应有的“弹性”,制度运行往往会卡壳。比如有的地方规定公厕苍蝇不能超过两只,倘若机械地执行,结果就很难有操作性,也为人笑话。前一段曾有一则“官员在女儿婚礼上被带走”的假新闻在网上流传,但正如有关方面辟谣称“如果真像报道说的那样,纪委就实在太没有人情味了”。这说明,即便是严格执法,也应该带着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我们不能在管理上千篇一律,来个一刀切,如果那样反而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因此我要讲到第二点。
二 执行制度时还需巧用“尺度”
高柳宜蝉,低花宜蝶,曲径宜竹,浅滩宜芦,自然世界包罗万象,故而有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班集体也应有适宜各种个性学生表现自己的雅量。让他们在集体里舒展地绽放自己的魅力,执行制度时还需巧用“尺度”,才能激发他们内在潜能,彰显他们个性魅力。
案例1 ,处理违纪学生时,不一定总要按班规这个尺度来执行,适当地调整,反其道而行之也许更有效。
在我班班规里有一条是大家制定的,那就是每天夕会课提前5点到教室自主学习,如有违反者,自觉为班级做值日一周。期中考试结束的当天下午放学后,天气晴朗,但已是十一月下旬了,气温还是比较低。那天到了5点5分了,我在班上巡视时,发现有五名学生仍然不在教室,当天值日也没有人做,到了5点10分,这五位同学才气喘吁吁地跑回到教室,每个同学都是满头大汗,衣服湿透了。这五个同学平时就冲得很,经常无视班规班纪。我这次没有说什么,叫他们在教室门口站着,先平复一下,然后叫他们一个一个的到我办公室来,我这次一改往日的批评,而是说“你看天这么冷,衣服都湿透了,可别着凉了。”一句关怀的话语让这位学生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后面又接着说:“要不先把汗透的衣服换掉然后来我这谈谈?”我越是这样说,反而让他越发不好意思了。他主动和我说:“老师,真心的谢谢您对我们的关心,我们打球迟到是我们的不对,我们这次真的做错了。”这次犯错的学生中有位叫浩罡,他的认错检讨书是这样写的:“------昨天,因为好久没有打球了,所以心里难受,就是那种憋得慌的感觉,于是就和二班的几个学生还有教官一起打球去了......没想到迟到了,肯定又要被臭骂一顿了,我也想到了好多的话如何去和班主任反驳,还想跟他吵一架……但我没想到的是桑老师这次居然没有发脾气,反而是关心我们,怕我们着凉了,这时我的内心
真的很感动,这时才明白了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我所有出言不逊的话全都憋了回去……我愿意主动承认错误,主动接受处罚,我也愿意按班规接受处理:写500字的认识,并为班级做值日一周的处罚。
所以教育孩子,尺度不同也许也会收到同样的效果。以平等的朋友关系对待他们,用诚恳的话语打动他们,用真挚的情感感化他们,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把握尺度中彰显班级“爱的温度”
在班级管理中,真爱是永恒的旋律,以爱心打动学生,用热情感染学生这正是所谓的“温度”。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教学工作,尽职尽责,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从班主任身上看到什么是“认真”、“诚实”和“进取”,并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之变成学生潜在的意识和自觉的行动。只有真心爱孩子,孩子才会相信你,把你当做他们的大朋友,有什么话才会向你倾诉,这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案例2,一场在班级为学生过生日的感恩教育。
新学期军训期间的一个下午休息时间,我班一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今天下午想回家。” 我问:“为什么呀?这才开学几天呀?有什么事情吗?”起初她不肯说是什么原因,后来我一再追问下,她告诉我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就是特想回家,想妈妈为她买生日礼物了,想到好多好多对她有利的好事----”通过我和她之间的对话,我想今天晚上的夕会有话题可说了。
我临时决定将自己上次买的几只水笔包装成一个小礼盒,写上生日祝福的话语。夕会期间我特地提议给她过生日,并和同学们一起为她唱生日祝福歌,送上小礼物并在全班对她说:“送她的礼物是几只水笔,礼物虽小,但班级情谊无价,希望你能喜欢,同时希望你今后的人生路上好好学习,用这支笔来书写你的豪迈人生!也请记住:今天是你的生日,但同时也是你妈妈的苦难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你在开心的同时也要知道感恩你的母亲给予你生命”。这次夕会活动,孩子很是开心,也没有吵着要回家了。
第一次放假回来后,孩子的妈妈给我发微信说到:“桑老师,孩子跟我讲那天生日的情况,班主任和同学们在班级为她庆祝生日,虽然孩子没在家感受父母的爱,但是她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感受到了班主任如同父亲一样的爱。而且这次放假回家,感觉孩子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我在家承担一些家务活,说话也礼貌了许多,真心地感谢桑老师您的教导,我们做家长的再次谢谢您啦。”看到这些话语我对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充满了热情。
