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认识,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山中野果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500字1我认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必须将这个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小问题。即何谓中国文化?为何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如何弘扬?只有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何谓中国文化?
台湾学者曾仕德说,文化就是人跟动物的区别就叫做文化。那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为,中华民族与外族的根本区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是可以这样理解的。“文化”二字单从字面理解就可得知,文化是无法具象解释的。最早的甲骨文的“文”字是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意是“文身”(纹身),我认为这才是人类最早的文化启蒙、审美启蒙、美学启蒙。而“化”字,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到不断变化、风化、教化、造化和融化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文化是从最初的一个动宾结构的词,逐渐演化成了一个抽象的名词。既然抽象,则没有任何人能对文化解释得精准而具象。正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发出的叹息,如果用文字来定义它,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因此,对文化的解释就只能采取边缘切角法,前面台湾学者曾仕德解释的方法就是这种方法。
二.为何要宣传它?
一个国家真正要站起来,独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需要经济独立、政治独立,最核心需要的是心灵的独立,里文化和精神家园的独立。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是该民族,最核心的是在中华文化熏陶下,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所以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事关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事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因此,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弘扬中国文化的责任。
三.该如何弘扬它?
这才回归到了应该回答的问题。要弘扬中国文化,我认为,首先要厘清中国文化的文脉,即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只有厘清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文脉,你才会更加的去热爱它,更好的去传承、弘扬它。我无法想象一个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文脉的人,又如何能去弘扬它?因此在这里我要给大家推荐余秋雨写的一本很著名的散文性的学术论著《中国文脉》。
尽管文化的概念浩如烟海,缥缈迷茫,但除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宗教信仰等等抽象意识,因与本文回答客观问题关系不大,不必赘述外,其他部分东西还是可以具化的。本人把中国一些可以具化的部分文化,按承载的载体分了几类。一是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主要部分,包括古代文学(如神话故事、诗词、赋、曲、小说等)、中国书法、儒释道精神、历代碑文(石碑)、中国戏剧等。
二是以图形为载体的文化。包括国画、各种雕刻、石窟(如敦煌石窟、龙门石窟等)、刺绣、编织等。这部分还可包括各种建筑物为载体的文化,如各种历史古庙古寺、古桥、古运河、古长城等,甚至包括古镇等。
三是以人们日常生活为载体的文化。包括古典音乐(琵琶,古筝,古琴箫等等乐曲),各地的风土人情,包括具有仪式感的中国传统节日、日常生活习惯、中国美食等等
……
文化的范围实在太广了,本人仅对部分也也难以准确的归类或者周延。但无论怎样,对部分的归类,可以有益于帮助我们对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指出,传播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并不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要建构并维系一个有次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中国有了自己的文化话语系统,它还不会直接产生效果。要想真正的弘扬中国文化,除了我们本民族要认真的对待和科学甄别的传承外,还要在国际交往中释放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其实这就涉及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问题。
第一,如何传承。前面已经说了要传承和传播,都必须先了解中国的文脉。了解了以后就要批判式的继承,即取其精华,去其糟泊。在传承的过程中还要把握一些原则,如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个人认为传承中国文化,一要靠每个个体的言传身教,切身力行。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个个体,要有尊奉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各个领域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前面对部分文化的部分分类的不同传播和传承途径,去传承中国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化,主要以学习为主,进而宣传。以图形为载体的文化,以瞻仰、保护、学习、宣传为主。以日常生活为载体的文化,以兴趣爱好、培养生活仪式感等为主。至于如何具体的传承,相信网络上类似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想在这里赘述了。
