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山抗震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防恐袭心得体会1作者:王岩(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研究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指出:“我们今天要继续弘扬抗震精神,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唐山抗震精神以其独特内涵和意蕴,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从唐山抗震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以“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和“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凝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无穷力量,面对困难挑战不放弃、不退缩,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公而忘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度,中国人民战胜灾害、谋求生存的斗争也从未停止过。44年前,面对残酷的唐山震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铭记“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公而忘私、抛家舍业,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所展现的革命情怀、所呈现的英雄壮举、所显示的精神伟力,无不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不浸润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选择,无不展示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鲜明本色。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大家舍生忘死、公而忘私,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大力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正做到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患难与共,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
44年前,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英雄的唐山人民以患难与共、同甘共苦的坚强意志,先人后己、不怕艰险的崇高精神,在地震废墟上开始了抗震救灾的伟大壮举。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集中领导和统一部署,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灾区人民患难与共、万众一心,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助力唐山走出灾难,走向新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的光辉历程,以及我们开展的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胞之情的无私付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为唐山的重建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把“力量在国家、优势在制度、奋斗在人民”的经验升华为实现民族复兴道路上应对重大阻力、克服重大矛盾的社会共识,勠力同心、和衷共济,汇聚起战胜一切困难的磅礴力量,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精神支撑和制度保障。
百折不挠,以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
44年过去了,虽然岁月渐渐抹去了地震遗留的物理痕迹,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所彰显的不畏困难、不怕牺牲、越战越勇、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难以忘怀中华儿女坚韧不拔、历久弥坚的勇于战胜灾害、赢取最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多难兴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是饱经磨难的民族,但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无论遭遇怎样的悲情苦难,都从来未能使我们折服过,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厚重的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与抗争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天,我国社会发展依然面临着诸多顽瘴痼疾,人民生活依然面临着许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等等。历史与实践的经验证明,这些危险、挑战和困难是长期存在的,克服和战胜它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充分认识各种危险、挑战和困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坚韧不拔、砥砺前行,愈挫愈勇、历久弥坚,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勇往直前,敢于胜利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唐山大地震虽然瞬间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夷为平地,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的坚强意志。面对震后满目疮痍的家园,唐山人民鼓足生存的勇气、胸怀发展的希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十年建设恢复、十年经济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十年展翅腾飞”的“唐山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心之所向,梦之所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甚至有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风险并存,国内面临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国际局势充满各种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冷战思维与霸凌主义、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逆全球化与民粹主义、战乱恐袭与饥荒疫情等,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复杂交织。我们要继续弘扬唐山抗震精神,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勇于应对改革攻坚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敢作敢为、一往无前,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不断创造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的光辉业绩。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1日0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防恐袭心得体会2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公敌,是国际社会共同打击的对象。一段时间以来,深受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叠加影响的中国新疆,如何遏制恐怖活动多发频发势头、如何确保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安全?这是摆在地区发展面前的头等大事。
