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体育老师心得体会,最新精选

难忘我当体育教师的岁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掌阅蔡州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体育老师心得体会1

我叫杨玉志,今年69岁,是汝南县的一名退休教师。40年前,我在三里店乡(今古塔街道)果园村学校任教,并担任学校的体育教师,我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青春无私地奉献在体育课堂上和火热的操场上,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回顾我当体育教师的苦辣酸甜,至今难以忘怀。


一、毛遂自荐教体育


1972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果园村,1974年4月被果园学校聘为民办教师,当起了“孩子王”,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年果园学校有教师25名,中小学生近400名。在学校开始任教时,我担任四、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数学等学科。


1982年春,三里店乡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在宋庄学校举办,果园学校的师生们扛着红旗,用架子车拉着柴米油盐和行李,组织学生前去参加。在为期三天的体育运动会结束后,果园学校以零分的总成绩,全乡排名倒数第一。当时,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认为,体育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一个农村学校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状况。为彻底改变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的被动局面,加之我也有体育锻炼的爱好,就向学校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主动请缨担任学校体育教师,并与校领导立下军令状:一年小变,两年大变,三年在全乡取得先进名次,达不到目标甘愿受罚。


不少同志就劝我说,你在教室里上课多舒服,咋偏要当什么体育教师,整天在外面风吹雨淋太阳晒,冬天冻的要死,夏天热的要命,自讨苦吃。领导也再三给我说,你是一个民师,教师队伍经常考核或整顿,你要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啊!是的,多年来体育课在学校属于“小三门”学科,一直被人们视为可有可无的杂科,许多学校大都不够重视。不少教体育的教师千方百计想换岗位,可我却在这个时候往体育岗位上跳。而我为学校的体育落后担忧,我的性格是倔强的,想干的事就坚决去干,并一定干出个样子来。于是,果园学校领导同意了我的要求,同时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从此,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


二、迎难而上不言累


果园学校是一所村办学校,条件很差,尤其是在农村开展体育教学,一无场地,二无器材,三无经费,环境不适应,社会看不惯,学生不参加,家长不支持,一些教师不重视。我坚信,困难大,苦处多这是事实,但只要振作精神,鼓足干劲,像雷锋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开展工作。没有场地,我就充分利用农村方块田的优势,把跑道画在田间土地上,重点练习田径中长跑项目;没有器材,我就自己动手做,板凳当跨栏,床上的席和被子揭下来当垫子;没有经费,我不要开支,过苦日子。为了掌握体育方面的知识,精通业务,搞好工作,我自费订了几种体育报刊杂志,购买了不少体育书籍,坚持有空就学,弄不懂的问题,就向行家请教。我对学生和蔼可亲,对待工作更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为打开学校体育工作局面,我经常利用校广播、板报、班会等,苦口婆心地讲解体育的重要性。有些平时只重视智育而轻视体育的教师思想上有所触动,提高了认识,真正清楚了一个道理:在这众多的学生中间,或许有未来的国家运动健将、世界冠军,贵在我们当教师的去发现,去培养。


开始时,不少家长处于溺爱,不想让孩子上体育课,更不同意让参加学校训练队。于是,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走村串户进行家访。有时一连走访几家,返回时家人都睡了,饭菜也凉了,爱人总是心疼地说:“家访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呀!”我总是耐心地解释道:“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可不家访不行啊!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


有一次,我去学生常乐家里,她的家长含着泪说:“俺那妮身体本来就弱,经常吃药打针,体育课上她实在受不了,杨老师,俺求你啦,别再让她又跑又跳了”。我很理解家长的心情,于是就耐心地给家长讲:在体育课上,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又能陶冶情操,对身心都有好处,老师和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将来成才。最后,我说: “常乐虽然身体瘦弱,但她的肺活量比较好,具有奔跑的能力,我准备吸收她进学校训练队,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天天来家访!”常乐的家长才勉强同意了。后来,我最终说服了每位学生的家长,经过不懈的努力,果园学校体育训练队学生发展到50多名。


三、勤教苦练结硕果


我和妻子张国丽都是学校的教师,由于我家就住在学校,方便体育教学,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情况下,我利用一早一晚开展学生体育训练,要求训练的学生必须吃住在校。妻子教五年级的数学,她除了忙教学外,每天早晚给学生烧开水,洗脚,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每天早晨5点多钟吹哨,让学生在操场上集合,训练到6点多钟,下午放学后,我利用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我在体育教学中,对自己要求严格,无论是寒冬酷暑,每天早起晚睡,“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这几个口令不知在我的口中喊出过多少遍。


