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吸毒问题心得体会,通用3篇

【戒毒心路】尝毒一口,祸害一生——一名吸毒人员的感悟,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九江公安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吸毒问题心得体会1

“为了今后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提髙警惕吧,不要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一名因吸毒、贩毒被判刑的社区矫正人员分享自己的经历:“朋友们,请听我的一句忠告,千万不要因好奇而去品尝第一口!尝毒一口,祸害一生呐!”

说这话的,是社区矫正对象小石,30多岁,而他,原为公司职员,年收入10 余万。2010年起,在网吧上网期间,为了通宵打游戏保持兴奋,在朋友推荐下,小石长期饮用一种叫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和止咳水,从此染上了毒瘾。为了保持自己的毒品供应,2015年起,小石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2015年8月9日,小石在家中被警方查获,现场缴获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数瓶;整个贩毒网络破获时,警方共查获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20余箱。2016年12月,小石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青少年朋友们:

2020/06

我是一名因吸毒、贩毒被判刑的社区矫正人员。今天,我有幸和大家在一起说说我过去的人生经历,希望大家在这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像我一样走弯路,到后来悔恨难当,并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从我的经历中去读懂怎样去做一个正常人,怎样去做社会有用之人。我昨天走过的路,就是大家今天的警示灯,为了今后的生活和家庭的幸福,提髙警惕吧,不要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第一次吸食毒品之后,我两天两夜都没合眼,兴奋极了!那种吸毒的‘美’只是传说,根本不可能。身体上的那种舒服,心理上的那种满足,都是吸食毒品之后的传说。我的经历是:吸食毒品后,头脑晕晕乎乎的,身体飘飘忽忽的,但这种感觉一旦过去,我是万分后悔,特别内疚、自责。

吸毒以后,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就想和毒友混在一起搞毒、吸毒,什么老婆孩子根本就顾不上,也根本不想他们。没钱买毒品,最后走上了贩卖毒品的犯罪道路。为了筹措毒资,不仅借遍了亲朋好友,刷爆了信用卡,而且还贱卖了婚房、婚车。当时的自己用“丧心病狂”来形容毫不为过。

吸毒前,我的身体很结实,但吸食毒品的那段时间,身体被摧毁了,没有一点精神头,终日浑浑噩噩,还出现了幻听和妄想的状态,对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打拼多年挣下的资产全部败光。

毒品这个东西太害人了,一旦沾染上它,想摆脱掉绝非易事,并且将开始终身的戒毒生涯。一吸毒成千古恨,万分悲剧在一身。我吸毒、贩毒被判刑后,通过政府的教育改造、戒毒和社区矫正,现在终于回归正常生活。有人说,毒品这个东西太害人了,一旦沾染上是一辈子的事,生理上的瘾还比较容易戒掉,心理上的瘾就比较难戒。我的体会是,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还是能打败毒品的。

我其实还蛮幸运的,如果没有被判刑,没有参加戒毒、社区矫正,我可能到现在还在吸毒,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家人、民警、社区帮扶和社区矫正辅导员的关爱和包容让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我一定要把我的经历说出去,让更多的人警醒,对什么好奇都不能对毒品好奇。

朋友们,请听我的一言忠告,千万不要因好奇而去品尝第一口,尝毒一口,毒害一生呐!

社区矫正期间,为了帮助小石戒掉毒瘾,尽快融入社会,民警为他制定了专门的戒治康复计划,让他慢慢戒掉毒瘾,摆脱毒品的控制。为了帮助小石重新认识、接纳自己,民警每月到小石家中走访,和他谈心,还特别专门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在发现小石长期未工作,家中经济负担加重时,民警还主动帮他介绍工作,让他能增加收入补贴家用。

目前,小石在民警介绍下,在一家工厂帮工,虽然收入不多,但他很认真地在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对于毒品,最好的防范办法便是自觉远离、拒绝,避免吸食“第 一口”。在这方面,警方提醒大家,一方面要重视和提高自己辨别和抵制毒品的能力,多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自觉远离毒品;另一方面,对于毒品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有好奇、侥幸心理,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也要慎重,不要以身试毒,最终让自己后悔莫及。

吸毒问题心得体会2

海归、高学历的李良(化名),长期担任企业高管,却尝试用毒品延长工作时间、扛住工作压力,结果变得偏执易怒,最终不但工作受影响,更是天天在考虑如何躲尿检。

经历两年的强戒之后,他回归家庭和社会,与家人、同事重新建立信任。有时,他仍会梦到吸毒,醒来深感懊悔和恐惧。

在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对话李良。他讲述了自己吸毒、戒毒、回归的经历,并表示,为了女儿的成长中不再缺失父爱,不能再去碰毒品了。

试图通过吸食毒品提高工作效率

新京报:你是怎么染上毒瘾的?

