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读新中国史的心得体会,新中国史读书感悟

学习党史中的新中国史,是不断增强不忘初心、担当使命意识的重要内容。笔者最近看了新中国的历史,写下了一段感悟。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打败了蒋介石,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70年的建设,中国已经从一个国民经济薄弱的穷国,转变为一个经济实力世界第二、国民经济体系健全、迈向强国之路的国家。领导人民斗争的有几代领导人。新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对毛泽东的执政有很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没有经验,就只能“照搬苏联”。后来“苏联老大哥”派出专家,开始建设156项重大工程。有一个阶段,苏联专家在建设中经常下达“强制性”要求,超出了中国的国情,使中国同志“相当纠结”,进退两难。就像热播电视剧《大赦国际1959》中北京电灯厂建设中的一幕,“苏联大姐”的系统计划难以实施,这让厂长请教了在北京的Kutokuhayashi的学生叶。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这个建设过程时说:“我们能建设什么?能做桌子,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能磨成面粉,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造不出来。”可见,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才能获得改造发展的技术装备,从而为独立的工业基础创造条件。毛泽东对此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一五”计划可以概括为: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忽视农业;片面强调增加积累,忽视大众消费和大众利益,特别是农民的利益;忽略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

毛泽东说,“由于我经验不足,在经济建设上(建国初期)不得不照搬苏联,特别是重工业,几乎所有从苏联抄来的东西都很有创意。”。“从1958年起,我们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1962年1月31日的讲话)。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强。比如苏联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以及一些东欧国家轻重工业不平衡造成的严重问题,这里都不存在。苏联的方式让农民挖得很辛苦。他们以这种方式积累资金,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你想让母鸡下更多的蛋,却不给它米饭吃。你要马儿跑得好,马儿不吃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提出了发展重工业的两条途径:“一是少发展农业轻工业,二是多发展农业轻工业。”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后一种方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更多更快,而且由于保证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会使其发展基础更加稳固。”(1956年4月)

当然,这期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停止援助,撤走专家。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1959年,毛泽东再次提出了按农业重要性排列国民经济计划的思想。此后,毛泽东进一步把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概括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今天,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艰难的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对国家的治理概括如下:

-建立独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反思苏联模式,规划轻重农业格局,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夺粮(“手里有粮你不慌”)、钢(“钢元帅养你账”)、油(“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两弹一星”(“手里要有硬汉”);

——重视商品经济要素的发展。

1959年(在给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家的一个注释中),毛泽东提到了“价值规律”,并说“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派”。“只有用它才能教育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千万人民,才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皆无可能”(《毛泽东全集》第8卷,第34页)。

总之,毛泽东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就是说,毛泽东的一系列战略方法和措施,为邓小平今后引入市场经济配置方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习近平在新时期“啃硬骨头”、“涉险滩”,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努力奋斗,走向胜利的明天。

资料来源:Dongfang.com。

作者:周金伟

编辑:木木、小专家、安童

审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