1985年,在一次田径中长跑项目训练中,我发现女生王冬梅、赖小凤,男生李保红跑步好,很有潜力。当年秋天,县里召开体育运动会,我就带这3个学生去参加比赛,结果一炮打响,一鸣惊人。王冬梅同学获得全县长跑800米、1500米、3000米三项比赛均为第一名,赖小凤获得三项比赛均为第二名,李保红获得三项比赛一项第二名、两项第三名的好成绩。一时间,全县各学校的师生们奔走相告,纷纷夸讲。

主抓体育的县教体局副局长魏武把这个好消息向局长董治国作了汇报,董局长既高兴又震惊,想不到一个农村学校能培养出这么优秀的体育生。随后,董局长亲自到果园学校看望了我和同学们,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刻苦训练,准备参加地区和省里体育比赛,为汝南县争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果园学校训练队的学生多次代表汝南县参加全地区、全省的体育比赛。如学生王东梅在全地区体育运动会中,连续两年获得5000米长跑比赛第一名;在全省5000米、10000米长跑比赛中分别获得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奖励现金300元。不久,王冬梅被河南省体工大队录取。后来,第二批学生王玉红、常乐,第三批学生高继红、杨艳斌、黄晴等先后被省体工大队录取。


当时,果园学校的几名学生被选送省体工大队后,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有的学生家长非常高兴,请来电影队放映电影,燃放烟花,表示庆贺。我记得1998年9月,学生常乐被省体工大队选走后,当常乐的家长接到通知时,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杨老师,俺真没想到会有今天啊!”他家高兴地连续两个晚上放映两场电影,震动了十里八乡的群众。



十几年来,从果园学校走出来的体育学生,有的参加国家级的体育运动会获奖,有的出国参加比赛获奖,为国争光。如常乐曾参加日本体育运动会,获得长跑5000米比赛第五名,后分配到郑州市铭功路学校任教。王冬梅被省体工大队推荐到日本进行为期3年的体育训练,曾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第八届体育运动会,并获得长跑5000米第三名,100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我的努力和拼博中,果园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据统计,共向县体校和县重点中学输送了100多名体育生,向市体校输送70多名运动员,向省体工大队输送6名运动员。其中3名入选国家队,2名达到国家健将级标准。果园学校也多次被省、市、县、乡评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我本人也曾多次受到各级的表彰,1986年9月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1989年8月被地区行署、省政府、国务院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并荣幸地赴北京参加建国40周年庆典活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92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体育报》等12家新闻单位举办了第二次全国“千名优秀”“十名最佳”体育教师评选活动,我被评为“全国十佳体育教师”,是其中唯一的农村体育教师;1993年当选为河南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996年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


多年来,我只是在本职工作中做出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却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党和政府给予我这么高的荣誉,我深感受之有愧。


2010年,我因工作关系,调到汝南县第二小学(现改为实验学校)继续担任体育教师,果园学校的学生家长听说后,纷纷找到我,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跟我学习体育,我就把果园学校的体育生带到汝南县第二小学学习。后来,上级决定把果园学校命名的“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迁至汝南县第二小学。我虽然工作单位变动了,但我热爱体育工作的热情和劲头没有变,在第二小学工作5年里,我先后培养了任珂、孙向华等几名青年体育教师,持续抓好学校田径中长跑项目,结合实际,开设了举重、足球等体育项目。近年来,汝南县第二小学体育长跑队连续三年保持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并在全市冬季长跑运动会上获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2015年,我从体育教师岗位上退休了。回顾从事体育教学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当一名体育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钟爱的体育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在这难忘的岁月里,我不断努力工作和学习,默默耕耘在体育教学这片圣地上,获益匪浅,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我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激励着广大师生继续努力拼搏,勤学苦练,力争取得更优异的成绩,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口述人:杨玉志 整理人:孔涛
2022年9月15日

体育老师心得体会2

来源:环球网

经历了高中物理竞赛和高考之后,我来到了清华大学。

还记得清华开学典礼时,陈吉宁校长口中所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每一位清华人都应以达到他所在领域最顶尖的水平为目标,承担起国家发展甚至是人类发展的未来。这份担当精神,是每一位清华老师以身作则并不断向同学们传达的。清华的第一节课是体育课,也是全校同学一起参与的必修课,校长和体育老师代表向我们传达了清华的体育精神和清华人对自己的承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来到清华后,物理系教学主任阮东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做到“自信,主动,交流”,这也是他在我们毕业的时候送给我们的一句话。我深知这六个字中饱含的关心和希望。自信,这是每一位来到清华的学生最初都会拥有的特质。虽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你会被各路大神对比到怀疑人生,但你还是需要保持自信。毕竟这里是清华,会有大量的天才和勤奋的学霸。但没有人能做到各个方面都极为出色,你只要在你喜欢的方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到最好,尽自己的全力做到最棒就好。