李良:大概6年前,我进入一个新行业从事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巨大。因为我对新行业不熟悉,在高强度工作之外还需要大量时间学习,同时因为家里长辈都很优秀,我迫切想在他们面前证明自己。一段时间后,我感觉身体受不了了,就想找个东西能帮我熬夜。于是就在网上找渠道买了冰毒(甲基苯丙胺)吸食,支撑自己持续工作。

新京报:为什么会想到吸食冰毒?

李良: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喝醉酒后,一个在场的朋友说有一种东西很解酒,我就吸食了,后来才知道那是冰毒。抽完之后,我兴奋得两个晚上没睡觉。但是当时我并不喜欢这个东西,所以也没有再继续吸食。后来,当我压力特别大、需要熬夜时,就又想到了冰毒。

新京报:吸食毒品提高了你的效率吗?

李良:刚开始时,随着工作时长的提升,确实完成了更多工作,同时我也控制吸食频次,隔周一次、周末补觉。但是随着吸食时间的延长,我变得越来越依赖毒品,从一周一次到一周两次,最后几乎每天都会吸食。当时也感觉身体状态变差,但我以为是熬夜引起的疲劳。

吸毒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候,我感觉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了,大脑运行速度变慢了,讲话都不流利了。现在想来,当时大脑已经受到了毒品的影响。

此外,吸毒让我不自知地变得偏执,情绪控制变得很难,跟家人、同事相处很容易激动。

受制于毒瘾,偏执易怒、天天躲尿检

新京报:你当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李良:这时候,我已经没有自信了,我尝试控制,但已经做不到了。虽然有意识,但是客观上没办法实现。

后来我反思,自己过于投入工作,在精神上陷入了一种真空,明明有父母、妻子、女儿、朋友,我却全然不顾,走上了错误的路。如果我像现在这样在乎家人、朋友,就不会去吸毒。

毒瘾变强之后,我变得自私了,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放弃了应该承担的责任。另外,还有侥幸心理,把心思用在了如何防止被抓上。

新京报:你后来戒毒,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的?

李良:是被动的。因为吸毒,我先后被拘留过三次。第一次是大概吸毒一年多之后,一个周末,我在家,民警上门,问我有没有吸毒,说要尿检,我承认了,拘留15天。

然后我消停了半年。有一个周末,我要开车去外省办事,凌晨五点出发,前一天晚上干活到很晚。想到睡不到两个小时就又要出去,我就忍不住要“精神精神”,其实就是给自己吸毒找一个理由。办完事回来,在高速检查站遇上尿检,又被拘留15天。

这期间,即便是半年没碰毒品,体力、精力也并没有提升,当时还是受到毒品的影响,内心并没有觉醒,每天想的更多的是怎么躲过尿检。

后来,我来到天堂河强戒所强制隔离戒毒,当时我就感觉自己完了。

有负罪感,将努力弥补造成的伤害

新京报:强制戒毒期间,你的身体、精神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李良:强戒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会失去人身自由,受到的限制也很多,经常会处在压抑和惶恐之中。好处是,每天作息固定,环境中不可能接触到毒品,强戒所的民警也告诉我很多戒毒的知识,以及调节心理的方法,尤其是与保持良好操守有关的理念和方法,有助于长期戒毒。

情绪上,我解除强制戒毒出来之后,身边的人说我“更释然了”。以前,我与别人意见不同,非常愿意去争,现在有不同意见的话,我可能不认同你的观点,但也能理解你的坚持。主要原因是,在强戒所里,民警通过谈话、教育,以及各种课程,让我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会了调整自己。

新京报:你怎么评价过去这6年多的经历?

李良: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毒品造成的伤害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失去两年自由、肉体和精神的损伤,这个代价太大了。我意识到,个人能力是有边界的,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去提升能力不可行,不能什么方法都去用。

我有一种负罪感,这会伴随我终生,让我自律、自省。吸毒不仅影响了自身,还给亲人、家庭、工作团队造成影响,其中很多影响是无法弥补的。

新京报:你如何面对这种伴随终生的负罪感?

李良:我的个性还算比较积极,不管是什么境遇,总觉得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因为我对不起大家,所以我会更好地管理自己,不让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还要努力弥补给大家造成的伤害。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犯错了就改正,遇到困难就解决它,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人价值。

至今仍会梦见吸毒,深感恐惧

新京报:都说心瘾是最难克服的,你有什么体会?

