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最新合集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讲评,这份指导攻略,转给幼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园长幼师通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讲评任务包括诊断幼儿行为、运用策略促进幼儿学习及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讲评主要针对活动中的幼儿表现和活动过程进行。讲评的组织形式包括典型案例讲评法、单一区域讲评法和整体区域讲评法等。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常是指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依据,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充分互动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也有研究者将区域活动定位为区域游戏,本研究则将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的幼儿自主性活动也纳入讨论范围。

教师通常对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及对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较为关注,对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表现却较少关注,专门的评价活动则更少见。

教师讲评作为师幼互动的重要形式,是教师引导幼儿回顾、讲述活动过程,并予以有效反馈,以帮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

促进师幼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与高瞻课程模式(High/Scope Curriculum Mode)的理念较为接近,即强调按照“计划一工作一回顾”的顺序开展日常活动,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Hohmann和Weikart认为,活动中的“回顾意在给儿童的计划和工作划上一个句号,让儿童在脑海中建立起计划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并借以表征他们的思想”“对事件及经验的回顾是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对儿童智力和社会情感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将使其终身受益”。

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讲评具体是指教师在对幼儿自主活动过程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典型行为进行以点带面的点评或和幼儿一起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讲述,一方面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炼自己的学习经验。

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有助于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当然,讲评活动是否能达到上述效果,还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能力。

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讲评的任务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讲评任务主要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诊断、运用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

诊断是讲评的基础,教师需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选择其中具有讨论或分享价值的片断进行分析;

运用策略促进幼儿的学习是指教师在分析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策略促进幼儿语言、情感、社会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是指在引导幼儿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促进幼幼、师幼之间的情感互动。本研究结合一个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讲评的案例,具体分析教师的讲评任务。

幼儿园大班的活动室设有植物园、亲亲小学、自来水厂、医院、放映厅、银行、轮船等区域。

这天,在开展了约一个小时的区域活动之后。主班教师进行了大约15分钟的讲评。

教师:(将扮演“保安叔叔”的幼儿1搂在怀里,面向全班幼儿坐着)保安叔叔今天最忙。

还记得游戏开始时,老师说过一个什么想法吗?“希望今天的保安叔叔不要做……”

幼儿:木头人。

教师:来,保安叔叔,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吧。

(幼儿1声音低低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工作。)

教师:大家仔细听,他的声音可能有点低哦。

教师:保安叔叔今天在亲亲小学做了什么事情呀?

幼儿1:老师没有证件,不能进来。有些老师没有证件,我就客气地请他们拿出身份证。

教师:噢,有证件可以进去,没有证件,就“客气地”请他们拿出身份证来。那什么叫身份证啊?

(幼儿1没有回应。)

幼入2:我知道。

幼儿3:我知道。

教师:什么叫身份证,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幼儿踊跃回答,但他们的答案大半是不完整的或错误的。教师由此判断出幼儿对身份证尚不了解。)

(教师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开始讲解它的作用。)

教师观察到幼儿1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有积极表现,但这个幼儿性格偏内向、不善表达,教师利用这个契机,将他的角色扮演作为讲评内容,希望通过帮助幼儿1在集体面前表达并与大家交流,促使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行为有所诊断,即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幼儿性格偏内向、不善表达。于是,教师在讲评时将幼儿1揽入怀中,引导他讲述自己做保安的经历,给予积极肯定,体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

此外,教师还针对全班幼儿对身份证不甚了解的情况,为幼儿讲解了身份证及其作用,从而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讲评的内容

关于区域活动中教师讲评的内容,有研究者认为可以是幼儿的作品,幼儿的认知冲突,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新发现或幼儿的坚持性、合作性、探索性等学习品质。

本研究认为,可以将幼儿表现、活动过程这两个方面作为讲评的主要内容。

幼儿表现包括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幼儿的作品、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幼儿的社会性及情感发展和教师在讲评过程中生成的问题等二级维度,其中,教师生成的问题通常源于幼儿的提问和表现。

活动过程可包括区域创设、幼儿参与程度、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的关系等内容。

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对新投放的材料和活动内容感兴趣,记录下幼儿的兴趣点,注意分析幼儿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投入,关注其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认知或交流困难,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并根据这些确定活动后的讲评内容和形式。

讲评除了要基于对活动中幼儿实际表现的观察,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进行。

小班幼儿多处于独自游戏阶段,坚持性和纪律性较弱。教师在讲评时宜抓住幼儿的兴趣点,重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互动,促使幼儿将区域活动和活动主题联系起来。

中班幼儿会较多选择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能合作开展规则游戏,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仍较弱。教师在讲评时宜多就幼儿的作品以及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角色扮演、规则制订等进行引导,还要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均有一定发展,逐渐能将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联系起来。教师在讲评时宜捕捉幼儿提问和回答中出现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讲评的组织形式

从讲评对象来看,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讲评可以是针对全体幼儿进行的集体讲述、讨论活动,也可以是针对个别幼儿进行的交流活动;

从讲评范围来看,既可以是针对某一区域的讲评,也可以是针对整个区域的讲评;

从讲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以幼儿为主的交流和分享活动。也可以是以教师为主的讲评活动。

由于时间有限,传统的讲评活动大多采用高结构的讲述形式,教师对幼儿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会避而不答。这在某种程度上虽利于控制班级秩序,但很容易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宜结合讲评内容灵活把握讲评时间,选择多元讲评方式。

1、典型案例讲评法

前文所举案例中,教师就是以典型案例讲评的形式组织讲评活动的。教师既要注意对区域活动中个别幼儿的观察,又要注意引导全体幼儿参与讨论,避免顾此失彼。

2、单一区域讲评法

上海市某幼儿园中班上学期开展了“我爱我家”主题活动,创设了家园建构区、“画画我家”绘画区、角色扮演区等。幼儿在家园建构区用积木搭建自己的“家”。某次讲评活动中,全班幼儿围坐成一圈后,教师展示了两名幼儿的作品,并请这两名幼儿讲解,然后引导全班幼儿讨论:他们各自用了什么方法使房子建得更稳固?