后来,为在校期间学习的学生过生日已成为我班的一个固定保留的节目,一定会有班级为生日当天的学生送上小礼物和祝福,唱生日歌和感恩教育的相关活动。
当我踏上三尺讲台,我就踏上了艰难而漫长的育人之路。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鲜活的人,正是由于学生的不完美,才使教育有了无限的可能。就像中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具有高尚情怀的教师应该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而不是疾风暴雨的荡涤;应该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化,而不是厉风严霜的摧残;应该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的雕刻。
书山边的杨柳枯了又青,桃李园的花朵谢了又开, 学海边的燕儿去了又来, 一届又一届学生来了又走,而我依然坚守在这儿,每每想到“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的美好愿景,心里就会充满了这份职业特有的幸福感。我甘愿在这平凡却不平淡的岁月,一心只做孩子心灵的“摆渡人”。
学生规章制度心得体会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汇报的题目是《春风化雨爱相随 普特融合塑英才》。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校在随班就读工作方面的一些粗浅尝试和做法,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们学校1960年建校,现有在校学生1027名,教职工95名,是一所农村寄宿制、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我校申请随班就读学生3人,此外还有一些虽未申请随班就读但却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一些自闭症谱系障碍、轻度抑郁的学生。
面对这一特色群体学生,为抓好这项工作,我们注重加强顶层设计,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让生命在幸福中精彩绽放”这一理念入手,扎实开展学校的随班就读工作。我们制定了总体规划,制定《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制度》《随班就读资源教室活动方案》等制度和职责,配备资源教室和教师,成立个别教育计划制定与指导团队和合育团队,落实“一生一案”多项举措。通过“建章立制、优化配备、课程建设、多元评价”四轮驱动,让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干预,改变家庭教育方法,做到严与爱相结合,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
二是积极倡导包容接纳、平等有爱的文化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加孩子的幸福感,搭建更多的舞台,创造出更多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学校集体生活中遇到更好的自己,找到更多的存在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每个学期,随班就读资源教师都会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为他们撰写一份涵盖评估信息、学期目标、支持策略等诸多内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我们按照“随班就读为主、资源教室学习为辅”的普特资源共享模式,在不断完善文化学科课程同时,依托完善的配套资源,尝试开设《感统训练》等补偿性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发展性课程,不断丰富课程体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需求。
在科学性、激励性、个性化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资源教师都会为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同班同卷”、“同班异卷”、“异班同卷”、“异班异卷”四种考试方式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多元化的学业评价策略。除书面考试外,还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情感、康复补偿、生活适应、社会适应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查评价。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多方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随班就读工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给予了有爱、善良、信任、互助,是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教育局部署继续抓随班就读工作,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网络,以学校为纽带,牵手两代人,幸福共成长!