二要靠教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人不可能天生自知。人对知识的了解和传统文化的了解,除了后天自己的学习与其接触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考教育。通过教育让中华儿女了解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三要靠建立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承机制。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机制应当包括传统文化传承的利益导向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创新机制、传播机制等方面为主要内容。这些机制应当规范化,合理化,形成中国特有的文化传承传播体系。对一些有价值而又濒临灭绝的文化,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或政策扶持力度,比如中医。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有意义的地方特色文化事业,但要注意不能万人同音,各地同貌。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古镇建设,本人不愿苟同。对有些地方可以实行产业化之路,推进文化传承机制创新建设。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拓宽传播手段,发展现代传播体系,从而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如何弘扬。这里的弘扬主要针对中华民族以外的民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像君子一样直而不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政治、经济以外,恐怕最重要的就是文化交流了,甚至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还超于前两者。 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国家,其文化的话语体系,与其他文化体之间,特别是欧美文化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所以我们在与他者文化之间发生交流、交锋的过程中,自然回避不了竞争与冲突。
传媒的意识,也是近十年来我国才有的意识。而在近百年来,我国与西方的文化话语权严重失衡。甚至有段时间,我国的一些重要的文化人,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包括小说家。可见文化精品的输出,对一个国家文化的弘扬有多么重要。这还只是文化领域的冰山一角。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拥有至高无上的霸权地位,美国对于域名服务系统一直拥有终极权利。新媒体的崛起虽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改变被动处境的机遇,但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他们主宰世界次序的先天优势,仍然操纵着文化等各领域的话语权。
所以向其他民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依靠新媒体,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向其他民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每一个出国旅行者、出国留学者、出国交流者、出国教育者等都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都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切身的言行,远比媒体更有说服力,更有温度。
如何在国际上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其实是一个比较专业性领域的问题,相信这方面研究的人和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笔者不再赘述。
总之,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要建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但又不能文化自恋,盲目挺拔。
有几位朋友问我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到底怎么学,由于本人嘴拙,下面浅谈本人学习之心得。
去年的什么时候好友小王就拿了《和谐拯救危机》这一纪录片给我,大凯是因为我的福薄吧,大致看了第一节就没有再看,及至最近才认真看完。所以到现在才略受益。
真正吸引我的是王财贵老师的有关读经教育的光碟,我想那就是我学习传统文化的切入点吧,首先是为了女儿有个幸福的人生,现在发现那里所蕴含的知识真是博大精深,受益匪浅。
王财贵老师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在0--3岁达到百分之六十,3--6岁达到百分之八十,6--13岁就只有百分之十了,而在这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吸收知识的黄金期,海面式的全盘吸收。所以,我们必须给他最经典的,最受益的知识去学习,更好地刺激他的大脑发育,也就是播种吧,种什么得什么。所谓"读杂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丈"。
他说到他的儿子,智力比一般儿童较差,小学三年级跟不上班,由于他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儿子的一生﹣--﹣给了他一本《老子》,让他儿子看一节并背熟,从此以后每天背一节,到了他儿子上初中时是全班第一,到高中全校第一,到考大学时,各大名校争先录取。别人问他,"你儿子怎么这么聪明",他说他儿子很普通,就是因为从小读完了所有的经典古书,长大了那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我们再看看鲁迅、胡适这些写白话文的作家,谁又不是学古文长大的。昨天看了翟鸿燊(北大、清华、人民大学客坐教授)对大企业老总的培训,那真是一语开悟,经、史、子、集应用自如,就是因为他在四岁时,已读完四书五经,他爷爷跟他讲了一句,"你读了《论语》,孔子就会跟你一辈子"。也许有人会问,"新时代了,谁还读这些老古板?"是经典就不会过时,谁会说太阳过时,它不也若干年了吗,现在人们还照常离不开它。
读《大学》能修身,以后能做好事。读《中庸》能懂得和谐之道,能做好官。读《老子》充满无限的智慧,能谋事。读《论语》能学会做人做事,是经商之道。读《易经》能知道宇宙之奥秘,是学中医、科学研究的基础。我们这一代人很悲哀,很多留学生到了国外,别人满腔热情来问他,"你是中国人,据说你们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叫《易经》,你能告诉我写些什么吗?"留学生回答:" SORRY ,我没读过"。外国人又问:"你们还有一部著作叫《离骚》,作者才华横溢,为什么要跳河呢?"" I , M SORR Y ,我没读过"。"还有部叫《唐诗三百首》,你读过吗?"留学生很高兴地回答:"那我读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嘛。哀呀!
