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抗疫家书心得体会,通用3篇

有感而发|读白衣战士的家书,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浙江日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抗疫家书心得体会1

资料图片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发表了7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的家书,读后颇有感触。家书纸短情长,其意尤深。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杜甫在《春望》中的诗句,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怀。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医生林建伟的妻子陈淳写给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他的信,充分展示了家庭的珍贵亲情。信中写道:“你对我说:‘为国请命不能避,为国赴难不能避……关键时刻总要有人去,我是党员干部应该先去。’”这种充满浩然正气的语言,令人动情。信中还写道:“你总是说:带着信念出发,这是一份前进的动力。只要信念还在,希望就在不远的前方。”这话说得多么贴切!确实,信念是大海航行的灯塔、是破浪前进的引擎、是迎风蓄力的风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一定能凯旋。

杭州市一医院副主任护师朱艳丽的妈妈李秀珠给女儿的信,充满了对下一代深深的关爱和期盼。信中说:“至今,我有16个日子没有见到你了……作为母亲,我为你义无反顾奔赴疫情一线而自豪;向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病人伸出救援之手,给他们生的希望和勇气,为你的无私大爱而深感欣慰……我想知道你在武汉抗击疫情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什么都没问,我知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日常唠叨。你们的目标是和时间赛跑,是要挽救生命。此时,你不仅是我女儿,更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作为母亲,我只想说一句话: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健康凯旋。”人们爱其子女,是人之常情。通过亲生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应尽的一项神圣义务与责任。

“您是我勇敢的妈妈,我以后碰到困难也要努力做到不退缩、不逃避,做一个像妈妈一样勇敢的人。”这是10岁的何睿写给驰援武汉的妈妈、浙江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余娅娟信中所说的话。他还写道:“以往,在我的心目中,妈妈是一个严格却又有一点胆小的人……可是,我又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们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您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毫不犹豫写了请战书。”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作出好的榜样,有助于儿女们健康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书,是维系家人间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这种亲情,联结着家国情怀,这是一种感情、一种寄托、一种希望。家国情怀,对于建设幸福家庭、致力祖国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价值。

抗疫家书心得体会2

前言

这是一封家人写给奋战在抗疫一线志愿者的家书,虽是写于去年的防控新冠病毒时期,但今天读来仍令人感动,经本人同意,特予发表,与大家分享。

图片来源:网友@杏花

亲爱的云峰:

这封信与上一封信整整间隔了二十年!提起笔来,我不由得一阵恍惚。记忆里我们互为笔友的日子纷至沓来:你穿着军装的样子、你温润的眉眼和宽厚的肩膀、你入党时的激动、退伍时的惆怅。

嫁给你二十年,你不曾问过我悔不悔。便是今时今日,看着你在疫情来临时之时,天天穿越火线,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你也未曾问过我悔不悔。

因为你知道,我不曾悔,也永不悔。

连续一个多月,你都在抗疫的路上,不曾有过一天的休息。你在社区执勤,慰问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为老人送防护品,你捐出几个月的工资,而我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

因为你说,你是党员,是老兵,是“博爱”团队的一名志愿者。

你说是党员就要有身为党员的觉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这才是一个党员应有的精神境界。

你说是老兵就要有身为老兵的坚持。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国有战,召必回,你用实际行动兑现入伍时的铮铮誓言。

你说你是“博爱”团队的志愿者,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你不能做一个旁观者。

这二十年来我们携手并进,迎接和克服了多少困难。这一次,我们继续并肩战斗——以不同的方式。

云峰,二十年前,我们通信互诉衷肠,我迷上了你身穿军装的样子。如今我重给你写信,是想告诉你,你仍是当年让我着迷的样子。

在抗疫前沿,请你多保重。我们,静待春暖花开时。

抗疫家书心得体会3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希望你好好的努力,以期无负于家庭,无负于社会。”“我之爱你,是望你将来为一极平凡而有能力为一般劳苦民众解决不能解决之各项问题、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冷少农烈士写给儿子的家书,情感真挚,志趣高洁,浸满了一位父亲的殷殷期望,也昭示着一个革命者的远大抱负,读来意蕴悠长。 隐忍亦激昂,铁骨也柔情。这封信写于1931年1月,是“红色特工”冷少农写给儿子苍儿的回信。离家时,孩子尚不满半岁,如今已能写信,冷少农百感交集,写下了“有这一个后继希望”的无比欢欣。他告诫儿子,不能“一切以自己以家庭利益为重”,而应“铲除社会上一切不平等之人物”;他寄语儿子,“社会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希望你猛进!”这些不同寻常的“希望”,是革命者的父爱,也是超越小我的大爱。 人生于世,是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小家的荣辱,还是把自身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25岁投身革命,一度被母亲指责为“不忠不孝,忘恩负义”;32岁英勇就义,为拯救“大多数痛苦的人类”而矢志不渝,冷少农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这封信中,他又将这一选择传递给下一代,嘱托儿子“一个人除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外,还须顾及到社会人类,而且个人问题须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中去求解决”。这是何等宽广的心胸,又是何等崇高的追求! 百年来,多少共产党人站在“解决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的高度,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书写了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周恩来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关向应终身奔波,愿“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焦裕禄一心治沙,为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孔繁森三次进藏,誓言“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正是这种始终以天下苍生幸福为念、始终为崇高事业义无反顾的品格,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持久的向心力,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见诸于冷少农家书的字里行间,见诸于无数革命先烈的人生抉择,也见诸于抗疫战场上的勇敢“逆行”、脱贫道路上的默默奉献。踏上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化,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越是需要共产党员练就海一般的胸怀、山一般的崇高,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为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反之,若是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一味贪图个人享乐、追逐个人名利,“自身的问题”只会陷入越来越窄的狭小天地。 一封信笺,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交流,于冷少农更是一次志向的传承。父辈对他的期望是“肇隆”,希望他给家族带来荣耀,而他改名为“少农”,立志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贡献一生,并且“以这样的远大期许”儿子,其情切切、其意拳拳。我们学习党史,就是要向革命先烈这样,对党忠诚、为民造福,把“自己的问题”放在“社会人类整个的问题”当中,做到无负于祖国、无负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