以上是我校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一些粗浅尝试,也难免错误,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本文由【翔越老师】原创,欢迎关注,带领你一起长知识。
学生规章制度心得体会3作者:邱水平(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深化了我们党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擘画了路线图、发出了动员令,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回顾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近代意义上的大学自诞生以来,就是人才汇聚之地,哪个国家的大学最出色、最卓越,哪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人才的中心。中国要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中国的大学就必须担当起历史重任,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汇聚人才、持续培养人才、全面团结人才、积极成就人才,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队伍,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确保正确政治方向
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人才工作,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激励各行各业人才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才成长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也是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高校是培养优秀学生、吸引高水平师资的重要园地。从立德树人的角度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从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角度看,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要把打造过硬的政治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创新工作机制,把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高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用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确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实施举措,制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
在高校,院系处在教学科研一线,能够精准掌握学科建设需求和本领域内人才动态。因此,在高校坚持党管人才,要重心下移,压实院系党组织的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推动院系党组织认真研究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以及学校的政策框架下研究符合本单位人才队伍实际的工作方法,投入更多精力为人才排忧解难,想人才所想,急人才所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实现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使各类人才紧密围绕在党组织周围,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把握时代机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优秀的学者汇聚到哪里,哪里就是学术的高地,哪里就有一流的学科。近年来,北京大学大力实施“博雅人才计划”,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人才吸引力,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关键领域杰出人才,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截至今年6月,北京大学共有全职教学科研人员3400余人,规模达到近十年新高,其中约有1200人次入选各类高端人才计划。这是北京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最重要的基础和底气。
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高校人才工作迎来了最好的战略机遇期。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校人才也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在高校内部也存在教学科研人才比例不均衡、老中青梯队不健全、部分领域人才青黄不接等结构性问题。这些都是关系到新时代能否打赢人才工作攻坚战的关键问题。
做好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应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主动对接好党和国家的人才战略布局,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各地的人才政策,鼓励校地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之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开展人才队伍的协调合作,更好地实现跨学科的人才资源共享和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发挥人才队伍效能。
要突出人才队伍建设的“高精尖缺”导向,紧密结合立德树人、学科建设、科研攻关等发展布局,开拓引才视野,面向全球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汇聚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有序优化人才梯队结构,进一步提升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核心队伍结构比例,为国家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着眼国家需求,培育战略人才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大学“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高水平人才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应坚持实践标准,积极创造条件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施展身手的用武之地和广阔舞台。
积极发现和培养战略科学家。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战略科学家是“帅才”,是“关键少数”。历史上,北京大学的许多老一辈专家学者,为国家关键科技的创新和突破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展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科学素养、战略眼光、人格魅力。我们要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总结梳理历史经验,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人才,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目前,北京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居于前列,要为国家输送更多战略科学家。北京大学要积极发扬光荣传统,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对接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学术带头人创造有力平台和条件,让他们在科研攻关布局、凝炼重大科研方向、组建大科研团队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战略引领作用。
造就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问题高度复杂,高校只有形成以领军人才为龙头、高水平团队为支撑的科技攻关格局,才能产出更多突破性、颠覆性成果,有力解决综合性、系统性难题。对此,在充分发挥学者个体智慧的基础上,高校应加强有组织的科研,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建立以学校科研和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为依托、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团队组织和管理机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协同攻关,在开展重大攻关、承担重大项目中培养更多领军人才,打造一流团队。
造就一支潜力突出的青年人才队伍。我国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并努力进入世界一流前列,现在的青年人才就是未来的顶梁柱,谁拥有了最优秀的青年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近年来,北京大学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020年至今引进的人才中,70%为35岁以下青年人才,40岁以下的人才比例达到90%。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引进、悉心培养一批基础扎实、潜质突出的优秀青年人才,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改革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高校作为为国家汇聚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能不能让各类人才都留得住、发展好,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要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营造人才成长的优良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这为高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管理服务等体制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结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用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完善导向鲜明、激发创新的人才评价机制。高校要根据学科特点进一步完善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人才结构进一步完善分梯队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人才创新的学术生态系统。
完善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人才激励机制。持续加大对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项目的资源投入力度,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保障条件吸引一流人才。结合高校教师的岗位特点和职责要求,持续完善分系列管理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安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冷板凳,使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完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服务保障机制。在高校,人才管理和人才服务是一体两面,应当做好全面统筹,不断提升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在硬件保障、空间保障、生活服务保障上下功夫,全力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不断提升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
面向民族复兴,大力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明确提出,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
到2035年、2050年时,今天在校的大学生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是推动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战略力量。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全面创新最重要、最核心、最根本的是人才问题。立德树人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创新人才,是高校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中必须肩负起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
着眼于国家提升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大力培养基础研究人才。集中最优秀师资力量,把“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办出特色、办出高质量,引导学生更好树立起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挥好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
立足解决综合性复杂难题的需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优势,厚植通识教育,大力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加“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心、创造力。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研攻关、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精于理论、专于实践、富有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
持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调发展,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青年、教育青年、引领青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从“四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崇高信念。
来源: 《红旗文稿》2021/21
上一篇:焦虑症好了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下一篇:昆虫记读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