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黑鸟网 > 心得体会 >

粱家河心得体会,精选3篇

农行西安长安区支行杨峰读《梁家河》感怀——习总书记从梁家河走来,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三秦都市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粱家河心得体会1

骄阳似火的五月,我阅读了单位为党建活动室配备的新书《梁家河》,觉得好,又特意给自己买了一本细细品读。人到中年,旅途劳顿,只能挤时间读书。晚上,灯下,床沿边,我边读书、边记笔记、边写心得。一次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摇摇晃晃地看《梁家河》,身边的小姑娘看到后起身让座:“老大爷,你咋这么爱读书?”我微笑着点头感谢,心里默默作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共产党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要小看梁家河,这可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陕西延安市东北方60余公里之外,陕北高原山岭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他的第二故乡,从昔日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发展到今日闻名遐迩的旅游圣地,皆缘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梁家河》一书,追忆了40多年前青少年习近平在陕北农村插队当农民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讲述了习近平与魂牵梦萦的乡亲们往来的感人故事;展示了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梁家河为缩影的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变化。

捧着这本书,我感到了它的厚重与价值;品读这本书,我品到了它的苦涩与欢乐;思考这本书,我获得了遐想与启迪。“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尤其是他青少年时代“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历程,浸透着奋斗的汗水。拿到这本书,我一口气翻阅了好几遍,其中一些令我格外在意的数字,可帮你解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两个”书箱子。习近平插队时,可谓“孔夫子搬家”,从京城带去两个沉重的大书箱。他人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那时候,山坡放羊时,劳动休息时,田埂间,油灯下,人们常能看到他读书的身影。他博览群书,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全是书,住的窑洞就像是知识的宝库。他读书达到痴迷的程度,古今中外,哲学、军事、政治、经济、历史、诗词、文学作品等方面的书籍他都看,这为他日后治国理政、著书演讲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宽阔的思维空间。

过“五关”。在漫无边际的光秃秃的陕北黄土高原上,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风刺骨,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插队知青们和当地老百姓一样,过着艰苦生活。面对理想与现实、城市与乡村、繁华与贫困的距大差距,知青们要接受“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考验。当年瘦弱的习近平被跳蚤咬的疱又红又大,再加上挠破的血和感染的脓渗出,看上去很吓人;不单粮食不够吃,只能吃粗粮和酸菜,连做饭用的烧柴都无处可寻;肩膀被担子磨得血肉模糊,挑粪、担麦上山下山走好几里山路;饮水困难,洗澡没条件,上厕所不习惯,等等。初来乍到的城里娃在农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许多困难。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如果没有长期观念,没有克服困难的惊人的勇气和毅力,习近平一待就是七年是不可想象的。这千难万难他不但挺了过来,而且还把这段经历视为珍宝,伟人对于磨难的思考耐人寻味。他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在农村插队,他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乡土中国,脱胎换骨式的成长经历使他思想得到了升华。他懂农民,理解农民,知道人民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习总书记说“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观念,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读《梁家河》,从习近平总书记身上能够学到许多高尚的品格和优良作风。

一是学习他亲民爱民的人格修养。平易近人的习近平待人随和,亲和力强,和老百姓心贴着心,无论走到哪里,职位多高,身上总留着泥土味,保持着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陕西是根,延安是魂”,说自己“是个农民”。他慷慨助人,仗义疏财,在身处困难的时候,仍能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离开梁家河后,多次看望乡亲们,再穷的人,也瞧得起,听说乡亲们生活有困难,他感到揪心,想办法帮忙解决。看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他舒心地笑了。他说:“当年离开梁家河时,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

二是学习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当年陕北贫瘠的土地上,知青习近平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终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奋发向上,积极作为。同村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最初的啥都不会,到后来学会了种玉米、割麦子、打坝、挑粪、擀面条、蒸团子、腌酸菜样样都行,炼就了“挑上一百多斤麦子走几里山路长时间不换肩”的毅力。他“干活不惜力”,被认为“有知识,点子多”,是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我15岁来到黄土地时,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他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他在困境中崛起的励志故事,值得人们学习颂扬。