接着,教师还请幼儿在现场通过操作加以验证。讲评活动在游戏中达到高潮。这位教师就是因为在观察中发现某些幼儿仍然没有掌握垒高技巧,才在讲评活动中选择“家园建构区”为讲评内容的。教师还就垒高时的“底座面积”和“对称结构”两个方面引导幼儿讨论,之后让幼儿通过再操作巩固新技巧。在这次讲评活动中,教师敏锐的捕捉到了教育契机,激发了幼儿自主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使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发展。

3、整体区域讲评法

某幼儿园每周组织一次全园中班、大班混龄“户外活动一小时”活动,某次活动后,中班c教师依次就每一个游戏(包括“勇敢者的道路”“快乐滑板车”“小猴爬杆”“快乐旋转”“海狮顶球”“小刺猬背果果”等区域活动)向幼儿询问谁玩过,并让玩过的幼儿讲解游戏过程,以及在游戏中如何与小朋友合作等。

教师根据活动种类多、场地规模大、幼儿混龄等特点,观察不同年龄幼儿选择游戏和合作互助的特点并在讲评活动中作进一步了解,关注不同年龄、不同游戏水平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同时也整合了不同区域游戏的发展价值。

四、结语

区域活动中的讲评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讲评时间,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表达,注重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灵活的讲评活动组织方式和策略,提高幼儿参与讲评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注意优化讲评内容,以有效发挥讲评活动的作用。

*声明:本文图文大部分来源于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整理编辑,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2

几天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这短短三天的培训,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潜力得到提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应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应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我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应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应对发展的时代,应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这次基层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方是我透过培训获得的体会:

  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一样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潜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构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粉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用心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就应是最完美,最公正,最无私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基层幼儿教师务必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思考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透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我去学习,去探索。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个性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这几天培训给我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以前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让我们未来一起努力,加油!相信我们这个大家庭会越来越优秀!

幼儿园区域培训心得体会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基础教育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作出应有贡献。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加强党对中小学(幼儿园)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任务,持续巩固提高学校“双减”工作水平,积极落实基础教育“十四五”重要部署,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引领,始终坚持正确方向

1.稳妥实施中小学领导体制改革。落实中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推动各地认真分析研判中小学党组织书记配备情况,坚持“一校一案”、积极稳妥调整实施;研究制订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清单、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等配套制度文件,着力健全学校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宣传解读,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入开展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

2.切实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以喜迎党的二十大和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在中小学持续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活动。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有关意见,着力提高思政课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宣传展示思政课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活动优秀成果,切实增强中小学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总结各地“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经验和成效,宣传推广一批典型案例。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资源,强化专家指导,宣传推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继续开展德育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培训。研究制订关于加强专门教育工作的有关实施意见。

3.深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各地各校制订劳动教育清单,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时间,创新劳动教育载体,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有效开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分片区召开工作研讨交流会,宣传推广一批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和做法。

二、突出重点,巩固提高学校“双减”水平

4.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在坚持做好“压总量、控时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推动各地各校通过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完善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开展优质作业展示交流、举办作业设计大赛等,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

5.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在坚持做好“全覆盖、广参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广泛遴选推介优质课后服务资源,持续宣传一批课后服务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各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有效性。推动各地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逐县逐校落实到位。

6.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各省出台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指导各地各校加强教学规范管理,强化教研工作,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组织评选第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开展“精品课”遴选。健全基础教育教指委工作机制,加大教育教学指导力度。完善中小学装备配备标准,做好中小学图书馆书目推荐工作。

7.提高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出台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各地认真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创建工作,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以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重点,研制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

三、统筹推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

8.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落实《“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做好入园需求预测,推动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加强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乡村幼儿园建设,补齐普惠性资源短板,进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指导各地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工作。分片召开幼小衔接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继续推广“安吉游戏”典型经验,提高科学保教水平。

9.促进县域高中整体提升。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推动实施县中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启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明确帮扶重点任务。积极落实普通高中“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切实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推动各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开展国家级示范培训,加强示范区示范校建设。研究制定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南、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指南,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10.促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导各省制订实施方案,推动特殊教育拓展融合发展,加快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开展融合教育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推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加强特殊教育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提升特殊教育质量。

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十四五”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视频会,全面推动各项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落实。

四、创新突破,深化基础教育改革

11.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总结交流第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成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做好第二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遴选工作。举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质量评价指南专题培训班,积极推进落实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成果,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深入开展“双减”背景下中考命题评估工作,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推动考学有效衔接。规范基础教育领域实验区、实验校等管理。

12.深化信息技术应用改革。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注重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应用,赋能提质增效。整合建设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教育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中小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严格规范学籍管理。升级建设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进一步丰富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推动各地各校常态化应用。召开融合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区经验成效,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

13.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改革。会同相关部门研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切实履行相应职责。统筹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继续组织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中小学生校外研学实践活动项目。

14.深化学生安全管理改革。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工作有关意见,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工作台账,召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安全工作视频会议,指导各地做好校园安全事件预防、管控和事故处理、风险化解等工作。督促各地加大整改力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建设“四个100%”。遴选开发安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安全教育示范培训。

来源:教育部基础教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