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看报纸心得体会,通用3篇

记者心得(1)记者生涯是我人生的第二次荣幸,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巴厘海风杂货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看报纸心得体会1

记者的文字必须为国家民族强盛、人民生活幸福服务。

——题记

我的人生中,有两件事情值得终生自豪骄傲:一是穿了24年的国防绿,一是当了22年的“无冕之王”。

记者这个职业是我以前非常羡慕和崇拜的,但做梦都不敢想的是,我这么一个大龄(转业的时候40岁)、半路出家(我的专业是外语)的军转干部,居然也歪打正着地进入了这一伟大的行列,成为一名纸媒记者,而且是国务院直属三大报纸之一的经济日报。

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高老头、红与黑等中外名著伴随着我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在停课闹革命的文革时代,我也偷闲看了不少禁书,甚至有过悄悄跑到学校图书馆“顺书”的经历。

上北大期间,除完成印尼语学业外,我经常在图书馆翻阅各种文学书籍和杂志。虽然我在那个年代除好几大本文学摘录和日记外,并没有动笔写出过什么好的文字,但青少年时代的懵懂喜好与大学时代的阅读熏陶,为我今后的业余文学创作以及走上专业文字之路,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基础。

大约是1978年,我作为优秀基层俱乐部的代表赴北京参加了部队的表彰大会,会上一位领导呼吁总参各级领导要鼓励支持基层官兵业余文学创作的讲话,激活了我内心蛰伏已久的业余文学梦,于是我便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文学写作。

那个时候的我,根本就是文学门外汉,不懂写作基础知识,没有学习积累,一味胆大妄为地胡写乱涂,或照着葫芦画瓢,或自编自导故事,或凭着想象爬格子,自然也在投稿方面撞了不少南墙。好在我没有灰心没有气馁,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一稿不行二稿三稿,一次退稿就再投三投......

也许是我的坚持感动了上天,也许是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懈努力中确有提高,终于有一天,我收到四川一个刊物的回信,我的短篇小说《周末》被采用了。这是我业余文学创作的处女作,激动之情实在是难以言表。后来,我又陆续在不同的文学刊物和报纸上发表了电视剧本和中篇翻译小说等。现在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那些曾让我激动的文字实在是幼稚羞涩,但毕竟这是一次突破,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真正的成功。

到报社后才明白,发表点青涩的文学作品和写出专业的新闻报道完全是两码事。文学性的文字是作者思维、分析甚至是个人好恶的产品,只要不违纪违法,无需刻意对谁负责;而新闻的文字则是记者采访了解、分析研究思考后见报的公众产品,必须为国家民族强盛、人民生活幸福服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新闻媒体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宣传部门,新闻从业人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经济日报是国务院直属的三大报纸之一,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报道经济建设新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是经济日报的本职本分,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经济报人的本职本分。因此,经济报人必须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的经济大政方针去思考分析、采访报道,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经济日报社工作期间,我先后在国际部、农村部和参编部工作过,期间还3次近13年常驻印尼,任经济日报雅加达记者站记者。

如果我是新闻科班专业,如果我从大学毕业就从事职业新闻工作,如果再年轻20岁,可能我就不会像刚进入经济日报那般战战兢兢了。因此,我很珍惜这个具有个人里程碑意义的职业变动,珍惜这个天上掉馅饼式的宝贵机会,珍惜我的良心和职责。有这么一个好的专业环境,有这么一批好的老师和同事,有这么一个好的写作平台,我必须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否则就凭年龄大和半路出家这两大劣势,稍一疏忽就有可能掉队甚至被淘汰掉。

与我们国家许多行政单位和机构相比,经济日报好似一处世外桃源,一潭清洌碧水。这里的领导多没架子,这里的同事少有心计,大家多是埋头做事情,专心写文章。领导分配任务也是谁能写、谁写得好就谁上。例如我在农村部期间,因文章写得还算顺眼而在报社小有名气,当时评论部事情多人手不够,副总编詹国枢便在每天例行的工作晨会上点将,让我分别就当时电梯事故、月饼腐败和浪费馒头等三件广大读者非常关心的社会问题,为头版一连写了三篇快论。因为写得快写得好,国枢老总还想让我继续写。我开玩笑地回答说:“再写就该让人说我不务正业,抢别人饭碗了”。从此,一些爱起哄的同事笑称我是“御用快枪手”。