3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从“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在新疆的由来”“暴力恐怖和宗教极端行为严重践踏人权”等7个方面,系统全面介绍了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方面的努力。一系列详实的数据、一件件铁证如山的案件、一个个务实有效的举措,充分彰显了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是正义的斗争,充分说明了中国政府反对恐怖主义、捍卫促进人权的坚定立场,在国际社会和舆论场域得到广泛认同。
翻开白皮书,几起案件介绍触目惊心。2014年7月30日,74岁的新疆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喀什市艾提尕尔清真寺居玛·塔伊尔大毛拉,被3名恐怖分子残忍杀害。2009年7月5日,境内外“东突”势力里应外合,震惊中外的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共造成197人死亡、1700多人受伤……恐怖分子制造的一桩桩、一件件暴力犯罪案件,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去极端化斗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的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待,根本目的在于增进新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正因如此,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深得新疆各族民心,得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不少新疆百姓主动加入反恐队伍,也就不难理解。
前不久,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枪击案导致50人遇难,恐怖分子手法之恶劣、态度之嚣张令世人震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球共发生1127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3000多人死亡。毫无疑问,新疆反恐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预防性反恐放在第一位,把开展源头治理和着力改善民生相结合,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最大限度保障公民基本人权免遭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侵害,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国际反恐提供了有益借鉴、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疆反恐斗争不仅具有目的正当性,更具有手段合法性。
“我对那些被虚假信息蒙蔽双眼的人表示遗憾,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正是去除极端化的一个巧妙方法”“我在这里看到了稳定、和平、发展、礼仪、社会公正以及消除贫困的各种举措”……一些外国媒体记者在实地考察新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国家和人士对中国反恐的成绩视而不见,采取“双重标准”、带着“有色眼镜”,不时有一些凭空想象的污蔑之词和噪音杂音,这些不符合事实,极其幼稚可笑。此次白皮书的发布,彰显了中国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是国际人权事业的坚定捍卫者、支持者、推动者。
一个没有暴力恐怖的新疆关系各族群众利益,一个繁荣稳定的新疆符合各族群众期待。当前,新疆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不能歇脚喘气。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这个目标必将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变成现实。
防恐袭心得体会3新华社贝鲁特12月1日电 通讯:锤炼应急能力 提高战术素养——记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全要素综合演练
赵文环 丁文栋
“现有5名不明身份人员携带枪支向营门口靠拢,请立即支援。”11月28日清晨,位于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营区突然拉响警报,营门警卫通过电台和对讲机通报“突发情况”。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全要素综合演练正式展开。
“火力组立即前出支援,医疗救护组待命……”随着机动指挥组下达各项指令,官兵们全副武装,穿戴好头盔和防弹衣迅速行动。大门封锁、破胎器就位,哨兵进入工事警戒观察、营门警卫快速占据有利射击位置、装甲车掩护支援组、机枪手封控主干道。各小组配合默契,流程清晰,处置得当,在较短时间内有力控制了营门“突发情况”。
就在大家以为演练已经结束时,号音再次响起。作战值班员通报:所有人员立即进入集合场编队,全分队即刻机动转场至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的纳古拉靶场。
车队驶出营区时,大家在车上纷纷议论:应急演练衔接机动转场而后实弹射击,这还是第一次。
据该分队军事组组长鲍琨介绍,本次演练是为了全方位考验分队实战水平,因此采取不打招呼、临机导调的方式,是一场串联遭遇恐袭应急处置、分队临时机动转场和陌生地域实弹射击的全要素综合演练。
天空突降暴雨。大约半小时后,车队抵达位于地中海东岸的纳古拉靶场。这处靶场紧贴黎以临时边界“蓝线”区域,距离海岸线仅百米,海风大,雨势猛。靶场设置较为简陋,没有靶壕,没有报靶器,靶位也是临时摆放,远远望去,靶牌在风雨中不停晃动。
陌生简陋的场地、倾泻冰冷的暴雨加上极低的能见度,正是这些“差别之处”为这次综合演练创造了贴近实战的条件,同时也考验着每名官兵的心理素质和战斗作风。
战士陈有富说:“这次实弹射击难度很大,风雨交加,温度骤降,特别是手指被冻得扣扳机都不灵活。原本能见度已经很低了,再加上觇孔不时被雨水堵住,目标更加模糊,感觉跟盲打一样。”
“5号靶9发,6号靶9发。”尽管射击条件恶劣、视野受限,但仍有不少官兵在自动步枪卧姿点射中打出10发子弹命中9发的优异成绩。
中国第19批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杜嘉在总结这场演习时说:“近期任务区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营区周边时有枪声,甚至有‘流弹’飞入,组织这场全要素综合演练旨在检验和锤炼分队官兵应急处突能力和战术素养,为应对真实突发情况提升信心,为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夯实实战基础。”
上一篇:五四青年年心得体会,精选3篇
下一篇:炒股心得体会2000字,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