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秘书汇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9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A3850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
投稿:乐乐全文3122字15片
决战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篇
篇1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近日,····新号令。
以初心立信心,任尔东西南北风。疫情狂风骤雨的时候,党和国家迎难而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红色堡垒固若金汤、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疫情这场“大考”,我们答得顽强且坚定。没有什么能阻止中国行稳致远、继续前行的脚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誓言铮铮,初心不改。正因为今年只剩下200天,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绝对不松劲、不懈怠、不停顿,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定要举全国之力、全国之智,战旗猎猎,不胜不还。
以磨砺炼韧劲,放使干霄战风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温室虽好,只能生长娇花;温水虽适,只会困死青蛙。党的干部应是夙兴夜寐,实干兴邦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今年的疫情考验算是一个,也正是这样的考验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浴火淬炼,加速成长。仅仅月余,疫情前线那些摘下口罩带着血痕的昔日稚嫩的脸,俨然配上了沉静的成熟表情;一份份来自火线的入党申请,带着“红”的热烈和“绿”的青春。疫情防控中,贫困地区基层干部更展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他们日常是“扶贫队”,拉起来就是战疫队。他们既在疫情防控中稳定民心,保障群众生活;又在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变化时,响应号召,抓住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关注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品销售、帮扶工作等最易产生问题和困难的工作上想办法、找出路。
以科技助奋斗,好风凭借力。……
以宣传感民心,万众一心共进退。……
篇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篇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扶贫,就是要在精准上发力。
一是要号准“贫脉”。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贫干部要把贫困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常思群众疾苦,善谋致富之策,摸清贫困底数,切实把“家底”摸清摸透。要理清扶贫思路,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力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扶贫攻坚有的放矢、精准到位。
二是要摘掉“贫帽”。……
三是要切断“贫根……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开发式扶贫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精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靠辛勤劳动摆脱贫困,才能过上幸福新生活。要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打消他们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建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帮带机制,为想干事、能干事的群众建立资金、技术、项目的扶持机制,为他们改变现状创造环境和条件,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2019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陈晨
这是一个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历史的高光时刻。
2021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传遍了千山万水:“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举世瞩目的奇迹背后,是精神的力量、精神的传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
在这场人民战争中,我国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脱贫攻坚精神筑起一座新的精神丰碑,必将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
《彝家新村欢迎您》(油画) 庞茂琨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时,来到位于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的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
一张照片定格了“五位书记”共抓扶贫的瞬间:照片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带微笑,向茶农们走来,在他身后,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照片意味深长。从党中央到基层,各级领导共抓扶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8年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我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写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减贫答卷。
翻开这份答卷,我们看到,8年里,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拳拳深情、殷殷期盼,将人民至上的大爱情怀镌刻在中华大地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了20多个贫困村,深入贫困家庭访贫问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扶贫脱贫需求,极大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翻开这份答卷,我们看到,几百万扶贫干部殚精竭虑,尽锐出战,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带领群众攻克一个个贫困堡垒。
秋高气爽,江西省崇义县铅厂镇义安村村民黄承平正忙着在自家果园里除草。“今年产量在8万斤以上,按目前果商最低每斤2元的收购价,收入超16万元。”看着压弯枝头的糖橘,黄承平露出微笑。
2015年,黄承平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王忻,他上门做工作,还帮忙申请贷款、联系技术员指导,手把手教我种橘子。现在,果园里还散养了三黄鸡,收入又能多3万元。”黄承平说。
“民齐者强”“上下同欲者胜”。面对摆脱贫困这个千年梦想,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举国同心,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强力推进:
制定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目标、路径和具体措施并一以贯之抓下去;
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为减贫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
走进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一条标语赫然入目:“不等不靠,幸福要自己造。”靠着这股精神,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也凿出了村民们的脱贫致富路。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毛相林的话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
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誓言的黄大发,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无数人把心血和汗水洒遍千山万水,用倾情付出书写着脱贫攻坚的壮丽史诗。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回望这一路,无数人、无数群体的众志成城,汇聚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磅礴伟力。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现行扶贫标准下尚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
9899万,一个沉重如山的数字!
新时代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怎么打?
雨中的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山山水水掩映在一片缥缈的薄雾之中。
“我们苗寨风景好、‘宝贝’多,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八洞村的土鸡蛋和蜂蜜……”村口一处高台上,大学毕业生施林娇和施康正在直播带货。
“三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施林娇口中的一首苗歌,唱出过去的“苦日子”。
如今,寨子里仍然歌声不断,歌声中已满是幸福和甜美:昔日的泥巴地换成了青石板、沥青路,黄桃、猕猴桃基地相继建立,前来打卡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
生活在这个中国脱贫攻坚“地标”里的人们永远记得,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理念。
放眼全中国,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要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识真贫,如何精准到户,精准到人?
