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以美育人,艺心向党图片,以美育人,以艺育人

“以美育人,以艺术育人”,全国艺术硕士培养院校教学成果云展近日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艺术司、新华社全媒体采编中心、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陕西省委宣传部、延安市委市政府、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不仅在“学习力”学习平台、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网等30余家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还以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全覆盖的形式呈现。活动内容精选了2019年征集的部分“艺术硕士优秀毕业成果”,集中展示了音乐、戏剧、戏曲、电影、广播电视、舞蹈、艺术设计等八个领域的舞台教学成果。充分发挥艺术的美育功能,同时给师生带来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熏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回顾和总结15年来艺术教育硕士的经验,以美育的“美育”效应显示出在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9年,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实现各年龄段美育相衔接、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家庭美育相衔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美育在新时期人才培养中的重大意义。

在过去的15年里,艺术硕士的审美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断完善和深化教学内容和形式,不断引导学生提高实事求是的人格修养,增强与时俱进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道德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生的毕业成果呈现出许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优秀作品,充满了创作者的精神和趣味。

一件优秀的艺术品是一种具有审美和寄托的观赏性,其本质是生活的反映。无论是尖锐的批判还是热情的讴歌,艺术总是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社会、风景、人情,它依然会烙上每个创作者独特的思维和精神——个性化的艺术精神。因此,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属性,在新时代的美育培养下,赋予了创作者新的意志。观看作品可以起到“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丰富精神世界,给人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次云展活动可谓是新时期美育的一次相当有效的实验。“以美育人,以艺术育人”的晨会首先从美术领域的作品开始。这些静态的艺术作品给观众一种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老火车”、“老工厂”,到现代城市的“高科技生产仓库”、“高楼大厦”,艺术品记录着祖国建设的发展变化;从《丛林》《火车站》的全景绘画,到《肖像》的细节描写,用艺术记录现实生活;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清晰,艺术承载着时代的风貌和变迁,是创作者在理解时代的基础上赋予美的展示。另一方面,在设计领域,在艺术的基础上,加入时代的烙印和历史的传承。作品《Xi安小雁塔景区围墙设计》在沿街的白墙上还原了唐代小雁塔的原貌,古色古香的唐代子弟出没于周边,让路过的人们在无形中走进了这个古朴的时代,“祭祖”“以诗为友”等传统文化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周边的人们。作品《杭州空中央公园概念设计》别具一格,融合了建筑艺术、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打破了陆地公园的形式。地面多层建筑起伏壮观,让游客放慢脚步,在园中感受时代气息和文化底蕴,韵味十足。

如果说艺术和设计领域的作品反映了历史悠久的文化特征,那么广播、电视和电影领域的作品则是一个更加鲜明的新时代的产物。作品《十年三节课》以创作者自述的形式讲述了十年的教学生涯和心路历程。作品《彩色萍乡》以“彩色蒙太奇”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萍乡正在经历的一座现代化新城的转型升级,让观众不忘历史,不忘革命精神。

“美育育人,艺术育人”的下午演出,是戏剧戏曲领域。他们用更多的艺术形式净化观众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人格理想。作品《红缨》讲述了小英雄王二小为带领日寇进入八路军伏击圈而英勇牺牲的故事。这部作品以儿童剧的形式呈现,充满童趣和教育意义。根据《儒林外史》改编的《范进忠居》是一部寓意深刻的喜剧,融入了作者对原著和古代社会的理解,引人发笑,令人深思。

“艺术育人”晚会是从乐舞场开始的。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就密不可分,用音乐优美的旋律或激昂的音调展现祖国发展的精神风貌,用舞蹈温柔的身姿或铿锵有力的动作赞美真善美,带领观众徜徉在视听盛宴中。其中,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是一种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们对更高精神价值的追求。无论是气势磅礴的《我爱中国》,还是委婉婉转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都给听众以优美的听觉感受和心灵的震撼;舞蹈刚柔并济的肢体带来优美的美感,可以作为观赏者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体质的锻炼方式,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北京舞蹈学院的作品《品味》用秧歌和古典元素表现了农妇采摘和烹饪的过程。作品以“范火”开场,舞者动作各异,但都让观众闻到了香气,有了期待。舞蹈结构呈现三段,首尾呼应。中段描绘了“采摘”的过程,预示着需要辛勤的劳动才能迎来丰收,最后以舞者闻香重聚而结束。《品味》中婀娜多姿的舞蹈足以给人美的视觉享受,其内涵和魅力值得思考。舞蹈以“香”为主线,展现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和“谁知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的”所传达的传统美德。云南艺术学院作品《大理鹤庆白族民间代表性舞蹈》是一个编排民间舞蹈元素,加入民歌的舞蹈重构节目。动作简单但舞蹈队形的变化运用广泛,表现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精神的追求。这类作品无疑是在警醒世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享受和传播美的同时,我们应该用现代的方式传播和保护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都是为观者营造一个“内外兼修”的学习环境,不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以欣赏者的视角感受生活和艺术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中华美德的培养。

包含多位2019年优秀硕士毕业作品的“艺术育人美育”云展演,以“云”的新形式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美育活动。强化观众的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以红色基因为主线培育文明风尚精神,努力实现美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