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心得体会怎么发表,最新精选

【创作心得】写作其实很有趣13:如何写读后感(全书完结),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渝夫的文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心得体会怎么发表1

  撰文/孟爱国·江苏徐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渝言不止】

  写读后感的“诀窍”,与原文作者共情是基本前提,深入分析是关键,旁征博引是主要写法。当然,更重要的是用心。


  第十三讲 如何写读后感

  我们每个人都读过书,从上小学开始,甚至在学前班,就开始读书。我们读的书多,但是认真合上这本书、思考这本书、感悟这本书少。其实书读的再多,假如你不在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阅历进行思考,那么这本书始终是别人的书,也不会读成自己的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是勤于思考的人才会在三个行人中找到自己应该学习的地方,否则就算一百个人行,你也不会找到一个老师。同样的,读一本书如同交一个人。不少人读过书,就将这本书束之高阁,读书全是为了看热闹、完成任务、装点门面,全无一点收获,书之精神毫无领略,书上的文字也永远不能成为苏轼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也仅仅是“读富五车”,但是真正学到肚子里的东西连“半斤”都没有。

  而写读后感,实在是一种升华读书的好方法,是对书籍里面内容的再创作,是将厚书读薄,是将作者的东西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涵养的重要过程,读书是咀嚼,写读后感则是消化吸收。有的人爱读书,但是怕写读后感。因为读书快乐,写读后感辛苦,跟着别人的思维走犹如坐轿子轻松,自己探索思考如同自己登山很痛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呢。这里面有几种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鉴。

  一是深入挖掘法。围绕书中一点、一个人、一句话写读后感。从这一点、一个人、一句话入手,以小见大,慢慢展开。比如让你撰写《忠诚与背叛》这本书的读后感,你可以围绕书中所提到的“信仰”这两个字展开。取名为“感受信仰的力量”,然后再用信仰这两个字,慢慢展开。“信仰的力量,是在黑暗中的默默坚守,相信黎明终将会到来;信仰的力量,是面对牺牲时候的无畏,展现视死如归的气概;信仰的力量,是面对糖衣炮弹时候的清醒,坚守初心和本色。”然后在每一个段落中引用现实中和书中的例子。

  二是纵向对比法。将同类的多本书籍进行比较写读后感。比如写涉及爱情故事的《围城》《简爱》《巴黎圣母院》《边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可以将这些书中的主人公爱情故事和爱情观以及结局加以纵向比较。或者对列入同一类型、范围的书籍进行比较。比如对在同一文章中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进行点评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四大名著的理解。这里以网络作者二两酒的《从四大名著看人生法则》为例。

  我一直不知道谁是第一个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定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的,是谁提出的意见建议、有这种想法,为什么在浩如烟海的名著中,独独选择了这四本名著,这个人,或许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足以影响千千万万的人,乃至我国的历史、我们民族的性格。因为,自从这四本名著被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后,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没有电影的时候用戏剧,各种地方戏剧来表演、诠释;有了影视之后呢,更是被很多导演当做成现成的、优秀的影视剧本来拍摄放映,还有很多衍生的电影、评论、小说、散文,近期比较出名的如《易中天读三国》、红学等,这些无不对我们国家人民的的性格、习俗、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四本名著中,每一本名著所体现的、表达的、反映的侧重点不一样,被大众所接受的是:《红楼梦》假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情”;《西游记》是“诚”或者是“真”;《水浒传》是“义”;《三国演义》是“诈”或者是“谋”。而这四个字、这四种截然而不同的感情、性格、侧重点,我感到,恰恰是我们在人生中、在生活中所需要的。