三是学习他为民办实事的公仆精神。“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说“人来到世上,就要为人类办好事”。他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知行合一的人,心里总是装着老百姓,有一股闯劲,凡是对老百姓有益处的事,他总是想办法,克服困难、最终把事办成。在梁家河当村支书的日子里,他带领群众排除千难万阻,办沼气、建淤地坝、修路、打井、办铁业社、代销店、裁缝铺、磨坊、办农民夜校、进行“厕所革命”……使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实现了他“今后如果有机会,要从政,要为民办实事”的夙愿,以实际行动回报了容纳他养育他的父老乡亲们。

四是学习他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习近平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他求知若渴,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信条激励自己刻苦学习,有个针缝时间都要读书,甚至不惜跑30多里路借书学习。他读书有借鉴,有批判,活学活用,“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以致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总书记说“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本领搞好”。

五是学习他“一碗水端平”的工作方法。习近平团结人,尊重人,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群众基础好,大家愿意和他交往,听他的话。他办实事,巧干事,求真务实,雷厉风行,“马上就办”,办成事,做行动上的巨人。我们要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圆梦路上的中国人,走在希望的田野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人们讲习近平的故事,总会谈到梁家河的经历;讲梁家河的故事,总会谈到习近平的经历。今日的梁家河,已不是昔日贫穷偏僻的代名词,而是一个致富村。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梁家沟走一走,看一看。走在柏油铺成的宽阔的村道上,看今朝整洁的农家小院,看灰瓦盖顶的平房,品农家特色的菜肴……看昔日的知青院、知青林,看淤地坝、沼气池,听人们讲知青的故事……忆苦思甜,感知时代的变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涤心灵,提高修养,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杨峰)

粱家河心得体会2

鲁网临沂6月11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唐艳) 6月8日,中共临沂第四实验小学朱夏校区党支部举办纪实文学《梁家河》诵读分享会。在分享会上,临沂第四实验小学朱夏校区党支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成长、成熟的宝贵经历。

临沂第四实验小学朱夏校区党支部胡廷香在分享会上诵读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难忘梁家河》《修身》《要为人民做实事》《走进新时代》等经典片段,带领党员干部一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成长、成熟的宝贵经历,情感充沛,引人入胜,让大家都深受感染。胡廷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足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激发我们强大的工作动力,促使我们树立了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沸腾青春、奉献党的教育事业,同心同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胡廷香带头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梁家河这本书处处彰显着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寻根,踏着总书记的足迹寻找我们的初心,学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条件下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她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梁家河》,要深刻感受总书记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家国情怀,细悟汲取“大学问”里蕴含的精髓力量。要研思践悟,让“梁家河精神”成为行动指南,淬炼自我。要读书修身,铭记使命初心,秉承“梁家河”时代精神,真正为这方教育干实事、干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新闻热线0539-2525318,邮箱luwangly@163.com或关注鲁网临沂官方微博(鲁网临沂新闻中心)微信(鲁网临沂)。

粱家河心得体会3

(记者:陈博)为了进一步推动纪实文学《梁家河》学习宣传工作,6月8日,区委宣传部组织召开全区宣传文化系统座谈会,学习交流纪实文学《梁家河》读书心得体会,旨在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工作更好服务群众。

座谈会上,区委宣传部、区文广局、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委党校、区妇联等部门代表纷纷就学习情况进行发言。据了解,《梁家河》是一部纪实文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编撰,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全书10.2万字,自5月2日公开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关注和喜爱,截至5月18日,全国累计发行超过130万册。

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宣传《梁家河》,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员应该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学、用心悟、踏实干,不仅撰写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还要通过集中学、自主学、研讨学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深入领会《梁家河》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复兴民族的梦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以学促干,开创全区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局面。

区委宣传部纪检组长 康国光:学习了《梁家河》一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通过这一本书,我感受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要做到学以致用,服务于自己的工作,树立服务的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党员。