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万荣古村落,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村长

□本报记者薛吐温

他给自己取名“河东大布衣”,一个健康的人,甘于清贫,愿意和老百姓交往。

被世人授予“铁公鸡”、“南京好官”、“薛福子”、“薛河东”等称号。他不仅为官清正,而且乐于传授知识,培养了一大批士子,创立了以史闻名的河东学派,是明代第一个拜孔庙的前儒家。因此,他被称为“真儒”,即真正的学者。

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薛瑄。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薛瑄的家乡,认识一下这位“真儒”。

清风满袖,书留炫耀。

刚到村口,一座高耸的牌楼映入眼帘,古朴厚重,气度不凡。牌楼上写着“平原村”二字。从两边的“崇文”、“聚秀”四个字可以看出,这里文风昌盛,名人云集。背面的“薛故里”表明这是薛瑄的故乡。

薛瑄纪念馆

走进村子,巷道两侧青瓦白墙的统一设计简洁精致,让人有穿越历史的感觉。墙上的小诗立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内容宣传党的政策、社会公德、廉洁节俭、重视教育。它不仅简洁明了,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墙上的诗》是平远村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创,让人感叹。真的是历史底蕴深厚,人文传承深厚的大学者之乡。

在工作人员李磊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文化广场,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古戏台,还有薛瑄故居和薛瑄纪念馆。

当介绍到眼前的住所是薛瑄故居时,大家难免惊讶。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普通的老民居,会是一个官居侍郎和一个翰林学士的朝廷官员的家。

门楼正中悬挂着“文庆公故居”的木匾。走进院子,古柏挺立,红墙青瓦,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小院只有几百平米,东西向,只有三个房间。房间里的陈设极其简单,卧室在北面。

因为丁友孝顺等原因,雪轩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69岁回国后,薛瑄一直住在这里讲学,直到去世。76岁的薛瑄在生命的最后,环顾四周,写道:“土炕上的羊排上的一张纸屏,太阳在东边的窗户里照得红红的。七十六年,什么都没发生,心里却觉得天道自然相通。“连”字最后一笔没写完,就猝死了。一个小小的卧室,其实是雪轩生病养老的最后归宿。可见他一生俭朴,两袖清风,直爽天真。

卧室对面是一组后人制作的铜像,“雪轩教童识字”,墙上的木匾上刻着“示童”。“贫穷是自然的,财富是不人道的。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为了教育后人,薛瑄是用心良苦的。

为政治代言,倡导廉洁爱民

从故居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很佩服薛选。参观了薛瑄纪念馆,详细听取了薛瑄一生的主要事迹。

学夫子庙

薛瑄享有享誉世界的“八个一”:明代第一儒生、明代孔庙第一拜者、明代第一清官、明代第一学派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学学者、明代第一位法学家、明代第一位列入国子监背诵教材的当代作家、明代第一位教育家。

纪念馆展示了薛瑄的廉政业绩、功绩、政治名言、经典著作、历代名人评价等图文并茂。从“治国三要”、“为官七要”、“治国三要”、“执法四要”、“修身六要”可以看出,这个铁血公职人员的为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也是商业至上的。

《用大秤称你的心》《骑银马的故事》《三拒谢恩》等几篇短篇,记录了薛瑄一生崇尚诚信,因为他心中有规矩。他自编的《戒谚》、《惩怒谚》等八条箴言,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他自律的行为准则,也是要求他人修身的规范参照。

馆内一组“狱中读易经铁锣人”的雕像,是薛瑄精神伦理的真实写照。明英宗时期,宦官王镇专权,满清的官员和官吏都向王镇献殷勤,但薛瑄不肯唯唯诺诺,因此得罪了王镇。后来,由于牵涉到王镇的侄子,薛瑄不服原判,王镇诬告薛瑄,判处他死刑。然而,薛瑄在狱中却雍容华贵,手捧《易经》,聚精会神地读着。总政使李希见他不畏艰险,由衷地称赞道:“真是铁人!”

真正爱民不忘根,是薛选成功的重要原因。

薛瑄驻扎在解元府,目睹了民间的艰辛。当时各级官员贪污受贿盛行,官税极重。薛选到法院,要求免税许可。通知一出,当地百姓欣喜不已,称薛庆田。当地人民为了感激他的善良,不仅为他修建了神龛,还雕刻了许多石碑和画像,并编排了《与民耕》、《为民请愿》等地方戏,流传至今。

薛瑄几次回李,到离村七八里时,叫随从停下来,下轿或下马,脱下官服,换上便服,自己步行回村。同事不解地问:“大人衣锦还乡,孝敬长辈,显恩宠。为什么他们不穿官服,骑高马,却要走路回村?多累啊!”雪瑄笑答:“大树终荫家园,高官厚禄怎能压邻!”

