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幼儿一日常规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让师生双方“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一日常规心得体会1

作者:刘丽丽(北京市一线幼儿教师)

近日,教育部出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作为教龄18年的一线幼儿教师,笔者注意到,在教育过程方面,《评估指南》着重提出了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等3项关键指标,旨在促进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强化家园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师幼互动是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在幼儿的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将师幼互动质量作为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指标,对一线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月21日,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体验自制雨水净化器净化雨水。许斌华摄/光明图片

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不断增进并自然流露师幼之间的和谐融洽感情,师生双方都“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至关重要。进入幼儿园,孩子离开了父母,老师就是他们在幼儿园里的妈妈。孩子希望这个妈妈和善,耐心,公平公正,符合他们心中好妈妈的模样。因此,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接纳的态度、鼓舞的话语激励幼儿心情愉快地开展一日的生活、活动。

孩子在集体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与同伴很好地协商沟通,怎样学会合作、懂得分享,遇到困难时得到同伴帮助怎样表达感谢,这些都是老师应该时刻关注并给予指导的。根据幼儿之间的互动及游戏特点,老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交往技能、表达技巧、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使他们在与同伴互动游戏中感受到乐趣和满足。老师还应以好朋友的身份加入到幼儿活动中去,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既要全面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又要准确关注个别儿童的需求,尊重、接纳、欣赏他们的独特表现,这种情感支持是教师与孩子互动的纽带,能促进师幼关系良好发展。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活动规则,让孩子主动参与活动进程并成为主导者。例如,可以请孩子参与班级环境设计和布置,师幼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共同绘制垃圾分类标识,共同商定小小值日生的任务分工等等,充分运用身边条件,让幼儿参与合作、发表意见。这样,幼儿才能更愿意遵守和执行规则,并产生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促使规则内化于心,形成良好习惯、养成优秀品质。同时,教师也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以观察幼儿为重要前提的。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持续的关注、一对一的倾听和记录,充分发现幼儿的优势和弱项,尊重孩子一步步获得实践经验的过程,支持幼儿以探究、反复、试错、讨论、提问等方式拓展学习宽度,并提供个性化的引导与帮助。例如,在语言活动中,面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幼儿能流畅清晰地解答,有的幼儿可能无法灵敏地作出回应,教师必须正确看待这种差异性,不轻易否定孩子,而是更加仔细观察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使幼儿得到进步和发展。

师幼互动不应局限于常规的游戏、文艺、体育活动,教师要不断探索、自主创新,使幼儿更加轻松愉快地参与到丰富新颖的互动中来。在与幼儿互动后,教师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了吗?对孩子的表情、语气,行为等观察得够细致吗?每个孩子都有收获吗?我需要在哪些方面改进提高……只有这样持续性地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教师才能更好解决一线保教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总之,对一线老师而言,《评估指南》导向清晰地指出了幼儿保教中的突出问题和核心内容,为我们解决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惑与瓶颈、逐步提高日常保教质量指明了发展方向。

《光明日报》( 2022年03月29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幼儿一日常规心得体会2

  1、早晨准时起床,动作迅速,整理好内务,佩戴校徽,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

  2、整理、带齐学习用品,离家时要向家长告别,上学途中遇到老师、邻里长辈、同学要问好,遵守交通规则,不在路上追逐吵闹。

  3、准时到校,每天第一次见到老师、同学问好。

  4、因故不能到校上课应请假。到校后,不到放学时间不能随便离校,如需中途离校应向班主任老师请假。

  5、到校后,要打开教室门窗,整理好课桌椅,然后自觉按规定打扫包干区或参加早晨体育活动。

  6、举行升旗仪式时,要整齐列队,面对国旗,肃立致敬;升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国歌。

  7、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早操要按照口令使每个动作都到位;做眼保健操时要闭眼,按照口令按准穴位认真做。

  8、上课时要认真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

  9、课间宜进行散步、望远等活动,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上厕所讲究文明,保持厕所清洁。进办公室要征得老师同意,不随便拿教师办公桌上的东西。

  10、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欺侮小同学。与同学交谈要讲普通话,注意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11、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保护学校花草树木,自觉注意环境卫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或体育训练,不无故缺席。

  12、认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或体育训练,不无故缺席。

  13、中午放学时,不争先恐后抢道,在校用餐,领饭要有秩序。不在校园里边吃边玩,剩饭菜渣不随地乱抛,回家用膳的学生要准时返校。

  14、午间适当休息,不高声喧闹,不上街游逛,饭后体育活动应有节制,夏季要按规定安静午休、午睡。

  15、按时、按质、按量独立完成当天作业和其他学习任务。

  16、见客人或其它学校老师来校,要热情、礼貌,要问好,不围观,不窃窃私语。

  17、认真参加学校的集会,遵守会议纪律。

  18、放学后,值日生应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关好教室门窗,离校时要和老师说声“再见”,按时排队回家。

  19、晚饭前适当游戏。不玩火、防触电、防溺水,不做危险性游戏;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搞好自我服务,常为邻里、烈军属、孤寡老人做好事;遇到坏人坏事要主动报告,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

  20、晚饭后,认真做好预复习工作,独立完成家庭作业;适当观看小学生的电视节目和书刊。

  21、睡前与家长交谈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与心得。

  22、按时就寝,不睡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幼儿一日常规心得体会3

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潜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带着自我的经验与心得做一次正面的交流。

常规的建立需要反复练习,小班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对于新的常规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常规的建立需要依靠反复练习。因此教师要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帮助幼儿在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同时,逐步习惯按照常规的要求去做。班级老师和保育员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采取一致的标准和要求,促使幼儿自动、自主地遵守常规。小班幼儿的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好模仿,喜欢重复听故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运用儿歌语言浅显易懂、句式多重复、音韵自然和谐、富于韵律性、富于节奏感、富于动作性的特点,将平时自理能力的培养蕴含其中,以此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常规教育时,首先要明确常规不等于紧箍咒。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被要求排队的孩子一旦没有老师的监督,就会横冲直撞、争先恐后、难以自控。这说明有些不合理的规则束缚了孩子,教师应该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正确的儿童观的基础上制定常规,将其看成保证幼儿身心发展所需的“润滑剂”。如,老师讲故事时,不是让孩子们排排坐在远离教师的地方,而是参差不齐地围坐在老师身边,气氛很融洽,关系很亲切。用这样的方式组织活动,孩子们显得十分愉快,也很配合,这正是良好的常规教育的外在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要求。

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常规应该简单、明确,适合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只有适合幼儿的能力要求,才可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才愿意去做。

建立安全感—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教师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我们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在语言活动中, 幼儿学习所需的心理环境是不容忽视的。 我们应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敢说、 想说、 喜欢说、 有机会说的环境, 在语言活动中适当地设计 “互动环节 ” 就是给幼儿提供一种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 通常可在活动的重难点处或是新经验迁移处设计 “互动环节”。 在这样的互动环境中, 幼儿没有压力, 心情舒畅, 充分动手、 动口、 动脑, 得到了语言的练习和迁移运用经验的机会, 个性也得到自由发展, 语言潜能得以切实有效的开发, 同时, 还真切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让孩子构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我就应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持续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构成必须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构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各项规则的制定要贴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教师要明确该用什么心态来维持班上的常规,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要了解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里还没有发展出足够的自制力?有时问题不必须都出此刻孩子身上,也许是某一项常规根本不适合该年龄层的孩子,所以常规的制定要贴合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尽可能的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如果各个环节过渡紧凑、有序,那么良好的一日常规的构成也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