从“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到综合考虑“两不愁”(不愁吃、不愁穿)是否真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是否真有保障,贫困人口认定指标越来越清晰。农户申请、村民评议、投票表决、村级公示、乡级复核,认定程序越来越严密。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问题,我国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真正实现“拔穷根”。
扶真贫,真扶贫,更要真脱贫。为此,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措施,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真正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不断延展的“精准扶贫”要义,还融入一项项创新之举中,展现着敢为人先、勇闯新路的精神品格:
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万企帮万村”等多种形式的帮扶,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
推进就业扶贫,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在本地或外出务工、创业,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
开展健康扶贫工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为贫困人口撑起坚实“保护伞”;
通过网络扶贫工程,建立起日益完善的网络覆盖,“互联网+”让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为增收插上翅膀;
资产收益扶贫,把设施农业、光伏、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贫困村,推动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不竭动能,让一朵朵致富之花在贫困山乡娇艳绽放:山西大同的黄花、陕西柞水的木耳……一个个特色产业茁壮成长,到2020年年底,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了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
挪穷窝,换穷业。全国960多万贫困人口搬进了新落成的266万多套住房,水、电、路、气、网一一配齐,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和生态产业扶贫,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2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全部返校就读,全面实现适龄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有保障。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
精准滴灌,滴水穿石。8年间,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书写下年均减贫1000万人的速度奇迹,书写下近1亿人脱贫的规模奇迹,书写下脱真贫、真脱贫的成效奇迹。
乌英苗寨跨越贵州广西两省区,曾是脱贫攻坚“硬骨头”。2020年,乌英苗寨实现整体脱贫,学生们的暑假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图为2021年8月21日,学生们在乌英苗寨做竹篱笆。新华社发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四川大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的全面启动,让大山深处的娃娃们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从此“走遍天下都不怕”;
河南平舆县“互联网+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服务通过网络“输入”贫困山村,贫困群众看病再也不用跋山涉水;
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刀耕火种、大雪封山的日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所有村寨通车、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通4G网络……
这些场景,记录下脱贫攻坚历程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定格了过往8年近亿群众在脱贫攻坚中被改变的命运轨迹。
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攻克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这样的画面在脱贫攻坚战场比比皆是。
在西藏阿里,施工人员背起氧气瓶、吃着护心药,在高山之巅竖塔架、架线缆,只为让全国陆路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接入国家大电网;在四川凉山,轰鸣的直升机飞进阿布洛哈村,为筑路工人运来施工设备,只为让悬崖上的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建制村通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全党全国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做好“加试题”、打好收官战。
实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这注定是一项充满艰难险阻的事业。
“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这是党中央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深山孤村,让这样的承诺化为现实,离不开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不妨看看这样一组数字: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呕心沥血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东部9省市向扶贫协作地区投入财政援助和社会帮扶资金1005亿多元,东部地区企业赴扶贫协作地区累计投资1万多亿元……
如此举国同心、合力攻坚,为了谁?
人民!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脱贫攻坚不只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奋斗,更铭刻了一个政党的初心。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宏伟而朴素的奋斗目标。百年来,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团结带领人民与贫困作斗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只为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让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让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让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而今,曾经的贫困群众搬出大山、告别四面漏风的泥草屋、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家门口就有特色产业,有了更高的收入;上学的路不再艰辛难走,享受着更好的教育……那些挂在他们脸上的发自肺腑的笑容,正是脱贫地区山乡巨变的生动写照。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比全国农民收入增速快20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上升,转移性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洋溢在脱贫群众心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在耳畔回响。在新征程上,中华儿女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迈进。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15日 05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9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个部分,专门列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论述脱贫攻坚,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确保到二O二O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既是对脱贫攻坚战的作战部署,也是对脱贫攻坚战下达的决胜命令,全党全国全社会,必须无条件地领命、无条件地执行和无条件地完成。
一、必胜之战
当下语境的脱贫攻坚,既是历史,又是现实和未来。
扶贫,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党的各级组织为中坚力量,全面动员各种力量,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予以扶持帮助的国家行动,大抵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持续三十多年。
决胜脱贫攻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而发起和领导的规模与力度空前的有具体期限和刚性任务的大决战。
