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工作心得 >

增强文化自信的宣传语,增强文化自信的句子

[编者按]

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立即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这个承载着万千期待、凝聚着全党智慧的报告,气势磅礴、催人奋进,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方向。从现在开始,未来。com将推出“放眼未来,中国梦未来有我”系列评论,倾听奋斗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讲述十年来与党和国家同向同行的故事,用他们的学习、思考、实践激励更多的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

————————————

最近几天,我反复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认真体会其中的无限玄机。报告全文中多次提到“文化”一词,这让我这个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粉丝非常激动和鼓舞。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就是在这个充满机遇和鲜花的广阔世界里,我度过了过去的十年。

我今年20岁,Xi人。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我不仅从小就能感受到这座古都城市的历史文化的厚重,还能凭借自己“00后互联网原住民”的身份,敏锐地捕捉到文化创新的魅力。

我常常绕着城墙散步,感叹远处钟鼓楼的雄伟;走在护城河边,看一波碧水与古城纠缠;参观碑林博物馆,徜徉于“石栈”;还去了“大唐不夜城”,重温繁华长安的繁华气息...这十年来,我一直在见证Xi安的考古发现,也在庆幸文物保护越来越完善,队伍技术越来越先进。我看到我家旁边的地铁建设为考古工作让路。考古人员借助无人机勘探技术,探索地下历史心跳,巧妙运用三维数字建模,还原受损文物原貌。我还看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和xi安考古博物馆不再“冷淡”,而是热情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我还看到,不仅是Xi,全国很多城市的博物馆都越来越“功能齐全”。丑陋可爱的“马背上的飞燕”公仔、天真烂漫的唐宫夜宴陶俑、造型独特的五彩创意冰淇淋、“敦煌壁画”诗意梦幻的小夜灯,以及胶带、冰箱、立体书、木雕、摆件等各种创意产品,都各显神通,俘获了粉丝的心。我无法停止“买买买”。当然,我也能从越来越多“活”的文创产品中触摸到历史的脉搏,享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渗透,受益匪浅。

对于我这种“00后”来说,业余时间上网无非是家常便饭。看看搞笑视频和娱乐综艺节目,不用心也能开心一天。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内涵的综艺节目频繁出现在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让我忍不住点开了。从会心一笑到欲罢不能,是我看优质创新国风综艺节目的真实感受。爷爷也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经常和他聊节目里的故事。记得第三季看到一期《国宝》,他讲了敦煌壁画保护有多难,我也跟他讲了九色鹿代表的民族记忆有多浪漫。在中国诗词大会的“飞花令”环节,我们也会通过模仿参赛选手来进行一点讨论。在积累了几十年知识的爷爷面前,大部分的我最终都会被打败。我还记得唐宫宴会的录像,只有阿青等。曾经一夜之间在我的朋友圈“刷屏”,很多外国朋友也用具有东方美的中国传统服饰“种草”。每个人都被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惊和惊叹。

可喜的是,也有很多人在做传承。我第一次接触到“扎染”这种无形的技艺是在学校的社团活动中。在现代化的教室里,我可以通过电子教学设备清楚地看到扎染技艺的每个环节。扎染布经过一针一线的缠绕进入染缸,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技法和魅力的同时,也会想方设法将适合现代审美的时尚元素与之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延续旺盛的生命力。

现在我做的更多,记录和讲述。三年前,我离开了古都Xi,去山城重庆学习。在领略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汲取红岩精神的理想信念中,更感受到了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民俗文化。大学课程之外,我喜欢拿着相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记录散落在角落的“人间烟火”。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无声地诉说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码头上忙碌的“山城棒棒军”生动地讲述着独特的文化故事。在火锅桌前,老板娘带着地方口音热情地介绍“重庆火锅最好吃”。偶尔邻桌的客人会问我“你能吃多辣”然后给我大方科普“为什么重庆人吃火锅喜欢在水里涮”...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对当地文化的自信。我想,在更宏观的层面上,这和我从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迷恋本质上是一样的。我骄傲,自豪,甚至热泪盈眶。所以我也会利用各种合适的机会给身边的朋友讲有趣的文化故事,推荐优秀的国风节目...我越来越相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基础、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

挖掘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给了我们成长的力量,经常回望中华文明的厚重积淀给了我们奋进的信心。在我看来,新时代的年轻人应该是开放、自信、自强、热爱传统、放眼未来的。我愿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文化责任,以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与广大青年一起在新的征程上阔步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作者:徐可欣,重庆大学新闻学院2020级本科生,00后大学生评论员)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

来源: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