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李芳老师的简介,李芳是谁

近期,涉及教师的舆情事件应接不暇。

上周,乐至县高三班主任被打伤一事还未有定论,6月11日,又曝出安徽省五河县某学校老师因未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遭受家长辱骂和殴打。

事发班级微信群截图

张老师的述说

而就在同一天,

另一位老师

却因为保护即将被车撞上的孩子,

挺身而出、只身挡车,

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芳

6月11日下午,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教师李芳,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途中,面临突如其来的车祸,她果断推开学生,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6月13日,而李芳老师却因抢救无效于6月13日凌晨4:40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将生命定格在那一刻。

是什么,让“李芳”们毫不迟疑?

李芳老师的英雄事迹迅速“刷屏”,这样一位30年来默默无闻地爱着学生的普通教师,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为全国人民认识,令人唏嘘。但以同样方式进入大众视线的老师还有很多。

2005年3月12日晚,山东省阳信县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王玉贵在学校巡查,却看见数名社会人员闯入校园,在楼道中挥动棍棒砍刀,殴打两名学生。王玉贵立即冲上去,张开双臂护住被打学生,棍棒、砍刀一齐落在他的背上。在他的厉声喝止下,歹徒被震住并逃窜。学生护住了,王玉贵却身受重伤。

2012年,5月8日,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学生放学走出校门,一辆失控的大客车突然冲向学生。教师张丽莉发现危机,没有丝毫迟疑,呼叫着冲上去,用身体顶开一个学生、用手推走另一个学生,自己却来不及躲闪,被客车碾断了双腿。

更不用说十年前,在“5·12”特大地震中那些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英雄老师们了……

现实中,一些关于教师的负面新闻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但负面新闻正如迎面而来的一束远光灯,让人们的视线不及光束之外。而在目所不及之处,无数老师正默默地爱着孩子们,他们的爱没有迟疑。

人们常说,躲避危险是一种本能,挺身而出是一种责任。是什么,让“李芳们”毫不迟疑?是本能,如母亲般护犊情深的本能。在灾祸面前,最有可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用自己生命去保护孩子生命的就是父母。“李芳们”毫不迟疑的举动,正是他们长期把学生当自家孩子一样关心、爱护的完美诠释!

一边是个别家长

对师道尊严的蔑视与践踏,

一边却是老师

用生命保护着学生的安全。

教育工作者们,

就是一边被不断地误解和否定,

一边又被同行的事迹打动,

一如既往地爱着自己的学生。

我们不禁想问,

我们又该如何去爱老师呢?

又该如何维护师道尊严呢?

教育专家建言:

请给教师一个申诉的空间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姚文忠

最近,连续出了几桩与教师直接有关的事:有教师为学生牺牲,这是责任和大义,赢得社会敬重哀思。但也有教师因意外而至于辞职,因同事被殴被辱而忿然,造成职业压抑和受伤。这些事情放在一起,消极大于积极。从教师角度来说,这些教师需要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思想工作跟进,化解难受难堪而让他们更执著于精进。

一方面,由于评价体系的原因,学生似乎只有一条路地成长,相关方紧张;由于已经摆上桌的问题和疑虑久不能解决,观望中焦灼更甚,感觉成了纠结,纠结变成火种,大家的心理成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感受性和理解力有些异样,容易向岐路、岔路上移位。

另一方面,教育自造的豪言壮语,使教师必须有除高于人德的师德外,其他业务只能做得最好,而不是更好,稍有差池就无理由,家长或其他相关方大动肝火也正当有理。

如此这般,循环下去让教师如何工作和自处?社会可以反思了,请给教师一个申诉的空间。

教育的环境更需要“青山绿水”

四川省陶研会副会长、中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 汤勇

正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样,没有惩罚也没有教育。惩罚作为一种必要的让孩子产生敬畏之心的教育方法,不同于体罚,也不等于对孩子的挖苦讽刺、谩骂侮辱、人生攻击,而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门奇妙的教育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过这样的著名论断: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

当然,对于惩罚与体罚,不能混为一谈。有的学生作业没做完,让学生站在讲台面向全班同学下跪,并打自己的耳光,学生因被子未叠好,在中午烈日下,让学生头顶棉被做深蹲、俯卧撑、蛙跳等。这便属于体罚或变相体罚,那应该另当别论。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教育环境呈现出一种病态。对学生,只能表扬鼓励,不能批评,更不要说惩戒。而且对学生能不能惩戒,有的地方还在开展讨论,还有的地方,甚至把惩戒拿入师德师风范畴,老师若有惩戒行为,特别是遇到家长一告状,一些不良媒体一炒作,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简单粗暴地对已经够弱势的老师进行处理了事,除了给学生、家长赔礼道歉,还要通报处分,停职开除。