决胜脱贫攻坚之战,是必胜之战。此战虽是硬仗中的硬仗,还在进行时,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但经过党的十八以来的五年持续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胜脱贫的有效战法已经练熟,决定性胜利的态势已经形成,全面胜利的进程正在加速,如期完胜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乘党的十九大的强劲东风,继续猛冲快打,必定可以一鼓而下,在二O二O年毕其功于一役,使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走进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二、关键之战
脱贫攻坚战,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之战。其关键在于,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富起来之后,西部尚有集中连片的上百万平方公里的贫困地区,尚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首先补齐的短板。因此,集中力量开展脱贫攻坚,以二O二O年为期,解决数千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推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跨越发展,自然就成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共同发展、共享成功、共获尊严,是中国自古遵循的发展权之伦理基础;民力定国力、国力显民力,民富须国强、国强得民富,国家有尊严、人民有福祉,是中国数千年前就了悟并一直沿用的治国强国道理。这些历史智慧,在竞争与合作无处不在的当今世界,仍然饱含至为适用的道理。
贫困既然是影响民富国强的关键问题,决胜脱贫攻坚,从根本上讲就是解决民富国强的关键问题。一方面,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地区,多数在西部,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要地,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通道和对接端口,必须解决贫困问题,并通过解决贫困问题构筑更多战略利益的崭新增长点和发展新机遇,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短板为长板,一举多得,一举多功。另一方面,按照中华民族长期秉持的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文化伦理、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共同富裕、共享和谐、共有美丽,既是国家治理必须遵循的天理、正理,亦是国家治理者必须履行的天职、正道。依天理、行正理、履天职、走正道,顺天应人,必须决胜脱贫攻坚,建立基于共同富裕的人人享有的尊严等高线,奠定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社会文明基线。
三、胜利光芒
决胜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此举成功,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自古以来一直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上百万平方公里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不落下一个民族,不落下一个地方,其功之伟,其德之大,全球无例。
作为历史,它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理论是科学的、制度是优越的、文化是先进的,必将进一步倍增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它像火种或阳光,蕴藏着促进现实和启示未来的巨大能量。
作为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和继续完成的伟大使命,它像铁水沸腾的熔炉,或“万马战犹酣”的战场,有力地证明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兑现共同富裕庄严承诺的坚定意志和无限魄力,有力地证明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指引中国人民迎难而上,不断办成大事和创造奇迹。
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进一步凝聚了党心。一是极大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增强了所有参与脱贫攻坚之战的党的组织和政府机关的团结力、战斗力和发展力;二是优化了贫困地区党的基层组织的政治生态,解决了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三是培养和锻炼一大批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意志,增进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进一步赢得了民心。一是实实在在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生计能力,增进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二是改进了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村寨的组织形态和资源利用效度,增强了包括贫困群众在内的广大群众脱贫创富的主体性和适应发展的主动性;三是增进了贫困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强化了各民族的中华认同、国家认同和道路认同;四是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为贫困地区阔步迈进生态文明新时代,打下了新的生态基础。
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信心和决心。
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进一步鼓舞了全球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谐美丽,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决胜脱贫攻坚的胜利,说明战胜贫困、共同富裕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切实可行;说明累积在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事业中的思想智慧、理论观点、知识经验、感情辛劳,是全世界反贫困的宝贵财富,必定为所有条件相同和向往相似的人们所接受、所运用、所宣扬。
因此,我们说,脱贫攻坚和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不仅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作为人类探索大规模贫困人群和大面积地区贫困地区集中力量战胜贫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次伟大实践,它的范例意义,将会溢出中国的疆域,对世界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深刻而持久的积极影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要对必将成为宝贵遗产的这笔精神财富,进行客观和科学的价值认知、价值保全、价值再生、价值联动,使之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
四、精神价值
决胜脱贫攻坚,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首惊天动地的壮歌。这首响彻中华大地的壮歌,是数以千万计的党员干部、志士仁人和各族群众,用忠诚担当、真挚感情、辛勤汗水谱写成的,是党心民心凝聚成的。它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皆如同大海之上的灯塔,闪耀着穿透历史时空和照亮前方征途的璀璨光芒,应当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
十八大以来决战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和十九大以后必将继续取得的胜利,是决定性的胜利,是最后的胜利。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雄视天下的思想智慧、战略定力,和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政治魄力、务实作风,科学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周密部署和强力推动的结果,是贫困地区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结果,是千百万参加脱贫攻坚之战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实干苦干加油干的结果。这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动能,一定要对它进行完整而系统地存证、科学而全面地记述、生动而客观地演绎,让它像火炬一样,不断释放光和热,不断振奋和砥砺八千九百万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意志,不断滋养和强化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追求伟大复兴的必胜之心。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决胜脱贫攻坚的胜利是干出来的。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定也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干出来的。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伟大部署,实干苦干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作者系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孔学堂入驻学者麻勇斌 )
(编辑 杨琴)
下一篇:不忘初心教育心得体会,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