  首先说说《红楼梦》中的“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感情、都要有感情、都要讲感情,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感情,那和行尸走肉和动物有什么区别,那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了,那就只是具备了一个人的躯壳罢了。《红楼梦》这本书,是带着我们走入感情的世界的,假如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是会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世界的,而且这个情感世界来的是如此的真实、好像真正发生过一样、好像里面的人都是活着的一样。全书开始的神话故事就是如此的充满想象力,林黛玉(绛珠草)因为欠了贾宝玉(神瑛侍者)甘露之惠,要用眼泪偿还,这就是林黛玉为什么一天到晚哭哭啼啼的原因,是为了“还情”。比如贯穿全书始终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和贾政和王夫人和老祖宗之间的亲情,贾宝玉和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薛宝钗、史湘云之间的姐妹之情,这种感情来得真实、真切一些,是《红楼梦》一书中的正能量,也就是从这些感情中,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可爱、可以珍惜。再比如林黛玉扛着小花锄葬花,吟诵“花谢花飞飞满天”的多情善感。再比如,贾探春因为朝廷打了败仗,为了和亲,远嫁他乡,那种“从今分两地”的浓浓的难以割舍的对家乡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之情。再比如大观园里面众姐妹在一起组诗社,吟诗作赋时候所表现出的那种纯真的诗情,那种对生活的热爱情怀。但是里面也时时流露出很多很多的负能量,很多虚伪的、狡诈的、伪善的、凶残的东西,比如书中的出身于“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熙凤,表面上整天嘻嘻哈哈、打情骂俏,但是笑里藏刀,在书中却最是无情,冷酷、贪婪,绰号“凤辣子”,可谓蛇蝎心肠,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可谓无情至极,比如“弄权铁槛寺”害死张金哥未婚夫妇,就是为了得到三千两酬谢银子;借“弄小巧用剑杀人”害死尤二姐,就是为了除掉与自己争宠的人,以便保住自己琏二奶奶的位置;又为了灭口害死尤二姐未婚夫;“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还有薛蟠为了争一女人打死冯渊。这都是无情的终极表现。当然,我们看《红楼梦》,情只是其中一个很好的、贯穿始终的线索,我们不能够说红楼梦仅仅表现了情,那样《红楼梦》就不会有这么巨大的价值和影响力了,但是红楼梦确实是饱含深情,正如作者本人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在读《红楼梦》时候,要汲取其中的正能量的“情”,把自己陶冶成有情有义、懂得人情世故,却不油滑的人,这是我们所需要的。

  说说《西游记》中的“真”。书中唐三藏在最后一回中向唐太宗说的取经所经历的苦难:有十万八千里之远。经过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岭、遇林不小、遇水宽洪,真可谓: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历经八十一险难,矢志不渝信念坚。《西游记》书中也有一句话是“真经还需真人取、妖魔鬼怪总是虚”。总之,我读过《西游记》后,感觉到唐僧在取经的途中,不被妖魔所降服靠的是这么一股真诚、不被美色荣华所诱惑靠的是这么一股真诚、不被艰难辛苦所消磨靠的也是这么一股真诚。可以说,唐僧是《西游记》中,最起码是师徒四人中最有信念、有信仰、有理想,而且忠诚于这种信念和信仰,并肯为之而努力不息、奋斗不息,甚至连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就是一个团队的缩影,唐僧在师徒四人中可以说能力素质不是最好的,自我防御水平也比较低,甚至都保护不了自己,但是这个团队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唐僧,没有了唐僧,那么去西天就不是取经,就是游玩,最起码这个团队就失去了目的、失去了追求、失去了信仰和精神。孙悟空能力素质最强,但是缺乏理想,沙和尚最吃苦能干,但是能力素质一般,猪八戒贪图享受,需要不断鞭策,这就是唐僧能成为他们三个师父的原因。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去取真经呢?他完全可以过比较舒服的日子嘛。因为首先唐僧是一名僧人,仅仅就是因为他是一名僧人,就需要奔波十万八千里去取真经?他完全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嘛?像是其他和尚一样,把当和尚作为一种混口饭吃的、聊以生存的职业啊,但是唐僧没有,唐僧感觉到作为一名和尚,要致力于佛学研究,并将之发扬光大,这是一名和尚应该做的。另外,通过取经、传扬佛法,引导人们向善,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是为了一个国家、为了人民,因此唐僧不管西天之路多么艰险,都是要去的。唐僧取经,没有过多得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更多的考虑国家、人民的利益,这是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所不同的地方。我感到,我们在工作中、在生活中,也是需要唐僧取经的“真”的那股劲头,拿出“诚”的那种心灵,拿出“实”的那种态度,干事创业,不被艰难险阻所吓倒、不被美色金钱所诱惑、不被享乐安逸所消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保持内心中的那一片“真”,才有可能取得生活中的“真经”。