我和女儿现在已读完《大学》,现在学《中庸》。刚开始有些枯燥,现在能乐在其中了。我也是在龚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摸索。有人肯定在想,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学这些有什么用?但我从中找到了快乐,也悟出了很多道理,打开了许多心结,心态变好了。所谓"朝问道,夕死可矣"。至于女儿的收益有待时间来证明,我不期望女儿有多么精彩的人生,只为能不要像我一样走那么多的弯路,有个快乐的人生就好。90年代末,贺益德老师及几位他的好友就把他们的子女休学,在家念私塾,专攻儒学,花很短的时间补习数学等理科类,实践证明,这帮孩子现在很不错。我目前还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一定坚持每天至少一个小时的读经时间。周末参加亲子共读。
下面浅淡几点对家庭的影响吧。
《弟子规》第一节"首孝悌",《论语》也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我对自己的父母倒还一般,但对我老公的父母及家人,由于恨他父母自私、只顾自己。恨他兄弟为一些小利而不顾手足之情。那种怨恨之深无语言表。一年勉强回去一次,见到他的家人也无话可说,回去一次也是受一次刑,气氛相当僵硬。跟老公在一起十年了,每次都是因为他的家人而发生矛盾。自从学了传统文化,我现在对他的父母是发自内心地当做自己的父母,经常要崽崽打打电话问候一下爷爷奶奶,上次回去看见老人穿的毛衣很薄,回来就买了毛线给织一件,其实我现在也不喜欢织毛衣了,因详情
为有颈椎痛的毛病,不能低太久。他们没有女儿,这些不都是媳妇该做的吗?《弟子规》教我们"事诸父,如事父",更何况是老公的父母呢。"兄弟睦,孝在中"现在跟他的家人也相处得很融洽,这不也是一种孝顺吗。这一切的变发,老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虽然口头不说,但我明显能感到这个家更和谐了。家庭和谐,始于孝悌。其实按《易经》乾坤阴阳学,女人要有大地一样的胸怀,则家兴、国兴。"相夫教子"其中的学问大了去了。如果能明白姑娘经、媳妇经、老太太经,你想不幸福都难,想不和谐都和谐了。
刚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时,我跟小王说,如果有一天我不再凶丹崽了,就算是入门了。每天看着身边熟睡的女儿不是挨骂就是挨打,我心里也很难过,可是第二天又控制不住自己,其实女儿也没犯多大错,是自己的心态有问题,看任何东西都不顺眼。"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现在不知不觉有很久没凶她了,
女儿也变得孝顺了,吃的、用的都先想到我和她爸了,她也学会了"出必告,反必面",也懂得了他爸赚钱不易了。
我常想:如果我上班时,有现在的心境,那业绩会有多好,工作会是多么快乐的事。也不会伤害那么多的朋友和同事了,都是自私、傲慢、狭隘惹的祸,害人害己。"活在当下",要放下,才能有所担当。从现在做起吧。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德全而不危"。不孝的人容易犯鼻炎,脾气大的人容易伤肝,怨恨心太重的人肠胃不好,固执的人伤肾,耳朵不好。我在商城上班时,不知怎么就得了鼻炎,现在想想,应该是我顶撞母亲,怨恨公婆所致吧。每天早上醒来就是几十个喷嚏,跟着就流清鼻涕,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我妈在这帮我带女儿,看到我很难受,总是要我去医院看看,因为担心看病太贵就一直没去,可是今年,好像鼻炎都没再发过。
再看看身边的人,得了不治之症,都是有极不善的地方。大家去看看幸福人生的论坛,看看癌症是怎么得的,又是怎么治愈的。看看那些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是怎样弃恶从善,看看那些企业老总是怎样业绩翻番。日本医学博士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有反作用力,把一杯水上写"爱、谢谢"这些美好的词语,结晶是等边六边形,非常漂亮。如果写"恨,愤怒"不好的词语,结晶就非常丑陋。人体有百分之70的水分,如果都发生了扭曲,细胞能不癌变吗。所谓境随心动。当一个人生气时,所呼出的气体打到小白鼠身上能当场毙命。
其实,传统文化不光是儒学,它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体。
