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大学之道的心得体会 大学之道谈谈修身的体会

《大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结合现实谈谈对三纲.六证.八目的认识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语出《大学》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开头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中心环节是修身,格物、致知是修身的外部途径,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内在前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自我实现,所以《大学》第一篇在末尾的时候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第一段的作用

本章是《大学》全篇的总纲,开门见山,确立了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朱熹以为是孔子之言,故尊之为经,其余各章为传。

所谓三纲领,是指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条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领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三纲领不是平列的,而是层层递进的。

——“明明德”,就是要使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发扬光大起来,这是儒家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根本要求。

——“亲(新)民”,就是要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强调只有不断革新,永不停滞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使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得以弘扬。

——“止于至善”,就是要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告诉人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三纲领依次展开之后,紧接着用一连串的逻辑推理,论述了“知止”,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虽然不同的身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所止”,但殊途而同归,最终的目标应是“止于至善”。不知其所止,就会成为随波逐流的过客,碌碌无为,虚度此生。

一个人,只有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才能达到三纲领的要求,而八条目就是具体途径和方法,它为我们展示了一条人生进修的阶梯。循着三纲八目所指示的方向和路径不断前行,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要义。

八条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连结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前四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实现内圣的途径;后三目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实现外王的目标。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在此显现无遗,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道路,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大学衍义全文讲解

思想著作。四十三卷。南宋真德秀撰。成书于宋绍定二年(1224年)。

真德秀,字景元,后改景希,学者称西山先生。生于宋淳熙五年(1178年),卒于宋端平二年(1235年)。建州浦城(今福建安道)人。历任起居舍人兼太常少卿。历知泉州、隆兴、潭州。后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官至参知政事,卒谥文忠。当韩侂胄以“伪学”禁朱熹理学时,真德秀“独讲习而服行为”,为嘉定后继承朱熹之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有《西山文集》、《读书记》、《四方集论》、《文章正宗》、《大学衍义》等。

《大学衍义》以《为治之要》、《为学之本》两篇开头,下分四大纲,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纲下为目,格物致知包括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案民情四目,正心诚意包括崇敬畏、戒逸欲二目。修身包括谨言行、正威仪两目。齐家包括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四目。除了修身一目无子目外,其余名目又分为四十四子目。“每条之中,首之以圣贤典训,次之以古今之迹,诸儒之释,经论史有所发明著录之”。由于本书是对《大学》思想加以发挥,故取名《大学衍义》。《四库全书总目》记载上说此书的写作目的在于“正君心、肃宫闱、抑权幸”,因为当时的皇帝宋理宗虽然“浮慕道学之名,而内实多欲”,加之权臣、外戚交煽为奸。

《大学衍义》认为,大学之道,有体有用,“本之一身者,体也,达之天下者,用也”,无论为治之序,还是为学之本,莫不自身心开始,故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本,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用。而以明道术、辨人才、审治本,察民情为格物致知之要。

此书在南宋以后产生过较大影响,为封建统治者达到长治久安提供了理论借鉴。明朝的丘浚在该书基础上作《大学衍义补》,增加了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大学衍义》版本主要有:明崇祯五年(1632年)序梅墅石渠藏本刻本,清道光廿二年(1840年)宝恕堂刻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夔州郭民家塾刻本、金陵书局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浙江书局刻本。《四库全书》收录。

关于大学之道的心得体会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