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但绝对不是你一生的最高峰。

人不能活在过去的荣耀里,我们要看向前方,展望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努力在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抱负。交流,这是认清自己当前学习状态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取最新信息的最佳方式。

在大学,你个人的努力学习很重要,但信息也很重要。这里的信息是指广义上获得的所有消息和通知。一个整合了所有信息并有明确目标的学习计划会极大地提高你完成某项任务的效率。比如一个人要准备出国,前前后后的准备就是信息搜集并整合的过程。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合理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表,然后坚持完成好每天的任务,这样你就能顺利地、完整地完成一个长期的出国目标。所以交流对于实现一个长期的目标相当重要。

在大学,这里有多样化的平台去实现你的梦想,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果你想到了一个好点子,你可以参加校园里的星火计划去实现你的点子。如果你想去帮助贫困儿童并带给他们知识的宝藏,你可以参加思源计划或者书脊计划去实现你的想法。如果你想潜心学习积累,你可以加入拔尖计划里的学堂班,在知识的海洋中沉淀,在交流讨论中成长。这是大学的魅力所在,你拥有一个巨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这也是一个高容错率的平台,你能在同学和老师的包容与关爱中茁壮成长,丰盈羽翼。

清华园是一座现代与古韵并存的校园,在这里我能体会到朱自清先生与季羡林先生笔下心灵寄居地的静谧与和谐,我能感受到杨绛先生面对人生大起大落的释怀和坦然,我能听到历史上无数清华学子的内心咆哮与激昂呐喊。

这是一座有111年历史的大学,起源于 1908 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是一座勿忘国耻的纪念碑。在清华,每位学子都有一份历史的使命与责任,在这里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实现民族的复兴与国家的富强。

我祝愿未来的千万学子能如愿来到清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希望你们不畏艰苦,勇往直前,愈战愈勇,所向披靡,你们的前方是万里江山和星辰大海。

(作者:谢天佑,被清华大学物理系录取,高考分数:理科628分+清华物理系拔尖计划60分加分)

体育老师心得体会3

近日,一位体育老师晒出了尴尬的聊天记录——因为体育课经常被其他科目的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他只能无奈、尴尬地一次次地回复“好”。

此聊天记录被体育老师冠之以“卑微”,虽是自谦之词,但个中苦涩,旁人不难体会。有网友就回忆说:“高一的时候,班主任说体育老师生病来不了,可一下课我们就看见体育老师在操场跟其他老师跳山羊。”他的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敢情我们永远充满活力的体育老师,还真的经常“被生病”。

体育老师不只经常“被生病”,而且还是随叫随到的“背锅侠”——“你的数学(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类似调侃不仅见诸日常生活,还堂而皇之地被搬上了春晚小品。

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处于这样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中,体育老师难免会冒出那么一丝“卑微”感。而体育老师“卑微”的另一面,是体育课的“温柔”。

现今的体育课温柔到什么程度?常见的说法是,“三无七不”——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如此温柔,不得不让人质疑,这还是体育课吗?大妈的广场舞也比它强吧?

体育课变温柔,据说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伤不起。这些年,学生安全事故时有所闻,而法院相关判决又大多对学校不利,这导致学校开展正常体育活动“半推半就”,举步维艰。伤病或事故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但显然不能因噎废食。

完善相关安全机制和法律制度,让学校后顾无忧地开展体育活动,当然十分必要。但学校体育活动开展不力,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对体育课没有刚性的要求,这是最大的杠杆和指挥棒。没有刚性要求,体育课被挤占、变温柔,就难以避免。

师资问题,也是困扰学校体育的重要问题。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体育教师缺编30万人左右。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力度,缺编状况有所缓解,但估计目前缺口仍在20万左右。

体育不是玩闹,不是游戏,而是一门学科,是塑造一个民族体魄和精神的学科,有其严肃的科学性和学术性。体育老师的科学引领,不仅能让学生学习体育技能、健身健体,而且可以避免无谓的伤病和事故。只有体育老师不再卑微,体育课才能回归体育本身——有强度,有难度,有对抗,有比赛。

“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体育课的重要性,不只是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更在于它是教育的一部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不重视体育的教育,一定是有问题的教育,也很难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队伍。

应当说,这些年,各方越来越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足球进校园、“小篮球”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显然,力度还远远不够,还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学校体育的未来,需要更多人为之鼓与呼:别再让体育老师感到卑微,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撒点野吧。

刘颖余

责编:秦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