一谈到佛教,我就想到封建迷信,以前去寺庙也会拜拜,那是取于对菩萨神秘感的一种畏怕。其实佛教就是一种教育,跟儒教一样,佛也是凡人变的,佛是明白人,跟孔老夫子一样,完全悟道了。佛教就是佛对世间人的一种教导,现在去寺庙拜佛,那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佛渡有缘人,学佛是一个人的善根,福报。
"命由我作,福自我求",人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一个人命运﹣-﹣就是佛说的因果报应。人的贪、慎、痴、漫、五欲六尘蒙灭了人的本性。到临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人所做的善与恶都会计入你的业中,到头来算总账,善多者入三善道,恶多者入三恶道,变畜生、饿鬼、下地狱。所以,人生酬业。有很多人去庙里烧香,求菩萨保佑,可仍然不孝敬父母,不尊师长,那能灵验吗?佛是人的本性,就是你自己,只有你孝亲尊师,行善积德,佛才会显灵啊,"人必自助而后天助之"。
佛告诉我们,不要杀生、邪淫、偷盗、妄语。否则,就要下地狱受三道轮回,这不也很好吗,如果人们能听佛的教导,世界也就太平了。有些人在想,为什么有些人作恶多端能拥有万贯家财、高官厚禄,那是因为他上辈子积了德或是祖上积德了,前世业今生报,今生业来生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为自己为子女,我现在是谨言慎行,多行善,少动歪脑筋。
大家可以看看《了凡四训》,明朝的袁了凡先生遇见精通周易的孔先生,算出他只有50岁阳寿,而且没有子嗣,一生的功名前途跟他是细细说来。刚开始袁了凡不信,可后来,就连他考第几名,哪天考,中什么功名都一点不差。于是袁了凡泄气了,反正就这样了。可后来又遇一高人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从此袁了凡行善积德,活到了70多岁,而且也有了儿子。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怨天尤人,当遭遇什么不幸时,应想到是自己福薄,德行不够啊,厚德载物啊。
"享福消福,福尽苦来。吃苦了苦,苦尽甘来"尤其对我们的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家里很殷实,只教他享受,又不教他做人之道,积德行善,那就离福尽苦来不远了。所以,少了些五欲六尘,"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清净点不好吗。
从前总觉得一天无所事事,看看电视,看看娱乐八卦新闻,在沙发上睡一下就是一上午过去了。现在觉得时间很不够,很多东西还没开悟,有些道理明白了,但还做不到。到有了更高的境界,再继续聊吧,以上是本人现阶段的愚见,如有不到之处,望各位见谅、海涵!
2022年7月12日上午,按照队长的安排,五棵树实践队队员们分头行动,科普组和调研组成员进行户外除草活动,其他组成员进行室内大扫除。下午,队员们集中到会议室撰写社会实践心得,并参与张璀老师的课堂,通过观看三个视频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课时约一个小时。
当天上午,负责室内大扫除的队员要打扫约500平方米的大堂,队员们不断地重复着扫、堆、拨的动作,每位队员平均走了六千多步,共花费将近两小时,才把大堂打扫干净。室外除草的队员不但要忍受暴晒的煎熬,还要重复弯腰和拔草的动作,所有队员都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是社会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起点,个人价值在劳动中实现。在学习和生活中,万万不可忽视劳动的作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如此,生活亦如此。
下午四点半,队员们正式开始上张璀老师的课程,课时约一个小时。文化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张璀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三个视频传递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们向善向上、自我反省、控制私欲、不沉迷享乐等思想,有利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队员们结合亲身经历分享观后感想,发言富有独特的见解和思考。其中,陈姗姗同学表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整心态、健全人格,但不能迷信传统文化,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