让人担忧的是,当师道没有了尊严,当教师没有了形象,当讲台不再神圣,当教育不再有惩戒,当校园可以随意践踏,当学校可以恣意打闹,当那些小霸王、小混混在校园里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之后还要得到保护,在群殴教师之后不但得不到法律惩罚,还要老师赔礼道歉,那将是教育之殇、全社会之殇、整个民族之殇。

我想对家长说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更可怜天下老师心,天下没有哪个老师不为学生好,没有哪个老师不想让学生变好。有可能有的老师温和,有的老师严厉,有的老师性格急躁,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心切,但老师爱你孩子心都是一样的真诚,都是穷尽一切办法和努力,想让你的孩子成才又成人。

鲁迅说: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或许,孩子遇到的当下的老师,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别人”。

当然,师道尊严的维护

并不仅仅是对家长一方的要求,

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

最好的尊严是大家彼此尊重

成都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陈大伟

近日,河南乡村女教师舍身救学生殉职,我们必须向这位老师表示敬意和哀悼,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充分说明这位老师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和责任心,才会在这样的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做出这样的举动。

我真心希望这样的事故不要再发生。同时,也希望社会大众,不要把这一意外事件当做典型案例,以此要求老师一定要有牺牲精神。老师也是普通人,是一份职业,需要尊重、爱护。

近期还发生了乐至县高三班主任被学生家长(也为教师)打伤、安微曝出家长不满老师回复太慢辱骂殴打老师等事件,引发了一些老师的激愤,要求严惩。

我认为,当一个事件发生时,不要只谈现象,要尽量去找背后发生的原因来谈事情。在不了解清楚具体的事情真相之前,不随便去评价,以免误导了教师的情绪,形成网络的暴力。

这样说并不是要为打人行为开脱,也不是对被打的教师冷血,而是担心我们的老师可能因为经过类似的事情及讨论进一步放弃理性,失去冷静的思考和审视,失去应有的专业行为反省与改进。

教育牵涉各方利益,我认为,合理的教育一定是各方利益的权益和平衡,对于教育各方的权利都需要在彼此理解、彼此尊重的前提下重新审视。

当我们提“师道尊严”时,要意识到最好的尊严是大家彼此尊重,给对方以尊严,大家都理性冷静地判断、改变和应对才是可取之道。 对于“师道尊严”,我以为更为重要和优先的是自己先要有尊严,要以专业和理性赢得尊严。

我们不怀疑希望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良善动机。但眼见都未必为实,耳听更可能为虚,要尽量避免不加分析地误导。同时,就教师专业化历史看,权利需要争取、维护,但缺乏自我自律、自我反省的权利争取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在争取权利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促进专业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意识到:讨论教育问题和现象要为自己行业说话,但不能仅仅从维护自己行业的利益说话;我们所要维护的行业的利益不能仅仅是当下利益,我们还要维护这个行业的发展利益。

教育者应有更高的自觉性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胜利

现代教育中一切矛盾的焦点,背后都是一个教育公平问题。任何一个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都应公平地获得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学校教育系统中,智商低、情商不足、品德不好、能力低下者,很容易成为歧视和排斥的对象,不过,会以各种隐蔽的方式,甚至文明的方式表现。

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各种差异和矛盾,使教育领域以各种形式呈现的排斥现象充满复杂性。

在一些矛盾事件中,不少媒体聚焦于单方面声音,人们只看到家长的无理取闹,甚至还带有原始的野蛮印迹。的确,有些家长反应的方式、看起来很没道理。但往往,家长最能敏锐地感受到哪怕最隐蔽的歧视与排斥,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孩子的弱势。在很多此类的事件中蕴含着一种逻辑:“文明”成了强者排斥弱者的利器,暴力成为弱者与强者抗争的手段。公众喜欢文明话语,不喜欢原始暴力。

班主任面对的是大多数。少数有两种:一种是精英,他们是天才;另一种是智商较低者。为了弱势个体在未来生存中立足,我们应反思现代教育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有利资源?老子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当今的文明社会,正义体现在哪里?一个处在发展中的个体,其不善固然不可滋长,但他有权力不受歧视和排斥。

让他们自生自灭,或让他们经受打击,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未尝不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只有极高明的教育者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手段,且是有计划、有尺度地进行的。

问题在于,一个有良知的教育者,能不能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教育者,有没有意识到潜藏在心灵深处的歧视与排斥,从而将倾注于功利之举的努力稍微放松一点,留点余地以惠及弱势个体,这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关师道尊严的话题,

