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集美大学共产党员:久久为功,党徽闪耀映我心

人民网-福建频道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希望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驱。

鲜艳的党旗

在挺身而出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飞。

飞翔在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平凡日子里

教学互相学习,日臻完善。

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金玲老师

“要想有教书的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李金玲老师是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33年教龄和27年党龄的思想政治教师。她有新的想法,喜欢学习和教学,不断为学生创新理论呈现的方式。

2017年底,集美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李金玲名师工作室团队,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讲座。此次报告会是福建省委宣传部表彰一批全省基层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理论报告会的报告中,唯一被福建省高校评为“优秀”的理论报告会。2018年12月,“驶向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和学习新思想的分享会-是宣传团队成员创新理论的又一次尝试。

她说:“在广阔的领域学习拓宽了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生活,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享受教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天天进步,实现成长。”

为大海而奋斗。

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杨老师

“海洋的浩瀚激发了杨的科研活力,惊涛骇浪给了他无尽的创新灵感。”

海洋环境极其恶劣,我们要经受日晒风吹的考验,还要经受大风大浪的侵袭。不仅辛苦,有时候甚至很危险。但杨怀着报国之心,经过十年对波浪能开发利用的研究,和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吉大一号、吉大二号、吉大三号波浪能发电系统,浮式、移动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和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20年,疫情来临时,正在回湖北老家的杨老师,立即帮助学院在湖北成立了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临时团支部,以便在网上团结湖北疫区的同学,定期举行网上谈心会。他与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的现状,安慰了一些学生的紧张情绪,鼓励他们积极锻炼身体,抗击疫情。

积极主动,勇于承担重担

集美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刘金明老师

“刘金明同志在IEET计算机专业认证中期接任教研室主任一职。当时他正处于在职攻读博士的关键阶段,但他丝毫没有犹豫,很快挑起了教研室的重担。”

在学校和学院的领导下,他和同事们顺利完成了计算机专业的IEET工程认证,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团结教研室的教师,努力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他的带领下,计算机专业成为了“省级一流”专业,正在积极推进教育部工科认证,冲刺“国家一流”专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刘金明带着“我是共产党员,有什么需要请告诉我”的字样,加入了社区的志愿者队伍。在90多天的志愿者生活中,虽然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锋陷阵,但我依然坚守在后方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了党员本色。

专业建设路上的“老黄牛”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何惠阳老师

“作为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旅游管理教研室专业主任,如何发挥一名老党员、老教师的带头作用,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道路上奋进,是摆在何惠阳同志面前的首要问题。”

为了让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他不仅每学年承担四门以上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和指导各种专业实习、毕业论文教学任务,还承担党支部书记、教研室主任、专业带头人、班主任、学生导师等各种工作。

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经常与他们沟通,鼓励和支持他们考研,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实现考研梦想;他主动关心和陪伴有身体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直到他们恢复正常。长期的艰苦工作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耳鸣和慢性胃病,但他仍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被师生尊为专业建设道路上的“老黄牛”。

不要忘记你主动的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

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陈尔康老师

陈尔康老师多年来一直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他和学院里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从零开始组建了水下机器人学生团队,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学生的训练和指导,和学生一起探索水下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和智能。

炎热的夏天,在科力大厦外设置的小水池旁,经常可以看到它们。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性能,他和他的学生花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调试代码,观察机器人的运行效果。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控制软件,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他认为,参加科技创新大赛不仅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以致用,是促进学生成长最有效的方法。

献血抗击“疫情”

集美大学海洋工程学院李翰林老师

"他已经积累了十几本红宝书,献血71次."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李翰林每两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每年参加五到六次无偿献血。

5月12日,同志看了厦门日报的新闻,得知陈女士因白血病急需A型血小板,于是主动联系血站,向厦门市第二医院集美爱心献血屋捐献了两个治疗剂量的A型血小板。陈女士的儿子黄先生说,多亏及时捐献,老人当天就开始化疗,目前生命体征正在好转。

这一温暖人心的事件由《厦门日报》发表,李翰林同志要求该报不要署名。无独有偶,当《厦门日报》的报道在海洋工程学院的学生中流传时,学生们认出了献血的人是李翰林。很多同学表示,要向李老师学习这种无私奉献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疫情期间为社会尽一份力。

同心抗“疫”,献爱心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劲松老师。

正月初十,张劲松先生报名参加了集美尹霆社区“抗击疫情,一起做志愿者”第一批社区志愿者活动,直到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元宵节当天,天气寒冷,返程小高峰人手不足。他和妻子整日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认真做好奥关社区疫情防控的宣传引导工作,半夜给志愿者送来热腾腾的饺子。直到夜深人静,行人少了,他们才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

2月中旬,在得知夏门蔬菜供应基地菜农担心蔬菜滞销时,张劲松先生以夫妻名义向海沧金荣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订购蔬菜2万斤,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支持药企恢复生产,帮助菜农解决问题。海沧区委宣传部今天在海沧对此连续做了四次跟踪报道,夫妻二人也被称为有爱的“植物夫妻”。到目前为止,这对夫妇已经捐赠了超过3万公斤的蔬菜。

待人真诚,做事有恒心。

来自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的贾政

2020年初,疫情爆发,贾政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家属,毅然成为福州鼓楼区安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2020年3月2日至8日,她一天工作八小时,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辛苦,也更加感到责任重大。

为了让返工人员的核酸检测快速有序,她总是提前一个小时到现场做好安排,做好隔离室的防护工作,为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为每个采样点发放咽拭子试纸等必要的检测物品,同时协助民警,根据名单引导返工人员到相应的采样室。她知道自己是血肉之躯,也有被感染的风险,但她更明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

一直到太阳

集美大学理学院白龙祥

白龙祥参加过很多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吉大百年校庆,政务我帮你。她曾经遇到过一个老人,因为年纪大了,说不清要办理的业务,只好愤懑地在各大办公室转来转去,埋怨工作人员推脱。见此,白龙祥选择默默跟随他们多次耐心倾听询问,最终帮助他们解释清楚,办理好业务。在服务过程中,她始终保持礼貌微笑,密切关注每个柜台的工作,引导市民到最便捷的办理通道。

在担任班委期间,她还带头努力,对班里的困难学生给予及时细致的帮助。甚至有同学说“白龙祥同学对我们来说就像家人一样!”。

初心体现使命,热血跟党走。

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罗满堂

坎坷的成长经历让罗满堂的同学们更早明白了自己的心思和责任。他勤奋努力。进入大学后,已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近500小时。暑假期间,他还积极参加“三下乡”支教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带来美术教学。

疫情期间,他通过当地志愿者协会加入防疫工作,走访了近3000户居民进行志愿者工作。回到家,腰酸背痛,但一点也不觉得工作是负担。“我越早完成工作,或许会有更多的人提高警惕,认真完成健康登记。加油!”

2020年3月,他通过献血车了解到,“疫情”中的危重病人也需要用血。他卷起袖子上了献血车,成了逆行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集美大学364个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组建了77支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有1123人参加党员;设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72个,参加党员305人;共有5666名党员参与了疫情防控捐款,2312名党员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其中,党员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2713人,参加家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19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