经济日报有个传统,凡是遇有重大报道活动,多个部门联合采访次参加报社策划的重要活动。我多次与其他部门合作采访报道,也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我在工作中亲身体会到经济新闻报道工作的酸甜苦辣,也亲身感受到了经济报人职责的神圣和使命的荣耀。

我以为,在地方各类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军转干部很多,但大龄、半路出家、能在专业文字岗位上真正干出一番事业的人还是凤毛麟角。我十分感谢经济日报的历任领导和同事们多年来对我的培养、信任、支持、鼓励和帮助。我经常说一句话:“感谢报社给了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台电脑,让我在‘爬格子’的艰辛中认识了新的世界,享受了新的快乐,同时还写出了一些‘有用、好看’的文字”。

在经济日报的22年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太多的感恩,这些故事中,有一件事情令我终身难忘、反复念叨,其让我自豪和感恩的程度,甚至高于我许多的获奖作品,这就是2000年报社的高级记者职称评审。

与其他有技术职称竞争的行业一样,经济日报的职称竞争也很激烈。广义上讲,一旦评定为高级记者,也就意味着个人的业务水平已经跻身新闻行业的最高层次。中央媒体因名额相对多一些还好点,地方媒体因名额有限而造成许多从业人员一辈子也无法达到这个高度。例如当时的四川南充日报,全报社仅有两名高级职称名额,前面的人不高升不跳槽不退休,后面的人就只能等待名额空缺。

在2000年报社的职称评审中,我们这个类别的高级记者职称竞争者有4人,而名额只有2个。4人中我的新闻资历最浅,还是第一次申报高级记者职称,其他三人不但做新闻的时间比我长,而且至少都是第二次申报。最让人嗤之以鼻、心生不快的是,有“外部官僚”想通过“私下动作”,把我这个没有后台、不会溜须拍马、不会请客送礼的“外来户”挤下来,把“自己人”送上去。可报社人事部门的领导和评委会的委员们不屑强权、公正廉洁、秉公办事,高票通过了我的职称晋升。其中人事部门在评审会上介绍我情况时说的几句话让我感动万分:“李国章的情况大家都比较熟悉,多的就不说了,只强调两个事实:近几年来,李国章一个人发表的文章比他们三个人的总和都多;李国章一个人获得的各种奖项也比他们三个人的总和都多”。最终结果,我以高票通过评审。

这件事情说明两个问题:一,一个单位的风清气正是多么的重要。好的风气可以培养出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人才,而旁门左道、尔虞我诈、不务正业的环境,只能是大量产出庸才甚至奴才。二,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我没有努力工作勤奋写作,哪来的数量和质量上的“一比三”。真如此,不要说有人想排挤我,就是比业绩比贡献,恐怕我自己也没有底气与人竞争。

在报社历任领导和同事们的鼓励帮助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我从事记者工作以来,发表了百万以上的文字,编了百万以上的文字,先后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各类体裁的文章,上百篇文章在国家相关部委和报社的评选中获奖,并曾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和中国新闻奖国际新闻三等奖,2001年晋升为高级记者。

以我在经济日报社多年工作的体会,经济日报有一个好的风气令人肃然起敬:文人自清,以才论英雄。来历背景后台关系都不好使,能写出好文章的才是好记者,才有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因此,我才能得到报社上下的认可,才能在高手如云的经济日报站稳脚跟。退休前向报社同仁们告别的时候我曾说过:“‘中国经济日报高级记者’这十个字,我担当得起”。

心里话:在经济日报工作的22年中,我很充实、很快乐、很自信、很自豪、很有自我价值。

天地之间公正为大,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以经济报人为荣、为报社工作竭尽微薄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巴厘海风杂货铺(李国章,经济日报退休高级记者)

