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人言不如自悔之真译文,人言不如自悔真切

明朝时,县令南大基找王阳明谈学问,希望王阳明指出他治国的过错。王阳明听了这话,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用“良心”二字回应。过了几天,南大基告诉我,他通过观察自己的良心,反省和忏悔,发现了很多政治上的错误,并问王阳明:“犯了错误以后不忏悔,怎么能提前预防呢?”王阳明答:“人言不如自悔。”大吉笑着走了。

“人说的不如自己后悔的真实”,意思是别人说的不如自己后悔的真实。从本质上讲,王阳明告诉人们,一个人要真正去思考、去认识、去改正,不能只靠别人的提醒、批评、指正,更要在自己的内心下功夫,唤醒自己心中的“良知”。换句话说,“自悔”的真正目的,不仅是纠正外在的“物”的错误,更是去除内在的“心”的错误,彻底根除错误和过失的思想根源,从而最终达到“无过”“无悔”的境界。

古人云:“悔过者,善终而至诚。”。君子悔移向善,小人悔不敢为恶。自我后悔和反省过去的“越轨行为”是改造和改过自新的开始。“后悔”的心和念,是正义、大道、良知的意识,能产生积极向善、进步的强大力量。“后悔”的过程,是在良知、大道、正义、原则的指引下,对错误进行自省、自省的过程。说到底就是洗去附着在心灵上的污垢和过度的私欲,恢复原本清澈干净的身心。

“忏悔是祛病的良药,但改之更贵。”“后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重新做人,为了回归正气和真心。通过对自我后悔的心理过滤和筛选,纠正那些不符合天理、不符合大众和多数人利益、不符合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观的过失过错,化过去为未来,化过去为未来。应该说,忏悔和改造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后悔是改变的开始,改变是后悔的成就;后悔是知道,改变是在做。所以真正的忏悔应该是知行不可分的。如果只是后悔或者粉饰太平,久而久之,小错误、小失误最终会酿成大错、大恶甚至灾难。正所谓“君子犯了错,悔之晚矣,改之晚矣。”

《孟子·万章上》记载“太甲颠覆之刑,夷尹放于童。三年,太甲悔过,自怜自艾,于童移义。三年,听了伊尹的指示,回博。”据说商朝君主太甲专横跋扈,任意破坏唐的律例,被伊尹流放到通宫。太甲到了通公之后,反思了祖先当年创业的艰辛历程,重温了祖先制定的条条框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忏悔,于是开始践行仁义,商朝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正是由于泰嘉发自内心的忏悔,他弃恶从善,真诚地由恶变正,实现了人生的净化和升华。

“自悔”是修身养性、净化灵魂、提升境界的良药。一次做一件事可能相对容易,但是终身坚持就很难了。为此,没有捷径可循,只有勤奋、耐心和毅力。我们要有蜜蜂一样的勤奋,母鸡孵蛋一样的耐心,愚人移山一样的毅力。要时刻用自我后悔的镜子审视自己的内心,即使在自学的过程中面临反复、徘徊、纠结、挫折甚至倒退,也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久而久之就会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境界。晚清名臣曾国藩长期坚持写日记反省忏悔,交由师友审阅,与朋友、同乡交流,以督促其随时改正错误。甚至在身患绝症的时候,他还在反省和忏悔自己。

有决心而无毅力,终身难成事。对党员干部来说,坚持自我忏悔,就是要对照党的理论、党章党规、自己的初始使命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时刻查找并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虚心倾听别人的批评和意见,有则纠正,无则鼓励,坚持并继续为“没有过错”“没有遗憾”的人生奋斗。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余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