  再说说《水浒传》。孟子:舍生而取义,而且《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义是其中宣扬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书中带有“义”字的回目就有十二回之多。义是我们中国文化所特有的,用东北话可以说成“讲究”。其它三部名著中,比如情、诚、诈或者谋都可以很轻易的翻译成英语,但是唯独《水浒传》中的“义”这一个字,在英文里面找不到一个恰当的单词来表述,先说说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争议比较多的人物之一:宋江。宋江为什么受这么多好汉能人的崇拜?我们小时候看电视、看书都会经常看到这么一幕,当一位好汉得知面前站着的就是宋江的时候,就会突然激动异常,像是见了自己的父母一样突然跪下,然后称呼:哥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宋江为人“义薄云天”,重情义,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而且名声远播。这是宋江最后能成为梁山老大,也是很多人投奔梁山、服宋江的重要原因。书中第七十一回,宋江与众兄弟在忠义堂上盟誓:自今以后,若是各人存心不仁,削绝大义,万望天地行诛,神人共戮,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在这里,梁山“义”的终极目的是辅国安民,是为国家出力,是建功立业,是散发着正能量的义,是不同于一般的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的,是《水浒传》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是符合当时最广大人民的、当时好汉的心理愿望的。而,宋江,就是通过这种义,来领导梁山形色各异、性情迥异、出身不同、难以驯服的好汉的,他们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了。但是我们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只问亲疏、不论曲直的义气,比如宋江为了让秦明归附自己,让小卒冒充秦明杀害百姓;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抡两把板斧,不问军官百姓,一味砍将来,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为了宋江哥哥的义,却背离了辅国安民的大义,这是愚义、愚忠;而梁山好汉中这种愚义、愚忠的人是大有人在的,这种义,其实是和我国所提倡的“舍生而取义也”中的义是相悖的。可以看出,义的正面性成就了梁山事业,但是梁山事业也由于其“义”所存在的固有的负面性、缺陷性而最终遭受重创、走向末路和失败。可以说,梁山事业,成于大义、败于小义、成于真义、败于假义,败于区分不了大义和小义、真义和甲义,最后大义所筑牢的梁山被小义慢慢腐蚀攻破。今天,其实“义”对我们仍有很大的启发,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而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为了利益而舍弃“义”的人越来越多,此时我们更应该将我国文化中之正面的“义“拿出来,来抵挡利益的“益”,而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有辅国为民的大义,灭自私自利的小义,唯有如此,自己才有可能不被腐蚀、不迷途,才有可能发展、成功,才有可能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有益。

  最后说说《三国演义》中的谋,或者是诈。著名学者周汝昌曾经说过,《三国演义》,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诈。的确,通篇看去,三国演义哪有什么诚信可言?所以我感觉,《三国演义》的书名应该改为《三国演诈》。假如非得说出一二诚信来,那么可能就是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感情是比较真实感人的了。比如最出名的,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诈;比如司马懿装病夺取魏国的大权;比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比如蔡瑁兄弟到周瑜军营中诈降,却被周瑜使用了反间计,命丧黄泉;甚至歌手林俊杰在《曹操》这首歌中都唱到“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但是《三国演义》,像是《东周列国志》一样,是对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战争的演义,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没有什么友谊可以言的。因此,像是书中的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魏国的曹操,以及这三者麾下的众多将军、谋士,只是一个国家的利益、一个集团的利益的代言者而已,在充当代言者的角色的时候,只能通过尔虞我诈、各种计谋,否则只能失败,因此掩饰了他们真实的人性。《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为了利益,可以诈降、可以诈亡、可以诈败、可以诈逃,什么都可以用来诈,无所不用其极。但是我们万万不可忽视在这种诈的同时,书中流露出的人的真性情,比如书中奸诈枭雄曹操也可以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且在临终之前的遗言都说的很具有人情味,读起来,感觉都不像是一国之君说的:要求不亏待歌舞艺人和待婢,各房人若是没有事情,可以编制丝带做草鞋卖,还让所有妻妾改嫁,一代枭雄,遗言中没有军国大事、豪言壮语,尽是些儿女情长、家庭琐事,这就是真英雄,真英雄必须具有真性情,没有真性情最多只能算是莽夫、狗熊。比如蜀国第一谋士卧龙孔明,也可以感慨假如自己当时不出茅庐,又会是怎样的生活,而且始终梦想着天下一统、和平之后,自己归隐田园,继续过着隐士的生活。而我们看看,《三国演义》中,没有这些真性情的,比如袁术、袁绍之类,只有事业、只有江山,没有感情、性情,甚至兄弟之间都互相勾心斗角、互相猜忌、相互厮杀,对待下属更是如此,终究走向了失败,实在是必然,归结到根本,其实和其做人有很大关系。因此,我感到,一个人,无论做多大的事情,无论在做事情上多么有谋略、有计策、有心机,但是在做人上,一定要有真性情,要有感情的,否则,连最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了,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古人说,“尽人事、听天命”,没有真性情、一味使诈的人,连“人事”都难以尽到,又怎么能有资格听天命呢?