李良:我偶尔还会梦到吸毒的过程,内容一般都是着急找毒品,或者是当初吸毒时的一些片段。梦醒了,就感到懊悔和恐惧。因为吸毒会伤害大脑,前额叶、海马区等会留下类似疤痕的东西。

心瘾是要用一辈子与之做斗争的。我能想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内在变得强大。对家人、朋友、工作团队,我有深深的愧疚,我要尽到责任,补偿他们。

新京报:家庭对你意味着什么?

李良:家人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信任,这特别重要。比如,我回来后说要出门一下,家人没说要跟着我,或让我随时报定位。

我女儿不到10岁,她的成长中,有两年我是缺席的。而在进强戒所之前,我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家人。我跟爱人、孩子都很疏远。

从强戒所出来的前半年,我每天送孩子去学校、接她回来、在家洗碗,可以说是完全回归家庭,跟孩子建立起很好的关系。其间,我也获得了家人更多的支持。就算是为了女儿的成长中不再缺失父爱,我也不能再去碰毒品了。

远离毒品,给戒毒者切实帮助

新京报:离开强戒所后,重返家庭、社会的过程顺利吗?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李良:刚回归家庭时,我感觉跟这个世界有点脱节,比如不知道怎么用最新的APP。而且,跟家里人沟通很不自在。大约半年后,我才逐渐重返职场。

最大的困扰是有吸食毒品记录后,出行会受到限制,乘火车、住酒店,会有警察上门做尿检。我一个人没问题,但是和不知情的朋友一起就比较困扰。

在强戒所期间,我了解到,很多吸毒者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歧视,被家人放弃、工作找不到,想离开毒友圈却无法离开。

我也在想,万一吸毒的事被孩子知道了,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新京报:有毒的朋友圈是戒毒的一大障碍,你是否存在这个问题?

李良:我很幸运,不存在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好多人面临这个问题。从强戒所出来之后,所有的经济来源、社交都依赖原来的圈子,想离开这个圈子,却没有勇气。社区康复民警会提供后续的跟踪和督导,但自己的决心和努力是最根本的。

新京报:为什么多数吸毒者会面临家庭、就业、交际等多重困境?

李良:吸毒对人的伤害特别大,生理上、精神上都有。人在吸毒中越陷越深,精神越来越空虚,也因此容易陷入困境。所以,一定不要尝试毒品。万一不幸碰上了,就要尽早悬崖勒马,要尽早去自愿戒毒机构,否则生理伤害、精神依赖就会加剧,到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什么都晚了。

新京报:你觉得,社会对毒瘾戒除人员最理想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李良:吸毒是错误的选择,被毒品伤害的身体和精神是一种病态。我希望社会对他们给予同情和帮助,而不是一味歧视、排斥。

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远离毒品是必要的,但对于已经染毒的人,应该给予更实际的帮助,比如办低保、让他们学习工作技能、帮助介绍工作等。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编辑 白爽 校对 卢茜

吸毒问题心得体会3

两吸毒者餐厅内就餐,谈着谈着开始交流吸毒“心得”,不料交谈内容被邻桌的便衣民警全部听的清清楚楚。两男子返回宾馆后被抓获,毒品及吸毒工具全部被缴获。

2019年10月9日18时,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治安大队三名民警工作中外出吃工作餐。坐下时间不久,邻桌两男子的交谈内容“吸引”住了三人。两人对面而坐,相谈甚欢,不时可以听到“冰”、“溜了几口”等话语,通过这些敏感的话语,民警即时判断出来,这极有可能是两名吸食冰毒人员。公共场所人员复杂,民警没有贸然抓捕,悄悄通知其他民警及警犬训导员带搜毒犬“奔奔”前来,在餐厅周围秘密埋伏下来。

时间不长,两名男子起身走出餐厅,走进了对面一家宾馆。民警立即将宾馆合围,待男子进入房间后,打开房门进入将其控制,很快搜毒犬“奔奔”便将二人藏在角落的吸毒工具及少量毒品冰毒搜了出来。经尿检,确定了二人吸食毒品的违法事实。

因二人是首次吸食毒品,违法嫌疑人李某、张某已被责令社区戒毒。

韩鹏飞

编 辑丨戴思惟 李仁龙

编 校丨薛必喆

主 编丨唐建权

审 核丨于小村

出 品:内蒙古警界全媒

投稿邮箱:pinganyizhan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