薛瑄不是以官压邻,以重忘民,而是用自己的行为践行了中国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

有一个很好的执法和管理家庭的方法

不仅如此,出身于河东名门薛家的薛瑄深知家庭教育环境的重要性。他以身作则,教导后代读书做人,告诫他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肩负起家庭教育和奉献社会的重大责任,屹立于天地之间。

薛瑄故居

据说薛选辞职后,雇不起一等船回家,家里只好租了一条简陋的船。是秋雨让船漏水走不了路,全家饿了一天。儿子向父亲诉苦:“别人当官,他穿着衣服回老家。你是全家人离开北京跟你一起回国,坎坷,牵扯。”雪轩听后非常生气。他教育儿子说:“做官要廉洁自律,主持公道,为民做主。我虽然穷,但我追求的为官之道是正确的。”

心有所思,文有所含。薛瑄不仅是传说中的清官,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他用自己的思考教育世人如何充满清风,拥抱下个月。

就是猫没有“抓老鼠的能力”,而是“吃鸡的病”。他的短篇寓言之一《猫》用猫比喻官员,抨击当时腐败的官僚。这些官僚势力强大,享受朝廷俸禄,不敢打击恶势力,却专事杀害王。他主张清除和惩罚贪官污吏。

薛瑄在北京做了五年御史,省吃俭用,用积攒的银子在北京买了两间小房子。小屋的东墙没有窗户,又黑又窄,只容得下桌椅和床。因为没钱装窗户,儿子春雪找了一辆废弃的旧车,自己把铁木拆下来,在墙上打了个洞,用中间的正方形做窗棂,装上了“窗户”。雪轩写了一篇关于车窗的文章:“我家破破烂烂。但是,你若安而忘其丑,家虽小,心却大。”以建议的显要位置,买不起像样的窗户,只能找东西代替。这让人看到了,肯定会会心一笑。但薛选感触颇深,不忘劝诫世人,勉励自己从政要勤政廉政,言行要谨慎,令人信服。

薛瑄不仅勤于监督学术政治,而且具有长期的执法经验,这使他在法治领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取得了许多成就。

儒家是教书育人的。

从纪念馆出来,不远处就是薛夫子庙。薛夫子庙建于公元1600年,红墙青瓦,木顶梁。400多年来历经沧桑。

前堂有木牌坊,上书“薛福子庙”,旁边有两个门。匾额分别为“文咏千古”和“清白石石”。

家庙正殿上方,有“真宰堂”牌匾。大殿正中是薛瑄的泥塑,额上有“薛故里”的题字,两侧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的亲笔题字:“不辨读书与记录,便称天下秀才;若知是重生之言,虽四人二家皆准入寺祭拜大师。”

薛选一生写了很多。他的理学代表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而戒律书也时刻在警示和教育着平原村的村民和后代。

这幅对联的大意是:“如果你不懂薛福子的理学著作《读书录》和《读书续录》,即使你连三元(谢园、慧远、状元)都赢了,也只是空带着一个书生的名字;当你真正明白了‘复性’这句话的道理,无论你是秀才、农工还是佛教徒、道士,你都可以去庙里拜见大师。”据介绍,每年都有高考生来此祭拜薛师傅,希望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薛瑄一生乐于教书育人,尤其是回乡为官后。他教了十几年,学得很深。他提倡义复性理论,那么多学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博物馆都容纳不下。他教自己也教别人,认为“性”就是“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复性”就是依法见、听、说、动,论证深刻透彻,让大家受益匪浅。

作为理学大师和河东学派的创始人,薛瑄被誉为“明代道学之基”、“明初理学之冠”。以薛瑄为首的河东派,与王阳明为首的尧江派遥相呼应,号称“南王北薛”。夫子庙祭祖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德、言、功”的最高评价。薛瑄是明代孔庙的第一位祭拜者,也是元明清700年间山西唯一享有此殊荣的人。

参观结束,出村时才注意到牌坊对面的“真儒”石碑,仿佛在悄悄诉说着这里的历史和人文。不禁感慨,宏声大儒星光灿烂,文物古迹比比皆是,不愧为大儒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