  《管子·牧民》中说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同样,对于一个人来说,我感到,情、真、义、谋也是一个人的四维,也就是说,一个人,要讲真情,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要有真情、有感情;要讲真诚,对人、对事、对学习要秉持一个“真诚之心”;要讲道义,对国家、民族要讲大义,对朋友要能舍生取义;要有谋略、思维、头脑,做一个不仅善良而且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成功,最起码,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可以避免走入歧途。

  以上文章对《红楼梦》“情”、《西游记》“真”、《水浒传》“义”、《三国演义》“诈”进行点评,进而升华到对我们人生的启示,对我们阅读四大名著有一定启发。

  三是总结概括法。对书的主要内容做总结,这适用于情节、人物不太复杂的小说、书籍。对书中一个或者两个人物进行总结概括,这适用于情节和内容较为复杂的书籍。我们经常能在网上有人围绕《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详细分析,加上自己的评判,甚至对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丫鬟做分析评判。这就是这种读后感。有的人用这种方法,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工创作,围绕人物点评写成了书籍,也是非常有趣,对其他读者快速了解这本书也极有意义。

  【作者简介】孟爱国,曾用笔名“二两酒”,“80后”非典型文艺青年。生长于楚风汉韵之地,求学于湘江之畔国防科大,工作于北国冰城十二载,现居江苏徐州。喜读书,爱作文,乐交友,偶小酌,但酒量平平,二两酒已醉悠悠。

心得体会怎么发表2


大家好,我是办公室傅主任,每日为大家复盘精品公文、金句金框,不定期为大家分享公文写作心得、职场相处技巧等,欢迎大家关注、留言,共同提升“开口能说、提笔能写、办事能成”能力和素养。

疫情过后,检查组、调研组、上级领导为了更好的指导工作,到下级单位调研的频度、力度都变大了。工作例会、推进会、调度会,需要我们写大量的汇报材料。而汇报材料一般是向上级汇报,领导非常重视,写好一篇汇报材料,不仅对上级行对单位的认识有利,同时对领导对你写作能力的认可有帮助。单位很多笔杆子都是因为写好一篇汇报材料,让领导在上级面前露脸出彩而得到重视、甚至提拔。所以,写好汇报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写才更出彩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立意精准、观点正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叙事清楚、用语简练,这是对汇报材料写作的基本要求。态度明确、思想深刻、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且富有新意,则是为汇报材料增色加分的必然要求,也是写作的难点。

这段时间大量的为领导写汇报材料,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各主任分享,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个人认为,汇报材料要出彩,就要分清目的、报出态度, 理清脉络、报出思想 ,结合实际、报出特色,分析受众、报出重点,想方设法、报出新意 ,这样才能给听汇报者留下深刻印象。

心得体会怎么发表3

陈礼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政协委员、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全国文化名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艺术圈跨界到高等院校,担任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推动寿山石行业和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文艺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示。陈礼忠多次组织寿山石行业精英、在校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激励行业从业者创新创作,鼓励年轻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福满堂》 33X19X19cm 高山石 冯久和作

