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好教育的好处,好教育的体验与感悟作文

当我1951年进入清华时,梅贻琦的教育思想——通才教育思想和天才教育思想(“两才”思想)正受到批判。我现在认为这种批评是完全错误的。不过,那时候,作为学生的我很开心。批判通才教育思想,我们物理系不需要学那么多课程,学专业课就行;批判天才教育的想法,我不认为我是学物理的天才。当时我想,如果实行“资优教育”,我们这样的人是不可能通过这么严格的考试的;如果实行“通才教育”,我们可能会失业。现在想来,这种批评非常可笑。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通识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天才的意义是什么?当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想当然地认为大概就是这样。

谈起“好教育”这个话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争自然会进入我们的视野。但从内心来说,我并不认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两种提法。因为其实没有应试教育,只有应试培训。所谓的“应试教育”,其实就是应试训练,而所谓的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尽管如此,我还是做了很多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可以把它作为应对“应试培训”的手段。严格来说,这个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进必须走一条科学的道路。

但是,教育本身不可能是科学的。我大概翻看了一下2000年初以来出版的十几本高等教育方面的书籍,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试图把教育学完全科学化,变成一门可以严格按照科学思路构建的学科,也就是把教育完全依赖于脑科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我觉得这是片面的,再这样下去,教育学这门科学就要走上歧途了。

被视为我国素质教育理论奠基人的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结构的概念,认为人的智能基本上可以从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中找到,认知是一个科学的思维过程。这点我同意。

但是智能不能解决人的根本问题和所有问题,比如价值观,这种智能科学是解释不了的。我觉得教育和培训是有区别的。教育必须有思维方式、观念和价值观的改变或确立。没有价值观的建立和改变,那就不是教育,而只是培训。所以要严格按照这个方向走,让教育成为明确意义上的好教育。

此外,因为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好的教育”还应该涵盖其他形式的教育。接下来,我将从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开始。

第一,人是先天不足,也就是说婴儿是不成熟的,出生时大脑是成人的四分之一。成年人的大脑约750克,而新生儿的大脑不到200克。与其他哺乳动物幼崽不同的是,它们的大脑一般只有成人的一半左右,所以鹿和小猫出生时可以跳跃并主动吮吸乳汁。一个婴儿做不到。出生的时候不会主动吃奶,不会跑,不会跳,只是因为脑容量小。如果婴儿的大脑是成人的一半,那么母亲需要怀孕21个月。现在只要妈妈怀孕10个月,宝宝就出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都是“早产儿”。所以不存在孟子和荀子在人出生时争论的“性本善”和“性本恶”的问题。人本来是没有“性”的。他出生的时候母亲的教育是第一位的,母亲如何对待孩子是他以后做人的一个规范。所以我认为,母亲教育是第一教育,然后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然后是学校教育。我们现在说的教育,往往指的是学校教育,但社会教育的效果或者说影响,大概并不比学校教育少。因此,教育的改善也需要包括如何推动全社会搞好教育。

社会上那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不良思想会深深影响青少年的成长。这种思想一旦养成,恐怕学校教育就很难摆脱了。所以金钱至上,急功近利是社会给人的影响。据说现在中国有几百万所谓的“网络名人”,靠发红包赚钱为生。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人天生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在他们2-3岁懂事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人是要死的,将来也会死。这是人的特点,没有其他动物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既然人要死了,为什么还要生?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一个人生观的问题。这个人生观的问题只能靠影响和熏陶来解决,光凭道理说不清楚。这要靠我们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先贤们的睿智思维和宝贵经验,才能得到一个感悟。但是,目前社会上一些人倡导的一些不良价值观泛滥,影响很大,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社会教育很重要!现在社会教育需要改变,应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让国家意识到社会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我们不仅要改善学校教育,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作者王艺臻,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

北京教育杂志通识教育版

声明: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