教育一线工作者,

可能有更深的体会,

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重拾师道尊严不能说说而已

成都七中副校长 毛道生

曾几何时,“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依托所在。然而,今天中国教育面临着师道尊严的严重挑战,怀疑、威胁、辱骂、殴打教师等事件层出不穷,直接导致了教师辞职、新大学生不敢入职教师、在职教师战战兢兢等严重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尊师”与“育人”是相互相成、并行不悖的事。一味抬高学生地位而压制教师的尊严,师道不尊必然引发教育混乱。尊师重道,既要“说”,也要“做”,狠抓“说”和“做”,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要求。

“说”的目的是让社会明白尊师即是尊重自己,爱护孩子。

一位得到家长和孩子尊重的教师,他对孩子自然就倍加呵护关爱。同样的,一位尊重爱护孩子的教师,也会得到家长和孩子的信赖和尊重。人与人之间是彼此关联的双向互动关系,而非单向的、鼓励的关系。尊重教育就要尊重教师,敬畏教育就要敬畏教师。

要想“说”好,重点在于舆论引导。回想师道尊严的危机,大致是始于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尤以自媒体风起云涌之时,一些不良媒体为了博眼球而在涉及教师的报道中,对教师的失当行为以偏概全、以少论多、以轻说重,人为地在教师和家长之间挖掘和扩大理解和信任的鸿沟。因此,还教育一个朗朗乾坤,要从净化媒体入手,帮助社会和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如“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能能的”;“教师也是人,他也会犯错”;“尊重教师才是真正关爱孩子”;“宽容老师的错误也是家庭教育的内容”;“教无定法,不要用固定而单一的方法去看待教师的教育”;“教育是专业活动,不要想当然评论”;“合理的教育惩罚,既是老师的权利,也是教育的必要”等等。

“做”的目的是让社会明白不尊师“后果很严重”。

首先是政府要从政策的拟定和执行上去真正地“尊师重教”,包括教师待遇的落地;减少对学校办学干扰;增大学校自主办学权;对加大对名优教师的奖励和对违纪违规教师的惩罚等等。

其次是加大对“辱师”行为的处罚力度。由于法制不够健全,以及立场不清,造成对“辱师”事件处置时大多以息事宁人为首要价值取向,往往把板子打在“好欺负”的学校和老师身上,结果“辱师”的人气焰嚣张,形成负面导向。可以借鉴治理“医闹”来治理“校闹”,回归法制理性。

第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者的尊严,根本上来自于对教育本质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深切敬畏,来自于对学生需求的尊重和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培养“四有教师”,增强教师的专业感。

社会应给教育松绑减压

洪雅县教育体育局局长 冯学东

当前,迫切需要全社会给教育松绑减压,给教师壮胆立威,让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回归正轨。

一要给教育松绑减压。对个别针对教育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散布谣言、负面炒作等侵害教育、教师合法权益,损害教育、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追责问责;涉嫌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予以打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正面典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要给教师壮胆立威。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问题学生,让教师敢于管理。要容忍教师执行偏差,鼓励教师大胆履职。教师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导致执行出现了偏差,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因教师大胆履职出现一定失误或引发矛盾的,应启动容错纠错程序,并视情况予以免责或减责。

育人必须自身硬,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育人技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竭力办人民更加满意教育。

人都应学好“尊师重教”这门课

南部县教育局局长 刘坚

尊师重教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在周朝,就有“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礼仪。在一些地方,很早就有跪拜老师的习俗。很多家庭的中堂供奉了一个“天地君亲师”神位,每天顶礼膜拜。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谆谆告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9日同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代表座谈高度评价教师的工作,“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称广大教师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一个不尊师重教的学生,难有美好未来;一个不尊师重教的家长,势必粗浅鄙俗。我们务必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人人学好“尊师重教”这门课。

媒体正面宣传,党政各界及社会名流“尊师重教”,通过“拜师”正能量,矫正社会上的“拜金”风、“追星”风、媚外风,让社会回归尊师重教的本位,让尊师拜师逐渐成为社会上的流行风尚。

通过家长学校为家长补课;学习《教师法》对侮辱、殴打教师者进行罚处;将严重践踏师道尊严者纳入黑名单,对其行为等进行制约。

对不尊师的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当头棒喝。若不对其严加制止,他们就可能走上歧途,走向毁灭,我们培养出的这样的人就是废品、次品、残品,与我们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我们的未来就没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就没有希望。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李芳殉职事件,

看到网友们发自肺腑的留言,

我们有理由相信,

尊师重教的传统并未丧失,

绝大部分家长对老师敬重如初

而这,也给了教师们

继续坚持这份职业的动力

安徽五河张老师被打事件发生后,

对打人的家长,

网友们发出了愤怒的谴责:

李芳老师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出来后,

网友的留言都是深切的悼念:

采写 丨 何元凯 倪秀 殷樱 杜蕾

编辑 丨 郭路路

川教之声

公众号

教育导报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