看报纸心得体会2


近日,江门市总工会启动为期一年的“劳动幸福读报筑梦”活动,组织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围绕阅读《工人日报》《南方工报》谈心得体会、交流指导实践的收获。江门各级工会可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工会报刊阅读学习活动,在读报活动中,工会干部应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带头学习。广大职工则通过阅读工会报刊,针对工会的各项职能、职工的权益保障和活动等,畅谈学习感悟、基层工会建设的思考、对工运事业发展的思考等,做到读有思考、读有感受、读写同步,实现学习常态化、学习生活化、学习工作化。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恩平市良西镇 禤忠诚的读报心得


工会工作是否能真正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是否能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是否真正把职工当成“自己人”,职工心里最清楚。通过《工人日报》、《南方工报》等报刊阅读学习活动,让我和广大职工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渠道,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反映职工心声的重要舆论阵地,我更贴近一线职工、环卫工人、快递、客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诸多劳动人群,倾听着基层职工和群众的心声,使我对基层工会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各级工会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行动的牵头单位,常给职工们添上一杯“热茶”。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杯“热茶”的作用就是温暖广大职工的心。良西镇工会积极筹备“甜蜜良西”、“冬暖良西”、“2021年春节关爱留守职工慰问活动”等活动,切实开展“党史学习共读交流活动”、“男子篮球友谊赛”等竞赛……这些都是“茶”中最好的味道。


常‘添’这杯茶,要求我们要眼睛时刻向下关注、思想一直向上看齐,实现各级工会的层层联动,及时了解基层职工生产生活动态。最大程度地发挥工会工作微信群的作用,基层有情况马上向上反映,上级有文件立刻向下传达,缩短“在路上”的距离,让工会离职工更近一点。


一个好的工会不仅要关心职工,还要塑造职工。


多年来,良西镇工会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生产铁军”,不仅在技术上过硬,还要在思想上进步。今年,良西镇工会积极开展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推荐评选工作,鼓励广大职工在专业技能方面不断钻研,形成传、帮、带;以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形式为依托,切实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和文化、技术素养。


相信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各司其职;通过“劳动幸福·读报筑梦”活动,工会、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织协同发挥作用,职工就能体验到更多更有温度的公共服务,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糖果/江门市总工会新媒体工作室


看报纸心得体会3

【毛丫讲绘本】绘本阅读指导师第91期21天心得笔记day11


封面:

从封面可以看出人物和报纸各自占得比例应该差不多都是50%,而且人物是处于上方中间的位置,让人可以感受到这是主要人物,尤其他的笑脸,可以让我们会保持好奇心,是看到什么消息让他这样喜笑颜开。

而报纸上的单词是秘密麻麻,可以感受到从报纸中我们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

而封面是采用文中的其中一页,可以向我们传递这一页的重要性。

前后环衬不一样的设计

这本书的前后环衬设计得特别有深层含义,也很有特色。同样的场景,同样的人,只是动作,房子所在面和报纸形式不一样。

.

我觉得前环衬是一份报纸随着风飞过来,树上的叶子也随着风翩翩起舞,我相信树上的种子也会随着风飘落到各个地方,继续扎根土里,播种希望,不断长出新的小树苗,进而不断成长出参天大树,方便后人乘凉。

.

而房间里这个小孩则是打开窗户,很高兴地迎接这一份报纸,是想说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对阅读的渴望,也对阅读的热爱,他主动地去迎接,可以感受到,他从小受父母影响,也在父母的坚持陪伴阅读中,养成爱阅读的习惯,所以他没有放过学习的机会,主动去迎接新的知识,来装满来充盈他的世界。

.

这也是告诉我们,阅读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需要重视孩子早期阅读,从小为他们播撒精神食粮的种子,等着累累硕果的秋天,收获意想不到的粮食。而且即便接收知识被关上了门,也会为我们留一扇窗户,开拓新的领域。图中有暖色系的红色,让人感觉到对知识的追求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

.

后环衬是小朋友把报纸折成纸飞机,发射出去了,可以感受到,父母为孩子播种爱阅读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孩子也把这一份热爱传递给下一代。这就是阅读的力量,阅读和文化的传承性。

#绘本[话题]# #阅读[话题]# #育儿[话题]# #绘本阅读[话题]# #我是人文艺术知识达人[话题]# #绘本阅读[话题]# #绘本推荐[话题]# #一起读绘本[话题]# #辣妈育儿经[话题]#

#阅读##绘本##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