《争艳》 51X26X62cm 芙蓉石 冯久和作

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了部署,全国文艺工作者开启了学习和实践的热潮。

礼忠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创作中彰显中华文化精神,既学习借鉴世界文化文明发展进步的成果,又要鼓励在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坚持打造有中国灵魂和新面貌的作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而作为老师,他在教学中要求徒弟和学生们要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读书、观展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珍视千年文化精神宝藏,学习先贤的优秀品质品德,感受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践行是一个博学博采而融会贯通的过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鼓励徒弟和学生要多走出去,到祖国的名山大川中去写生,到社会的基层去观察,到群众生活中去感知,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通过实践增强文化自信,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中。

《仰望秋塘若有思》 51x25x68cm 老岭石 陈礼忠作

为时代和人民艺术创作

党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福州寿山石雕刻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诸多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他们的石雕作品风格迥异,题材丰富多彩。尤其新中国成立后,福州的石雕艺术大家们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代表性作品,如合作的《长征组雕》、郭功森大师的《武夷风光》《九鲤连环卣》、林寿煁大师的《稻香千里》、陈敬祥大师的《求偶鸡》、冯久和大师《丰产母猪》……礼忠说:“回顾前辈们的优秀作品,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风貌和那个时代人民内心的渴望,例如我师父冯久和大师通过刻画《花果累累》等一系列作品,表达了对富足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祝愿。”

《下党新貌》 58x20x31cm 老岭石 陈礼忠作

“新时代,物质条件、资讯学习等方面远胜于前辈,给我们艺术创作无限的施展空间和可能。而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我们需要深入到人民生活中去感受和体会,以人民为创作导向,以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巨大变迁,深深刻画好时代的新气象。”就如他的雄鹰系列作品喻示伟大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面貌,荷系列作品呈现社会高尚情操和春华秋实自然轮回,大型山水系列作品则表现出时代新气象和乡村巨变。

《远瞩》 39x30x56cm 焓红石 陈礼忠作

《秋荷擎雨》 41x49x80cm 老岭石 陈礼忠作

礼忠说:“艺术源于生活,这个简单朴素的理念,是我坚守的信条,也是我致力探索寿山石雕艺术当代化发展的‘法宝’。我坚信艺术应该扎根于厚实的生活土壤,从最平凡的人事和最朴素的人情冷暖中寻找新鲜活泼的题材和璀璨光华的灵感。以作品美学形象传播正能量,以作品精神气息鼓舞人心,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勇攀文艺高峰

习总书记曾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文艺的“高峰”创作指明了方向。

陈礼忠说:“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都渴望能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作品。回顾自己一路的成长历程,恩师冯久和的敬业态度和创新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让我深刻思考投入创作,专攻题材雕刻,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艺术的完美,才有了自己代表性雕刻语言的雄鹰和秋荷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成就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至高荣誉,也展现了寿山石雕的艺术魅力。”

艺术家如何创作才能攀上“高峰”?

礼忠认为,首先,作品成为“高峰”,须得在精神、气质和血脉上同这个时代紧密相连、息息相通。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高峰,都须耸立在时代精神的峰巅之上。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紧紧相系,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才能取得所有的共鸣。其次,攀艺术高峰须提高艺术创作高度。要不断创新题材手法,追求创作的深度与广度。特别要注重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阐释,让作品在娱乐的同时有启迪意义。要关注当代先锋艺术形式,推动文艺创新的多样化发展。要积极探讨当代文艺发展规律,研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活用,总结创作经验,提出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为创作实践提供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

文艺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艺术家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手艺人通过刻刀和雕刻技艺,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艺术要与时代休戚与共,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展现时代的风采,是每个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

《金秋时节》 65x45x70cm 老岭石 陈礼忠作

《万水千山只等闲》34x9x28cm 寿山焓红石 陈礼忠作

《千秋贺寿》 2.2x1.8x1.3m(含底座)老岭石 陈礼忠作

陈礼忠简介

字冠森,师从冯久和大师,擅长花卉、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花的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宣部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全国文化名家,中组部“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

现任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民进福建省省委常委、文化艺术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彩石雕刻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艺术品行业协会副会长,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会长。

出版有《中国寿山石与雕刻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礼忠卷》等十多部著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专利。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